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们仅从民间存世的数量和拍卖的成交价格来看,明清瓷器中能与釉里红瓷器的市场行情相抗衡的唯有清代珐琅彩瓷。明代釉里红、清代珐琅彩,这两种瓷器皆属于明清瓷器可遇不可求的珍品,由于存世数量的稀少,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元代及明初釉里红瓷器公开拍卖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早在198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时,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牡丹纹菱口大盘即创下了1034万港币的高价(图1)。进入90年代,随着艺术品拍卖业的日渐兴盛,早期釉里红瓷器的上拍数量大幅增加,特别是2000年以后,拍卖价格扶摇直上。到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时,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已经达到了7852万港币的天价(图2),这一价格创造了迄今所知明代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今年5月27日香港佳士得舂拍中,一件造型特殊的明洪武釉里红梅竹茶花纹军持(图3),继续以3392.75万港币的成交价续写着釉里红瓷器的天价传奇。
釉里红与青花的制作方法虽然一样,但是由于烧成气氛的特殊性,被看作是中国瓷器中一种最不易把握和烧成的釉下彩,釆用含铜彩料绘在瓷胎上之后,由于铜红料敏感的特性,要求人窑烧制时必须在还原气氛中烧成,而这种还原气氛恰恰又是人王非常难以控制的,所以早期釉里红经常出现发黑、偏暗的情况。因此,尽管早在唐代长沙窑的时代釉里红就已出现,但直到元代中期才出现烧成品(同时也创烧出了青花釉里红),而且数量极少,海内外公私机构收藏的数量也非常有限。
元代的早期釉里红瓷器
就已发表的资料来看,历年考古出土的元代釉里红瓷器完整器及馆藏品尚不足30件之数,最具有代表陸的有如下数件:1965年河北保定窖藏出土的青花釉里红镂花花卉纹盖罐;1979年江西丰城出土的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及塔式四灵盖罐(带纪年铭文)、釉里红俑(2件);1980年江西高安元代窖藏出土的釉里红高足转杯(2件)、芦雁匝、开光花鸟纹罐;江苏苏州市吴县出土的釉里红底白龙纹盖罐;江西高安县出土的云鹤纹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白兔纹玉壶春瓶、牡丹纹玉壶春瓶、白龙纹扁方壶、红斑高足转杯;首都博物馆收藏的花卉纹玉壶春瓶;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壶春瓶等等。海外的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日本大和文华馆、松冈美术馆等也藏有几件。
综合上述的考古出土实物来看,元代釉里红瓷器常见的图案绘饰手法有三类,一类是与青花一样的线绘法,直接在瓷胎上以铜红料绘画纹饰,是元代釉里红瓷器的主要绘画风格,江西高安出土的开光花鸟罐可誉为代表品;第二类是以釉里红为底色,采用留白来表现图案的,与元代的蓝釉白龙盘、瓶有着类似性,江苏吴县出土的釉里红底白龙纹盖罐、北京故宫收藏的白龙纹扁壶及玉壶春瓶就是典型器;第三类是采用类似于中国画写意手法的大面积涂绘,内蒙古集宁路出土的玉壶春瓶就是最经典的样本,红色艳丽,写意的韵味非常浓郁。整体来看,元代釉里红瓷器的发色多数较暗,纯正的少。考古出土物的纹饰内容计有缠枝花、折枝花、竹石、花鸟、玉兔、芦雁、云龙、云鹤等等,造型与当时的青花瓷器类似,但以盖罐、玉壶春瓶,高足杯、方壶、匝等为主。
