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节作文课。
不是课本上的按部就班的作文课,是属于我和学生的我们共同的作文课。因为,我们班的作文课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只要是有了灵感。这不,我的灵感来了。
“孩子们,今天是瓦窑街逢会的日子,一个月才一次呢!虽然集市就在校门外,但平时我很少有时间去凑热闹。但今天我特想去转转,你们愿意陪老师去吗?”(这是中午的午休时间)
“非常愿意!老师!我去!”房深远第一个举起了手。
我也去!”许山虎呼应。
“耶!老师,带我们走啊!”
“老师,我早就想逛逛街了,但妈妈从不给我去,说我是瞎逛!”……
班里一片沸腾,很多学生已迫不及待了。
我笑了:“好!但是我有一个要求:今天我们是光逛街不乱花钱,不要老往口袋里装东西。但我们可是把眼睛、耳朵、嘴、心都带去了,所以,你要让你的眼睛看过瘾、让耳朵听高兴、让嘴巴笑个够、让心里装得满登登。回来我一要听你说,二要看你写。有压力吗?后悔还来得及……”
“绝不后悔!”嗬!语气斩钉截铁!
我继续鼓动:“集市上肯定有许多好看好玩的东西,还有各种各样的人,可能还会发生很多事……希望你们不虚此行!”分好组,出发!
集市就在校门外。时值中午,人流如潮,摊位挨挨挤挤的,各店铺门口的音响较劲似的唱个不停。服装、家具、花艺等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乍一听,好像乱哄哄的,但一细品,顿觉一种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真实、淳朴的乡音乡情,让人倍感亲切。再看我的学生们,一派欢欣,三三两两地边走边看,不时看到他们的指指划划,或是叽叽喳喳地说些什么,或是聚精会神地蹲在摊位前,眼睛随着小贩的秤盘时上时下地看,有时还好像插一嘴,和人家说着什么……女孩子呢,一会儿留连于买发卡、头花之类的小摊旁,拿起个发卡左瞅瞅右瞧瞧,在同伴的头上比试着看到底好看不好看;一会儿又驻足在五颜六色的服装店,指指这件,摸摸那件,爱不释手,从她的眼神里能看出那不舍来……我悠然地逛着,看着这热闹的集市,感受着平凡而喧腾的生活。也看着我那兴致盎然的学生们,他们的兴高采烈溢于言表,这可是我在课堂上最希望看到的啊!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按我的计划,打道回府。
教室里人声鼎沸,学生们兴奋啊!连说带笑带比划,那情景不亚于热闹的集市。我做了个暂停的手势:“我知道你们的收获很大、很多,现在,说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人,或者是事,或者是景。”充足的小组交流之后,我说:“为了增加神秘感,我先耐住急切的心情,你们把今天的的集市见闻写下来,可长可短,不要忘了起个吸引人的题目哦!我明天欣赏,好吗?”
第二天早读课,我刚到班里,就看见学生的作文,一本一本整齐地摆放在教桌上。
赵佳敏:
街头一瞥
今天我们和老师逛街了。也许你会眼睛睁得大大的:和老师逛街?没开玩笑吧?当然不是开玩笑了。你知道吗?我在青菜市发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她在帮妈妈卖青菜,看样子她家里并不穷,因为她的穿着很整洁、时尚,人长得也秀气。她妈妈管秤,她专门收钱,而且收钱找钱都很快。但就是她的那双眼睛,虽然很大很黑,睫毛长长的,像芭比娃娃的睫毛。但那眼神一点也不像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我感觉很精明,像大人一样。可为什么我看着她,心里老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呢?要是我的妈妈这样对我,我肯定不愿意。家长不能鼠目寸光啊!不是说男孩女孩都是民族的希望吗?她现在就不上学了,将来怎么适应社会?……
赵文清:
讨价还价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仔细地观察过我天天走过的街,没观察过可能每天都和我打照面的人,今天逢集。我走在喧闹的街市,欣喜地发现街道两旁不知何时矗立起一幢幢气派美观的楼房,各色各样的窗帘显示着主人不同的品味。门面房一家比一家亮堂,服装、鞋子、电器、移动营业厅门口人头攒动,哦,这就是变化啊!现在的街道都是水泥路,干净笔直,再没了以前的晴天灰尘满天飞,雨天泥浆溅满身。“你这衣服好看是好看,但是质量也就那么回事吧!还要这么贵!”“才不是那!这料子好着呢!怎么穿都不会起毛的。都不是远人,我还能骗你啊?拿一件穿!”看!那边有人在讨价还价,我去学一招!只见买衣服的阿姨一脸的挑剔,正仔细地审视着那件玫瑰红的短大衣,她一会拽拽袖口看是否脱线,一会又穿在身上正正大小,嘴里还一直说“不咋地不咋地”,而且还一边摇头一边啧啧地咂着,真逗!但我分明看出她很喜欢这件衣服。那神情可真像我的妈妈,因为妈妈买衣服也是这样和人家讨价还价的,而且妈妈还说嫌货差的人才是真正的买主,这就是讲价的学问。卖衣服的阿姨呢,伶牙俐齿,好像亏了多大的本似的,忍痛割爱般的不舍。又是一番的口舌辩论,最终,这件衣服以60元的价格成交,卖衣服的阿姨终于痛下决心似的豪爽地说:“行!看你穿得这么合身,亏本也卖!不过,你可别对人家说是这个价钱啊!”望着买主欢天喜地远去的背影,我笑了。觉得生活真有意思,大人们真有意思,多虚伪啊,一个明明那么喜欢,一个明明早就知道够本,还都愣是说假话!
