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间传统手工艺中承载着最正统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传统手工艺在我国忙于追赶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之中遭受到了严重冲击并逐渐衰落。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其中如何预防剪纸传统民间艺术的断代是值得我们重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传统手工;民间技艺;“剪纸”
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的东西越来越提不起来性质和兴趣了,这可能跟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文化有关。我们会把更多的经历和时间放在手机游戏或者娱乐视频上。这些东西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占用着我们的时间,特别对于尚未涉身处世的孩子们来说这些新鲜刺激的互联网内容实在无法抵抗。一些传统的东西越来越提不起来性质。在我没有参加学校举办的“非遗剪纸”培训之前,可能剪纸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张纸和一把剪刀的事情。但是有幸参加这次培训后,才知道剪纸背后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文化和需要思考的问题。关乎民族文化和发展,它太沉重。以至于剪纸这门民间艺术和其他中国传统手工艺如果从我们这代开始出现断代,那么未来我们还能够留给子孙些什么有用的中国精神物质文化呢?这个问题值得当代以及后人不断去深思和解决完善。
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术是传统的中国文化,既属于物质,又属于精神,作为文化认同的重要承载之一,深刻体现了中国泱泱华夏民族的审美个性和文化信仰。但是随着新中国建立以来,伴着物质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环境的极速转变,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也在经历着一个由兴到衰的过程。在近百年来,我们追赶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把对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民间工艺逐渐淡漠和忽略。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有关部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念的提出,衰落的状况才开始慢慢有了转变。各式各样快要消失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才又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里来,并且还和现代化的工业品对抗斗争。值得可喜的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从开展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从一定程度上行之有效地正确导向了舆论作用,并逐渐唤起了百姓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情感记忆和文化感的认同。可是在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进程中依然存在极大问题,从当前来看,中国在民间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工作上主要有政府部门的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的保护工作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的收集体系、保护部门的投入宣传和校园文化推广等几种方式。这些从总体看来还仅仅处于文化保护的一个初级状态和被动状态。最后至于如何将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精华和智慧进行有效果的传承和发展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怎样能够将民间传统手工艺与当今的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使得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切实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呢?接下来我从三方面阐述其解决方式。
一:衍生品设计
上过我们学校组织的这次剪纸衍生品设计课后,我找到了解决剪纸断代问题的几种方法。第一从衍生品中拯救断代。这次课中我比较欣赏我们学校设计部周老师的想法他将现代装饰设计应用到民间剪纸传统手工艺元素当中。之前没有接触过周老师,但知道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很酷的一位老师。他所带领的剪纸团队设计的装置艺术,很具时代感和剪纸语言气息。周老师带领剪纸学员做的可变的灯罩台灯,真的非常有空间效果也非常美观。
这个衍生品的课程给了我一个思考,就是怎样弥补民间艺术的断代问题,断代可能是由于中国目前发展迅速,民间的东西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更准确的说,民间的东西经济价值不大,不适用于现代人民消费观念。但看到沈阳师范大学周老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剪纸学员做的这美轮美奂的衍生品后,我看到了希望。因为对于我个人来说看到它以后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个作品。衍生品上精美的图案,精巧的构思,会让我去关注剪纸这个民间技艺,会让我去感兴趣这个作品是如何去制作的,以至于对剪纸技艺的探索。所以我想,如果想要让民间手工艺不断代,可以让它与时俱进创新出衍生品来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一个简单的剪纸窗花和剪纸作品摆在大家眼前时,可能很多人只是瞟上几眼无人问津,但如果做成这种精美的衍生品呢?我想很多人会跟我一样开始对它津津乐道起来,并且有想拥有它的欲望。因为它既有美感,又延续传统,并且还会有可观的经济实用价值。
二:工匠精神
