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堡太极拳以地名称谓,为我国太极拳六大门派之一。赵堡镇,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它南傍黄河,北依太行山,西接王屋山,东临平原,是华北通往西陇、南越的主要津渡。赵堡经济文化繁荣,商贾云集,素有富冠海内美誉,为温县东大门和中州重要古镇。明万历年间,本镇小留村蒋老夫子(蒋发)学拳于山西太谷,返乡后,将所学武当太极拳法传与本镇邢喜怀,赵堡太极拳由此而开始繁衍。
赵堡太极拳,因其保守,长期不被外人了解。但是,它在本地却有着深厚的基础,各代英才辈出,许多事迹广为传颂。从明末至清中期,经过邢喜怀、张楚臣、陈敬柏、王柏青、张宗禹、张彦、陈清平、张应昌等历代宗师不断继承弘扬,赵堡太极已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拳法;到了清代末年,赵堡太极拳以和兆元为代理架最精;以张应昌为领落架擅长;而腾挪架(后为忽雷架)则以李景颜为冠。其后,张敬芝、和敬芝、和庆喜等大师又为赵堡太极拳培育了大批人才;建国前后,郑伯英、郑悟清、侯春秀等大师,在西北广传赵堡太极拳,被社会各界称为“西北三杰”;谷太龙、李海龙、李文彬、高峰、王泽善、张鸿道、郭士套、杨邦太等为赵堡太极拳的弘扬和发展奋斗一生。
如今,赵堡太极拳已打破传统观念,走向神州各地和海外,美国、日本、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有人前来学拳。为系统地继承和发展赵堡太极,赵堡镇于1980年成立了赵堡太极拳总会。
在当代,赵堡太极拳以王海州、刘瑞、原宝山、吴生安、和宝森、侯天明为著名,他们都为赵堡太极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今,他们都是“弟子满天下,四海皆扬名”。
第一代宗师蒋发
始启宗师蒋发,祖居怀庆温县赵堡小留村(属赵堡镇所辖),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自万历二十三年(1596年)随山西太原太谷县小王庄王宗岳学艺七年,艺成归里。蒋发技艺超群,得太极真髓,有“百步赶兔”之功,名闻乡里。著有《太极拳体用论》。
蒋发宗师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本镇邢喜怀为人正直,品德高尚,遂将所学拳艺全盘授之,并将从山西王宗岳师处携的《太极拳谱》歌诀、经典秘诀以及他的论著授与了邢喜怀。由此,太极拳在赵堡历代繁衍发展至今。
第二代宗师邢喜怀
邢喜怀(约1595年~1667年),赵堡镇南街人。邢公受蒋发师传,悉心学艺,深研拳理,技艺达炉火纯青境界,不但拳艺精湛,在器械方面枪、刀皆精,尤擅春秋大刀。在演习太极拳艺的过程中,他深悟拳理的哲学思想,著有《太极拳道》、《太极拳说》等多篇论述传于后人。
据邢氏十三世孙邢九纯说,邢公是我家第四代祖上,传下来的拳谱、家谱、器械,一直是历代传递保管,遗憾的是毁于文革时期,仅传给外边的还在留传。
第三代宗师张楚臣
张楚臣(约1611年~1691年),原籍山西,在赵堡镇以卖鲜菜为业,后来骏发改开粮行。张楚臣系邢公盟弟,得其真传,技艺深奥,养生、技击融于一体,贯通于身,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宗师。著有《太极拳秘传》等拳术经典。授徒众多,著名者有陈敬柏、王柏青二人。
第四代宗师陈敬柏
陈敬柏名堪,字敬柏,生于1663年,卒于1745年。陈公原籍陈伯庄,其祖父陈文举迁居赵堡镇。
