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数码钢琴集体课以其新颖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形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显示出了它强大的潮流性与生命力。在教学的很多特征上它恰恰与新《课标》的某些思想不谋而合,在课程的教学当中贯穿新的课程理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码钢琴 音乐教育 发展 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200-02
1 解析新《课标》的特点
在人文学科里面音乐课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受教者实施美的教育是其重要的功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与以往的音乐教学大纲相比较,无论是在教育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上,都有很大的转变。其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将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进行重新定位,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过程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把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作为音乐课程的核心价值。
(2)重新界定了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3)重新整合与拓展了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4)确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转变旧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提倡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音乐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在教学活动中强调评价机制的积极推动效应。
从上面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强调课程的育人功能,即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不在像传统音乐教学当中一味的去强调提高纯粹的音乐技能。那么作为培养音乐教师的师范院校不能再鹤立独行了,作为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钢琴课程其发展方向该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思。
2 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
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1 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音乐教育对音乐兴趣培养的关注,必将带来音乐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革新与变化。高师生尽管在入校以前接受过小学到中学的音乐教育和不同内容、不同程度、不同方法社会音乐教育,但因为各地的音乐教育条件和重视程度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很多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而系统,甚至于缺乏一定的准确性。他们在学习音乐专业课程时,大都先考虑自己对课程的兴趣大不大,有没有自己喜好的内容,至于课程本身的音乐理论和实践技能,往往放在次要的位置。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在面对这一状况时不能回避,不能沿袭传统的课堂讲,学生听的方式;而是要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去,发现他们的兴趣和潜力。
比如,在数码钢琴课教学内容上除了选择必要的钢琴技术方面的训练以外,可以适当的扩大内容的选择面,选择一些时下流行的情调钢琴作品(例如:动漫音乐、电影配乐和新世纪音乐)。从学生感兴趣、熟悉的作品入手,逐渐再扩展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练琴的兴趣,他们都戏称这类乐曲为“餐后甜品”。另外,在集体课教学教师还可合理的利用数码钢琴丰富的各项功能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多种音色选择功能来演奏不同风格的乐曲,同时还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上课学习的曲目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欣赏钢琴家的演奏扩大学生的认知空间,从多种感官角度去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此外,在钢琴集体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介绍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以及一些励志性的故事,利用榜样的效应,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与良好的音乐学习态度。
2.2 培养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
钢琴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即使像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内容较简单的作品,也必须加强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的审美理解。仅有技能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黑格尔就曾说:“艺术作品的源泉是想象的自由活动,而想象就连在随意创造形象的也比自然较自由。艺术不仅可以利用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形形色色,而且还可以用創造的想象自己去另外创造无穷无尽的形象。”因此,我们在钢琴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感性和理性双重思维的培养。而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为了使学生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更好的将我国民族音乐发扬光大,应该在教学当中贯穿部分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我国的民族钢琴音乐是适应西方音乐需要产生的,在调式、节奏、旋律、曲式、织体、音律等都与外国作品有着很大区别,大多采用民族五声调式,学习弹奏中国作品,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和建立民族音乐审美观;另一方面也能够加强学生把握民族五声调式感觉及规律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夕阳箫鼓》这首钢琴作品时,优美抒情而古朴典雅的民族调式给予学生艺术美的享受。引导他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同时,也逐步形成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审美意识,更促进了学生的民族情感。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钢琴作品的分析,不仅使学生学会对乐曲的内容审美,而且通过对乐曲的旋律、结构和风格的解析,使学生学会从音乐的形式特点上掌握审美的标准,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和艺术鉴赏能力。
2.3 建立多元性的音乐文化观念
随着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人们日益重视起音乐对于人的整体培养的作用。同其它学科的作用一样,音乐教育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19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埃利斯在其著名的著作《论各民族的音阶》中,创造性的采用物理声学手段对世界民族的乐音体系进行比较精确的“音分”数据测量,从而为进一步采用比较音乐学方法研究各民族乐音体系乃至音乐形态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通过研究,作者科学地阐述了,全世界有着非常多的各式各样的不同的音阶。在全世界众多的民族中,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上,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音乐。 当代世界大小民族大约有两三千个。无论民族的大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这其中,包括各具异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从这一角度看,音乐文化也是一种“民族现象”,他是一个民族社会生活、心理素质、审美情趣和性格特征的生动体现,有着其各自的固有性和文化价值,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正是这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构成全人类共有的世界音乐文化。
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发生改变,日益重视音乐对于人的整体培养的作用,同其它学科的所用一样,音乐教育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样在钢琴课教学的内容上,应该以多元化音乐为基础联系新课标的要求展开教学,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2.4 鼓励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特点鲜明的艺术,音乐表现能力、表演欲望和个性的表达越强烈,其创新的精神和创造力表现得更透彻一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需要依靠音乐教育教师有创造性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音乐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和创新的音乐环境当中。
