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业务外包已日渐成为各大商业银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但由于外包风险的隐蔽性,加之外包风险日常管理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因此商业银行如何有效识别和防范外包风险将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外包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对标巴赛尔委员会定义的外包风险,以A银行为例,运用风险与控制的自评估法及风险矩阵法等工具与技术,对外包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确定外包风险等级,提出外包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给出商业银行外包风险管理的具体发展建议。
关键词:业务外包;风险评估;商业银行;风险与控制
一、导言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业务外包已经逐渐从单一的项目外包发展成了项目外包与流程外包多元结构,外包业务也逐步渗透到IT信息技术、个人金融业务等众多条线及产品。随着商业银行的外包业务不断增多,外包范围不断扩大,对外包依赖的程度不断增高,业务外包给商业银行正常运营和发展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高,风险表现的形式也逐渐越来越复杂。因此,如何进行外包风险管理,如何对外包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如何有效地防范化解外包风险,如何将外包作用发挥到最大,这都是商业银行要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A银行为例,运用风险与控制的自评估法及风险矩阵法等工具和技术,对包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确定外包风险等级,提出外包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发展建议。
二、商业银行外包风险评估
1.风险识别
根据巴赛尔委员会在2015年2月联合颁布的《金融服务外包》的九条指导原则,商业银行业务外包风险被定义为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退出策略风险、对手风险、国家风险、合同风险、信息获得风险、集中与系统风险。因为《金融服务外包》定义的比较全面,而影响金融服务外包的因素较多,且具有一定的獨特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在外包活动中同样面临这十大风险中的部分风险活动,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一步进行识别和分析,以确定具体的外包风险。
本文采用德尔菲技术,通过对A银行中的十位外包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访谈,获得影响外包风险管理的具体风险因素,并结合巴塞尔委员会已有的外包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汇总得出A银行外包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战略风险、操作风险等5大风险及11项子风险,具体见表1。
2.风险分析
风险矩阵法是将风险的影响分为关键、严重、一般、微小、可忽略五个等级(如表2),将风险发生概率进行解释说明,并确定0%-10%、11%-40%、41%-60%、61%-90%、91%-100%共五个等级的发生概率(如表3)。根据表2和表3可以确定风险矩阵级别(如表4),表中各项外包风险被分为“低、较低、中、较高、高”五个等级,从而可以确定各项风险的大小等级。
针对5大外包风险中的11项子风险进行具体分析,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判断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邀请A银行相关外包领域20名专家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形成以下结果(如表5)。丧失本领域人才储备风险、服务质量不达标风险的风险级别为高;外包业务失控风险,外包服务过程中违反法律、监管及本行制度规定、合同条款风险的风险级别为较高。这些风险需要在后续的外包风险管理中进行重点跟进和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沟通风险、外包业务不在允许范围内的风险级别为中,后续要加强关注。有退出风险、道德风险、服务中断风险的风险级别较低,后续要做好日常关注。
3.风险评价
(1)战略风险管理有待提升
A银行虽然成立了外包领导小组及外包工作组,但并未开展实质性的相关工作。在外包战略管理方面,缺乏明确的外包管理战略。在外包活动的选择过程中,仅仅是根据工作需要或相关文件要求进行,如果本行人员配备不足或不具备操作能力时,会选择外包的方式来弥补业务发展中的问题,这样容易导致从业务外包开始到现在,本行自有人员相关业务能力在逐渐失去,甚至有些外包业务完全不了解,逐步丧失了主动权,进而引发战略风险。
(2)声誉风险识别有待加强
A银行在此之前未能有效地识别出声誉风险,更无及时有效的声誉风险防范措施。在风险的识别中,外包商的服务质量考核等相关问题上,基本都是流于形式,甚至部分外包商的服务质量考核工作没有开展,对于外包商的服务质量好差、服务水平高低,均没有任何有效的判断和综合的评价。针对外包服务中断的情况,没有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未能根据外包业务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未能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在应对突发情况方面,没有相关基础和经验。
(3)合规风险存在较大隐患
A银行未下发明确的外包目录,各级分支机构在外包业务开展过程中,极易出现违规开展外包业务的情况。在外包流程管理中,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外包发展时间不长,外包风险管理不够成熟,极易出现不按制度规定要求开展外包业务,一方面违反了行内制度,另一方面可能会被监管处罚。
(4)法律风险管理有待强化