陈敬柏人品端正,做事可靠,备受张楚臣信任,便将其拳艺全盘授之。其后陈敬柏宗师远播此术,广收门徒八百余人,能得一技之长者十六人;能得其大概者八人;能统其道者,惟张宗禹一人。
陈公一生为赵堡太极拳的发扬光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后人陈学忠、陈铁仍在赵堡家中授拳。
第四代宗师王柏青
王柏青(约1665年~1741年),被赵堡太极拳第三代宗师张楚臣收为弟子,与陈敬柏同时学艺。他习拳四十余年后,拳艺独树一支,并编撰《太极秘术》一书。王柏青于雍正初年选编《太极秘术》一书时,在其序中阐述了他习秘传赵堡太极拳四十余年的体悟,并著有《太极丹功义诠》、《太极拳丹功要术》列于书中,为赵堡太极拳早期资料整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代宗师张宗禹
张宗禹(1724年~1807年)祖居赵堡镇大槐树圪当,得陈敬柏太极精髓,是陈公广传门徒八百余人中,惟能统其道者。
张宗禹一生传人较多,惟张彦、原复孔得其真传。在张公年迈病危时,嘱其孙张彦,你师兄在大名府经商,他回来时,把我的绝技秘术代我传之。原复孔归来为师办理丧事后,张彦授给复孔绝技秘术,使张彦、原复孔同时成为赵堡第六代宗师。
第六代宗师张彦
张彦(1765年~1843年),张宗禹之孙,得祖父秘传,技艺超群,只身背钱褡走访山东等地,遍访武林名家,到处除暴安良,被公誉为神手张彦。张彦宗师在山东曹州府镇恶寺、除黑店、惩邪恶,被当地人誉之为神,供奉至今,实为远近闻名的太极高手。
第七代宗师陈清平
陈清平(1795年~1868年),其祖居赵堡镇西南三华里处王圪当村,自其父陈锡络在赵堡镇开粮行定居赵堡,清平出生于赵堡镇,拜神手张彦为师,经其深研细究,悉得太极拳奥妙,拳艺精湛,成为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陈公不仅粮业兴盛,成为赵堡镇一大富户,还在镇南门永安寺设场授拳。
陈清平宗师受人诬告而入狱,永年武禹襄通过在舞阳当知县的兄长代为奔走而解之,陈公深感其恩,将赵堡太极拳与世传经论授之,使武禹襄创武式太极拳,后又有孙禄堂创孙式太极拳,皆与赵堡拳有着无尽渊源。□
赵堡太极拳,因其保守,长期不被外人了解。但是,它在本地却有着深厚的基础,各代英才辈出,许多事迹广为传颂。从明末至清中期,经过邢喜怀、张楚臣、陈敬柏、王柏青、张宗禹、张彦、陈清平、张应昌等历代宗师不断继承弘扬,赵堡太极已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拳法;到了清代末年,赵堡太极拳以和兆元为代理架最精;以张应昌为领落架擅长;而腾挪架(后为忽雷架)则以李景颜为冠。其后,张敬芝、和敬芝、和庆喜等大师又为赵堡太极拳培育了大批人才;建国前后,郑伯英、郑悟清、侯春秀等大师,在西北广传赵堡太极拳,被社会各界称为“西北三杰”;谷太龙、李海龙、李文彬、高峰、王泽善、张鸿道、郭士套、杨邦太等为赵堡太极拳的弘扬和发展奋斗一生。
如今,赵堡太极拳已打破传统观念,走向神州各地和海外,美国、日本、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有人前来学拳。为系统地继承和发展赵堡太极,赵堡镇于1980年成立了赵堡太极拳总会。
在当代,赵堡太极拳以王海州、刘瑞、原宝山、吴生安、和宝森、侯天明为著名,他们都为赵堡太极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今,他们都是“弟子满天下,四海皆扬名”。
第一代宗师蒋发
始启宗师蒋发,祖居怀庆温县赵堡小留村(属赵堡镇所辖),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自万历二十三年(1596年)随山西太原太谷县小王庄王宗岳学艺七年,艺成归里。蒋发技艺超群,得太极真髓,有“百步赶兔”之功,名闻乡里。著有《太极拳体用论》。
