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媒介如同空气、水、阳光般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幼儿,作为在电子媒介下成长的一代,无时无刻不受其影响。父母作为幼儿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师,有责任对其媒介接触行为进行干预指导。本文透过iPad宝宝现象,提出父母干预幼儿媒介行为的三点策略,希冀为当下幼儿父母提供指导。
关键词 iPad宝宝 幼儿 父母干预 媒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1.064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day, all kinds of media as air, water, sunlight exists in our life. Young children, as a gene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 media, the impact of all the time. Parents as the first teacher of the children's life,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media contact behavior intervention guidanc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phenomenon of iPad baby, parents to intervene in children's media behavior of the three strategies, hoping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children's parents at the moment.
Keywords iPad children; children; parental intervention; media
有调查显示,在中国“有六成父母愿意买iPad哄孩子,iPad成为潮爸潮妈送给孩子的时尚礼物”。iPad以其个性化、智能化,携带方便等优势成功引起学前儿童的浓厚兴趣,将他们过早地拉入网络虚拟世界。于是乎,一大批iPad宝宝悄然诞生。iPad作为学前儿童新宠,一方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满足了他们游戏娱乐的需要,另一方面打破了学前儿童与成人的界限,使大量不宜被儿童接受的含有暴力、色情等良莠不齐的媒介信息暴露在儿童眼前,这势必有损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各种媒介信息无孔不入,我们无法保证儿童接触的媒介信息质量,更不可能阻挡时代发展潮流,我们的年轻父母需要做到的是学会与媒介共处,合理干预幼儿的媒介接触行为,培养幼儿初步的媒介批判能力。
1 场景再现
放学回家,顾不上和厨房里准备晚饭的妈妈打招呼,牛牛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爸爸的公文包,从里面掏出iPad,解锁密码,下载新版游戏,安装成功后全神贯注地玩了起来。iPad是牛牛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有了iPad之后,牛牛的游戏时光似乎完全被它占据了,变形金刚,无敌赛车早已被丢弃在房间的某个角落里不再被想起。晚饭准备好之后,牛牛妈妈多次催促之下,牛牛才不甘愿地放下手中的iPad准备吃饭。饭桌上,牛牛告诉爸爸妈妈小伙伴磊磊发现了一款新游戏并介绍说这款游戏是多么多么的好玩,看见牛牛谈论地神采飞扬,妈妈不免流露出了一丝担心。晚饭后,爸爸妈妈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更是无暇顾及孩子,牛牛又继续玩起了游戏……
在中国存在着大量与牛牛情况相似的iPad宝宝。有学者曾对上海不同等级的四所幼儿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这四所幼儿园中儿童拥有iPad的平均比例高达 72.69%。随着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iPad电子产品的大众化,相信这一数字还会不断攀高。然而,与父母为孩子购买iPad的初心不同,游戏娱乐始终是儿童使用iPad最主要的因素。大多数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很高,一旦iPad被拿走便会引起他们情绪上的强烈反应。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不论是iPad等电子产品的大卖或儿童网络游戏的风靡,无不帶有商家利益驱动的因素,其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有待证明,例如受到大众儿童喜爱的“切水果”游戏。它的最大亮点竟然是“简单”。我们不禁会问,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划动屏幕让果汁四溅时,这对儿童知识增长,思维方式的转变有何益处?