拍场上出现的元代釉里红瓷器数量非常少,历年仅出现过数件,远没有明洪武釉里红瓷器上拍的数量多、成交价格高。拍卖成交价最高的一件是200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523号开光式荷塘花鸟图玉壶春瓶(图4),高25.5厘米,以136.475万港币拍出。瓶口呈喇叭型。颈部略粗,但整体还是属于瘦长形一类。今年辽宁中正春拍时也出现了一件祥凤花卉纹玉壶春瓶(图5),高25.5厘米,最早出现于200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编号566),亦为喇叭口,颈部收得较细,主题纹饰清晰自然,局部红色发灰、黑,原为浙江私人收藏,估90万至120万元,以115.5万元成交。200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时,曾拍出过一件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图6),28.2万港币。除玉壶春瓶外,拍场上尚见有高足图4元釉里红开光式荷塘花鸟图玉壶春瓶136.475万港币200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杯和青花釉里红大罐。今年北京长风春拍即上拍了一件高8厘米的高足转杯(图7),以20.16万元成交,转杯采用写意法涂绘,釉色艳丽夺目,形制类似于江西高安出土的高足转杯,这种转杯民间收藏极为罕见,基本上没有私人藏品可供参照。200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曾上拍过一件高34.3厘米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垂肩如意串珠开光式镂空花卉纹大罐(图8),也是拍场上唯一出现过的一件元代青花釉里红大罐。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所知的元代釉里红瓷器大部分来自考古出土,少见存世品,因此,有拍品出现在拍卖场上时,藏家很有必要弄清楚拍品的来源以及流传情况。这样既可以避免买到假货,也能随时提醒自己洁身自爱,不要为盗墓等不法分子提供出上物的流通渠道,保护地下文物。
洪武釉里红冠绝元明清
专家普遍认为,朱元璋建立明洪武朝以后,洪武二年开始景德镇即设立了御窑厂,当时稳定的政局对于景德镇的瓷器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遗憾的是,考古出土物和传世瓷器中鲜见带款的洪武官窑瓷器来佐证御窑厂的生产情况。历年考古出土瓷器和博物馆存世品中,洪武朝景德镇生产的瓷器以青花和釉里红为大宗。虽然青花瓷器生产水平远不如元代,但是釉里红瓷器的生产数量和工艺水平远胜于元代。
国内传世的洪武釉里红瓷器大部分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据北京故宫的陶瓷专家介绍,清官原藏有洪武釉里红瓷器百余件,后来11件被运到了台北故宫,南京的库房存放了数件,北京故宫现藏有90余件,是海内外洪武釉里红瓷器收藏数量和品种最全的机构。故宫已经出版的《青花釉里红》一书中收录了31件,包括尊(1件)、玉壶春瓶(5件)、执壶(1件)、军持(3件)、盘(圆口盘和花口盘计有17件)、碗(2件)、盏托(2件)。3l件中有30件皆采用了釉里红线绘纹饰,仅1件大碗使用了釉里红地留白花的装饰手法。主题纹饰的内容有四季花卉纹、缠枝牡丹纹、缠枝莲纹、松竹梅纹、折枝牡丹纹、园景芭蕉纹、山石牡丹纹、牡丹菊花纹、荷花牡丹纹、菊花纹、荷花纹,辅助纹饰有莲辦纹、如意云头纹、忍冬纹、卷云纹、蕉叶纹、山石纹、灵芝纹、海水纹、回纹以及翠竹、石榴、茶花、月季等。上海博物馆正在展出的洪武釉里红瓷器有6件,计有双环耳瓶1件、盏托1件、碗2件、尊1件、玉壶春瓶1件,皆为釉里红绘纹饰,其中双环耳瓶、玉壶春瓶因主题纹饰分别为云龙纹和人物纹,是洪武釉里红瓷器中非常少见的一类。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双环耳瓶,其造型和纹饰完全相同,有专家认 为与上博所藏的应是一对。元明时期的玉壶春瓶,多见青花类的,釉里红人物纹的极少。
从1984年北京元明宫殿、库房遗址(四中)以及1994年景德镇御窑厂旧址出土的大量元末明初瓷片来看,当时御窑厂曾大量生产过釉里红瓷器,结合完整器来看,洪武釉里红的造型和纹饰继承了元代瓷器的风格,大器多见。小件器相对较少,尽管釉里红的烧制技术基本成熟,但是所呈现的红色仍然少见鲜红色,多数仍然发黑、发暗。
为什么在洪武一朝,烧制难度巨大的釉里红瓷器的生产数量反而较大呢?有专家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尚红,当时宫中的装饰用色以及服饰皆以红为主色。真实情况我们从《明史》可以一窥大概,《明史·志第四十三》中有这样的记载,洪武三年,“礼部言:‘历代异尚。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饰黄,旗帜赤。今承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于赤为宜。’次之。”因此而推之,釉里红应是当时朝廷非常重视的烧制品种,有专家研究,从隆庆五年(1571)的一份奏章,也能间接的判断出明初釉里红瓷器的珍贵程度,奏章是一位名叫徐拭的景德镇窑监呈奏的,内容之一是“建议用矾红彩瓷器代替釉里红瓷器”,矾红彩需要二次施彩入窑烧成,工艺上明显比釉里红复杂,徐拭反而上奏用其替代,主要原因可能就是釉里红的烧制过于困难,费工费时费钱。
