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顾名思义就是担负一个班级的主要责任。一个班级工作开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并不是指生理有缺憾的弱智青少年,而是指身体健康,由于后天原因致使品德行为、心理倾向等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偏差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班主任工作虽然繁重。但却很有意义。要管好一个班,既要花大力气,又要方法灵活,尤其对于转化“后进生”这一方面的工作更是如此。实际工作中,要时刻牢记关键是感化,目的是转化。
一、感化要注意方法
只有在入情入理的教育中,使学生体验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贱,才能使英抛弃恶习。
(一)注意情感交流
学生天真幼稚,情感纯净无邪。老师对他们如何,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反馈过来,不掩饰,不伪装,好就是好,恶就是恶。班主任的喜怒哀乐可以激发起他们的爱与憎。喜的回报是学生听你的,信任你,积极地按你意见办事,怒的回报则是对立,反抗,恶作剧。我曾经遇到一个学生,初一入学第一学期就给我添了不少麻烦。第一周把投影柜的盖撞了个洞,第二周和学校保安打架,第三周有个下午没上课,去商店买衣服。开学才几周,已迟到二十多次,天天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成绩当然只能是倒数。对于这样的“后进生”,我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发现其优点。小l心培植,使其被感化。经过三年的教育,这位同学逐渐成为一个主动维护班集体利益,为班积极办事,好学肯问的好学生,有些科目甚至达到了优分。起初,我对这位学生的恶作剧行为进行“冷”处理,课后与他谈论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在适当的时候渗透做人的道理。我发现他比较喜欢足球,于是在一次谈话中,我谈到中国足球屡次失利,球员真差劲,怎么也跑不起来,最大原因是懒,训练不认真。他很认同,并且说他对不起劲儿办事表示反感,如果是他去踢,一定比他们好。我说:“不见得,你也不比他们勤快呀!”一句话点着他的要害处,“我会比他们勤奋的”。交谈就此结束。第二天,果然不见他迟到了。
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时机。这就是在学生跃跃欲试,正等待着奋起的时候,你能送去及时的鼓励;在学生身置迷途,寻路而不可得的时候,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予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以语重心长的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起与“后进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二)以行导之
正所谓“身正为范”,在感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实际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在许多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有效。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凡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提出某些要求而自己却做不到,这样的要求便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你叫学生不能随地乱抛垃圾。那你一定要有几次拾起地上纸屑放回垃圾桶的行为。你要学生不要迟到,你应该在教室门口等学生进来。
作为班主任,应十分重视以“行”导之,以自己的高度组织纪律观念去感染“后进生”,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动。在这种情况取得显著成效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使“后进生”最终能够形成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三)拆除心理藩篱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复杂和矛盾的,他们的外表往往是一副傲慢骄横的样子,内心却很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外表是一副对犯错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内I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后进生”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其中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还有教育的失误。客观环境和人为的因素使这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其结果就是“后进生”的信l心被吞噬,上进的意志被削弱。
班主任的神圣天职,就是在别人对“后进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仍然能满怀信心和希望,善于发现在学生自己都未曾发现的才能,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相信自己有学好功课或做好其他事的能力的时候,就会创造出几乎连他们自己都估量不到的成绩来。这时,“后进生”所感受到的进步和喜悦,是一种比什么都强大的再激励因素。这种幸福是无以伦比的,它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做出更大的成绩。
有位后进生,初一、初二的基础很差,读上初三后,再闲言碎语中我发现他有赶队的要求,便经常找他谈话,帮他树立信心,订好学生计划,适时地给予方法的指导。他不仅学好初三新开的学科“化学”,经常获得优分,而且别的学科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是个学习进步的典型。
(四)放正“敏感”点
在感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如果把“敏感点”放在“问题”上,对“后进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视如“泰山”、“大象”,而对“后进生”的闪光点,成绩进步反映迟钝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眼睛盯在消极的方面,经常采用批评、处分等高压办法作为教育手段,就会把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生管得死气沉沉,呆头呆脑,甚至产生“对着干”的严重对立情绪,这种消极制裁的方法,所带来的教育效果必然是比较差的。相反,如果把“敏感点”放在成绩上,善于捕捉“后进生”被掩盖得不明显的闪光点。积极地进行正面激励,调动潜在能力,发现他们的“一技之长”,就能促人备起,催人上进,使“后进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通过诚恳的交谈,处理好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心平气和地等待他们觉醒,赢得他们的信任爱戴。感情贴近了,感化教育也就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的感化教育要求班主任放正“敏感点”,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长处,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
