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实验教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途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的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探究是人类寻求信息和理解的一般过程,探究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科学实验却出现了以下几种常用模式: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现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甚至有些教师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所以科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力也未得到锻炼和培养。那么应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并且把握住新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呢?
  一、做好实验准备,保证实验有序进行
  科学实验课的课前准备,主要是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稳定性和教学上的可行性。因此,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实验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实验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上指导好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验,科学实验课的课前准备,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准备实验材料
  不管是教师演示,还是学生实验,都离不开实验材料,没有实验材料,实验活动便无法进行,实验材料应该精心选择,精心搭配。所选择的实验材料,通过实验都要能揭示与教学目的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所要学习的知识、概念,具有科学性,又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使他们有能力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具有可接受性:同时这些材料还要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有吸引力,具有普遍性和趣味性。因此选择的材料,既要简单而效果明显,又要丰富而有趣,以减少探索的历程和难度。
  2.准备学生
  教学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学习活动,只有教师的课堂是失败的,同样只有学生的课堂也是失败的。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这要求我们在备教材的同时也要备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对真知的渴望,制定适合教师、学生的课程计划,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争取最大限度的让每一个学生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满载而归。
  3.准备实验报告单
  写实验报告也是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自然教学中应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验报告单的内容要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材料、实验内容、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结论等。设计的报告单,文字要言简意明,富有启发性、指导性、超味性,实验步骤是学生实验的依据,要精心设计好,当然不是每节实验课都要有实验报告单,这要因材而定,低年级学生可做口头汇报。
  二、创建合作小组,培养合作技能
  要使科学探究活动具有科学内涵,能产生科学经历、形成良好结构、典型的认识活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探究,在合作中使探究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1.创建合作小组
  在实验小组组合中,常采取的方式都是由座位前后的四人组成,座位的编排往往是以学生的高矮搭配而成。这样的编排对开展小组活动虽然方便,但不利于不同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我注意了结构的合理性,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爱好特长进行分组。这样做不但有利学生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另外采取小组内分工明确,保障课堂实验“活而有序”,并且组内角色需要互换,一学期下来,让每位学生都在尝试着不同的角色,从中锻炼他们的能力。
  2.培养合作技能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出现不知道怎样合作,或不善于合作。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首先,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了解对方的观点,这样才能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不善于表达,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有些学生则是不敢表达,顾虑自己的发言是不是正确,会不会受到同学的笑话。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克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把自己想说的内容告诉大家。
  其次,在合作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倾听别人就是尊重别人,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想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喜欢听别人的意见。在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在交流中要学会“你讲的话我愿意听。”“出现意见分歧时,讲清自己观点的理由,保留自己的观点。”学会如何有礼貌地向同学提出问题,如何耐心等候发言等等。
  最后,在合作学习中还要学会相互信任,团结互助。在合作活动中相互信任,是合作成功的基础,让每一位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合作小组的同伴学习负责,使他们坚信他们是“荣辱与共”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如教学《摩擦力的秘密》一课时,在做“不同形状的物体与摩擦力的关系”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在同一时间将手松开,并由计时员进行准确计时。这就需要组内所有成员互相合作,才不会出错。在这个实验操作中,我们看到由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配合默契,实验做得相当成功。他们也获得了合作的乐趣,尝到了合作的甜头。
  三、体验探究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让学生经历研究式的认识过程,通过探究,让学生形成有关对象的基本概念,学会科学的探索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品质。
  1.引发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科学始于问题”。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问题开始经历过程。学生的学习也从问题开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极好途径。
  引发问题,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某种现象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以教学《压缩空气》一课为例。一上课,教师便出示一支空气枪,“啪”的一声子弹射了出去。“想玩吗?”“一边玩一边想有什么问题?”这样学生探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并且学生在兴致勃勃地玩空气枪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因为一部分学生玩成功了(空气枪的子弹能射出去),而一部分学生没玩成功(空气枪的子弹不能射出去),这样学生就能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子弹为什么能射出去?”“子弹为什么不能射出去?”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兴趣盎然地进入了下一步的探究活动。   引发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某种现象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也可以运用悬念、实验、故事、录像、描述、游戏等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还可以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课堂教学中,“从问题开始”的具体方法是各种教学手段与发问主体的多种组合。“问题”为学生经历自行探究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2.带着问题,大胆假设
  恩格斯曾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牛顿也曾说过:“没有大胆的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假设”作为科学认识过程序中的基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假设就为问题的解决搭起了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当学生发现问题后,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他们的脑海中即会出现一个个猜测性的答案。《压缩空气》一例中,学生的推测是,“可能与空气有关”、“与空气的多少有关”等等,这是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自发表现。这种理性思维能力是学生天然具备的,教师的功能只在于把它引领到了“假设”的水准上来。这就是通常说的“开慧”或“开智”。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作出假设。纵然孩子们提出的假设可能不够合理与深刻,但是这毕竟是孩子基于他们已有的认识与经验而对未知所做出的推测;同时,这也是从问题此岸过渡到答案彼岸的桥梁。即使孩子走了弯路,这种体验与经历也是难能可贵的,它促使孩子反思出错的原因,而探究学习中最主要的价值正在于其对孩子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
  3.让学生自己设计、操作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