洪武釉里红瓷器一直是备受海内外瓷器藏家追捧的对象,香港市场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过4件超过千万港币的精品,1986年除前文所述的一件外,尚有一件牡丹莲花纹大盘被日本人以940万港元竞得,有行家认为,“这种大盘现在的价位早已超过了2000万港币!”1987年苏富比春拍上拍的缠枝菊花纹玉壶春瓶(图9),以1122万港币的价格改写了1986年的成交纪录。第二年该公司春拍中,另一件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再创1705万港币高价,这件拍品1997年再次出现在佳士得秋拍时,成交价格已经涨到了2202万港币(图10)。到1989年苏富比春拍,一件内绘牡丹菊花纹外绘缠枝牡丹纹大碗更以2035万港币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图11)。
据笔者大略统计,1986年到2008年8月,拍场上成交较超过百万的洪武釉里红瓷器大约28件,其中价格在千万元以上的约9件。这28件超百万元的瓷器中,以玉壶春瓶最为多见(13件),其余是大盘3件、大碗7件、罐1件、军持1件、执壶1件、盏托2件,玉壶春瓶、大盘、军持、大碗的成交价格最高。
2006年5月30日是明代瓷器拍卖具有历史纪念性的日子,一件收藏流传有序的洪武釉里红玉壶春瓶这一天在香港佳士得以7852万港币(约合1013万美元)的高价拍出,创造了明代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打破了此前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保持的世界纪录——2000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台湾大收藏家曹兴诚以4404.475万港币竞得,这件玉壶春瓶的竟得者在拍卖现场宣布,这件天价瓷器无偿赠予澳门博物馆展出。
玉壶春瓶是中国瓷器中最为优美的器型之一,这种器型的出现最早可远溯至北宋,有学者认为这种造型最早是由唐代寺院里广泛使用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是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宋元明清许多窑口都生产大量玉壶春瓶。其变化柔和的双“S”外型具有女性的线条美,北宋时期这是一种经典的实用酒具,因造型美观典型,很快就成为了观赏性的陈设瓷,定窑、龙泉窑等宋代名窑都有经典品传世。除常见的圆形外,八棱形也较多见,元明清三代各种釉色的玉壶春瓶生产的数量巨大。釉里红玉壶出现于元代,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陶瓷馆现在都有经典的藏品正在展出。但是拍场上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出现的数量不多,价格亦不高。拍场上元明清时期的釉里红玉壶春瓶主要以洪武朝的为主,历年有4件成交价超过千万元,分别出现在1987年、1997年、2006年、2007年。香港佳士得以7852万港币成交的一件最为经典。有学者认为玉壶春瓶的名称由宋人诗句“玉壶先舂”而得名,也有学者认为其名来自于“玉壶买春”。“玉壶”有高洁之意,最早指玉制的壶具。但也有人指出,“玉壶春”三字出现于元明时期,明代成书的《水浒传》里有“酒保取过两樽玉壶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的说法,这里玉壶春是一种酒的名字。因此,玉壶春瓶应该是由装玉壶舂酒的酒瓶而得名,此说倒是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明洪武时期的玉壶春瓶多见青花和釉里红两种,器型较元代的略为丰硕、粗拙,拍场上的玉壶春瓶主题纹饰常见缠枝牡丹纹、缠枝菊花纹、四季花卉纹等等,缠枝牡丹纹最多。历年的13件超百万元玉壶春瓶,香港市场成交的3件价格最高,德国纳高2005年11月14日26.6万欧元成交过1件(图12),内地成交过9件。内地成交价最高的一件出自上海崇源2007年春拍(图13),1853.5万元。按照成交价格的高低,依次是2007年无锡文物春拍以792万元成交的缠枝莲玉壶春瓶,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的缠枝牡丹玉壶春瓶(418万元) (图14),2007年上海嘉泰2007年秋拍的缠枝花卉玉壶春瓶(336万元),2005年江苏爱涛秋拍的缠枝花卉玉壶春瓶(242万元),2006年北京华辰秋拍的缠枝菊花纹玉壶春瓶(242万元)(图15),2007年匡时国际秋拍的缠枝菊纹玉壶春瓶(190.4万元) (图16),2002年云南典藏的缠枝花卉玉壶春瓶(140万元),2006年北京诚轩春拍的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107.8万元)(图17)。