(五)激励“兴奋点”
据专家考证,不经过激励的人,内在潜力只发挥30%-40%,而经过激励的人,内在潜力可以发挥到80%-90%,这个数据有力地说明激励的作用,不容忽视。
激励点落在被激励对象的兴奋点上,同落在抑制点上的效果大不一样,激励点落在兴奋点上,如同干柴火种,一点火便起燃,而且可以熊熊燃烧,激励点落在抑制点上,犹如湿柴遇火种,虽然也可以燃烧,但要有一段的“烘干”过程,这就告诉我们,感化后进生,应尽量首先在兴奋点上予以激励,容易获得预期的成功,这个成功同时有“烘干”非兴奋点的作用,这次激励成功之后,再去激励非兴奋点,往往也就比较容易了。
班主任应从日常的观察中,了解“后进生”的兴奋点,抓住共备点,想方设法进行激励,就会使“后进生”产生宝贵的进取动力,并使其积极l生向多方面扩散,从而促进其终生成就。
我发现有个“后进生”平时很爱表现自己,时时讲话大大声,处处突出自己,于是找了个职位给他,让他尽显“风骚”,负责早、午读,搞得有声有色。我还抓紧机会以此教育他,你看,班的同学很听从你的领导,你可不能把他们领向深渊。自此,她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了,做好表率,起到带头作用。
二、转化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感化教育的基础上,“后进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化。此时,班主任要抓住时机,进一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善抓“领袖”。善于抓住最有影响的“顽童头子”做工作,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这样做往往能收到“获一将而溃千军”的奇效。
(二)“失”中取得。工作中,班主任遇到诸如打架等突发事件时,该怎样处理呢?轻率地训斥一顿?还是简单地裁判是非曲直?作为班主任,应该通过高人一筹地辩证思考。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各人自己身上,让每一个学生看到,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自己是什么态度,从而引导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去发现当时周围出现的一些积极因素和闪光的东西。接下来,班主任还要用动情的语言、精辟入理的分析与思考去主动地帮助“后进生”解决问题,“后进生”就会在一次次令人不快的“失”的事件中锻炼得越发成熟,从“失”中索取了“得”。
(三)磨练意志。转化后进生,不仅要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而且必须重视优秀道德行为的训练,即磨练他们的意志。如果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只强调道德标准和规范的掌握,而恕视让学生去遵守,去形成习惯,言行脱节,是不行的。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心理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进行优秀道德行为的训练,真正实现转化的目的。
“阳光总在风雨后”。转化“后进生”一定会遇到反复,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决心、恒心,还要倾注入真情,我们所付出的劳动必定有所收获。
一、感化要注意方法
只有在入情入理的教育中,使学生体验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贱,才能使英抛弃恶习。
(一)注意情感交流
学生天真幼稚,情感纯净无邪。老师对他们如何,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反馈过来,不掩饰,不伪装,好就是好,恶就是恶。班主任的喜怒哀乐可以激发起他们的爱与憎。喜的回报是学生听你的,信任你,积极地按你意见办事,怒的回报则是对立,反抗,恶作剧。我曾经遇到一个学生,初一入学第一学期就给我添了不少麻烦。第一周把投影柜的盖撞了个洞,第二周和学校保安打架,第三周有个下午没上课,去商店买衣服。开学才几周,已迟到二十多次,天天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成绩当然只能是倒数。对于这样的“后进生”,我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发现其优点。小l心培植,使其被感化。经过三年的教育,这位同学逐渐成为一个主动维护班集体利益,为班积极办事,好学肯问的好学生,有些科目甚至达到了优分。起初,我对这位学生的恶作剧行为进行“冷”处理,课后与他谈论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在适当的时候渗透做人的道理。我发现他比较喜欢足球,于是在一次谈话中,我谈到中国足球屡次失利,球员真差劲,怎么也跑不起来,最大原因是懒,训练不认真。他很认同,并且说他对不起劲儿办事表示反感,如果是他去踢,一定比他们好。我说:“不见得,你也不比他们勤快呀!”一句话点着他的要害处,“我会比他们勤奋的”。交谈就此结束。第二天,果然不见他迟到了。
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时机。这就是在学生跃跃欲试,正等待着奋起的时候,你能送去及时的鼓励;在学生身置迷途,寻路而不可得的时候,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予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以语重心长的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起与“后进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二)以行导之
正所谓“身正为范”,在感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实际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在许多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有效。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凡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提出某些要求而自己却做不到,这样的要求便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你叫学生不能随地乱抛垃圾。那你一定要有几次拾起地上纸屑放回垃圾桶的行为。你要学生不要迟到,你应该在教室门口等学生进来。
