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世界投资基金发展的历史来看,投资基金是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和一定规模后的金融创新现象。开放式基金则更是资本市场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产物。因此,从长远看,开放式基金的发展模式、发展程度、发展水平是由市场决定的,但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拓展的机会。我们主张,从商业银行实际情况出发,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也就是在投资基金发展的初级阶段,应该更加注重对开放式基金的发展进行关注和准备,包括发展“新”的针对开放式基金的业务。
一、利用开放基金,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管理能力
(一)对银行存款的影响
1、开放式基金的推出能吸引一部分银行存款转化为对基金的投资
根据有关的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居民储蓄与手持现金超过八万亿元,占金融资产的90%,而证券类金融资产还不足10%,显然证券类金融资产的比例太低。长期以来,由于投资渠道不多,大多数居民手里有了余钱,都是存入银行保值生息,自从有了利息税,国债成了热点品种。显然,对于有投资意识的储户来说,存款和购买国债的收益并不令人满足。另外,开放式基金的买卖可通过银行储蓄网点来进行,这就与封闭式基金在证券市场交易有很大不同。投资者在银行柜面购买开放式基金会很自然地使用原来在银行的存款。最近的一次市场调查显示,银行存款是投资者购买开放式基金的主要来源。调查结果为:投资于开放式基金的资金,来源于“银行存款”的机构和个人分别是47%和56%;来源于“股市”的机构和个人分别是20%和28%,来源于“其他方式”的机构和个人分别是32%和16%。开放式基金有可能改变人们的储蓄和投资观念,弥补存款利率较低和股市风险较大的不足,享受基金这一“专家理财”投资方式带来的投资便利和较高回报,在此基础上集聚大量的新增社会资金投向证券市场。也许用不了几年,基金总市值就超过几万亿元人民币,长期发展下去甚至会赶超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
2、得到比封闭式基金更多的基金存款
由于开放式基金不同于封闭式基金,它必须保持相当比例的现金资产,以应付投资人日常的基金赎回要求,加之开放式基金不应有规模上的限制,所以它的发展空间也相当大。这样基金沉淀在托管银行的存款资金的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开放式基金的推出还会引起商业银行存款结构的变化和存款份额在各银行间的再分配。居民在用银行储蓄投资开放式基金的同时,也就将储蓄存款转化为了机构存款(目前基金和证券机构的存款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而且,投资基金的款项在清算过程中也将表现为从代销银行向基金的托管银行转移,因而那些占有较大托管市场份额的商业银行必将吸收到较多的存款资金(除本行的销售资金外,还吸纳了其它代销银行的销售资金),从而引起存款市场份额在各银行间进行调整。
3、为银行带来大量的存款资金
证监会发布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规定“开放式基金的注册登记业务可以由基金管理人办理,也可以委托商业银行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机构办理”,这就为商业银行在办理托管业务和基金销售业务的基础上,开发基金的登记结算业务提供了契机。如某一商业银行能成功地设立基金登记结算中心,则此银行不仅能得到中间费用等直接收益,而且也会有大量的清算资金余额沉淀于该行。
开放式基金是存款与证券投资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合约形式。存款合约和证券投资合约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债权合约,后者是股权合约。但是开放式基金的出现对这种传统概念产生了冲击。虽然投资开放式基金仍属于股权合约的范畴,但它的稳定性和低风险性又趋向于银行存款,因而使基金与存款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了许多。
(二)扩张传统业务
费雪的货币数量理论指出,全社会的货币需求量等于交易商品总支出除以货币流通速度。人们可以购买开放式基金,将增加可交易的商品总量,其结果或者导致通货升值,或者要求货币供应量有相应增长。就一般经济现象而言,后者的可能性居多。开放式基金改善金融市场的效率性,减少全社会的现金漏损,也增加货币供给。货币供应量增长必然扩张商业银行存款,促进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全面发展。
进一步分析,将可交易商品区分为金融商品和非金融商品,增长的可交易商品大量来源于金融商品,必然导致全社会商品的货币比例上升,进而推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更快增长。
中间业务收入将有大的增长。综合这些因素,我们可以预见开放式基金将有力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增长。在一个更广泛范围内考察,这又是一基于商业银行业务全能化趋势的要求。伴随着金融体系的产品、技术、组织等方面的完善,融通资金由传统商业银行提供的交易成本优势越来越弱,转而需要更多地由其竞争性制度形式——直接金融市场来提供,强化金融的非中介化。由此,各金融机构可以集业务的全能化、标准化与个性化于一身,更多、更好地发展清算结算、信托经纪、理财顾问等中间业务。