現在流行“工匠精神”,从微信朋友圈到新闻数字媒体,大家都在推崇工匠,宣扬手工工艺。仿佛如果回到传统手工艺时代,在这个纷繁躁动的社会氛围下人们就会安静下来。但效果确实是这样,当你慢慢去欣赏一种技艺,去品读一份赤子情怀时,工匠精神会让人更懂得时至今日我们的幸福来之不易。工匠喜欢精雕细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并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而这个词语我是先从网络上介绍日本一位煮饭的手艺人那里知晓的。这位年迈古稀住在远离人事的郊区里的老手艺人,他开了一间简单干净的饭店,他家只有一道食物那就是米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用他自己熟悉的工艺做着世界上最香的米饭。而人们不远万里清晨赶来只为吃上那口世界上最香的米饭。老人对煮饭的细节有很高的要求,这种对煮米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态度,也是真令人无声佩服的。我想如果将这种精神应用到中国传统手工艺剪纸当中,也会有另外一种不错的延续。话说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如果传承工匠那种精神,我想这种精神是态度意志上的并不是死板板的重复方式方法上的。有人说继承工匠精神会让剪纸技艺不断代,继续延续,但是毕竟这叫做民间艺术。它是门艺术,而工匠却是反复重复做一件东西,这种反复性有什么价值吗?所以要区分好工匠和艺术,艺术是需要创新的,所以我定义须具备工匠那种锲而不舍精神并且要不断创新成为艺术家。将剪纸作为一门艺术的东西,自然而然就存在其自身不可低估的价值了。除了经济价值带动消费外更多的是我们去探究其精神价值,包括历史文化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当代有知识水平的人去总结去提炼去挖掘其中可以给后代宝贵精神财富的东西。
三:将剪纸带进校园
孩子是未来传播文化的主要力量,如果从娃娃抓起,从小给他们灌输和培养对剪纸的兴趣和热爱,我想剪纸之花不会出现断层。在这次培训学员中有很多从事中小学基层教育的美术老师。比如海城的孙老师、福建的黄老师。他们是中国北方南方两位典型的美术剪纸教师代表。孙老师是南台中学校美术教师,该校以孙老师为首建立剪纸班,剪纸文化创意园区,剪纸文化充斥着校园每一个角落。海城市也举办了“海城校园千人剪纸”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在新昌小学举行等等这样多姿多彩的剪纸活动。浓厚的剪纸文化氛围感染着每一个孩子。福建顺昌县的黄老师才30多岁,但是剪纸已经有20多年了。看到黄老师第一眼就被她一身民族风的衣服所吸引,因为我本科学过服装设计,衣如其人,通过观察外在服饰可以了解这个人。那之后跟黄老师接触才知道她的这种穿衣风格跟她总是做一些剪纸表演才艺展示有关。她经常参加一些剪纸走秀,现场剪纸表演。她笑起来有点像莫文蔚,爽朗的性格和我们研究生打成了一片,但一跟她切磋起剪纸黄老师立马又变得严肃专业起来。她也是身体力行地在各大中小学做讲座,教孩子剪纸技艺,开展剪纸比赛,并且办得有声有色。像他们二位本身是剪纸传承人又是校园剪纸文化传播者的老师还有很多。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鼓励美术教育从业者们可以通过课堂和校园文化将中国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传统手工艺传播下去。因为教师在学生中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是我对怎样预防传统手工艺民间剪纸断代的解决方法几个思考。剪纸上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我们该怎么样去传承和保护它,它需要我们接触过沈阳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培训后的学员门以及相关从业者的共同努力这个使命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传统手工;民间技艺;“剪纸”
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的东西越来越提不起来性质和兴趣了,这可能跟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文化有关。我们会把更多的经历和时间放在手机游戏或者娱乐视频上。这些东西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占用着我们的时间,特别对于尚未涉身处世的孩子们来说这些新鲜刺激的互联网内容实在无法抵抗。一些传统的东西越来越提不起来性质。在我没有参加学校举办的“非遗剪纸”培训之前,可能剪纸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张纸和一把剪刀的事情。但是有幸参加这次培训后,才知道剪纸背后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文化和需要思考的问题。关乎民族文化和发展,它太沉重。以至于剪纸这门民间艺术和其他中国传统手工艺如果从我们这代开始出现断代,那么未来我们还能够留给子孙些什么有用的中国精神物质文化呢?这个问题值得当代以及后人不断去深思和解决完善。
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术是传统的中国文化,既属于物质,又属于精神,作为文化认同的重要承载之一,深刻体现了中国泱泱华夏民族的审美个性和文化信仰。但是随着新中国建立以来,伴着物质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环境的极速转变,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也在经历着一个由兴到衰的过程。在近百年来,我们追赶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把对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民间工艺逐渐淡漠和忽略。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有关部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念的提出,衰落的状况才开始慢慢有了转变。各式各样快要消失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才又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里来,并且还和现代化的工业品对抗斗争。值得可喜的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从开展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从一定程度上行之有效地正确导向了舆论作用,并逐渐唤起了百姓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情感记忆和文化感的认同。