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间以品牌为纽带,通过联盟的方式展开经营,对于品牌的处理方式有租用商标、品牌入股、买断区域经营权等,具体则取决于双方的需求和战略。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围绕着品牌和商标的战略联盟,产生过不少纠纷,属于失败率较高的战略:远的有庄臣接管美加净,稍近有达能和娃哈哈的商标权之争。
美加净是上海家化旗下品牌,在上世纪80年代曾是国内牙膏领域的翘楚。1991年,“美加净”商标被作价1200万元人民币,交由庄臣以合资方式运作。但庄臣随之把美加净品牌冷藏,停止广告,低价运作,1992年美加净的年销售额从前一年的3亿多元降至600万元。1994年,上海家化不得不出巨资赎回美加净商标,但是品牌已经错过了发展的宝贵时期。
更加惊心动魄的品牌之争当属达能和娃哈哈的联盟,“娃哈哈”商标的使用权是“达娃之争”的焦点。在1996年,娃哈哈公司将“娃哈哈”商标转让给合资公司,但当时国家商标局对此未予核准。于是,双方签署了“阴阳”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合资公司获得排他性的娃哈哈商标许可权,连母公司在未得到合资公司授权时都不得使用该商标。所有这些安排,都为2008年的品牌归属之争打下了重重的伏笔。
庄臣和达能的例子可以看出,借用品牌绝非等闲战略,它需要高度的智慧,精细的安排,以及强大的调整适应能力。
对于加多宝(母公司为香港鸿道集团)来说,错误并非在1995年租用王老吉品牌时就注定:凉茶市场当时高度区域化,加多宝做梦都想不到靠一己之力可能在全中国遍地开花,于是,租用当时在两广和海外最知名的凉茶品牌王老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前几年跌跌撞撞摸到一些门道后,2003年加多宝准备投入巨资进军全国,这时就必须要“谋定而后动”了。
继续租用品牌,加多宝是在商标权属于别人的前提下,为他人作嫁衣裳,此下策一出,接下来万劫不复。随着企业在品牌上的投入增加,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不断扩大,谁能来保证做大市场之后的权益?加多宝的租用品牌策略好比租船出海,经过不断投入,船队越来越壮大,自己对船队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增加,但船的所有权却完全不属于自己,直到有一天发现,茫茫海上,一无所有。
和当年的娃哈哈一样,加多宝低估了品牌的前景和自己的运作能力,从而轻易地把品牌主动权拱手让人。由于品牌是别人的,市场越是成功,冲突越不可避免。希腊神话里,伊卡洛斯挥舞着用羽毛做的翅膀,奋力飞翔。他越飞越高,直到逼近太阳,阳光融化了粘住羽毛的封蜡,翅膀脱落,伊卡洛斯坠海而亡。品牌如同翅膀,可以带动企业展翅高飞,但是,如果是伊卡洛斯那样借来的品牌翅膀,低飞时问题不大,到高处将不胜惊险。
其实,借力品牌经营成功的例子并不少,最典型的如动向集团和“卡帕”(Kappa)。通过2006年的收购,中国动向成为卡帕(Kappa)品牌在中国及澳门的全部权益持有人。因为是完全买断,没有后顾之忧,经过几年的经营,卡帕从一个国人稍感陌生的意大利品牌,成长为中国体育服装市场的巨头。
众所周知,品牌和商标权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国美电器的控制权争夺过程中,品牌的所有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结果。所以,在任何大规模投入之前,品牌和商标权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所有权界定。像加多宝这样通过联盟方式获得商标使用授权,单枪匹马拓展市场,就好像在“挖坑”:坑挖得越大,自己就陷得越深,再也无力爬出!后来者需要对此保持警醒。
(摘自《商界评论》2012年第7期)
美加净是上海家化旗下品牌,在上世纪80年代曾是国内牙膏领域的翘楚。1991年,“美加净”商标被作价1200万元人民币,交由庄臣以合资方式运作。但庄臣随之把美加净品牌冷藏,停止广告,低价运作,1992年美加净的年销售额从前一年的3亿多元降至600万元。1994年,上海家化不得不出巨资赎回美加净商标,但是品牌已经错过了发展的宝贵时期。
更加惊心动魄的品牌之争当属达能和娃哈哈的联盟,“娃哈哈”商标的使用权是“达娃之争”的焦点。在1996年,娃哈哈公司将“娃哈哈”商标转让给合资公司,但当时国家商标局对此未予核准。于是,双方签署了“阴阳”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合资公司获得排他性的娃哈哈商标许可权,连母公司在未得到合资公司授权时都不得使用该商标。所有这些安排,都为2008年的品牌归属之争打下了重重的伏笔。
庄臣和达能的例子可以看出,借用品牌绝非等闲战略,它需要高度的智慧,精细的安排,以及强大的调整适应能力。
对于加多宝(母公司为香港鸿道集团)来说,错误并非在1995年租用王老吉品牌时就注定:凉茶市场当时高度区域化,加多宝做梦都想不到靠一己之力可能在全中国遍地开花,于是,租用当时在两广和海外最知名的凉茶品牌王老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前几年跌跌撞撞摸到一些门道后,2003年加多宝准备投入巨资进军全国,这时就必须要“谋定而后动”了。
继续租用品牌,加多宝是在商标权属于别人的前提下,为他人作嫁衣裳,此下策一出,接下来万劫不复。随着企业在品牌上的投入增加,品牌的影响力和价值不断扩大,谁能来保证做大市场之后的权益?加多宝的租用品牌策略好比租船出海,经过不断投入,船队越来越壮大,自己对船队的依赖程度也不断增加,但船的所有权却完全不属于自己,直到有一天发现,茫茫海上,一无所有。
和当年的娃哈哈一样,加多宝低估了品牌的前景和自己的运作能力,从而轻易地把品牌主动权拱手让人。由于品牌是别人的,市场越是成功,冲突越不可避免。希腊神话里,伊卡洛斯挥舞着用羽毛做的翅膀,奋力飞翔。他越飞越高,直到逼近太阳,阳光融化了粘住羽毛的封蜡,翅膀脱落,伊卡洛斯坠海而亡。品牌如同翅膀,可以带动企业展翅高飞,但是,如果是伊卡洛斯那样借来的品牌翅膀,低飞时问题不大,到高处将不胜惊险。
其实,借力品牌经营成功的例子并不少,最典型的如动向集团和“卡帕”(Kappa)。通过2006年的收购,中国动向成为卡帕(Kappa)品牌在中国及澳门的全部权益持有人。因为是完全买断,没有后顾之忧,经过几年的经营,卡帕从一个国人稍感陌生的意大利品牌,成长为中国体育服装市场的巨头。
众所周知,品牌和商标权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国美电器的控制权争夺过程中,品牌的所有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结果。所以,在任何大规模投入之前,品牌和商标权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所有权界定。像加多宝这样通过联盟方式获得商标使用授权,单枪匹马拓展市场,就好像在“挖坑”:坑挖得越大,自己就陷得越深,再也无力爬出!后来者需要对此保持警醒。
(摘自《商界评论》201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