可以谋求利率风险收益。开放式基金能有力推动利率市场化。利率决定方式的市场化将使经济活动中原来隐性的、以相关政策成本表现的利率风险显性化,占有全社会绝大部分生息资产、专业化经营利率风险的商业银行将成为全社会利率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商业银行以缩小自身的盈利空间来争取竞争优势,将无法维持原来的垄断性高利差,加之不总能匹配的大量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随着由于经济状况、资金供求等因素变化引起的市场利率频繁波动,将经受更大的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顺应这一变化,可以把利率风险作为能够直接创造价值的来源,完善利率体系,优化利率风险管理,建立合适的利率风险经营体系,进而形成新的利润增长领域。此外,这个过程还可以带来其他一些好处,如在贷款利率中把企业的信用风险考虑进去,信用很差的企业将无法获得信用支持,减少信贷风险。
(三)增强预算约束和财务弹性
开放式基金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类全新的投资产品,能在基本不影响其流动性的同时改善收益性,提高资产选择能力;为全社会的流动资产更多地引入了信托投资方式,与债权债务方式在收益的竞争性均衡基础上相统一,能更好地支持商业银行分别定价及市场化定价收费服务和风险经营。这些都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广泛、专业理财和经营稳健的商誉,增强预算约束和财务弹性,拓宽业务渠道,优化资产结构。
(四)提升设立和管理货币市场基金
近20多年来,货币市场基金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发展很快,在美国1977—1985年,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增长600%,1993年一度达到基金资产总值的70%。我国的由商业银行主导的货币市场基金亦将应运而生,并展示强大生命力。这不仅是商业银行不断追求创新与发展的成果,是继金融债券、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银行承兑票据等之后的又一取向,而且是经济金融环境的催化,引入开放式基金并且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一项重大变革,必然可以对商业银行发展货币市场基金产生强大的压力和提供极佳的示范。
资产证券化将得以孵化和快速发展。这表现为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多类型、大规模的投资基金为了分散风险,需要多样化的证券品种,资产证券化产品有政府担保或银行参与,资信较好,可以成为基金的理想投资对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愿意进行资产证券化,联接投资基金,将汽车贷款、住宅贷款等从表内移到表外,甚至借助投资基金进行国有企业重组、消化不良债权,增强和改善自身的金融服务能力和风险经营能力。在80年代以来兴起的资产证券化热潮中,由商业银行发起的占比很大,在美国到1997年,超过了40%,仅住房贷款抵押债券即达1.6万亿美元。
二、商业银行介入开放式基金的思路及对策
(一)商业银行介入开入式基金的思路
开放式基金由市场优势而拥有勃勃生机,影响和改变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商业银行作为开放式基金和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获得开放式基金高速发展的广阔市场,而且可以适应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动,拥有诸多的市场机遇。
商业银行可以作为托管人、销售商、顾问和投资者,不仅通过高层公关,而且通过销售能力、实收资本、网点数量、客户资源、技术手段、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完善,争取竞争优势。
1、作为基金托管人,接受投资人的信任持有基金资产,监督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收取托管费。受注册资本要超过人民币80亿元的商业银行才有资格成为基金托管人的法律限制,目前,具备该资格的只有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
2、作为销售商,通过高素质的市场营销队伍,代理发行、申购和赎回,销售基金管理公司的各类基金,获得销售佣金。这种代理销售包括这样几个环节:一是为投资者进行账户的注册登记,二是根据基金管理公司委托组织和完成初始认购;三是按照规定程序接受和执行投资者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的申请,四是依契约规定的收益分配方式分配收益。
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开放式基金销售渠道中,商业银行成为主渠道的可能性最大。这是因为,一是商业银行尤其是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具有营业网点多,能够以较低成本触及广泛的客户群体,方便基金产品进入多个目标市场,甚至深入到小城镇和广大农村;二是商业银行拥有其他渠道所无法比拟的商誉保障,利于投资人认可,扩大基金销售;三是技术手段先进,电子化程度高,管理规范,能够适应开放式基金登记注册、发行、申购、赎回等需要;四是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和储蓄资源,也是基金管理公司所颇为关注的方面。