洪武釉里红大盘历年高价成交过3件,价格最高的一件是旧金山伯得富2004年11月17日拍出的四季花卉纹大盘(图18),创下了572.625万美元的高价,直径45.8厘米,是当年中国瓷器的TOP1,也是年度中国艺术品成交的第二高价,价格仅决于当年北京翰海以6930万元成交的杜甫诗意百开册页,第二件即前文提到的香港苏富比1986年秋拍成交的牡丹纹菱口大盘,1034万港币;第三件是香港佳士得2002年秋拍的菊花纹棱口大盘,直径45.2厘米,估价400万至600万港币,以832.41万港币成交(图19)。棱口大盘有16个菱形口的宽折沿,内壁绘16朵宝相花,盘心的主题纹饰为折枝菊花纹。此盘的釉里红呈色鲜艳,发色稳定,整体色调统一和谐,绘画精细,在民间收藏品中极为少见。
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成交了一件造型奇特的梅竹茶花纹军持,3392.75万港币。这件军持一直被欧美藏家收藏,早在1955年就被公开出版过,1957年5月7日曾现身伦敦苏富比的拍场,1994年12月1日第二次现身于纽约佳士得拍场。自1957年开始,被收入过多种海外的重要陶瓷研究专著,参加过数次重要 展览。专家研究认为,军持也有君迟、军墀、群持、捃稚迦、净瓶之称,隋唐时期出现于中国陶瓷中,考古出土物见有唐代青瓷和白瓷制品,元明时期多见,是佛教僧侣(一说为伊期兰教)饮水或是净手的盛水用具,这一系列的器物还有净瓶、藏草壶、贲巴壶等等。明代永宣两朝多见。洪武时期的较少见。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发表过3件洪武釉里红军持,尺寸大小相近,高13~15厘米,主题纹饰皆为缠枝牡丹纹。这种器型洪武釉里红瓷器全球范围内的收藏量也仅在个位数上,据佳士得国际亚洲艺术部学术总监苏玫瑰研究,日本小学馆《世界陶瓷全集》第14卷收录过1件,维多利亚与伯特博物馆收藏有2件,哥本哈根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有1件,法国居美博物馆藏有1件,克里夫兰1968年出版的《ChineseArt under the Mogols:The YuanDynasty(1279-1368)》一书收录过SirHarry及Lady Gatner珍藏的一件。
1999年香港佳士得舂拍以387万港币成交的串枝花卉纹瓜棱罐(图20),是迄今拍场唯一成交过的一件洪武釉里红大罐,高35厘米。器身为12辦瓜棱形,敞口、圆唇、鼓腹、外撇口,腹部的主题纹饰是12种串枝花卉,由口至足绘画纹饰多达10层,器型硕大,绘画精美,釉里红发色略暗,类似器型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的都有藏品正在展出。
相比瓶罐类的瓷器而言,洪武釉里红的碗、盏托的成交价格整体较低,粗略统计,历年成交价过百万元的盏托仅2件,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的花卉纹棱口盏托213.6万港币(图21),第二年该公司秋拍的缠枝花卉纹棱口盏托120.75万港币(图22)。碗有7件成交价超过百万元,仅198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内绘牡丹菊花纹外绘缠枝牡丹纹大碗以2035万港币高价成交,其余皆在百万元。1994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的内缠枝牡丹、菊花纹外缠枝莲纹大碗880万港币拍出(图23),2005年江苏爱涛秋拍的如意云形缠枝牡丹菊纹大碗385万元,2006年辽宁国拍秋拍的缠枝牡丹纹碗215.6万元,199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团花碗176万港币,2008年辽宁中正舂拍的缠枝花纹碗165万元(2004年曾出现于上海信仁春拍),2002年上海崇源秋拍的缠枝花卉纹碗110万元。