作为班主任,应十分重视以“行”导之,以自己的高度组织纪律观念去感染“后进生”,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动。在这种情况取得显著成效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使“后进生”最终能够形成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三)拆除心理藩篱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复杂和矛盾的,他们的外表往往是一副傲慢骄横的样子,内心却很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外表是一副对犯错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内I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后进生”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其中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还有教育的失误。客观环境和人为的因素使这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其结果就是“后进生”的信l心被吞噬,上进的意志被削弱。
班主任的神圣天职,就是在别人对“后进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仍然能满怀信心和希望,善于发现在学生自己都未曾发现的才能,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相信自己有学好功课或做好其他事的能力的时候,就会创造出几乎连他们自己都估量不到的成绩来。这时,“后进生”所感受到的进步和喜悦,是一种比什么都强大的再激励因素。这种幸福是无以伦比的,它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做出更大的成绩。
有位后进生,初一、初二的基础很差,读上初三后,再闲言碎语中我发现他有赶队的要求,便经常找他谈话,帮他树立信心,订好学生计划,适时地给予方法的指导。他不仅学好初三新开的学科“化学”,经常获得优分,而且别的学科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是个学习进步的典型。
(四)放正“敏感”点
在感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如果把“敏感点”放在“问题”上,对“后进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视如“泰山”、“大象”,而对“后进生”的闪光点,成绩进步反映迟钝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眼睛盯在消极的方面,经常采用批评、处分等高压办法作为教育手段,就会把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生管得死气沉沉,呆头呆脑,甚至产生“对着干”的严重对立情绪,这种消极制裁的方法,所带来的教育效果必然是比较差的。相反,如果把“敏感点”放在成绩上,善于捕捉“后进生”被掩盖得不明显的闪光点。积极地进行正面激励,调动潜在能力,发现他们的“一技之长”,就能促人备起,催人上进,使“后进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通过诚恳的交谈,处理好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心平气和地等待他们觉醒,赢得他们的信任爱戴。感情贴近了,感化教育也就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的感化教育要求班主任放正“敏感点”,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长处,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
(五)激励“兴奋点”
据专家考证,不经过激励的人,内在潜力只发挥30%-40%,而经过激励的人,内在潜力可以发挥到80%-90%,这个数据有力地说明激励的作用,不容忽视。
激励点落在被激励对象的兴奋点上,同落在抑制点上的效果大不一样,激励点落在兴奋点上,如同干柴火种,一点火便起燃,而且可以熊熊燃烧,激励点落在抑制点上,犹如湿柴遇火种,虽然也可以燃烧,但要有一段的“烘干”过程,这就告诉我们,感化后进生,应尽量首先在兴奋点上予以激励,容易获得预期的成功,这个成功同时有“烘干”非兴奋点的作用,这次激励成功之后,再去激励非兴奋点,往往也就比较容易了。
班主任应从日常的观察中,了解“后进生”的兴奋点,抓住共备点,想方设法进行激励,就会使“后进生”产生宝贵的进取动力,并使其积极l生向多方面扩散,从而促进其终生成就。
我发现有个“后进生”平时很爱表现自己,时时讲话大大声,处处突出自己,于是找了个职位给他,让他尽显“风骚”,负责早、午读,搞得有声有色。我还抓紧机会以此教育他,你看,班的同学很听从你的领导,你可不能把他们领向深渊。自此,她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了,做好表率,起到带头作用。
二、转化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感化教育的基础上,“后进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化。此时,班主任要抓住时机,进一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善抓“领袖”。善于抓住最有影响的“顽童头子”做工作,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这样做往往能收到“获一将而溃千军”的奇效。
(二)“失”中取得。工作中,班主任遇到诸如打架等突发事件时,该怎样处理呢?轻率地训斥一顿?还是简单地裁判是非曲直?作为班主任,应该通过高人一筹地辩证思考。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各人自己身上,让每一个学生看到,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自己是什么态度,从而引导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去发现当时周围出现的一些积极因素和闪光的东西。接下来,班主任还要用动情的语言、精辟入理的分析与思考去主动地帮助“后进生”解决问题,“后进生”就会在一次次令人不快的“失”的事件中锻炼得越发成熟,从“失”中索取了“得”。
(三)磨练意志。转化后进生,不仅要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而且必须重视优秀道德行为的训练,即磨练他们的意志。如果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只强调道德标准和规范的掌握,而恕视让学生去遵守,去形成习惯,言行脱节,是不行的。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心理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进行优秀道德行为的训练,真正实现转化的目的。
“阳光总在风雨后”。转化“后进生”一定会遇到反复,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决心、恒心,还要倾注入真情,我们所付出的劳动必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