3、作为投资顾问,融合商业银行传统理财服务,更好地支持整体业务发展。商业银行汇聚社会零散资金,一方面用于能够满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需要的流动性资产,如现金(含存款)、短期债券、各种基金等,股票由于价格波动性大,容易产生短期变现损失,而欠具流动性;另一方面根据大数法则进行一些长期投资,如发放贷款、购买长期有价证券等,经营风险和争取风险溢价。其实现途径一般有二,一是以自己的金融投资产品吸引客户,由此形成的投资风险由银行承担,二是以顾问身份向客户推荐其他单位的金融投资产品,如开放式基金、国债等,获得顾问收入,由此形成的投资风险则由客户自担。在这两种方式中,前一种办法较为成熟,是主流;后一种办法则处于快速成长期,潜力巨大,融合两者,必然可以显著地改善银行的产品手段和业务发展。
4、作为投资者,获得收益分配。开放式基金通过投资活动获得利息收入、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扣除基金管理费、托管费、审计费、设立费等费用后,形成净收益。随着基金净收益的增长,基金将进行收益分配。其分配方式一般包括两种:一是分配现金,这是最普遍形式;二是红利再投资,这是将应分配的收益折为等额的新基金单位送给投资人,许多基金为鼓励再投资,往往对红利再投资低收或免收申购费率。当然,投资人也可以以赎回方式实现收益。
(二)商业银行介入开放式基金的策略
开放式基金将赋予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的巨大契机,最直接的则是大力发展开放式基金的托管和代销。开放式基金的销售系统复杂,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网点布置、销售组织、数据处理、人员管理等。切实应对开放式基金大潮,各商业银行还应把眼光放远,推进各类金融业务联动,并在更深层次上优化整体营销模式。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应当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1、最基本的是完善开放式基金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各商业银行应广泛增加与基金管理公司的联系,尽快制定《开放式基金管理办法》、《开放式基金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分层次培训有关业务人员,优质高效地向开放式基金投资人提供理想的配套服务。基金管理公司看好商业银行的资源优势,在托管和代销的关系上,可能会把代销放在首位,托管放在第二位。商业银行做好开放式基金的代销工作,最基本的则是做好销售三程,即售前协助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客户调查和产品设计,向投资人传输真实准确的信息,对投资人进行培训和引导;售中搞好营业现场的服务,采用多种手段方便投资人认购,向基金管理公司传输各种交易数据和客户信息;售后及时向投资人提供成交、查询、分红派息等服务,并将投资人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基金管理公司。
2、根据开放式基金发行、申购、赎回的需要,建立适应多种交易和过户登记模式的高效、安全交易系统。开放式基金业务系统应当拥有完整的注册登记、交易过户清算结算、资金管理等功能,强调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拓展性,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要求,可以较好地为基金管理公司和广大投资者提供高效、快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3、参与设计合理的费率标准。商业银行应根据投资人认购时间、额度、持有期等不同,设计合理的费率标准,向投资人提供灵活多样的费率工具,以及提高费率手段的竞争力。
4、进一步看,商业银行还应强化综合能力,将基金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和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联动起来。商业银行还应在维护支付系统经营权、强化信息优势的同时,不断创新,以业务全能化为目标推动各类金融业务的有机融合。具体而言,一是增加对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其他商业银行等金融同业的存贷款业务,这些企业有类似的市场和财务特点,可以进行一体化管理,开辟和扩大新的存贷款领域;二是积极争取开放式基金的代销业务,并以此为切入点建立战略联盟,深化发展理财顾问;三是加大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以及各类国债的投资力度,优化头寸效率,完善资产结构和财务风险管理;四是不断丰富产品品种和优化管理效率,特别是研究发展股票质押贷款、同业资金往来、资产证券化、利率风险经营、货币市场基金等业务;五是在政策允许时组建或收购基金销售公司或管理公司,直接介入基金业,等等。
5、商业银行还应在更深层次上转变营销模式。商业银行还应针对开放式基金的广泛影响,积极稳妥地转变营销模式,一是针对存款的总量增长和结构调整,相应改变经营管理理念和行为,特别以同业业务为实破口创造和发挥优势,竞争更多的增量市场份额;二是针对利率市场化引起的整体利率水平上升和存贷利差缩小,把开拓市场的基点日益从组织存款转移到资产运用上来;三是针对以客户为导向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更多量体裁衣式服务的同时,切实重新地审视原来的支付系统和理财系统安排,拓宽服务性收费来源;四是结合金融电子化的发展,适当超前地整体建立可以容纳全能化业务发展的技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嫁接开放式基金、证券和保险经纪以及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等等。开放式基金的推出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作为商业银行跟踪开放基金的发展与动态,从而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为商业银行最终在国际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利用开放基金,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管理能力
