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竞技体育是高校体育的重要内容,是各高校体育水平展示的重要“橱窗”。但目前高校竞技体育水平较弱,如何提高运动训练成绩和水平,逐渐成为各高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文章对高职院校田径运动课余训练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存在的问题,旨在为高职院校田径运动课余训练的改革提供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田径课余训练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高校发展竞技运动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国内重大体育比赛创造优异成绩。高校持续开展运动训练是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手段,是高校竞技体育改革的重点之一。高校持续开展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更好地调动教练员、运动员的积极性,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课余田径训练开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阻碍其持续发展的因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力求为提高高职田径训练水平提供帮助。
1.对高职院校田径运动训练存在问题的分析
1.1参加田径课余训练运动员的专项水平较低。
在高职院校中无等级的田径运动员占90℅以上,运动员等级可不同程度地反映运动员运动水平,说明高职院校田径运动员的等级比例较低。这种状况与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有一定的关系,高职院校在招生方面,没有体育特招生,绝大多数都是由普通招生入学的,因此在运动水平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具有体育专长的尖子生是极少的。大多数运动员的选拔是通过院校级各类体育竞赛、体育教学中发现,具有某项运动特长。这部分运动员参加训练积极性较高,但身体素质及专项能力较弱。
1.2高职院校田径训练的周期短。
某些高职院校虽有常年训练的设想,但无法保证正常进行,有的因为课时较多而顾不上,有的因为训练经费和场地设施不能保证,有的怕影响学习而不想多花时间等原因。然而一旦有比赛任务,大多数就要临时组队,进行赛前短期训练后就马上进行比赛,这种临阵磨刀的方法往往很难把握。坚持系统训练的人数少,部分运动员是进行临时性的集中训练参加比赛,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时间较难保证,随意性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优异运动成绩是需要运动训练时间保证的。但部分高职院校还不能真正把训练时间落到实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教练员日常工作繁忙影响训练、学院群体活动与训练冲突、社会活动的干扰及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
1.3田径运动训练经费紧张及场地设施不足。
经费是田径训练的重要保证。运动队的训练需要大量资金,以保障运动器材、医疗、营养、恢复、后勤等诸多方面达到训练的要求,提高教练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提供安全保证。高校发展竞技体育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某些高职院校较难达到国家对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方面规定配置要求,运动场、馆训练设施不充足,不配套,或破旧不堪,根本无法适应正规比赛规则的要求。运动训练经费投入紧张,缺口较大,造成运动队训练无法正常、系统化地进行,训练水平难以提高。目前高校运动队经费的来源主要是靠行政拨款,企业赞助或其他经费的来源极少,这些经费根本无法满足运动队日常训练的需要。
1.4高职院校高水平教练员紧缺。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运动队的教练员都是由体育教师兼任,他们在大学期间主要是学习体育教育教学专业,在学校以体育教育教学为主。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对高水平的运动训练接触较少,缺乏实践经验,而且由于近年高校扩招,虽然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高校扩招给高校带来挑战,扩招政策首先导致基础设施不足,同时,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教师工作量大增,学校教学质量下滑。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体育教师兼教练员不仅要上好体育课,还要带运动队训练,工作负担太重。运动队训练经费投入紧张,缺口较大,教练员训练津贴不能落实,严重挫伤训练的积极性。学校对教练员在职培训不够重视,体育教师进修机会很少、知识陈旧,导致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凭经验行事,手段、方法落后,难以适应体育训练发展的需要。当前高职院校十分缺乏既有较高科学训练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练员。
2.对今后高职院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对策
2.1加强科学训练管理,完善竞赛体制。
学校竞技体育的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促进田径训练正常进行,学校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用务实、求真求实的态度进行竞技体育改革,加强对竞技体育工作的督导,训练目标要明确,训练任务要落实,保证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真正把运动训练工作落到个人,做到奖、罚分明,有成绩重奖。高校竞技体育训练,要完善竞赛体制,赛练结合、以赛促练,强化教练员、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同时要制定奖罚条例,激发教练员、运动员积极参加运动训练。加强科学训练管理,不能局限于运动训练方面,应深入到政治思想、文化专业知识方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