  我们认为,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尊重实践的科学品质。我们放手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不在于要他们得出“科学的结果”,而在于让他们明了主观的假设最终是要由实践来检验的,从而培养他们尊重实践的科学品质。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尤其要表扬那些别出心裁、有独特创意的学生;也要鼓励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不断尝试。探究是面向全体的,探究的能力,不折不挠的态度以及创新精神都是要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实践才能逐步形成的。
  其次,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要尽可能典型、丰富。当学生提出假设后,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以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思考实验的方法。同时,教师在观念上要坚持相信学生是有能力设计实验并对预想的假设予以证实、证伪的。
  最后,还要保证学生实验探究的活动时间,使探究活动深入有效。
  在上述前提下,便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体验探究。学生的智慧之窗被打开以后,思维的泉流便奔涌而出。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法可谓是五花八门、屈出不穷。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要证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设计出的实验方法有:①用塑料装满空气,封住口,放在热水里,看塑料袋会不会鼓起来;②把充气不足的皮球放在热水里,试一试它的弹力有没有变化;③往气球里吹气,扎住口,放在热水里看气球会不会有所变化;④把气球套在烧瓶口,给烧瓶加热,看气球会不会鼓起来;⑤将针筒的活塞拉到针筒的中间,封住针筒进气口,把针筒放在热水里,看活塞会不会弹上来等等。
  由于实验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他们在动手操作实验时也特别认真。我们看到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神情也是十分地专注。经过这一阶段的探究,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四、在激励中成长,在评价中发展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收益非浅,因为强烈地自发地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
  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中常善用评价激励语如:“××同学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 ” “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熟练地做一遍!”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这点我在教学中已感受颇深。
  总之,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务必时刻提醒自己,避免越俎代庖。孩子很多的设计都是教师事先不曾料想的,虽然有些设计可能是不够严密,不够科学,但是也总比单纯的直接或间接的模仿要好。呵护孩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孩子科学探究的能力,督促其从挫折中进行反思等才是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教育厅组: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版社,2006.
  [4] 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综述[J].广西大学捂州分校学报,2006,1.
  [5] 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6]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 要:终身教育是国内外教育界广泛认同的教育理念,终身教育打破学校教育的围墙,倡导的是一种跨越年龄阶段的更为宽泛的教育方式,这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本文基于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的学习,对教育实践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两方面做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教育实践;整体意识;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引论》是法国著名教育思想家保罗·朗格朗的代表作,每次阅读这样的名著,都令人感触良多。阅读经典著作不仅为我
期刊
英语阅读理解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阅读都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也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有困难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完全有可能的。笔者根据多年的而教学经验,得出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它是我们进
期刊
采访陶维之前,我得以先看了他的复赛作品《一个人、一份情、两颗心》,也在事先看了他的初赛作品《为你写诗》,猛然意识到能够为爱写作的人总是值得致敬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两篇文字都是倾向情书的体裁,尤其《一个人、一份情、两颗心》确是用一颗心所写,那种默默的无声息的炽烈的惶恐的爱被抒发的淋漓尽致,像白色沙滩上两行浅浅的脚印,若我们追寻而去,许将看见一个帅气的男孩在为自己心中的女孩乘风破浪。  那么,凭借3
期刊
摘 要: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进行思维训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对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展。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要想办法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
期刊
摘 要: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不仅有内容上的转变,还有思维方式的转变,掌握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思维方法,不管对于当前的学习还是为了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解决高中物理问题我们常用以下方法:科学抽象法、归纳法、类比法等。高中物理中所包含的科学思维方式丰富而巧妙,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要体验物理思维的力量。  关键词:科学方法;物理;逻辑;思维  许多同学反映高一的物理怎么这样难,
期刊
摘 要:诗词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最佳介质之一。在语文诗词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激发出来,让学生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诗词也是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正是因为如此,欣赏古典诗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性情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促进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在作文上,作文在语文这一学科中,向来是拥有“半壁江山”,很多学生往往把握不住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从而只能对这“半壁江山”望洋兴叹。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人物塑造  关于一篇文章的人物塑造,无论是读还是写,都必须要注重。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了解的必定是“主人公”,即便是景物描写的段落,也必定是有“人”的参与。读者
期刊
摘 要: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艺术中的一种方式,通过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等手法把“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巧妙的启迪诱导学生思考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等学习技能。本文主要通过借鉴学者、一线教师等的教学经验、理论成果和个人的体会和理解来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启发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艺术;启发教学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在教育界
期刊
摘 要:继承和发扬中原文化,应提升三大认识,警惕四个问题,在六大层面上做文章,最终要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八大文化产业。  关键词:中原文化;基本对策  中原文化,也即中原地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从层面上解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时间而言,中原文化是一个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史前时期,而且延续了整个历史时期,及至今日这种文化还在传承,并得以发展。但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原文化,多是指古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学术界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南京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问卷调查,了解当前90后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分析和论述不同性别与年龄的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差异。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性别;年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不断丰盛,商品不断以系列化与系统化的形式出现,消费社会已然来临。人们逐渐被物包围,消费已经悄无声息地融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普遍的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