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能力,形成具有极强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以便真正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力。笔者认为,追寻数学课堂自主探索应经历以下三重境界。
一、唤醒主体意识是前提
学生主体所具有的主动创造性,是“沉睡着”的力量,是一种潜在的资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善于唤醒,才能发挥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1.尊重学生,树立学生自信心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自信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⑴形成X+1的学生观。建立“X+1”的学生观,要求师生间形成“课上是同学,课下是朋友”的局面,这样教师不再是权力的化身,是平等是合作是引领。“分数的意义”一课中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可不可以将您看作单位‘1’,这样我们班40位同学每人都可以得到您的1/40。”多么天真,又是多么美好的愿望!
⑵妙用教育的智慧。教育是种职业,更是一种艺术。教师需要用智慧唤起学生沉睡着的主体意识。一年级的数学公开课上,一位学生回答:“4+3=6。”听者轰堂大笑,授者却面带笑容,说:“非常接近标准答案,能再想想吗?”巧妙的教育智慧,消除了这位学生的怯弱,让学生从老师的话语、言行中感受到“我能行,我真行”的一股暖流。
⒉注重激励,激发学生内驱力
在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激励来使之产生内动力,从而自觉地朝着目标前进。
⑴语言、物质激励。教师的一句赞赏,同学的一句好评,往往就是激发其努力奋进的直接动力。老师奖励的物质,哪怕一张奖状,都被学生视为至尊。教学中不妨多评一评谁的作业最优秀,发言最积极,进步最大……
⑵成功激励。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是最有效持久的,也是将激励转化为动力的最佳途径。针对学生的一些精典思路,命名“××解题法”等,这样让学生有莫大的成就感,可以使学生从兴趣到情趣,乃至志趣,这是教师的最大成功。
二、教给探索方法是重点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则是教法的延伸、运用。要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不是简单告诉的,而是让学生从老师的“教”中去感悟,在探索中获得真谛。
⒈突出过程教学,暴露思维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引导学生回顾探索知识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两点”、 “实施两招”。
⑴做好两点。一是做好适度点拨,帮助梳理探索的过程,指点探索的方向。二是做好适时小结,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相联系。
⑵用好两招。“我未听懂,谁能再讲一次?”这是教师在课中故意所为,课堂中教师可以 “傻”一些,把探索留给学生。
一招是“聘请老师,克隆教法”。在班级里聘请“小老师”,让他们将从老师教法中感悟到的方法移植到同伴中去,学生能讲明白的就让学生互助。
另一招是“将错就错,纠错长智”。学生认知中,有时会产生错误,教学中,老师将错就错,再适时通过引导让他们恍然大悟。“纠错长智”的方法能使学生在改正错误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⒉注意加强检验,增强反思能力
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是辛苦的,更需要养成检验习惯和提高检验的能力。
⑴养成检验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进行检验。如作业做完看一看;试卷做好查一查。
⑵提高检验能力。培养检验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可以看结果与事实是否相符,如节约用煤后烧的天数反而比原来少了;将问题与条件互换,再解答一次;可以实际操作试一试,如将一根绳子对折5次后从中间剪开,最后剪成了几段?
三、培养创新能力是核心
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创新。学生方法如果只是从老师那儿习得的,而不加以综合和创新,那就不可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有创新空间
老师要允许学生大胆创新,要设计新颖可创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创新意识,增长创新能力。
⑴新知引入可创新。教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出示:5=50=500,问:你能用适当的办法,让这道算式成立吗?经过讨论,有的想:5元=50角=500分,有的想:5米=50分米=500厘米,这时,有个学生竟然填上了:5箱=50包=500双,老师惊讶,同学茫然,解释是:“我家批发袜子,每箱有10包,每包是10双。”
⑵探索渠道可创新。如教学长方体面的特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相对的面有什么特征。有的学生说:我将牙膏盒的上面剪下来,和下面一比,正好相等,照这样,又将左右、前后面相比,也是如此,因此,我认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⒉鼓励标新立异,让学生有创新能力
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寻求解决问题的独特途径。
⑴解决问题标新立异。解题可以启发学生用图示法来进行,用演示法来表达,用作喻法来理解。二年级课本有一题:小明有12本书,爸爸有40本书。如果两人都再买20本,现在两人相差多少本书?许多学生都能用简便的做法:40-12=28本,但算理朦胧,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假如小明今年12岁,爸爸40岁,两人相差多少岁?明年呢?20年以后?多么好的喻解!
