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y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和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8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78例,女109例;年龄18~88岁,平均55.9岁。根据患者随访期间X线片判断是否存在螺钉穿出肱骨头,并以此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Neer骨折分型、内侧柱粉碎、骨密度、受伤至手术时间、植骨、复位程度、肱骨头螺钉数目、内
期刊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建立肱骨近端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并模拟生理状态下肱骨近端受力情况,分析应力分布特征。方法对1名正常成年男性肩关节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连续断层影像,使用Dicom数据和Mimics17.0软件生成肱骨近端三维几何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LGOR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赋值生成有限元模型,约束边界条件,模拟生理状态下肱骨近端受力情况,分析肱骨近端有限元模型上的应力分布特征。结
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肩胛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肩胛颈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Miller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肩胛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
目的比较单排技术与线桥技术修复兔全层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骨骼成熟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76只,体质量为2.5~3.0 kg,平均2.8 kg,均为12个月龄。将兔冈上肌肌腱在足印区处切断制作兔全层肩袖模型,并随机分成2组(n = 38):采用单排技术修复肩袖损伤(单排组)和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线桥组),手术肩均为右侧肩关节,左肩关节作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术后第2、4、8周取材,显微镜下观察、修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肱骨髁间骨折采用双钢板垂直固定与平行固定的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 EMbase、 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查找所有比较双钢板垂直固定与平行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9月,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RCTs的筛
目的探讨环钻法分层植骨在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采用环钻法复位分层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2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资料,男29例,女13例;年龄19~72岁,平均38.6岁。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5] :Ⅱ型15例,Ⅲ型7例,Ⅳ型11例,V型9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3 d、l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骨钩板联合喙突螺钉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采用锁骨钩板联合喙突螺钉内固定治疗的8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基底部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6~43岁,平均31.1岁;左侧3例,右侧5例;均为新鲜外伤引起的闭合性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突骨折。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
目的分析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胫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10年间诊治的成人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将样本按年龄分为青年(16岁~40岁)和中老年(≥41岁)两个年龄段;骨折按AO分型分为关节外骨折(43A型)和关节内骨折(43B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沉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 (IL-1β)治疗兔创伤后关节炎(PTA)的可行性。方法48只新西兰兔双侧膝关节造模PTA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将TNF-α小干扰RNA(TNF-α-siRNA)和IL-1β小干扰RNA (IL-1β-siRNA)重组慢病毒转染正常兔膝关节滑膜细胞,取稳定转染的滑膜细胞对模型兔进行关节腔注射:一组注射正常细胞(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