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抓好幼儿舞蹈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g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舞蹈教学如何摆脱内容偏多、偏难,课程呆板,缺少幼儿自主体验,脱离儿童生活和发展水平的现象。而是发挥本土优势,因势利导,在创造良好环境、灵活多样、创新的舞蹈教学中,使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去理解,这样民族地区幼儿舞蹈教学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己的路子。
  舞蹈是一门艺术,它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增强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于面向未来的小主人——幼儿来讲,从小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勇于发现和创造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在青海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孩子们的艺术培养的愿望也欲来欲强。而家长们首选的培养目的就是舞蹈,因为舞蹈这一直观性、可感性强的艺术,恰好符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迅速、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也就促使舞蹈成为千百万幼儿最喜爱的艺术活动之一。
  但长期以来,青海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艺术课程资源结构单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内容、条件等方面呆板单调,现有的幼儿艺术课程普遍存在目标笼统、空泛,内容偏多、偏难,课程实施机械、呆板,缺少幼儿自主体验,脱离儿童生活和发展水平的现象。幼儿艺术课程日益走向专业化、成人化,完全成为传播艺术知识、技艺的载体和工具,幼儿在艺术学习中更多获得的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如何开展幼儿舞蹈教学,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一种理想方式。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使孩子们不仅能发展身体,得到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而且还能发展思维和情感,在意志、思想品德、个性等方面得以全面培养和拓展。
  一、良好环境,才能引导幼儿步入艺术殿堂
  幼儿舞蹈教学环境是指幼儿舞蹈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 各地幼儿舞蹈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的好坏是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舞蹈室的建立和其教学设备的配置应充分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空气、温度、光线、声音、颜色等环境中物理因素的影响。在舞蹈室内装饰色彩艳丽,童趣盎然的绘画和窗帘等。这样可以加强幼儿对舞蹈艺术美的直观感受,在美的环境中愉悦地学习。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师生关系。幼儿的特点往往是情感外露并支配理智,情绪容易波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情感有其特殊的意义。舞蹈本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幼儿只有在良好的情感状态中学习舞蹈,才能充分地体验舞蹈美并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凭着一颗诚挚的心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建立彼此间亲切、和谐而良好的感情联系。课堂上耐心讲授,训练时热心辅导,用爱心去和他们沟通,用美去点燃他们求知的心灵之光, 这样才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提高幼儿参与舞蹈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二、生动有趣,才能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针对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和“形象”的思维方式,我们在教学中应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来引导幼儿学习舞蹈。舞蹈教学法强调“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表现”,因此,老师从对幼儿技能技巧的训练转向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入手,有针对性地施教。在教授舞蹈时,首先根据所教授的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使老师和孩子们互动起来,在轻松活泼的乐曲中、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学会了变换舞蹈造型从而打下舞蹈基本功的基础。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总要经历一个动作不协调、笨拙、幼稚的阶段。可是他们一旦进入缤纷的音乐天地,进行韵律活动、游戏、舞蹈时,动作就会显得特别自然、协调、优美。在手舞足蹈中幼儿能感受到音乐节奏,辨别音乐性质,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与美的熏陶。幼儿舞蹈的主题、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幼儿通过对舞蹈的学习、观摩、排练和表演等活动,既能够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又能够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创造力。
  三、开发创新 才能增进教学的多样性
  在舞蹈教学中,幼儿“怎样学”一直是一个重点,需要教师花心思去思考。过去,我们总习惯于把整个“成品舞”教给幼儿,即在向幼儿讲解、示范后便让幼儿反复练习。这种“为了完成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学习”,在短期内效果不错,但是长此以往,幼儿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一旦幼儿离开了老师的示范,就变得茫然失措,导致幼儿缺乏自学能力,也限制了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对此,老师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坚持“教”是为了最终“不教”的目的,想方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幼儿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自由探索。
  四、 灵活多样,才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为了在舞蹈教学中对幼儿实施审美意识的培养,老师们应认真研究幼儿在审美活动中如何生成美感的最基本的客观的现实。事实上,幼儿在学动作,练组合、排节目期间,总是观察和跟随着教师的示范心摹手追地模仿,在聆听教师讲解动作的同时幼儿本人也手舞足蹈。这时他们主要是以审美主体的身份,对审美客体--动作的技术规格,起止路线,舞姿变化,风格韵律、音乐节奏,人物性格等作舞蹈艺术美的初步谛视和判断。
  五、本土文化 才能创作多元化的舞蹈教学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不仅要传播现代文化,还应积极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构建本土艺术课程体系时,为了保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多元性,如何将少数民族丰厚、博大的资源融人幼儿园艺术课程,并将其转化为幼儿艺术课程资源,成了我们开发艺术课程资源时必须深思的焦点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构建贴近少数民族幼儿生活的、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本土艺术课程体系。一个藏族的锅庄舞、一首回族的民歌、一件蒙古族的服饰,都可作为幼儿艺术教育形象化的载体,并整合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使本土艺术充分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引发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情感参与,从而完善幼儿艺术课程的功能。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只要留心去挖掘大自然、社会生活中美的题材,牢牢把握童趣-这一幼儿舞蹈的审美特征,就一定可以创编出丰富多彩的幼儿舞蹈作品,以充实课堂教学,活跃孩子们节日舞台,为他们编织美好生活、美的理想、为他们撑起一片美天空、孩子们将在舞蹈美的陶冶中树立对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
其他文献
数学在小学教育中属于最基础的学科,也是最重要的学科。小学数学是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研究数学学科的入门砖,学生只有在小学打好数学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帆风顺、得心应
自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大课间体育活动已在全国不少城乡学校得以蓬勃地开展。大课间活动一般多则50分钟,少则25分钟,平均达到每天30分钟。总体说来,大课间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本文就课前准备,课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简单介绍了做好课堂笔记的重要性,详细论述了利用分类功能来记笔记以及记笔记的步骤,并指出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