2 原因透析
卢梭在《爱弥儿:论教育》中主张这一阶段的儿童(学前儿童)应享受天赋的自由。然而,iPad似乎正在捆绑他们的手脚,使他们远离奇妙的自然,终日待在钢筋混领土建成的冰冷房间中,在某种程度上出生在这个时代下的儿童已经失去了自由。因此我们有必要探明iPad宝宝现象背后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寻求解决良策。
2.1 iPad自身优势突出
iPad自身所具有的优点是其令幼儿无法抗拒的客观因素。第一,iPad轻薄小巧且操作简单。它突破了传统电脑体型笨重且操作复杂的缺陷,轻薄的设计使它能够成为儿童的贴身物件,指尖的轻触便可实现所有需求,即便是幼儿也可以无师自通。第二,功能多样,满足用户多种需求。作为一种新兴媒介,iPad打破了传统媒介功能单一的界限,实现了视、听、触多重感官体验的结合。iPad可以满足儿童玩游戏,看电视,视频通话,识字学习等不同需求。第三,人机互动,用户主体性体验强烈。儿童对媒介信息拥有控制权和选择权,他们可以自行下载自己喜欢的游戏软件,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音乐、动画,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需求。
2.2 幼儿受众的特殊性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是使他们成为iPad宝宝的主观原因。第一,学前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甚至优于成人,更容易成为媒介的受害者。第二,学前儿童生活经验缺乏,明辨是非真假的能力较低。对iPad的负面功能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第三,儿童心理满足的需要。无论我们如何强调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也无法改变现实社会中儿童作为弱势群体的现状,然而通过iPad的多种功用儿童被赋予了与成人同等的权利,获得了成就感与自信心。 2.3 幼儿父母因素
一方面,幼儿父母自身对iPad等电子媒介并无清醒认识。现实生活中,许多幼儿父母以追求和消费新兴电子媒介为时尚,家中购有各种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他们沉静在电子媒介带来的满足与快感之中,同时也乐于同孩子们分享,而对于媒介信息如何制造,它们是如何作用于自己和孩子等问题缺乏真正的思考。另一方面,幼儿父母缺乏指导幼儿正确使用iPad的能力。与过往不同,现如今的年轻父母更注重幼儿教育,当新媒介进入家庭时,幼儿父母开始反思自身的媒介行为以及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但是对于幼儿该不该接触此类新媒介,如何接触媒介,怎样接触媒介,幼儿父母心中并没有确切的答案。
3 策略探究
3.1 自我审视,反思家庭媒介接触行为
一方面,幼儿天性好模仿,家庭成员的媒介接触行为对幼儿自身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幼儿父母有必要对自身媒介使用行为进行审视。幼儿父母可以反思自己的以下行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电脑、iPad、电视机等媒介时间有多长?自己使用各种媒介都做了什么?媒介使用对自身有何种影响?通过诸如此类的问题,幼儿父母可以清楚地发现自身媒介使用习惯的弊病,从而加以改正。另一方面,幼儿父母需观察了解幼儿媒介使用行为,这是积极干预幼儿媒介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3.2 制定规则,创设良好媒介使用环境
家庭媒介环境对儿童媒介使用情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合理安排媒介的摆放位置。为了不让媒介打扰幼儿休息,不要将电视、电脑、iPad放置在卧室中。应该将其安放在客厅、书房等公共活动区域,同时也要注意这些媒介的大小尺寸,摆放距离的远近。第二,让幼儿参与媒介使用规则的制定。例如规定每天看电视、上网、使用iPad时间。一般而言,使用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为宜。限定幼儿观看某种类型的节目,或玩某种类型的游戏,例如具有暴力行为的游戏。第三,相互监督,严格执行。幼儿父母必须明确媒介使用规则并不仅仅适用于幼儿,对其自身同样具有规范作用。只用共同遵守,幼儿良好的媒介行为习惯才能变得长久。
3.3 亲子共视,提高幼儿媒介识读能力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积极有效的共视对儿童媒介识读能力有正面影响。亲子共视包括幼儿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对其行為进行观察、回应、讲解,以及结束之后对相关内容的讨论。在观看或游戏过程中,幼儿父母应该观察幼儿的表情和动作,了解幼儿的关注点,同时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回应,对容易误导幼儿的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幼儿辨别真假。当观看或游戏结束时,幼儿父母应该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培养幼儿辩证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戴文静.学前儿童使用iPad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 [法]卢梭.爱弥尔:论教育[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6).