拍场上唯一一件拍卖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执壶出现在2007年伦敦苏富比春拍,即以9.6万英镑成交的缠枝牡丹纹执壶,高33.5厘米。
洪武以后,永宣时期以鲜红釉而闻名,釉里红瓷器的产量骤减,海内外的存世量都非常少,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馆正在展出的展品中有一件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高8.8厘米。杯外以高温铜红釉绘三条红鱼,鱼纹部分凸起,红色鲜艳夺目,与通体所施的白釉红白相映,典雅至极,但是若仔细观察会发现,鱼纹的边缘因窑温的变化而产生了些许绿色,这种红釉有别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专家称之为釉里红宝烧。拍场上仅出现过一件类似的拍品,即2006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图24),高10厘米,“大明宣德年制”款,估价700万N900万港币,因系私人收藏中的孤品,最终以1524万港币的天价成交。江苏爱涛2005年秋拍时,曾上拍过一件明永乐的釉里红云龙纹罐,以352万元成交。
永宣以后,仅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几朝有少量的釉里红瓷器,传世品很少,拍场更是鲜见高价成交者,直到清康熙时期,才恢复了明代早期的釉里红烧制,釉里红的呈色也较明代有了很大的提高。
釉里红与青花的制作方法虽然一样,但是由于烧成气氛的特殊性,被看作是中国瓷器中一种最不易把握和烧成的釉下彩,釆用含铜彩料绘在瓷胎上之后,由于铜红料敏感的特性,要求人窑烧制时必须在还原气氛中烧成,而这种还原气氛恰恰又是人王非常难以控制的,所以早期釉里红经常出现发黑、偏暗的情况。因此,尽管早在唐代长沙窑的时代釉里红就已出现,但直到元代中期才出现烧成品(同时也创烧出了青花釉里红),而且数量极少,海内外公私机构收藏的数量也非常有限。
元代的早期釉里红瓷器
就已发表的资料来看,历年考古出土的元代釉里红瓷器完整器及馆藏品尚不足30件之数,最具有代表陸的有如下数件:1965年河北保定窖藏出土的青花釉里红镂花花卉纹盖罐;1979年江西丰城出土的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及塔式四灵盖罐(带纪年铭文)、釉里红俑(2件);1980年江西高安元代窖藏出土的釉里红高足转杯(2件)、芦雁匝、开光花鸟纹罐;江苏苏州市吴县出土的釉里红底白龙纹盖罐;江西高安县出土的云鹤纹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白兔纹玉壶春瓶、牡丹纹玉壶春瓶、白龙纹扁方壶、红斑高足转杯;首都博物馆收藏的花卉纹玉壶春瓶;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壶春瓶等等。海外的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日本大和文华馆、松冈美术馆等也藏有几件。
综合上述的考古出土实物来看,元代釉里红瓷器常见的图案绘饰手法有三类,一类是与青花一样的线绘法,直接在瓷胎上以铜红料绘画纹饰,是元代釉里红瓷器的主要绘画风格,江西高安出土的开光花鸟罐可誉为代表品;第二类是以釉里红为底色,采用留白来表现图案的,与元代的蓝釉白龙盘、瓶有着类似性,江苏吴县出土的釉里红底白龙纹盖罐、北京故宫收藏的白龙纹扁壶及玉壶春瓶就是典型器;第三类是采用类似于中国画写意手法的大面积涂绘,内蒙古集宁路出土的玉壶春瓶就是最经典的样本,红色艳丽,写意的韵味非常浓郁。整体来看,元代釉里红瓷器的发色多数较暗,纯正的少。考古出土物的纹饰内容计有缠枝花、折枝花、竹石、花鸟、玉兔、芦雁、云龙、云鹤等等,造型与当时的青花瓷器类似,但以盖罐、玉壶春瓶,高足杯、方壶、匝等为主。
拍场上出现的元代釉里红瓷器数量非常少,历年仅出现过数件,远没有明洪武釉里红瓷器上拍的数量多、成交价格高。拍卖成交价最高的一件是200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523号开光式荷塘花鸟图玉壶春瓶(图4),高25.5厘米,以136.475万港币拍出。瓶口呈喇叭型。颈部略粗,但整体还是属于瘦长形一类。今年辽宁中正春拍时也出现了一件祥凤花卉纹玉壶春瓶(图5),高25.5厘米,最早出现于200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编号566),亦为喇叭口,颈部收得较细,主题纹饰清晰自然,局部红色发灰、黑,原为浙江私人收藏,估90万至120万元,以115.5万元成交。