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确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应担当的角色,增强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是让学生由自发学习语文转变为自觉学习语文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主体 意识
1 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好几个年头,但不少教师在更新旧的教育观念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对新理念的接受。帮助学生实现观念的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应该是广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落实新课程理念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极其关键的一个问题。
1.2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刷新旧的理念的同时,也应该让我们的学生从旧的学习观念中走出来,以自我发展为中心,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不断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重新给自己定位,找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应担当的角色。
2 语文学习存在问题的分析
2.1教者自身应转变教学理念的角色,教师教学不再是仅仅备教科书、备教等,更重要的是树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增强自主学习的功能意识,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积极地完成学习目标任务;教者还应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主导”,通过思维训练,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思维,从而让他们明白“生活即语文”的教学观念,拓展延伸他们的语文知识。
2.2学生还应在教师的鼓励和倡导下,自觉地投身到语文学习环境中去。学生应以课堂为学习阵地,通过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学习语文信心。在此基础上,學生应整体感知语文,通晓大意,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必备的语文知识。
3 增强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的策略
3.1鼓励学生认识并接受新的理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为了让学生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并接受新的理念,帮助他们揭开新理念的“神秘面纱”,对此,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而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并非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语文学习功在平时,它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好高骛远,而要潜心“修炼”,一步一个脚印练好基本功。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两个基本特点。以前的语文学习我们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但并不等于说我们现在就要完全抛开语文的工具作用,而是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尤其我们都来自偏远的农村,基础普遍较差,所以应该注意把语文基础知识特别是字词的正间释义和句子的模拟训练的功底打扎实。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自我为中心,才能有利于其多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要以提高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主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努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万丈高楼平地起”。
3.2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门个体参与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过程。没有哪一门课的学习比语文课更具有情感性。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也可以说,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独特的情感体验是检验学习语文成败的关键。因为只有学生具有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说明他主动参与了学习和思考,并从中受到了教育的熏陶。
我在讲《诺曼论著号遇难记》时,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题目:假如你是哈尔船长,在当时非常危急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结果答案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个学生语出惊人,他说假如他是哈尔船长,他会毫不犹豫地逃生。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这个学生一下子脸涨得通红,低着头,一声不吭。很显然,这是一个比较自私的学生。但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首先肯定了他的敢于说真话,表扬了他的勇敢。然后再给他指出:“不错,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因为它只有一次,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它。但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都应有种责任感、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否则,这世界不就变得人人自危,太可怕了吗?”最后我就就事论事,列举了一些相关的事例,让他们明白责任心的重要性,让他们“记住用爱心去温暖我们周围的人,可是我们一辈子的作业!”只有不断地肯定学生,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于我所带的班的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平日接触面不广,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敢主动发言,生怕答错了惹同学笑话。经过对他们不断的肯定,这种局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3.3努力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语文的兴趣。
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尽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因此,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努力找“茬”。记得有一次,上古诗《登岳阳楼》时,刚介绍杜甫的生平事迹,一位学生冷不丁举手提问:“老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杜甫的《绝句》其中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而刚才你说杜甫草堂是在四川成都,四川应位于我国西南。东吴领土在今浙江一带。”杜甫在成都怎会看到东吴的万里船呢?我先对他的大胆质疑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请其他同学通过讨论给他释疑。
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这样的问题,往往通过同学合作的方式就可以解决。有时课堂上解决不了,我就让他们回家找资料,实在不能解决,我再给以明确的答复。这样提问的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其他同学也能从中找到一种成就感,慢慢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也自然活跃了,学生也乐于学语文了。
3.4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而又必备的语文语言知识。
语文课外作业除了写日记外,我基本上不布置其他的作业,我要求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但由于受条件限制,学上们难得读到课外书。为此,我组织并带领两个班的学生每人交两本以上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建成“图书角”,供学生借阅,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
3.5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采取多种方法灵活的教学。
其实,我们可利用学校现有的电器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通过教学课件来设计教学环境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的氛围情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角色的内涵;还可通过挂图等教学工具来进一步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主体意识,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讲故事比赛、背书接力、成语接龙、口语交际、课外阅读心得交流会、诗词赏析会、现场采访等。收效还真不错,校运会期间,我让学生进行现场采访,做得像模像样,真有点让人耳目一新之感呢。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主体 意识