A银行外包服务合同条款不够完善,若对外包服务商的约定不够清晰、明确,一旦发生纠纷,合同的约束效力会大打折扣。在涉及客户数据、敏感信息等方面,部分外包业务未能严格执行保密条款,签订保密协议,极易导致数据泄漏等安全事故。
三、商业银行外包风险管理发展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外包风险战略管理
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发挥外包领导小组及外包工作组的作用,在外包业务开始之前,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发展战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的优势与劣势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具体的外包业务发展战略,明确将要外包的业务在整个经营战略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外包将给本行造成的影响。应该制定明确、清晰的外包风险管理计划,按照计划定期组织开展与外包风险管理相关的外包活动。 2.加强考核,严格控制声誉风险
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外包风险管理流程中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系统性地开展外包风险管理活动,准入时认真做好尽职调查,实施时认真做好服务质量考核,结项时认真做好后评估工作,及时掌握外包风险状况,确保外包服务安全、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以达到防范或化解声誉风险的目的。
3.强化履职,规范外包管理流程
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外包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外包制度建设,明确各方面在外包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职责,强化岗位履职,建立工作监督机制,定期开展检查,杜绝合规风险事件出现。
4.注重安全,完善相关合同条款
商业银行应该认真完善外包合同相关条款,特别是在转包、分包方面应该作出明确规定,在客户数据、敏感信息等方面应该严格规定保密条款,签订保密协议,严格按照保密协议规范开展工,在外包风险事故责任认定方面应该明确相关责任,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及法律风险。
5.提升应急能力,保障业务连续性
商业银行各项外包业务应该按要求制订应急预案和应急流程,建立应急组织架构,定期开展外包应急演练。组建兼职的应急队伍,充实外包后备人员,做好外包服务工作。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应急处置。
四、结论
在严监管的态势下,商业银行应该注重外包风险管理,运用有效的手段,开展系统、高效的管理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外包的优势,以便于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在业务发展、业务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
本文通过对外包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对标巴赛尔委员会定义的外包风险,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运用风险与控制自评估法、风险矩阵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判断法等方法对A银行外包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和分析,确定了外包风险等级,提出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A银行的外包风险管理现状,对商业银行的外包风险管理提出了具体发展建议。以期为商业银行降低外包风险,提升外包管理水平,完善内控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熊小军.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现状及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3(05):67-71.
[2]曹淑艷.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现状与风险监管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2):43-47.
[3]吴国新,高长春.金融服务外包研究综述[J].国际商务研究.2009(05):31-38+52.
[4]唐柳,赵昌文,王军.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治理机制及管理框架构建[J].软科学,2009(04):100-104.
[5]陈芳.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控制与监管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277-279.
[6]潘丽.我国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动态博弈分析[J].济南金融,2007(11):17-19.
[7]曹利华,陈喜昌,刘彦斌,胡洁,卫剑钒,马迪.基于风险因子对的软件外包风险评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01):[7]174-177+206.
[8]江小国,吴凤平.企业业务外包风险分析与量化评估[J].统计与决策,2009(10):179-180.
[9]徐姝,胡明铭,李自如.风险矩阵方法在业务外包风险评估中的运用[J].管理现代化,2004(02):13-16.
[10]李志辉,王珏.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研究——基于Excel逻辑函数的应用[J].国际金融研究,2014(03):74-85.
[11]左小德,张耀辉.银行信息系统外包及其风险管理研究——以C银行风险管理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9(03)149-158.