未来的基础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是时下我们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是否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受教者。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注重在教学中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满足于学生学会弹几首钢琴作品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演奏较好的演奏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音乐上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展现自己的个性。教学曲目的选择和安排要注意创新性和实用性,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来选择曲目。在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才能的发展有很好的帮助。如在进行《哈农钢琴练指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指定一条练习,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各种节奏型在远谱例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练习,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同学依次连接,最后看看谁的节奏性更具特点,重复的节奏有多少等小的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练习当中,老师和学生间完全形成一种互动式的教学,充分发挥了集体课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既训练了学生的节奏创编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5 加大教学实践、培养职业能力
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走上教学的岗位,因此,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务必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教师教育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往,我们的老师往往比较看重前两项,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后的头两年无法较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教学中,钢琴教学的方法和原理的传授要贯穿于教学的整个环节,给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树立起教学的意识。把教学生怎样正确的弹钢琴作为教学重点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的教學重点还要放在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的教钢琴。将理解与分析作品作为切入点,寻找突破弹奏中的重难点的有效方法,真正地掌握每首乐曲的技术要领和音乐表现力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师范特色、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结合、树立以实际岗位能力需要为目的的教学观念。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必需的,但将其转化为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却是更重要的本质性问题。我在教学当中经常对学生说:“跟着我学几首钢琴曲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要学到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不光自己会还要教会别人”。通常我都会鼓励学生去自己钻研、创新并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时,通过观摩别人的演奏,来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练习的尝试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还帮助别人解决在钢琴弹奏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来培养他们进行知识、技能等有效的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从“教会学生”转变为“学生会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毕业后的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以满足日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尽快适应独立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数码钢琴 音乐教育 发展 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200-02
1 解析新《课标》的特点
在人文学科里面音乐课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受教者实施美的教育是其重要的功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与以往的音乐教学大纲相比较,无论是在教育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上,都有很大的转变。其主要的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将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进行重新定位,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过程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把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作为音乐课程的核心价值。
(2)重新界定了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3)重新整合与拓展了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4)确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转变旧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提倡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音乐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在教学活动中强调评价机制的积极推动效应。
从上面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强调课程的育人功能,即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不在像传统音乐教学当中一味的去强调提高纯粹的音乐技能。那么作为培养音乐教师的师范院校不能再鹤立独行了,作为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钢琴课程其发展方向该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思。
2 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
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1 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音乐教育对音乐兴趣培养的关注,必将带来音乐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革新与变化。高师生尽管在入校以前接受过小学到中学的音乐教育和不同内容、不同程度、不同方法社会音乐教育,但因为各地的音乐教育条件和重视程度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很多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而系统,甚至于缺乏一定的准确性。他们在学习音乐专业课程时,大都先考虑自己对课程的兴趣大不大,有没有自己喜好的内容,至于课程本身的音乐理论和实践技能,往往放在次要的位置。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在面对这一状况时不能回避,不能沿袭传统的课堂讲,学生听的方式;而是要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去,发现他们的兴趣和潜力。
比如,在数码钢琴课教学内容上除了选择必要的钢琴技术方面的训练以外,可以适当的扩大内容的选择面,选择一些时下流行的情调钢琴作品(例如:动漫音乐、电影配乐和新世纪音乐)。从学生感兴趣、熟悉的作品入手,逐渐再扩展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练琴的兴趣,他们都戏称这类乐曲为“餐后甜品”。另外,在集体课教学教师还可合理的利用数码钢琴丰富的各项功能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多种音色选择功能来演奏不同风格的乐曲,同时还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上课学习的曲目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欣赏钢琴家的演奏扩大学生的认知空间,从多种感官角度去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此外,在钢琴集体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介绍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以及一些励志性的故事,利用榜样的效应,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与良好的音乐学习态度。