蒋发宗师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本镇邢喜怀为人正直,品德高尚,遂将所学拳艺全盘授之,并将从山西王宗岳师处携的《太极拳谱》歌诀、经典秘诀以及他的论著授与了邢喜怀。由此,太极拳在赵堡历代繁衍发展至今。
第二代宗师邢喜怀
邢喜怀(约1595年~1667年),赵堡镇南街人。邢公受蒋发师传,悉心学艺,深研拳理,技艺达炉火纯青境界,不但拳艺精湛,在器械方面枪、刀皆精,尤擅春秋大刀。在演习太极拳艺的过程中,他深悟拳理的哲学思想,著有《太极拳道》、《太极拳说》等多篇论述传于后人。
据邢氏十三世孙邢九纯说,邢公是我家第四代祖上,传下来的拳谱、家谱、器械,一直是历代传递保管,遗憾的是毁于文革时期,仅传给外边的还在留传。
第三代宗师张楚臣
张楚臣(约1611年~1691年),原籍山西,在赵堡镇以卖鲜菜为业,后来骏发改开粮行。张楚臣系邢公盟弟,得其真传,技艺深奥,养生、技击融于一体,贯通于身,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宗师。著有《太极拳秘传》等拳术经典。授徒众多,著名者有陈敬柏、王柏青二人。
第四代宗师陈敬柏
陈敬柏名堪,字敬柏,生于1663年,卒于1745年。陈公原籍陈伯庄,其祖父陈文举迁居赵堡镇。
陈敬柏人品端正,做事可靠,备受张楚臣信任,便将其拳艺全盘授之。其后陈敬柏宗师远播此术,广收门徒八百余人,能得一技之长者十六人;能得其大概者八人;能统其道者,惟张宗禹一人。
陈公一生为赵堡太极拳的发扬光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后人陈学忠、陈铁仍在赵堡家中授拳。
第四代宗师王柏青
王柏青(约1665年~1741年),被赵堡太极拳第三代宗师张楚臣收为弟子,与陈敬柏同时学艺。他习拳四十余年后,拳艺独树一支,并编撰《太极秘术》一书。王柏青于雍正初年选编《太极秘术》一书时,在其序中阐述了他习秘传赵堡太极拳四十余年的体悟,并著有《太极丹功义诠》、《太极拳丹功要术》列于书中,为赵堡太极拳早期资料整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代宗师张宗禹
张宗禹(1724年~1807年)祖居赵堡镇大槐树圪当,得陈敬柏太极精髓,是陈公广传门徒八百余人中,惟能统其道者。
张宗禹一生传人较多,惟张彦、原复孔得其真传。在张公年迈病危时,嘱其孙张彦,你师兄在大名府经商,他回来时,把我的绝技秘术代我传之。原复孔归来为师办理丧事后,张彦授给复孔绝技秘术,使张彦、原复孔同时成为赵堡第六代宗师。
第六代宗师张彦
张彦(1765年~1843年),张宗禹之孙,得祖父秘传,技艺超群,只身背钱褡走访山东等地,遍访武林名家,到处除暴安良,被公誉为神手张彦。张彦宗师在山东曹州府镇恶寺、除黑店、惩邪恶,被当地人誉之为神,供奉至今,实为远近闻名的太极高手。
第七代宗师陈清平
陈清平(1795年~1868年),其祖居赵堡镇西南三华里处王圪当村,自其父陈锡络在赵堡镇开粮行定居赵堡,清平出生于赵堡镇,拜神手张彦为师,经其深研细究,悉得太极拳奥妙,拳艺精湛,成为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陈公不仅粮业兴盛,成为赵堡镇一大富户,还在镇南门永安寺设场授拳。
陈清平宗师受人诬告而入狱,永年武禹襄通过在舞阳当知县的兄长代为奔走而解之,陈公深感其恩,将赵堡太极拳与世传经论授之,使武禹襄创武式太极拳,后又有孙禄堂创孙式太极拳,皆与赵堡拳有着无尽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