2.2拓宽招生渠道,引进高水平运动员。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首先必须招收一些条件好,达到一定运动水平而又有发展前途的优秀运动员入学。入学要考试,可以降分录取,但要有限制。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专业学习的监控,严格要求运动员,不以参加运动训练为借口而降低文化专业学习标准,把学习成绩与运动训练有机结合,成绩不合格或没修够规定的学分不能参加比赛。积极开展群体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群体活动的普及与开展是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基础。各校应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重视群体活动普及与开展,有效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高职院校开展运动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对运动员的选拔、重点队员的培养提供可靠保证。另外,为完善运动队的竞争机制,还可以增加参加运动训练人员数量,达到运动员选材广,训练人员多,运动训练基础实,尖子运动员成才率高的目的,使参加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有保证。
2.3加强职后培训,提高教练员素质,引进高水平教练员。
针对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运动队的教练员都是由体育教师兼任,学校应重视体育教师培养进修,从多种途径加快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学校应与教育和体育部门协调,开办各种培训班、学习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高水平教练员、体育教师,只有重视和培养高水平教练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引进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教练员和专业队退役队员充实到训练队伍中,增强高校教练员力量。
2.4保障训练经费的投入,改善训练条件。
调查可知,影响高校体育训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竞技体育的开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要持久开展,必须有充足的经费支撑。学校领导要重视竞技体育的经费投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自筹资金,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完善训练设施。经费也是保证学校师资力量、场地器材必需的,只有具备必备的师资力量、场地器材设备,运动训练才能很好地开展,更好地为高职院校开展田径课余训练创造优异条件。
参考文献:
[1]杨铁黎.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经验及改革对策[J].体育学刊,2002.9(4):104-107.
[2]孙昭君.对高校培养高水平田径竞技人才可行性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1):18-19.
[3]张春华.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因素之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1):1.
[4]蔡本初.学校竞技体育运动的困境和出路[J].辽宁体育科技,2004.2.
[5]胡海鹰.高师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现状及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田径课余训练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高校发展竞技运动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国内重大体育比赛创造优异成绩。高校持续开展运动训练是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的重要手段,是高校竞技体育改革的重点之一。高校持续开展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更好地调动教练员、运动员的积极性,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课余田径训练开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阻碍其持续发展的因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力求为提高高职田径训练水平提供帮助。
1.对高职院校田径运动训练存在问题的分析
1.1参加田径课余训练运动员的专项水平较低。
在高职院校中无等级的田径运动员占90℅以上,运动员等级可不同程度地反映运动员运动水平,说明高职院校田径运动员的等级比例较低。这种状况与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有一定的关系,高职院校在招生方面,没有体育特招生,绝大多数都是由普通招生入学的,因此在运动水平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具有体育专长的尖子生是极少的。大多数运动员的选拔是通过院校级各类体育竞赛、体育教学中发现,具有某项运动特长。这部分运动员参加训练积极性较高,但身体素质及专项能力较弱。
1.2高职院校田径训练的周期短。
某些高职院校虽有常年训练的设想,但无法保证正常进行,有的因为课时较多而顾不上,有的因为训练经费和场地设施不能保证,有的怕影响学习而不想多花时间等原因。然而一旦有比赛任务,大多数就要临时组队,进行赛前短期训练后就马上进行比赛,这种临阵磨刀的方法往往很难把握。坚持系统训练的人数少,部分运动员是进行临时性的集中训练参加比赛,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时间较难保证,随意性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优异运动成绩是需要运动训练时间保证的。但部分高职院校还不能真正把训练时间落到实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教练员日常工作繁忙影响训练、学院群体活动与训练冲突、社会活动的干扰及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
1.3田径运动训练经费紧张及场地设施不足。
经费是田径训练的重要保证。运动队的训练需要大量资金,以保障运动器材、医疗、营养、恢复、后勤等诸多方面达到训练的要求,提高教练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提供安全保证。高校发展竞技体育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某些高职院校较难达到国家对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方面规定配置要求,运动场、馆训练设施不充足,不配套,或破旧不堪,根本无法适应正规比赛规则的要求。运动训练经费投入紧张,缺口较大,造成运动队训练无法正常、系统化地进行,训练水平难以提高。目前高校运动队经费的来源主要是靠行政拨款,企业赞助或其他经费的来源极少,这些经费根本无法满足运动队日常训练的需要。