[3] 揭秘水果忍者,年下载量超 2000 万次,简单成亮点.中国市场情报中心,http//118.145.25.408080/market/article/content/3781/20111129/244554.html
[4] 刘宣文,陈钢.儿童媒介识读教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12:300.
关键词 iPad宝宝 幼儿 父母干预 媒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1.064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day, all kinds of media as air, water, sunlight exists in our life. Young children, as a gene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 media, the impact of all the time. Parents as the first teacher of the children's life,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media contact behavior intervention guidanc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phenomenon of iPad baby, parents to intervene in children's media behavior of the three strategies, hoping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children's parents at the moment.
Keywords iPad children; children; parental intervention; media
有调查显示,在中国“有六成父母愿意买iPad哄孩子,iPad成为潮爸潮妈送给孩子的时尚礼物”。iPad以其个性化、智能化,携带方便等优势成功引起学前儿童的浓厚兴趣,将他们过早地拉入网络虚拟世界。于是乎,一大批iPad宝宝悄然诞生。iPad作为学前儿童新宠,一方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满足了他们游戏娱乐的需要,另一方面打破了学前儿童与成人的界限,使大量不宜被儿童接受的含有暴力、色情等良莠不齐的媒介信息暴露在儿童眼前,这势必有损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各种媒介信息无孔不入,我们无法保证儿童接触的媒介信息质量,更不可能阻挡时代发展潮流,我们的年轻父母需要做到的是学会与媒介共处,合理干预幼儿的媒介接触行为,培养幼儿初步的媒介批判能力。
1 场景再现
放学回家,顾不上和厨房里准备晚饭的妈妈打招呼,牛牛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爸爸的公文包,从里面掏出iPad,解锁密码,下载新版游戏,安装成功后全神贯注地玩了起来。iPad是牛牛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有了iPad之后,牛牛的游戏时光似乎完全被它占据了,变形金刚,无敌赛车早已被丢弃在房间的某个角落里不再被想起。晚饭准备好之后,牛牛妈妈多次催促之下,牛牛才不甘愿地放下手中的iPad准备吃饭。饭桌上,牛牛告诉爸爸妈妈小伙伴磊磊发现了一款新游戏并介绍说这款游戏是多么多么的好玩,看见牛牛谈论地神采飞扬,妈妈不免流露出了一丝担心。晚饭后,爸爸妈妈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更是无暇顾及孩子,牛牛又继续玩起了游戏……
在中国存在着大量与牛牛情况相似的iPad宝宝。有学者曾对上海不同等级的四所幼儿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这四所幼儿园中儿童拥有iPad的平均比例高达 72.69%。随着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iPad电子产品的大众化,相信这一数字还会不断攀高。然而,与父母为孩子购买iPad的初心不同,游戏娱乐始终是儿童使用iPad最主要的因素。大多数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很高,一旦iPad被拿走便会引起他们情绪上的强烈反应。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不论是iPad等电子产品的大卖或儿童网络游戏的风靡,无不帶有商家利益驱动的因素,其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有待证明,例如受到大众儿童喜爱的“切水果”游戏。它的最大亮点竟然是“简单”。我们不禁会问,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划动屏幕让果汁四溅时,这对儿童知识增长,思维方式的转变有何益处?