作者简介:唐金海(1988- ),男,汉族,湖南中方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系统架构、风险管理;王青(1984- ),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金融科技创新、信息系统管理;谢正文(1987- ),男,汉族,浙江江山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信息系统风险管理;邬晓燕(1990- ),女,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本科,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风险管理
关键词:业务外包;风险评估;商业银行;风险与控制
一、导言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业务外包已经逐渐从单一的项目外包发展成了项目外包与流程外包多元结构,外包业务也逐步渗透到IT信息技术、个人金融业务等众多条线及产品。随着商业银行的外包业务不断增多,外包范围不断扩大,对外包依赖的程度不断增高,业务外包给商业银行正常运营和发展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高,风险表现的形式也逐渐越来越复杂。因此,如何进行外包风险管理,如何对外包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如何有效地防范化解外包风险,如何将外包作用发挥到最大,这都是商业银行要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A银行为例,运用风险与控制的自评估法及风险矩阵法等工具和技术,对包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确定外包风险等级,提出外包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发展建议。
二、商业银行外包风险评估
1.风险识别
根据巴赛尔委员会在2015年2月联合颁布的《金融服务外包》的九条指导原则,商业银行业务外包风险被定义为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退出策略风险、对手风险、国家风险、合同风险、信息获得风险、集中与系统风险。因为《金融服务外包》定义的比较全面,而影响金融服务外包的因素较多,且具有一定的獨特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在外包活动中同样面临这十大风险中的部分风险活动,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一步进行识别和分析,以确定具体的外包风险。
本文采用德尔菲技术,通过对A银行中的十位外包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访谈,获得影响外包风险管理的具体风险因素,并结合巴塞尔委员会已有的外包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汇总得出A银行外包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战略风险、操作风险等5大风险及11项子风险,具体见表1。
2.风险分析
风险矩阵法是将风险的影响分为关键、严重、一般、微小、可忽略五个等级(如表2),将风险发生概率进行解释说明,并确定0%-10%、11%-40%、41%-60%、61%-90%、91%-100%共五个等级的发生概率(如表3)。根据表2和表3可以确定风险矩阵级别(如表4),表中各项外包风险被分为“低、较低、中、较高、高”五个等级,从而可以确定各项风险的大小等级。
针对5大外包风险中的11项子风险进行具体分析,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判断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邀请A银行相关外包领域20名专家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形成以下结果(如表5)。丧失本领域人才储备风险、服务质量不达标风险的风险级别为高;外包业务失控风险,外包服务过程中违反法律、监管及本行制度规定、合同条款风险的风险级别为较高。这些风险需要在后续的外包风险管理中进行重点跟进和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沟通风险、外包业务不在允许范围内的风险级别为中,后续要加强关注。有退出风险、道德风险、服务中断风险的风险级别较低,后续要做好日常关注。
3.风险评价
(1)战略风险管理有待提升
A银行虽然成立了外包领导小组及外包工作组,但并未开展实质性的相关工作。在外包战略管理方面,缺乏明确的外包管理战略。在外包活动的选择过程中,仅仅是根据工作需要或相关文件要求进行,如果本行人员配备不足或不具备操作能力时,会选择外包的方式来弥补业务发展中的问题,这样容易导致从业务外包开始到现在,本行自有人员相关业务能力在逐渐失去,甚至有些外包业务完全不了解,逐步丧失了主动权,进而引发战略风险。
(2)声誉风险识别有待加强
A银行在此之前未能有效地识别出声誉风险,更无及时有效的声誉风险防范措施。在风险的识别中,外包商的服务质量考核等相关问题上,基本都是流于形式,甚至部分外包商的服务质量考核工作没有开展,对于外包商的服务质量好差、服务水平高低,均没有任何有效的判断和综合的评价。针对外包服务中断的情况,没有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未能根据外包业务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未能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在应对突发情况方面,没有相关基础和经验。
(3)合规风险存在较大隐患
A银行未下发明确的外包目录,各级分支机构在外包业务开展过程中,极易出现违规开展外包业务的情况。在外包流程管理中,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外包发展时间不长,外包风险管理不够成熟,极易出现不按制度规定要求开展外包业务,一方面违反了行内制度,另一方面可能会被监管处罚。
(4)法律风险管理有待强化
A银行外包服务合同条款不够完善,若对外包服务商的约定不够清晰、明确,一旦发生纠纷,合同的约束效力会大打折扣。在涉及客户数据、敏感信息等方面,部分外包业务未能严格执行保密条款,签订保密协议,极易导致数据泄漏等安全事故。
三、商业银行外包风险管理发展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外包风险战略管理