(一)对银行存款的影响
1、开放式基金的推出能吸引一部分银行存款转化为对基金的投资
根据有关的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居民储蓄与手持现金超过八万亿元,占金融资产的90%,而证券类金融资产还不足10%,显然证券类金融资产的比例太低。长期以来,由于投资渠道不多,大多数居民手里有了余钱,都是存入银行保值生息,自从有了利息税,国债成了热点品种。显然,对于有投资意识的储户来说,存款和购买国债的收益并不令人满足。另外,开放式基金的买卖可通过银行储蓄网点来进行,这就与封闭式基金在证券市场交易有很大不同。投资者在银行柜面购买开放式基金会很自然地使用原来在银行的存款。最近的一次市场调查显示,银行存款是投资者购买开放式基金的主要来源。调查结果为:投资于开放式基金的资金,来源于“银行存款”的机构和个人分别是47%和56%;来源于“股市”的机构和个人分别是20%和28%,来源于“其他方式”的机构和个人分别是32%和16%。开放式基金有可能改变人们的储蓄和投资观念,弥补存款利率较低和股市风险较大的不足,享受基金这一“专家理财”投资方式带来的投资便利和较高回报,在此基础上集聚大量的新增社会资金投向证券市场。也许用不了几年,基金总市值就超过几万亿元人民币,长期发展下去甚至会赶超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
2、得到比封闭式基金更多的基金存款
由于开放式基金不同于封闭式基金,它必须保持相当比例的现金资产,以应付投资人日常的基金赎回要求,加之开放式基金不应有规模上的限制,所以它的发展空间也相当大。这样基金沉淀在托管银行的存款资金的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开放式基金的推出还会引起商业银行存款结构的变化和存款份额在各银行间的再分配。居民在用银行储蓄投资开放式基金的同时,也就将储蓄存款转化为了机构存款(目前基金和证券机构的存款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而且,投资基金的款项在清算过程中也将表现为从代销银行向基金的托管银行转移,因而那些占有较大托管市场份额的商业银行必将吸收到较多的存款资金(除本行的销售资金外,还吸纳了其它代销银行的销售资金),从而引起存款市场份额在各银行间进行调整。
3、为银行带来大量的存款资金
证监会发布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规定“开放式基金的注册登记业务可以由基金管理人办理,也可以委托商业银行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机构办理”,这就为商业银行在办理托管业务和基金销售业务的基础上,开发基金的登记结算业务提供了契机。如某一商业银行能成功地设立基金登记结算中心,则此银行不仅能得到中间费用等直接收益,而且也会有大量的清算资金余额沉淀于该行。
开放式基金是存款与证券投资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合约形式。存款合约和证券投资合约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债权合约,后者是股权合约。但是开放式基金的出现对这种传统概念产生了冲击。虽然投资开放式基金仍属于股权合约的范畴,但它的稳定性和低风险性又趋向于银行存款,因而使基金与存款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了许多。
(二)扩张传统业务
费雪的货币数量理论指出,全社会的货币需求量等于交易商品总支出除以货币流通速度。人们可以购买开放式基金,将增加可交易的商品总量,其结果或者导致通货升值,或者要求货币供应量有相应增长。就一般经济现象而言,后者的可能性居多。开放式基金改善金融市场的效率性,减少全社会的现金漏损,也增加货币供给。货币供应量增长必然扩张商业银行存款,促进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全面发展。
进一步分析,将可交易商品区分为金融商品和非金融商品,增长的可交易商品大量来源于金融商品,必然导致全社会商品的货币比例上升,进而推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更快增长。
中间业务收入将有大的增长。综合这些因素,我们可以预见开放式基金将有力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增长。在一个更广泛范围内考察,这又是一基于商业银行业务全能化趋势的要求。伴随着金融体系的产品、技术、组织等方面的完善,融通资金由传统商业银行提供的交易成本优势越来越弱,转而需要更多地由其竞争性制度形式——直接金融市场来提供,强化金融的非中介化。由此,各金融机构可以集业务的全能化、标准化与个性化于一身,更多、更好地发展清算结算、信托经纪、理财顾问等中间业务。