1 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好几个年头,但不少教师在更新旧的教育观念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对新理念的接受。帮助学生实现观念的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应该是广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落实新课程理念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极其关键的一个问题。
1.2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刷新旧的理念的同时,也应该让我们的学生从旧的学习观念中走出来,以自我发展为中心,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不断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重新给自己定位,找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应担当的角色。
2 语文学习存在问题的分析
2.1教者自身应转变教学理念的角色,教师教学不再是仅仅备教科书、备教等,更重要的是树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增强自主学习的功能意识,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积极地完成学习目标任务;教者还应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主导”,通过思维训练,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思维,从而让他们明白“生活即语文”的教学观念,拓展延伸他们的语文知识。
2.2学生还应在教师的鼓励和倡导下,自觉地投身到语文学习环境中去。学生应以课堂为学习阵地,通过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学习语文信心。在此基础上,學生应整体感知语文,通晓大意,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必备的语文知识。
3 增强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的策略
3.1鼓励学生认识并接受新的理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为了让学生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并接受新的理念,帮助他们揭开新理念的“神秘面纱”,对此,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而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并非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语文学习功在平时,它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好高骛远,而要潜心“修炼”,一步一个脚印练好基本功。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两个基本特点。以前的语文学习我们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但并不等于说我们现在就要完全抛开语文的工具作用,而是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尤其我们都来自偏远的农村,基础普遍较差,所以应该注意把语文基础知识特别是字词的正间释义和句子的模拟训练的功底打扎实。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自我为中心,才能有利于其多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要以提高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主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努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万丈高楼平地起”。
3.2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门个体参与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过程。没有哪一门课的学习比语文课更具有情感性。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也可以说,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独特的情感体验是检验学习语文成败的关键。因为只有学生具有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说明他主动参与了学习和思考,并从中受到了教育的熏陶。
我在讲《诺曼论著号遇难记》时,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题目:假如你是哈尔船长,在当时非常危急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结果答案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个学生语出惊人,他说假如他是哈尔船长,他会毫不犹豫地逃生。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这个学生一下子脸涨得通红,低着头,一声不吭。很显然,这是一个比较自私的学生。但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首先肯定了他的敢于说真话,表扬了他的勇敢。然后再给他指出:“不错,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因为它只有一次,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它。但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都应有种责任感、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否则,这世界不就变得人人自危,太可怕了吗?”最后我就就事论事,列举了一些相关的事例,让他们明白责任心的重要性,让他们“记住用爱心去温暖我们周围的人,可是我们一辈子的作业!”只有不断地肯定学生,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于我所带的班的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平日接触面不广,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敢主动发言,生怕答错了惹同学笑话。经过对他们不断的肯定,这种局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3.3努力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语文的兴趣。
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尽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因此,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努力找“茬”。记得有一次,上古诗《登岳阳楼》时,刚介绍杜甫的生平事迹,一位学生冷不丁举手提问:“老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杜甫的《绝句》其中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而刚才你说杜甫草堂是在四川成都,四川应位于我国西南。东吴领土在今浙江一带。”杜甫在成都怎会看到东吴的万里船呢?我先对他的大胆质疑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请其他同学通过讨论给他释疑。
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这样的问题,往往通过同学合作的方式就可以解决。有时课堂上解决不了,我就让他们回家找资料,实在不能解决,我再给以明确的答复。这样提问的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其他同学也能从中找到一种成就感,慢慢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也自然活跃了,学生也乐于学语文了。
3.4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而又必备的语文语言知识。
语文课外作业除了写日记外,我基本上不布置其他的作业,我要求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但由于受条件限制,学上们难得读到课外书。为此,我组织并带领两个班的学生每人交两本以上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建成“图书角”,供学生借阅,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
3.5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采取多种方法灵活的教学。
其实,我们可利用学校现有的电器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通过教学课件来设计教学环境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的氛围情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角色的内涵;还可通过挂图等教学工具来进一步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主体意识,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讲故事比赛、背书接力、成语接龙、口语交际、课外阅读心得交流会、诗词赏析会、现场采访等。收效还真不错,校运会期间,我让学生进行现场采访,做得像模像样,真有点让人耳目一新之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