忽然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要带我们来逛街了,是不是老师想让我们自己去体验生活啊?哈哈!老师,你真狡猾!(当然,这个“狡猾”是善意的哦!)
……
我也笑了:这个鬼机灵!
对!这就是我的“生活作文法”。之所以带学生逛街,是因为刚学过《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文中福楼拜让莫泊桑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于练笔才能写出好文章。我的灵感也得于此:放手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去寻找、去思考,拿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没有生活的积累何来习作的素材?我们应让学生走向生活,参与社会实践。试想在姹紫嫣红的春天,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让他们写描绘春天的习作,还用说吗,在这样的象牙塔里,他们写出的能是饱满生动、朝气蓬勃的春天吗?而如果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和大自然尽情拥抱,那他们笔下一个个情趣盎然、万紫千红的春天故事就会活泼流淌……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只有从儿童心里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教师将习作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地通过视、触、听……获得美感的体验,这样,“真”才能驻足,“情”才能弥漫,写出来的习作便会情真感实,创意无限,个性飞扬,这便是生活赋予他们的灵感与智慧。
当然,生活作文法绝不是心血来潮时带学生出去转转,看个热闹。重要的是要指导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学会描写细节。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只要你用心观察,都会有发现。还有更关键的,是真情。有了真情便有了细节;而有了细节,就会反过来催生乃至强化内心积蓄的情感。细节和情感的融合,便赋予了文章一种亮色,即文采。一篇习作中即使只有一句很出彩的话,就可以说这篇习作是成功的。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不要把学生的作文当成文学创作,而是生活的需要,是人际交往和表情达意的需要。老舍说:“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感情厚,我们就一定能教普通的话变成很有力量的话。”然而生活是平淡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没有太多能引起感情大起大落的事,所以要指导他们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体验情感。
我们都知道,每一册的语文书最多有七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安排了一篇习作。要想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区区七篇作文训练当然远远不够,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要把作文训练的范围拓展、扩大,把训练的方式、形式加以变化,让学生学文于有形有趣、有声有色的生活。我的课堂上可能随时都会出现一个写作的契机,我会抓住这样的契机巧妙点拨,三言两语,亦或是十句八句,让学生说,写,改。偶尔,我也会露一手——写下水文。还和学生的习作对比,让学生指出下水文的长处和不尽人意之处,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方法的习得。
所以说,作文能力的培养,课堂不是唯一的阵地,课本也不是唯一的蓝本,真正的好文章其实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作者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是一种内心世界的诉求。教师的任务就是创造各种条件和机遇,激发学生的潜质,擦亮他们尘封未启的“天使之眼”,教会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爱、去恨、去感动、去领悟,进而产生倾诉的愿望。我已经看到,学生的习作因为有了鲜活生活的浸润,有了真情的喜怒哀乐的附丽,正在渐渐变得精彩!生活就是习作的舞台!