可是在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进程中依然存在极大问题,从当前来看,中国在民间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工作上主要有政府部门的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的保护工作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的收集体系、保护部门的投入宣传和校园文化推广等几种方式。这些从总体看来还仅仅处于文化保护的一个初级状态和被动状态。最后至于如何将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精华和智慧进行有效果的传承和发展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怎样能够将民间传统手工艺与当今的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使得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切实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呢?接下来我从三方面阐述其解决方式。
一:衍生品设计
上过我们学校组织的这次剪纸衍生品设计课后,我找到了解决剪纸断代问题的几种方法。第一从衍生品中拯救断代。这次课中我比较欣赏我们学校设计部周老师的想法他将现代装饰设计应用到民间剪纸传统手工艺元素当中。之前没有接触过周老师,但知道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很酷的一位老师。他所带领的剪纸团队设计的装置艺术,很具时代感和剪纸语言气息。周老师带领剪纸学员做的可变的灯罩台灯,真的非常有空间效果也非常美观。
这个衍生品的课程给了我一个思考,就是怎样弥补民间艺术的断代问题,断代可能是由于中国目前发展迅速,民间的东西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更准确的说,民间的东西经济价值不大,不适用于现代人民消费观念。但看到沈阳师范大学周老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剪纸学员做的这美轮美奂的衍生品后,我看到了希望。因为对于我个人来说看到它以后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个作品。衍生品上精美的图案,精巧的构思,会让我去关注剪纸这个民间技艺,会让我去感兴趣这个作品是如何去制作的,以至于对剪纸技艺的探索。所以我想,如果想要让民间手工艺不断代,可以让它与时俱进创新出衍生品来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一个简单的剪纸窗花和剪纸作品摆在大家眼前时,可能很多人只是瞟上几眼无人问津,但如果做成这种精美的衍生品呢?我想很多人会跟我一样开始对它津津乐道起来,并且有想拥有它的欲望。因为它既有美感,又延续传统,并且还会有可观的经济实用价值。
二:工匠精神
現在流行“工匠精神”,从微信朋友圈到新闻数字媒体,大家都在推崇工匠,宣扬手工工艺。仿佛如果回到传统手工艺时代,在这个纷繁躁动的社会氛围下人们就会安静下来。但效果确实是这样,当你慢慢去欣赏一种技艺,去品读一份赤子情怀时,工匠精神会让人更懂得时至今日我们的幸福来之不易。工匠喜欢精雕细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并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而这个词语我是先从网络上介绍日本一位煮饭的手艺人那里知晓的。这位年迈古稀住在远离人事的郊区里的老手艺人,他开了一间简单干净的饭店,他家只有一道食物那就是米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用他自己熟悉的工艺做着世界上最香的米饭。而人们不远万里清晨赶来只为吃上那口世界上最香的米饭。老人对煮饭的细节有很高的要求,这种对煮米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态度,也是真令人无声佩服的。我想如果将这种精神应用到中国传统手工艺剪纸当中,也会有另外一种不错的延续。话说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如果传承工匠那种精神,我想这种精神是态度意志上的并不是死板板的重复方式方法上的。有人说继承工匠精神会让剪纸技艺不断代,继续延续,但是毕竟这叫做民间艺术。它是门艺术,而工匠却是反复重复做一件东西,这种反复性有什么价值吗?所以要区分好工匠和艺术,艺术是需要创新的,所以我定义须具备工匠那种锲而不舍精神并且要不断创新成为艺术家。将剪纸作为一门艺术的东西,自然而然就存在其自身不可低估的价值了。除了经济价值带动消费外更多的是我们去探究其精神价值,包括历史文化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当代有知识水平的人去总结去提炼去挖掘其中可以给后代宝贵精神财富的东西。
三:将剪纸带进校园
孩子是未来传播文化的主要力量,如果从娃娃抓起,从小给他们灌输和培养对剪纸的兴趣和热爱,我想剪纸之花不会出现断层。在这次培训学员中有很多从事中小学基层教育的美术老师。比如海城的孙老师、福建的黄老师。他们是中国北方南方两位典型的美术剪纸教师代表。孙老师是南台中学校美术教师,该校以孙老师为首建立剪纸班,剪纸文化创意园区,剪纸文化充斥着校园每一个角落。海城市也举办了“海城校园千人剪纸”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在新昌小学举行等等这样多姿多彩的剪纸活动。浓厚的剪纸文化氛围感染着每一个孩子。福建顺昌县的黄老师才30多岁,但是剪纸已经有20多年了。看到黄老师第一眼就被她一身民族风的衣服所吸引,因为我本科学过服装设计,衣如其人,通过观察外在服饰可以了解这个人。那之后跟黄老师接触才知道她的这种穿衣风格跟她总是做一些剪纸表演才艺展示有关。她经常参加一些剪纸走秀,现场剪纸表演。她笑起来有点像莫文蔚,爽朗的性格和我们研究生打成了一片,但一跟她切磋起剪纸黄老师立马又变得严肃专业起来。她也是身体力行地在各大中小学做讲座,教孩子剪纸技艺,开展剪纸比赛,并且办得有声有色。像他们二位本身是剪纸传承人又是校园剪纸文化传播者的老师还有很多。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鼓励美术教育从业者们可以通过课堂和校园文化将中国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传统手工艺传播下去。因为教师在学生中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是我对怎样预防传统手工艺民间剪纸断代的解决方法几个思考。剪纸上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我们该怎么样去传承和保护它,它需要我们接触过沈阳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培训后的学员门以及相关从业者的共同努力这个使命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