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来高高兴兴的孙女士因为孩子的作业问题大动肝火。“拖拉,磨蹭,一道题做了一上午,你说我能不上火吗?愁人呐!”孙女士向记者抱怨着。
做作业拖拉的不仅是孙女士的女儿一人。很多“小拖拉”其实是家长造成的,家长要想改变孩子,得先改变自己。
镜头一
“功课做完了吗?”这是陆女士每天下班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女儿看了她一眼,没吱声。孙女士忙着做饭,说完就钻进了厨房,二菜一汤端上桌,才发现女儿一页纸也没写完。
有的话天天说,却未必有效果。如果一位厂长每天下班时守在厂门口问工人:“你完成今天的任务了吗?”恐怕所有人都不爱听吧?如果家长只是想到孩子的营养与成绩,孩子的热情与求知欲就会减退,学习将日益被动。
停止催促,坚持激励。刚开始时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至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
镜头二
初二的小芹写作业时,妈妈总会守在一边。“又错了!”、“怎么做得这么慢?”、“又粗心了,看清楚再写!”小芹说,她最烦妈妈这样监视她了,只要妈妈坐在她旁边,她就没法好好写作业。
监督、监视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赌气,使孩子表现更差。还有的父母在孩子做作业时经常干扰孩子,一会儿问“肚子饿了吗?”“做几道了?”弄得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孩子无法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更无法提高写作业的速度。
可以通过时间训练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提高学习效率。记录一次完成作业的时间和正确率。下一次做作业之前,家长就把上一次情况给孩子强调一下,让孩子试着努力,看自己能否超过昨天,就这样训练下去,一直到孩子的时间观念建立起来为止。
镜头三
“好孩子,赶紧写作业,只要你在7点前写完,爷爷就给你买雪糕吃。”为了孙子好好写作业,宋老先生每次都会许愿,可是越许愿,孩子完成作业的速度就越慢。到后来,他必须先兑现承诺,孙子才开始写作业。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们经常会用这样的方式催促孩子写作业,结果让孩子在认知上发生偏差:认为写作业是换取某种东西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成就感也很重要,可以利用“速度测定法”,让孩子感受“我可以快”的成就感。记录单位时间里能写多少个字,能做几道题目。然后算一算按这样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业需要多长时间,结果肯定会使孩子惊讶:我能这么快完成呀!
镜头四
初三学生小陈原本写作业挺快的,但现在,他总会在睡觉时间到来的前10分钟写完作业。“其实不必做到那么晚,但是以前我很早写完,妈妈总能找到其他的功课让我做,我干脆晚点写完,反正都捞不着玩。”小陈说。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完成作业后添加额外任务,孩子因而故意磨蹭。过早地给孩子压上了学习的重担,过多地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不但会导致孩子做作业磨蹭,还会使他们渐渐不愿意写作业,最后发展到不愿意上学。给孩子留下自由支配的时间。完成作业后,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镜头五
孩子上小学了,每天早晨起床,刘女士总是不免一顿忙活。“这孩子什么都慢,吃饭慢,我得喂,洗脸慢,我给洗;整理慢,我来干。最要命的就是写作业慢,我总不能帮她写吧。”刘女士本以为,她帮孩子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孩子总该一门心思学习了吧,结果却适得其反。
正是家长对孩子们的包办造就了孩子写作业的“磨蹭”。因为孩子知道,不管遇到任何事情爸妈都会来帮忙,自己慢点也不要紧。
不妨让孩子为磨蹭付出代价。当孩子磨蹭的时候,妈妈不要急,更不要帮忙,可以站在一边说:“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我可不帮你。”只说一遍,不要反复唠叨。如果孩子迟到,挨了老师的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带来的害处,自己会加快速度。
做作业拖拉的不仅是孙女士的女儿一人。很多“小拖拉”其实是家长造成的,家长要想改变孩子,得先改变自己。
镜头一
“功课做完了吗?”这是陆女士每天下班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女儿看了她一眼,没吱声。孙女士忙着做饭,说完就钻进了厨房,二菜一汤端上桌,才发现女儿一页纸也没写完。
有的话天天说,却未必有效果。如果一位厂长每天下班时守在厂门口问工人:“你完成今天的任务了吗?”恐怕所有人都不爱听吧?如果家长只是想到孩子的营养与成绩,孩子的热情与求知欲就会减退,学习将日益被动。
停止催促,坚持激励。刚开始时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至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
镜头二
初二的小芹写作业时,妈妈总会守在一边。“又错了!”、“怎么做得这么慢?”、“又粗心了,看清楚再写!”小芹说,她最烦妈妈这样监视她了,只要妈妈坐在她旁边,她就没法好好写作业。
监督、监视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赌气,使孩子表现更差。还有的父母在孩子做作业时经常干扰孩子,一会儿问“肚子饿了吗?”“做几道了?”弄得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孩子无法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更无法提高写作业的速度。
可以通过时间训练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提高学习效率。记录一次完成作业的时间和正确率。下一次做作业之前,家长就把上一次情况给孩子强调一下,让孩子试着努力,看自己能否超过昨天,就这样训练下去,一直到孩子的时间观念建立起来为止。
镜头三
“好孩子,赶紧写作业,只要你在7点前写完,爷爷就给你买雪糕吃。”为了孙子好好写作业,宋老先生每次都会许愿,可是越许愿,孩子完成作业的速度就越慢。到后来,他必须先兑现承诺,孙子才开始写作业。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们经常会用这样的方式催促孩子写作业,结果让孩子在认知上发生偏差:认为写作业是换取某种东西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成就感也很重要,可以利用“速度测定法”,让孩子感受“我可以快”的成就感。记录单位时间里能写多少个字,能做几道题目。然后算一算按这样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业需要多长时间,结果肯定会使孩子惊讶:我能这么快完成呀!
镜头四
初三学生小陈原本写作业挺快的,但现在,他总会在睡觉时间到来的前10分钟写完作业。“其实不必做到那么晚,但是以前我很早写完,妈妈总能找到其他的功课让我做,我干脆晚点写完,反正都捞不着玩。”小陈说。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完成作业后添加额外任务,孩子因而故意磨蹭。过早地给孩子压上了学习的重担,过多地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不但会导致孩子做作业磨蹭,还会使他们渐渐不愿意写作业,最后发展到不愿意上学。给孩子留下自由支配的时间。完成作业后,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镜头五
孩子上小学了,每天早晨起床,刘女士总是不免一顿忙活。“这孩子什么都慢,吃饭慢,我得喂,洗脸慢,我给洗;整理慢,我来干。最要命的就是写作业慢,我总不能帮她写吧。”刘女士本以为,她帮孩子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孩子总该一门心思学习了吧,结果却适得其反。
正是家长对孩子们的包办造就了孩子写作业的“磨蹭”。因为孩子知道,不管遇到任何事情爸妈都会来帮忙,自己慢点也不要紧。
不妨让孩子为磨蹭付出代价。当孩子磨蹭的时候,妈妈不要急,更不要帮忙,可以站在一边说:“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我可不帮你。”只说一遍,不要反复唠叨。如果孩子迟到,挨了老师的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带来的害处,自己会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