200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时,曾拍出过一件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图6),28.2万港币。除玉壶春瓶外,拍场上尚见有高足图4元釉里红开光式荷塘花鸟图玉壶春瓶136.475万港币200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杯和青花釉里红大罐。今年北京长风春拍即上拍了一件高8厘米的高足转杯(图7),以20.16万元成交,转杯采用写意法涂绘,釉色艳丽夺目,形制类似于江西高安出土的高足转杯,这种转杯民间收藏极为罕见,基本上没有私人藏品可供参照。200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曾上拍过一件高34.3厘米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垂肩如意串珠开光式镂空花卉纹大罐(图8),也是拍场上唯一出现过的一件元代青花釉里红大罐。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所知的元代釉里红瓷器大部分来自考古出土,少见存世品,因此,有拍品出现在拍卖场上时,藏家很有必要弄清楚拍品的来源以及流传情况。这样既可以避免买到假货,也能随时提醒自己洁身自爱,不要为盗墓等不法分子提供出上物的流通渠道,保护地下文物。
洪武釉里红冠绝元明清
专家普遍认为,朱元璋建立明洪武朝以后,洪武二年开始景德镇即设立了御窑厂,当时稳定的政局对于景德镇的瓷器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遗憾的是,考古出土物和传世瓷器中鲜见带款的洪武官窑瓷器来佐证御窑厂的生产情况。历年考古出土瓷器和博物馆存世品中,洪武朝景德镇生产的瓷器以青花和釉里红为大宗。虽然青花瓷器生产水平远不如元代,但是釉里红瓷器的生产数量和工艺水平远胜于元代。
国内传世的洪武釉里红瓷器大部分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大型博物馆,据北京故宫的陶瓷专家介绍,清官原藏有洪武釉里红瓷器百余件,后来11件被运到了台北故宫,南京的库房存放了数件,北京故宫现藏有90余件,是海内外洪武釉里红瓷器收藏数量和品种最全的机构。故宫已经出版的《青花釉里红》一书中收录了31件,包括尊(1件)、玉壶春瓶(5件)、执壶(1件)、军持(3件)、盘(圆口盘和花口盘计有17件)、碗(2件)、盏托(2件)。3l件中有30件皆采用了釉里红线绘纹饰,仅1件大碗使用了釉里红地留白花的装饰手法。主题纹饰的内容有四季花卉纹、缠枝牡丹纹、缠枝莲纹、松竹梅纹、折枝牡丹纹、园景芭蕉纹、山石牡丹纹、牡丹菊花纹、荷花牡丹纹、菊花纹、荷花纹,辅助纹饰有莲辦纹、如意云头纹、忍冬纹、卷云纹、蕉叶纹、山石纹、灵芝纹、海水纹、回纹以及翠竹、石榴、茶花、月季等。上海博物馆正在展出的洪武釉里红瓷器有6件,计有双环耳瓶1件、盏托1件、碗2件、尊1件、玉壶春瓶1件,皆为釉里红绘纹饰,其中双环耳瓶、玉壶春瓶因主题纹饰分别为云龙纹和人物纹,是洪武釉里红瓷器中非常少见的一类。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双环耳瓶,其造型和纹饰完全相同,有专家认 为与上博所藏的应是一对。元明时期的玉壶春瓶,多见青花类的,釉里红人物纹的极少。
从1984年北京元明宫殿、库房遗址(四中)以及1994年景德镇御窑厂旧址出土的大量元末明初瓷片来看,当时御窑厂曾大量生产过釉里红瓷器,结合完整器来看,洪武釉里红的造型和纹饰继承了元代瓷器的风格,大器多见。小件器相对较少,尽管釉里红的烧制技术基本成熟,但是所呈现的红色仍然少见鲜红色,多数仍然发黑、发暗。
为什么在洪武一朝,烧制难度巨大的釉里红瓷器的生产数量反而较大呢?有专家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尚红,当时宫中的装饰用色以及服饰皆以红为主色。真实情况我们从《明史》可以一窥大概,《明史·志第四十三》中有这样的记载,洪武三年,“礼部言:‘历代异尚。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饰黄,旗帜赤。今承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于赤为宜。’次之。”因此而推之,釉里红应是当时朝廷非常重视的烧制品种,有专家研究,从隆庆五年(1571)的一份奏章,也能间接的判断出明初釉里红瓷器的珍贵程度,奏章是一位名叫徐拭的景德镇窑监呈奏的,内容之一是“建议用矾红彩瓷器代替釉里红瓷器”,矾红彩需要二次施彩入窑烧成,工艺上明显比釉里红复杂,徐拭反而上奏用其替代,主要原因可能就是釉里红的烧制过于困难,费工费时费钱。