不是课本上的按部就班的作文课,是属于我和学生的我们共同的作文课。因为,我们班的作文课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只要是有了灵感。这不,我的灵感来了。
“孩子们,今天是瓦窑街逢会的日子,一个月才一次呢!虽然集市就在校门外,但平时我很少有时间去凑热闹。但今天我特想去转转,你们愿意陪老师去吗?”(这是中午的午休时间)
“非常愿意!老师!我去!”房深远第一个举起了手。
我也去!”许山虎呼应。
“耶!老师,带我们走啊!”
“老师,我早就想逛逛街了,但妈妈从不给我去,说我是瞎逛!”……
班里一片沸腾,很多学生已迫不及待了。
我笑了:“好!但是我有一个要求:今天我们是光逛街不乱花钱,不要老往口袋里装东西。但我们可是把眼睛、耳朵、嘴、心都带去了,所以,你要让你的眼睛看过瘾、让耳朵听高兴、让嘴巴笑个够、让心里装得满登登。回来我一要听你说,二要看你写。有压力吗?后悔还来得及……”
“绝不后悔!”嗬!语气斩钉截铁!
我继续鼓动:“集市上肯定有许多好看好玩的东西,还有各种各样的人,可能还会发生很多事……希望你们不虚此行!”分好组,出发!
集市就在校门外。时值中午,人流如潮,摊位挨挨挤挤的,各店铺门口的音响较劲似的唱个不停。服装、家具、花艺等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乍一听,好像乱哄哄的,但一细品,顿觉一种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真实、淳朴的乡音乡情,让人倍感亲切。再看我的学生们,一派欢欣,三三两两地边走边看,不时看到他们的指指划划,或是叽叽喳喳地说些什么,或是聚精会神地蹲在摊位前,眼睛随着小贩的秤盘时上时下地看,有时还好像插一嘴,和人家说着什么……女孩子呢,一会儿留连于买发卡、头花之类的小摊旁,拿起个发卡左瞅瞅右瞧瞧,在同伴的头上比试着看到底好看不好看;一会儿又驻足在五颜六色的服装店,指指这件,摸摸那件,爱不释手,从她的眼神里能看出那不舍来……我悠然地逛着,看着这热闹的集市,感受着平凡而喧腾的生活。也看着我那兴致盎然的学生们,他们的兴高采烈溢于言表,这可是我在课堂上最希望看到的啊!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按我的计划,打道回府。
教室里人声鼎沸,学生们兴奋啊!连说带笑带比划,那情景不亚于热闹的集市。我做了个暂停的手势:“我知道你们的收获很大、很多,现在,说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人,或者是事,或者是景。”充足的小组交流之后,我说:“为了增加神秘感,我先耐住急切的心情,你们把今天的的集市见闻写下来,可长可短,不要忘了起个吸引人的题目哦!我明天欣赏,好吗?”
第二天早读课,我刚到班里,就看见学生的作文,一本一本整齐地摆放在教桌上。
赵佳敏:
街头一瞥
今天我们和老师逛街了。也许你会眼睛睁得大大的:和老师逛街?没开玩笑吧?当然不是开玩笑了。你知道吗?我在青菜市发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她在帮妈妈卖青菜,看样子她家里并不穷,因为她的穿着很整洁、时尚,人长得也秀气。她妈妈管秤,她专门收钱,而且收钱找钱都很快。但就是她的那双眼睛,虽然很大很黑,睫毛长长的,像芭比娃娃的睫毛。但那眼神一点也不像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我感觉很精明,像大人一样。可为什么我看着她,心里老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呢?要是我的妈妈这样对我,我肯定不愿意。家长不能鼠目寸光啊!不是说男孩女孩都是民族的希望吗?她现在就不上学了,将来怎么适应社会?……
赵文清:
讨价还价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仔细地观察过我天天走过的街,没观察过可能每天都和我打照面的人,今天逢集。我走在喧闹的街市,欣喜地发现街道两旁不知何时矗立起一幢幢气派美观的楼房,各色各样的窗帘显示着主人不同的品味。门面房一家比一家亮堂,服装、鞋子、电器、移动营业厅门口人头攒动,哦,这就是变化啊!现在的街道都是水泥路,干净笔直,再没了以前的晴天灰尘满天飞,雨天泥浆溅满身。“你这衣服好看是好看,但是质量也就那么回事吧!还要这么贵!”“才不是那!这料子好着呢!怎么穿都不会起毛的。都不是远人,我还能骗你啊?拿一件穿!”看!那边有人在讨价还价,我去学一招!只见买衣服的阿姨一脸的挑剔,正仔细地审视着那件玫瑰红的短大衣,她一会拽拽袖口看是否脱线,一会又穿在身上正正大小,嘴里还一直说“不咋地不咋地”,而且还一边摇头一边啧啧地咂着,真逗!但我分明看出她很喜欢这件衣服。那神情可真像我的妈妈,因为妈妈买衣服也是这样和人家讨价还价的,而且妈妈还说嫌货差的人才是真正的买主,这就是讲价的学问。卖衣服的阿姨呢,伶牙俐齿,好像亏了多大的本似的,忍痛割爱般的不舍。又是一番的口舌辩论,最终,这件衣服以60元的价格成交,卖衣服的阿姨终于痛下决心似的豪爽地说:“行!看你穿得这么合身,亏本也卖!不过,你可别对人家说是这个价钱啊!”望着买主欢天喜地远去的背影,我笑了。觉得生活真有意思,大人们真有意思,多虚伪啊,一个明明那么喜欢,一个明明早就知道够本,还都愣是说假话!