⑵解题思想标新立异。2000年,我教学“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请学生比较1999与2001两数,一位学生说:我想,1999年已经过去了,而2001年是明年还没有到,因此我认为1999小于2001。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的解决和提出问题,让学生逐步增强创新的能力。
追寻数学课堂有效自主探索的三重境界,这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与旧有的思想、方法必然会有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教师只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四位一体的良好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高良涧镇中心小学)
一、唤醒主体意识是前提
学生主体所具有的主动创造性,是“沉睡着”的力量,是一种潜在的资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善于唤醒,才能发挥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1.尊重学生,树立学生自信心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自信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⑴形成X+1的学生观。建立“X+1”的学生观,要求师生间形成“课上是同学,课下是朋友”的局面,这样教师不再是权力的化身,是平等是合作是引领。“分数的意义”一课中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可不可以将您看作单位‘1’,这样我们班40位同学每人都可以得到您的1/40。”多么天真,又是多么美好的愿望!
⑵妙用教育的智慧。教育是种职业,更是一种艺术。教师需要用智慧唤起学生沉睡着的主体意识。一年级的数学公开课上,一位学生回答:“4+3=6。”听者轰堂大笑,授者却面带笑容,说:“非常接近标准答案,能再想想吗?”巧妙的教育智慧,消除了这位学生的怯弱,让学生从老师的话语、言行中感受到“我能行,我真行”的一股暖流。
⒉注重激励,激发学生内驱力
在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激励来使之产生内动力,从而自觉地朝着目标前进。
⑴语言、物质激励。教师的一句赞赏,同学的一句好评,往往就是激发其努力奋进的直接动力。老师奖励的物质,哪怕一张奖状,都被学生视为至尊。教学中不妨多评一评谁的作业最优秀,发言最积极,进步最大……
⑵成功激励。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是最有效持久的,也是将激励转化为动力的最佳途径。针对学生的一些精典思路,命名“××解题法”等,这样让学生有莫大的成就感,可以使学生从兴趣到情趣,乃至志趣,这是教师的最大成功。
二、教给探索方法是重点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则是教法的延伸、运用。要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不是简单告诉的,而是让学生从老师的“教”中去感悟,在探索中获得真谛。
⒈突出过程教学,暴露思维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引导学生回顾探索知识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两点”、 “实施两招”。
⑴做好两点。一是做好适度点拨,帮助梳理探索的过程,指点探索的方向。二是做好适时小结,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相联系。
⑵用好两招。“我未听懂,谁能再讲一次?”这是教师在课中故意所为,课堂中教师可以 “傻”一些,把探索留给学生。
一招是“聘请老师,克隆教法”。在班级里聘请“小老师”,让他们将从老师教法中感悟到的方法移植到同伴中去,学生能讲明白的就让学生互助。
另一招是“将错就错,纠错长智”。学生认知中,有时会产生错误,教学中,老师将错就错,再适时通过引导让他们恍然大悟。“纠错长智”的方法能使学生在改正错误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⒉注意加强检验,增强反思能力
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是辛苦的,更需要养成检验习惯和提高检验的能力。
⑴养成检验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进行检验。如作业做完看一看;试卷做好查一查。
⑵提高检验能力。培养检验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可以看结果与事实是否相符,如节约用煤后烧的天数反而比原来少了;将问题与条件互换,再解答一次;可以实际操作试一试,如将一根绳子对折5次后从中间剪开,最后剪成了几段?
三、培养创新能力是核心
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创新。学生方法如果只是从老师那儿习得的,而不加以综合和创新,那就不可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有创新空间
老师要允许学生大胆创新,要设计新颖可创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创新意识,增长创新能力。
⑴新知引入可创新。教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出示:5=50=500,问:你能用适当的办法,让这道算式成立吗?经过讨论,有的想:5元=50角=500分,有的想:5米=50分米=500厘米,这时,有个学生竟然填上了:5箱=50包=500双,老师惊讶,同学茫然,解释是:“我家批发袜子,每箱有10包,每包是10双。”
⑵探索渠道可创新。如教学长方体面的特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相对的面有什么特征。有的学生说:我将牙膏盒的上面剪下来,和下面一比,正好相等,照这样,又将左右、前后面相比,也是如此,因此,我认为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⒉鼓励标新立异,让学生有创新能力
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寻求解决问题的独特途径。
⑴解决问题标新立异。解题可以启发学生用图示法来进行,用演示法来表达,用作喻法来理解。二年级课本有一题:小明有12本书,爸爸有40本书。如果两人都再买20本,现在两人相差多少本书?许多学生都能用简便的做法:40-12=28本,但算理朦胧,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假如小明今年12岁,爸爸40岁,两人相差多少岁?明年呢?20年以后?多么好的喻解!
⑵解题思想标新立异。2000年,我教学“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请学生比较1999与2001两数,一位学生说:我想,1999年已经过去了,而2001年是明年还没有到,因此我认为1999小于2001。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的解决和提出问题,让学生逐步增强创新的能力。
追寻数学课堂有效自主探索的三重境界,这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与旧有的思想、方法必然会有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教师只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四位一体的良好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高良涧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