1.4高职院校高水平教练员紧缺。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运动队的教练员都是由体育教师兼任,他们在大学期间主要是学习体育教育教学专业,在学校以体育教育教学为主。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对高水平的运动训练接触较少,缺乏实践经验,而且由于近年高校扩招,虽然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高校扩招给高校带来挑战,扩招政策首先导致基础设施不足,同时,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教师工作量大增,学校教学质量下滑。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体育教师兼教练员不仅要上好体育课,还要带运动队训练,工作负担太重。运动队训练经费投入紧张,缺口较大,教练员训练津贴不能落实,严重挫伤训练的积极性。学校对教练员在职培训不够重视,体育教师进修机会很少、知识陈旧,导致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凭经验行事,手段、方法落后,难以适应体育训练发展的需要。当前高职院校十分缺乏既有较高科学训练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练员。
2.对今后高职院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对策
2.1加强科学训练管理,完善竞赛体制。
学校竞技体育的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促进田径训练正常进行,学校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用务实、求真求实的态度进行竞技体育改革,加强对竞技体育工作的督导,训练目标要明确,训练任务要落实,保证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真正把运动训练工作落到个人,做到奖、罚分明,有成绩重奖。高校竞技体育训练,要完善竞赛体制,赛练结合、以赛促练,强化教练员、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同时要制定奖罚条例,激发教练员、运动员积极参加运动训练。加强科学训练管理,不能局限于运动训练方面,应深入到政治思想、文化专业知识方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
2.2拓宽招生渠道,引进高水平运动员。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首先必须招收一些条件好,达到一定运动水平而又有发展前途的优秀运动员入学。入学要考试,可以降分录取,但要有限制。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专业学习的监控,严格要求运动员,不以参加运动训练为借口而降低文化专业学习标准,把学习成绩与运动训练有机结合,成绩不合格或没修够规定的学分不能参加比赛。积极开展群体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群体活动的普及与开展是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的基础。各校应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重视群体活动普及与开展,有效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高职院校开展运动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对运动员的选拔、重点队员的培养提供可靠保证。另外,为完善运动队的竞争机制,还可以增加参加运动训练人员数量,达到运动员选材广,训练人员多,运动训练基础实,尖子运动员成才率高的目的,使参加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有保证。
2.3加强职后培训,提高教练员素质,引进高水平教练员。
针对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运动队的教练员都是由体育教师兼任,学校应重视体育教师培养进修,从多种途径加快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学校应与教育和体育部门协调,开办各种培训班、学习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高水平教练员、体育教师,只有重视和培养高水平教练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引进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教练员和专业队退役队员充实到训练队伍中,增强高校教练员力量。
2.4保障训练经费的投入,改善训练条件。
调查可知,影响高校体育训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竞技体育的开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要持久开展,必须有充足的经费支撑。学校领导要重视竞技体育的经费投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自筹资金,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完善训练设施。经费也是保证学校师资力量、场地器材必需的,只有具备必备的师资力量、场地器材设备,运动训练才能很好地开展,更好地为高职院校开展田径课余训练创造优异条件。
参考文献:
[1]杨铁黎.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经验及改革对策[J].体育学刊,2002.9(4):104-107.
[2]孙昭君.对高校培养高水平田径竞技人才可行性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1):18-19.
[3]张春华.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因素之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1):1.
[4]蔡本初.学校竞技体育运动的困境和出路[J].辽宁体育科技,2004.2.
[5]胡海鹰.高师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现状及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