2 原因透析
卢梭在《爱弥儿:论教育》中主张这一阶段的儿童(学前儿童)应享受天赋的自由。然而,iPad似乎正在捆绑他们的手脚,使他们远离奇妙的自然,终日待在钢筋混领土建成的冰冷房间中,在某种程度上出生在这个时代下的儿童已经失去了自由。因此我们有必要探明iPad宝宝现象背后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寻求解决良策。
2.1 iPad自身优势突出
iPad自身所具有的优点是其令幼儿无法抗拒的客观因素。第一,iPad轻薄小巧且操作简单。它突破了传统电脑体型笨重且操作复杂的缺陷,轻薄的设计使它能够成为儿童的贴身物件,指尖的轻触便可实现所有需求,即便是幼儿也可以无师自通。第二,功能多样,满足用户多种需求。作为一种新兴媒介,iPad打破了传统媒介功能单一的界限,实现了视、听、触多重感官体验的结合。iPad可以满足儿童玩游戏,看电视,视频通话,识字学习等不同需求。第三,人机互动,用户主体性体验强烈。儿童对媒介信息拥有控制权和选择权,他们可以自行下载自己喜欢的游戏软件,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音乐、动画,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需求。
2.2 幼儿受众的特殊性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是使他们成为iPad宝宝的主观原因。第一,学前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甚至优于成人,更容易成为媒介的受害者。第二,学前儿童生活经验缺乏,明辨是非真假的能力较低。对iPad的负面功能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第三,儿童心理满足的需要。无论我们如何强调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也无法改变现实社会中儿童作为弱势群体的现状,然而通过iPad的多种功用儿童被赋予了与成人同等的权利,获得了成就感与自信心。 2.3 幼儿父母因素
一方面,幼儿父母自身对iPad等电子媒介并无清醒认识。现实生活中,许多幼儿父母以追求和消费新兴电子媒介为时尚,家中购有各种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他们沉静在电子媒介带来的满足与快感之中,同时也乐于同孩子们分享,而对于媒介信息如何制造,它们是如何作用于自己和孩子等问题缺乏真正的思考。另一方面,幼儿父母缺乏指导幼儿正确使用iPad的能力。与过往不同,现如今的年轻父母更注重幼儿教育,当新媒介进入家庭时,幼儿父母开始反思自身的媒介行为以及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但是对于幼儿该不该接触此类新媒介,如何接触媒介,怎样接触媒介,幼儿父母心中并没有确切的答案。
3 策略探究
3.1 自我审视,反思家庭媒介接触行为
一方面,幼儿天性好模仿,家庭成员的媒介接触行为对幼儿自身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幼儿父母有必要对自身媒介使用行为进行审视。幼儿父母可以反思自己的以下行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电脑、iPad、电视机等媒介时间有多长?自己使用各种媒介都做了什么?媒介使用对自身有何种影响?通过诸如此类的问题,幼儿父母可以清楚地发现自身媒介使用习惯的弊病,从而加以改正。另一方面,幼儿父母需观察了解幼儿媒介使用行为,这是积极干预幼儿媒介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3.2 制定规则,创设良好媒介使用环境
家庭媒介环境对儿童媒介使用情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合理安排媒介的摆放位置。为了不让媒介打扰幼儿休息,不要将电视、电脑、iPad放置在卧室中。应该将其安放在客厅、书房等公共活动区域,同时也要注意这些媒介的大小尺寸,摆放距离的远近。第二,让幼儿参与媒介使用规则的制定。例如规定每天看电视、上网、使用iPad时间。一般而言,使用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为宜。限定幼儿观看某种类型的节目,或玩某种类型的游戏,例如具有暴力行为的游戏。第三,相互监督,严格执行。幼儿父母必须明确媒介使用规则并不仅仅适用于幼儿,对其自身同样具有规范作用。只用共同遵守,幼儿良好的媒介行为习惯才能变得长久。
3.3 亲子共视,提高幼儿媒介识读能力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积极有效的共视对儿童媒介识读能力有正面影响。亲子共视包括幼儿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对其行為进行观察、回应、讲解,以及结束之后对相关内容的讨论。在观看或游戏过程中,幼儿父母应该观察幼儿的表情和动作,了解幼儿的关注点,同时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回应,对容易误导幼儿的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幼儿辨别真假。当观看或游戏结束时,幼儿父母应该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培养幼儿辩证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戴文静.学前儿童使用iPad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 [法]卢梭.爱弥尔:论教育[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6).
[3] 揭秘水果忍者,年下载量超 2000 万次,简单成亮点.中国市场情报中心,http//118.145.25.408080/market/article/content/3781/20111129/244554.html
[4] 刘宣文,陈钢.儿童媒介识读教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