洪武釉里红瓷器一直是备受海内外瓷器藏家追捧的对象,香港市场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过4件超过千万港币的精品,1986年除前文所述的一件外,尚有一件牡丹莲花纹大盘被日本人以940万港元竞得,有行家认为,“这种大盘现在的价位早已超过了2000万港币!”1987年苏富比春拍上拍的缠枝菊花纹玉壶春瓶(图9),以1122万港币的价格改写了1986年的成交纪录。第二年该公司春拍中,另一件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再创1705万港币高价,这件拍品1997年再次出现在佳士得秋拍时,成交价格已经涨到了2202万港币(图10)。到1989年苏富比春拍,一件内绘牡丹菊花纹外绘缠枝牡丹纹大碗更以2035万港币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图11)。
据笔者大略统计,1986年到2008年8月,拍场上成交较超过百万的洪武釉里红瓷器大约28件,其中价格在千万元以上的约9件。这28件超百万元的瓷器中,以玉壶春瓶最为多见(13件),其余是大盘3件、大碗7件、罐1件、军持1件、执壶1件、盏托2件,玉壶春瓶、大盘、军持、大碗的成交价格最高。
2006年5月30日是明代瓷器拍卖具有历史纪念性的日子,一件收藏流传有序的洪武釉里红玉壶春瓶这一天在香港佳士得以7852万港币(约合1013万美元)的高价拍出,创造了明代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打破了此前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保持的世界纪录——2000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台湾大收藏家曹兴诚以4404.475万港币竞得,这件玉壶春瓶的竟得者在拍卖现场宣布,这件天价瓷器无偿赠予澳门博物馆展出。
玉壶春瓶是中国瓷器中最为优美的器型之一,这种器型的出现最早可远溯至北宋,有学者认为这种造型最早是由唐代寺院里广泛使用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是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宋元明清许多窑口都生产大量玉壶春瓶。其变化柔和的双“S”外型具有女性的线条美,北宋时期这是一种经典的实用酒具,因造型美观典型,很快就成为了观赏性的陈设瓷,定窑、龙泉窑等宋代名窑都有经典品传世。除常见的圆形外,八棱形也较多见,元明清三代各种釉色的玉壶春瓶生产的数量巨大。釉里红玉壶出现于元代,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陶瓷馆现在都有经典的藏品正在展出。但是拍场上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出现的数量不多,价格亦不高。拍场上元明清时期的釉里红玉壶春瓶主要以洪武朝的为主,历年有4件成交价超过千万元,分别出现在1987年、1997年、2006年、2007年。香港佳士得以7852万港币成交的一件最为经典。有学者认为玉壶春瓶的名称由宋人诗句“玉壶先舂”而得名,也有学者认为其名来自于“玉壶买春”。“玉壶”有高洁之意,最早指玉制的壶具。但也有人指出,“玉壶春”三字出现于元明时期,明代成书的《水浒传》里有“酒保取过两樽玉壶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的说法,这里玉壶春是一种酒的名字。因此,玉壶春瓶应该是由装玉壶舂酒的酒瓶而得名,此说倒是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明洪武时期的玉壶春瓶多见青花和釉里红两种,器型较元代的略为丰硕、粗拙,拍场上的玉壶春瓶主题纹饰常见缠枝牡丹纹、缠枝菊花纹、四季花卉纹等等,缠枝牡丹纹最多。历年的13件超百万元玉壶春瓶,香港市场成交的3件价格最高,德国纳高2005年11月14日26.6万欧元成交过1件(图12),内地成交过9件。内地成交价最高的一件出自上海崇源2007年春拍(图13),1853.5万元。按照成交价格的高低,依次是2007年无锡文物春拍以792万元成交的缠枝莲玉壶春瓶,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的缠枝牡丹玉壶春瓶(418万元) (图14),2007年上海嘉泰2007年秋拍的缠枝花卉玉壶春瓶(336万元),2005年江苏爱涛秋拍的缠枝花卉玉壶春瓶(242万元),2006年北京华辰秋拍的缠枝菊花纹玉壶春瓶(242万元)(图15),2007年匡时国际秋拍的缠枝菊纹玉壶春瓶(190.4万元) (图16),2002年云南典藏的缠枝花卉玉壶春瓶(140万元),2006年北京诚轩春拍的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107.8万元)(图17)。