2.2 培养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
钢琴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即使像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内容较简单的作品,也必须加强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的审美理解。仅有技能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黑格尔就曾说:“艺术作品的源泉是想象的自由活动,而想象就连在随意创造形象的也比自然较自由。艺术不仅可以利用自然界丰富多彩的形形色色,而且还可以用創造的想象自己去另外创造无穷无尽的形象。”因此,我们在钢琴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感性和理性双重思维的培养。而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为了使学生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更好的将我国民族音乐发扬光大,应该在教学当中贯穿部分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我国的民族钢琴音乐是适应西方音乐需要产生的,在调式、节奏、旋律、曲式、织体、音律等都与外国作品有着很大区别,大多采用民族五声调式,学习弹奏中国作品,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和建立民族音乐审美观;另一方面也能够加强学生把握民族五声调式感觉及规律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夕阳箫鼓》这首钢琴作品时,优美抒情而古朴典雅的民族调式给予学生艺术美的享受。引导他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同时,也逐步形成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审美意识,更促进了学生的民族情感。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钢琴作品的分析,不仅使学生学会对乐曲的内容审美,而且通过对乐曲的旋律、结构和风格的解析,使学生学会从音乐的形式特点上掌握审美的标准,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和艺术鉴赏能力。
2.3 建立多元性的音乐文化观念
随着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人们日益重视起音乐对于人的整体培养的作用。同其它学科的作用一样,音乐教育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19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埃利斯在其著名的著作《论各民族的音阶》中,创造性的采用物理声学手段对世界民族的乐音体系进行比较精确的“音分”数据测量,从而为进一步采用比较音乐学方法研究各民族乐音体系乃至音乐形态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通过研究,作者科学地阐述了,全世界有着非常多的各式各样的不同的音阶。在全世界众多的民族中,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上,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音乐。 当代世界大小民族大约有两三千个。无论民族的大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这其中,包括各具异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从这一角度看,音乐文化也是一种“民族现象”,他是一个民族社会生活、心理素质、审美情趣和性格特征的生动体现,有着其各自的固有性和文化价值,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正是这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构成全人类共有的世界音乐文化。
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发生改变,日益重视音乐对于人的整体培养的作用,同其它学科的所用一样,音乐教育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样在钢琴课教学的内容上,应该以多元化音乐为基础联系新课标的要求展开教学,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2.4 鼓励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特点鲜明的艺术,音乐表现能力、表演欲望和个性的表达越强烈,其创新的精神和创造力表现得更透彻一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需要依靠音乐教育教师有创造性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音乐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和创新的音乐环境当中。
未来的基础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是时下我们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是否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受教者。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注重在教学中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满足于学生学会弹几首钢琴作品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演奏较好的演奏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音乐上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展现自己的个性。教学曲目的选择和安排要注意创新性和实用性,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来选择曲目。在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才能的发展有很好的帮助。如在进行《哈农钢琴练指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给指定一条练习,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各种节奏型在远谱例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练习,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同学依次连接,最后看看谁的节奏性更具特点,重复的节奏有多少等小的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练习当中,老师和学生间完全形成一种互动式的教学,充分发挥了集体课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既训练了学生的节奏创编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5 加大教学实践、培养职业能力
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走上教学的岗位,因此,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务必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教师教育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往,我们的老师往往比较看重前两项,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后的头两年无法较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教学中,钢琴教学的方法和原理的传授要贯穿于教学的整个环节,给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树立起教学的意识。把教学生怎样正确的弹钢琴作为教学重点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的教學重点还要放在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的教钢琴。将理解与分析作品作为切入点,寻找突破弹奏中的重难点的有效方法,真正地掌握每首乐曲的技术要领和音乐表现力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师范特色、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结合、树立以实际岗位能力需要为目的的教学观念。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必需的,但将其转化为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却是更重要的本质性问题。我在教学当中经常对学生说:“跟着我学几首钢琴曲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要学到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不光自己会还要教会别人”。通常我都会鼓励学生去自己钻研、创新并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时,通过观摩别人的演奏,来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练习的尝试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还帮助别人解决在钢琴弹奏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来培养他们进行知识、技能等有效的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从“教会学生”转变为“学生会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毕业后的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以满足日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尽快适应独立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