可以谋求利率风险收益。开放式基金能有力推动利率市场化。利率决定方式的市场化将使经济活动中原来隐性的、以相关政策成本表现的利率风险显性化,占有全社会绝大部分生息资产、专业化经营利率风险的商业银行将成为全社会利率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商业银行以缩小自身的盈利空间来争取竞争优势,将无法维持原来的垄断性高利差,加之不总能匹配的大量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随着由于经济状况、资金供求等因素变化引起的市场利率频繁波动,将经受更大的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顺应这一变化,可以把利率风险作为能够直接创造价值的来源,完善利率体系,优化利率风险管理,建立合适的利率风险经营体系,进而形成新的利润增长领域。此外,这个过程还可以带来其他一些好处,如在贷款利率中把企业的信用风险考虑进去,信用很差的企业将无法获得信用支持,减少信贷风险。
(三)增强预算约束和财务弹性
开放式基金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类全新的投资产品,能在基本不影响其流动性的同时改善收益性,提高资产选择能力;为全社会的流动资产更多地引入了信托投资方式,与债权债务方式在收益的竞争性均衡基础上相统一,能更好地支持商业银行分别定价及市场化定价收费服务和风险经营。这些都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广泛、专业理财和经营稳健的商誉,增强预算约束和财务弹性,拓宽业务渠道,优化资产结构。
(四)提升设立和管理货币市场基金
近20多年来,货币市场基金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发展很快,在美国1977—1985年,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增长600%,1993年一度达到基金资产总值的70%。我国的由商业银行主导的货币市场基金亦将应运而生,并展示强大生命力。这不仅是商业银行不断追求创新与发展的成果,是继金融债券、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银行承兑票据等之后的又一取向,而且是经济金融环境的催化,引入开放式基金并且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一项重大变革,必然可以对商业银行发展货币市场基金产生强大的压力和提供极佳的示范。
资产证券化将得以孵化和快速发展。这表现为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多类型、大规模的投资基金为了分散风险,需要多样化的证券品种,资产证券化产品有政府担保或银行参与,资信较好,可以成为基金的理想投资对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愿意进行资产证券化,联接投资基金,将汽车贷款、住宅贷款等从表内移到表外,甚至借助投资基金进行国有企业重组、消化不良债权,增强和改善自身的金融服务能力和风险经营能力。在80年代以来兴起的资产证券化热潮中,由商业银行发起的占比很大,在美国到1997年,超过了40%,仅住房贷款抵押债券即达1.6万亿美元。
二、商业银行介入开放式基金的思路及对策
(一)商业银行介入开入式基金的思路
开放式基金由市场优势而拥有勃勃生机,影响和改变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商业银行作为开放式基金和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获得开放式基金高速发展的广阔市场,而且可以适应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动,拥有诸多的市场机遇。
商业银行可以作为托管人、销售商、顾问和投资者,不仅通过高层公关,而且通过销售能力、实收资本、网点数量、客户资源、技术手段、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完善,争取竞争优势。
1、作为基金托管人,接受投资人的信任持有基金资产,监督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收取托管费。受注册资本要超过人民币80亿元的商业银行才有资格成为基金托管人的法律限制,目前,具备该资格的只有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
2、作为销售商,通过高素质的市场营销队伍,代理发行、申购和赎回,销售基金管理公司的各类基金,获得销售佣金。这种代理销售包括这样几个环节:一是为投资者进行账户的注册登记,二是根据基金管理公司委托组织和完成初始认购;三是按照规定程序接受和执行投资者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的申请,四是依契约规定的收益分配方式分配收益。
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开放式基金销售渠道中,商业银行成为主渠道的可能性最大。这是因为,一是商业银行尤其是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具有营业网点多,能够以较低成本触及广泛的客户群体,方便基金产品进入多个目标市场,甚至深入到小城镇和广大农村;二是商业银行拥有其他渠道所无法比拟的商誉保障,利于投资人认可,扩大基金销售;三是技术手段先进,电子化程度高,管理规范,能够适应开放式基金登记注册、发行、申购、赎回等需要;四是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和储蓄资源,也是基金管理公司所颇为关注的方面。
3、作为投资顾问,融合商业银行传统理财服务,更好地支持整体业务发展。商业银行汇聚社会零散资金,一方面用于能够满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需要的流动性资产,如现金(含存款)、短期债券、各种基金等,股票由于价格波动性大,容易产生短期变现损失,而欠具流动性;另一方面根据大数法则进行一些长期投资,如发放贷款、购买长期有价证券等,经营风险和争取风险溢价。其实现途径一般有二,一是以自己的金融投资产品吸引客户,由此形成的投资风险由银行承担,二是以顾问身份向客户推荐其他单位的金融投资产品,如开放式基金、国债等,获得顾问收入,由此形成的投资风险则由客户自担。在这两种方式中,前一种办法较为成熟,是主流;后一种办法则处于快速成长期,潜力巨大,融合两者,必然可以显著地改善银行的产品手段和业务发展。