忽然明白了老师为什么要带我们来逛街了,是不是老师想让我们自己去体验生活啊?哈哈!老师,你真狡猾!(当然,这个“狡猾”是善意的哦!)
……
我也笑了:这个鬼机灵!
对!这就是我的“生活作文法”。之所以带学生逛街,是因为刚学过《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文中福楼拜让莫泊桑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于练笔才能写出好文章。我的灵感也得于此:放手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去寻找、去思考,拿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没有生活的积累何来习作的素材?我们应让学生走向生活,参与社会实践。试想在姹紫嫣红的春天,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让他们写描绘春天的习作,还用说吗,在这样的象牙塔里,他们写出的能是饱满生动、朝气蓬勃的春天吗?而如果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和大自然尽情拥抱,那他们笔下一个个情趣盎然、万紫千红的春天故事就会活泼流淌……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只有从儿童心里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教师将习作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地通过视、触、听……获得美感的体验,这样,“真”才能驻足,“情”才能弥漫,写出来的习作便会情真感实,创意无限,个性飞扬,这便是生活赋予他们的灵感与智慧。
当然,生活作文法绝不是心血来潮时带学生出去转转,看个热闹。重要的是要指导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学会描写细节。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只要你用心观察,都会有发现。还有更关键的,是真情。有了真情便有了细节;而有了细节,就会反过来催生乃至强化内心积蓄的情感。细节和情感的融合,便赋予了文章一种亮色,即文采。一篇习作中即使只有一句很出彩的话,就可以说这篇习作是成功的。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不要把学生的作文当成文学创作,而是生活的需要,是人际交往和表情达意的需要。老舍说:“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感情厚,我们就一定能教普通的话变成很有力量的话。”然而生活是平淡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没有太多能引起感情大起大落的事,所以要指导他们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体验情感。
我们都知道,每一册的语文书最多有七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安排了一篇习作。要想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区区七篇作文训练当然远远不够,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要把作文训练的范围拓展、扩大,把训练的方式、形式加以变化,让学生学文于有形有趣、有声有色的生活。我的课堂上可能随时都会出现一个写作的契机,我会抓住这样的契机巧妙点拨,三言两语,亦或是十句八句,让学生说,写,改。偶尔,我也会露一手——写下水文。还和学生的习作对比,让学生指出下水文的长处和不尽人意之处,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方法的习得。
所以说,作文能力的培养,课堂不是唯一的阵地,课本也不是唯一的蓝本,真正的好文章其实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作者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是一种内心世界的诉求。教师的任务就是创造各种条件和机遇,激发学生的潜质,擦亮他们尘封未启的“天使之眼”,教会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爱、去恨、去感动、去领悟,进而产生倾诉的愿望。我已经看到,学生的习作因为有了鲜活生活的浸润,有了真情的喜怒哀乐的附丽,正在渐渐变得精彩!生活就是习作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