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发挥外包领导小组及外包工作组的作用,在外包业务开始之前,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发展战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的优势与劣势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具体的外包业务发展战略,明确将要外包的业务在整个经营战略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外包将给本行造成的影响。应该制定明确、清晰的外包风险管理计划,按照计划定期组织开展与外包风险管理相关的外包活动。 2.加强考核,严格控制声誉风险
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外包风险管理流程中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系统性地开展外包风险管理活动,准入时认真做好尽职调查,实施时认真做好服务质量考核,结项时认真做好后评估工作,及时掌握外包风险状况,确保外包服务安全、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以达到防范或化解声誉风险的目的。
3.强化履职,规范外包管理流程
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外包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外包制度建设,明确各方面在外包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职责,强化岗位履职,建立工作监督机制,定期开展检查,杜绝合规风险事件出现。
4.注重安全,完善相关合同条款
商业银行应该认真完善外包合同相关条款,特别是在转包、分包方面应该作出明确规定,在客户数据、敏感信息等方面应该严格规定保密条款,签订保密协议,严格按照保密协议规范开展工,在外包风险事故责任认定方面应该明确相关责任,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及法律风险。
5.提升应急能力,保障业务连续性
商业银行各项外包业务应该按要求制订应急预案和应急流程,建立应急组织架构,定期开展外包应急演练。组建兼职的应急队伍,充实外包后备人员,做好外包服务工作。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应急处置。
四、结论
在严监管的态势下,商业银行应该注重外包风险管理,运用有效的手段,开展系统、高效的管理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外包的优势,以便于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在业务发展、业务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
本文通过对外包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对标巴赛尔委员会定义的外包风险,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运用风险与控制自评估法、风险矩阵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判断法等方法对A银行外包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和分析,确定了外包风险等级,提出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A银行的外包风险管理现状,对商业银行的外包风险管理提出了具体发展建议。以期为商业银行降低外包风险,提升外包管理水平,完善内控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熊小军.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现状及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3(05):67-71.
[2]曹淑艷.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现状与风险监管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2):43-47.
[3]吴国新,高长春.金融服务外包研究综述[J].国际商务研究.2009(05):31-38+52.
[4]唐柳,赵昌文,王军.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治理机制及管理框架构建[J].软科学,2009(04):100-104.
[5]陈芳.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控制与监管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277-279.
[6]潘丽.我国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动态博弈分析[J].济南金融,2007(11):17-19.
[7]曹利华,陈喜昌,刘彦斌,胡洁,卫剑钒,马迪.基于风险因子对的软件外包风险评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01):[7]174-177+206.
[8]江小国,吴凤平.企业业务外包风险分析与量化评估[J].统计与决策,2009(10):179-180.
[9]徐姝,胡明铭,李自如.风险矩阵方法在业务外包风险评估中的运用[J].管理现代化,2004(02):13-16.
[10]李志辉,王珏.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研究——基于Excel逻辑函数的应用[J].国际金融研究,2014(03):74-85.
[11]左小德,张耀辉.银行信息系统外包及其风险管理研究——以C银行风险管理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9(03)149-158.
作者简介:唐金海(1988- ),男,汉族,湖南中方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系统架构、风险管理;王青(1984- ),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金融科技创新、信息系统管理;谢正文(1987- ),男,汉族,浙江江山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信息系统风险管理;邬晓燕(1990- ),女,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本科,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