4、作为投资者,获得收益分配。开放式基金通过投资活动获得利息收入、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扣除基金管理费、托管费、审计费、设立费等费用后,形成净收益。随着基金净收益的增长,基金将进行收益分配。其分配方式一般包括两种:一是分配现金,这是最普遍形式;二是红利再投资,这是将应分配的收益折为等额的新基金单位送给投资人,许多基金为鼓励再投资,往往对红利再投资低收或免收申购费率。当然,投资人也可以以赎回方式实现收益。
(二)商业银行介入开放式基金的策略
开放式基金将赋予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的巨大契机,最直接的则是大力发展开放式基金的托管和代销。开放式基金的销售系统复杂,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网点布置、销售组织、数据处理、人员管理等。切实应对开放式基金大潮,各商业银行还应把眼光放远,推进各类金融业务联动,并在更深层次上优化整体营销模式。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应当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1、最基本的是完善开放式基金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各商业银行应广泛增加与基金管理公司的联系,尽快制定《开放式基金管理办法》、《开放式基金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分层次培训有关业务人员,优质高效地向开放式基金投资人提供理想的配套服务。基金管理公司看好商业银行的资源优势,在托管和代销的关系上,可能会把代销放在首位,托管放在第二位。商业银行做好开放式基金的代销工作,最基本的则是做好销售三程,即售前协助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客户调查和产品设计,向投资人传输真实准确的信息,对投资人进行培训和引导;售中搞好营业现场的服务,采用多种手段方便投资人认购,向基金管理公司传输各种交易数据和客户信息;售后及时向投资人提供成交、查询、分红派息等服务,并将投资人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基金管理公司。
2、根据开放式基金发行、申购、赎回的需要,建立适应多种交易和过户登记模式的高效、安全交易系统。开放式基金业务系统应当拥有完整的注册登记、交易过户清算结算、资金管理等功能,强调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拓展性,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要求,可以较好地为基金管理公司和广大投资者提供高效、快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3、参与设计合理的费率标准。商业银行应根据投资人认购时间、额度、持有期等不同,设计合理的费率标准,向投资人提供灵活多样的费率工具,以及提高费率手段的竞争力。
4、进一步看,商业银行还应强化综合能力,将基金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和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联动起来。商业银行还应在维护支付系统经营权、强化信息优势的同时,不断创新,以业务全能化为目标推动各类金融业务的有机融合。具体而言,一是增加对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其他商业银行等金融同业的存贷款业务,这些企业有类似的市场和财务特点,可以进行一体化管理,开辟和扩大新的存贷款领域;二是积极争取开放式基金的代销业务,并以此为切入点建立战略联盟,深化发展理财顾问;三是加大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以及各类国债的投资力度,优化头寸效率,完善资产结构和财务风险管理;四是不断丰富产品品种和优化管理效率,特别是研究发展股票质押贷款、同业资金往来、资产证券化、利率风险经营、货币市场基金等业务;五是在政策允许时组建或收购基金销售公司或管理公司,直接介入基金业,等等。
5、商业银行还应在更深层次上转变营销模式。商业银行还应针对开放式基金的广泛影响,积极稳妥地转变营销模式,一是针对存款的总量增长和结构调整,相应改变经营管理理念和行为,特别以同业业务为实破口创造和发挥优势,竞争更多的增量市场份额;二是针对利率市场化引起的整体利率水平上升和存贷利差缩小,把开拓市场的基点日益从组织存款转移到资产运用上来;三是针对以客户为导向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为客户提供更多量体裁衣式服务的同时,切实重新地审视原来的支付系统和理财系统安排,拓宽服务性收费来源;四是结合金融电子化的发展,适当超前地整体建立可以容纳全能化业务发展的技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嫁接开放式基金、证券和保险经纪以及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等等。开放式基金的推出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作为商业银行跟踪开放基金的发展与动态,从而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为商业银行最终在国际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