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钢板垂直固定与平行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dyt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肱骨髁间骨折采用双钢板垂直固定与平行固定的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EMbase、 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查找所有比较双钢板垂直固定与平行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9月,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RCTs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

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389例患者,均为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钢板垂直固定与双钢板平行固定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Cassebau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评价证据质量及推荐等级:证据质量为中级,推荐等级为中等推荐。

结论

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垂直固定与双钢板平行固定临床效果相当,均能达到稳定的固定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且获完整随访的14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的资料,男6例,女8例;年龄16~76岁,平均51.5岁;左侧8例,右侧6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4 d,平均7.7 d。采用肘外侧及后侧入路暴露骨折端,使用克氏针、可吸收棒结合缝线固定,必要时联
目的探讨应用袢钢板治疗Regan-Morry I型冠状突骨折的技术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采用袢钢板技术治疗的42例Regan-Morry I型冠状突骨折患者资料,男31例,女11例;年龄23~58岁,平均39.3岁;其中单纯冠状突骨折4例,冠状突骨折伴肘关节脱位患者5例,肘部损伤"三联征"33例,冠状突为粉碎性骨折30例,简单骨折1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Kocher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55侧)骨盆前环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31侧),女16例(24侧);平均年龄为34.4岁(21~65岁)。骨折Tile分型:A型2例,B型21例,C型1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5 d(3~12 d)。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其中23例患者采用单纯骨盆前环钢板固定,1
期刊
目的探讨复杂肘关节脱位合并的O'Driscoll I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是否需要固定及与肘关节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7例复杂肘关节脱位伴O'Driscoll I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资料,男31例,女16例;年龄19~70岁,平均40.6岁。骨折根据O'Driscoll分型:Ia型14例,Ib型33例。20例患者肘关节稳定,给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18例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螺钉穿出肱骨头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和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8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78例,女109例;年龄18~88岁,平均55.9岁。根据患者随访期间X线片判断是否存在螺钉穿出肱骨头,并以此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Neer骨折分型、内侧柱粉碎、骨密度、受伤至手术时间、植骨、复位程度、肱骨头螺钉数目、内
期刊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建立肱骨近端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并模拟生理状态下肱骨近端受力情况,分析应力分布特征。方法对1名正常成年男性肩关节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连续断层影像,使用Dicom数据和Mimics17.0软件生成肱骨近端三维几何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LGOR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赋值生成有限元模型,约束边界条件,模拟生理状态下肱骨近端受力情况,分析肱骨近端有限元模型上的应力分布特征。结
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肩胛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肩胛颈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Miller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肩胛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
目的比较单排技术与线桥技术修复兔全层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骨骼成熟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76只,体质量为2.5~3.0 kg,平均2.8 kg,均为12个月龄。将兔冈上肌肌腱在足印区处切断制作兔全层肩袖模型,并随机分成2组(n = 38):采用单排技术修复肩袖损伤(单排组)和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线桥组),手术肩均为右侧肩关节,左肩关节作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术后第2、4、8周取材,显微镜下观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