洪武釉里红大盘历年高价成交过3件,价格最高的一件是旧金山伯得富2004年11月17日拍出的四季花卉纹大盘(图18),创下了572.625万美元的高价,直径45.8厘米,是当年中国瓷器的TOP1,也是年度中国艺术品成交的第二高价,价格仅决于当年北京翰海以6930万元成交的杜甫诗意百开册页,第二件即前文提到的香港苏富比1986年秋拍成交的牡丹纹菱口大盘,1034万港币;第三件是香港佳士得2002年秋拍的菊花纹棱口大盘,直径45.2厘米,估价400万至600万港币,以832.41万港币成交(图19)。棱口大盘有16个菱形口的宽折沿,内壁绘16朵宝相花,盘心的主题纹饰为折枝菊花纹。此盘的釉里红呈色鲜艳,发色稳定,整体色调统一和谐,绘画精细,在民间收藏品中极为少见。
今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成交了一件造型奇特的梅竹茶花纹军持,3392.75万港币。这件军持一直被欧美藏家收藏,早在1955年就被公开出版过,1957年5月7日曾现身伦敦苏富比的拍场,1994年12月1日第二次现身于纽约佳士得拍场。自1957年开始,被收入过多种海外的重要陶瓷研究专著,参加过数次重要 展览。专家研究认为,军持也有君迟、军墀、群持、捃稚迦、净瓶之称,隋唐时期出现于中国陶瓷中,考古出土物见有唐代青瓷和白瓷制品,元明时期多见,是佛教僧侣(一说为伊期兰教)饮水或是净手的盛水用具,这一系列的器物还有净瓶、藏草壶、贲巴壶等等。明代永宣两朝多见。洪武时期的较少见。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发表过3件洪武釉里红军持,尺寸大小相近,高13~15厘米,主题纹饰皆为缠枝牡丹纹。这种器型洪武釉里红瓷器全球范围内的收藏量也仅在个位数上,据佳士得国际亚洲艺术部学术总监苏玫瑰研究,日本小学馆《世界陶瓷全集》第14卷收录过1件,维多利亚与伯特博物馆收藏有2件,哥本哈根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有1件,法国居美博物馆藏有1件,克里夫兰1968年出版的《ChineseArt under the Mogols:The YuanDynasty(1279-1368)》一书收录过SirHarry及Lady Gatner珍藏的一件。
1999年香港佳士得舂拍以387万港币成交的串枝花卉纹瓜棱罐(图20),是迄今拍场唯一成交过的一件洪武釉里红大罐,高35厘米。器身为12辦瓜棱形,敞口、圆唇、鼓腹、外撇口,腹部的主题纹饰是12种串枝花卉,由口至足绘画纹饰多达10层,器型硕大,绘画精美,釉里红发色略暗,类似器型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的都有藏品正在展出。
相比瓶罐类的瓷器而言,洪武釉里红的碗、盏托的成交价格整体较低,粗略统计,历年成交价过百万元的盏托仅2件,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的花卉纹棱口盏托213.6万港币(图21),第二年该公司秋拍的缠枝花卉纹棱口盏托120.75万港币(图22)。碗有7件成交价超过百万元,仅198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内绘牡丹菊花纹外绘缠枝牡丹纹大碗以2035万港币高价成交,其余皆在百万元。1994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的内缠枝牡丹、菊花纹外缠枝莲纹大碗880万港币拍出(图23),2005年江苏爱涛秋拍的如意云形缠枝牡丹菊纹大碗385万元,2006年辽宁国拍秋拍的缠枝牡丹纹碗215.6万元,199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团花碗176万港币,2008年辽宁中正舂拍的缠枝花纹碗165万元(2004年曾出现于上海信仁春拍),2002年上海崇源秋拍的缠枝花卉纹碗110万元。
拍场上唯一一件拍卖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执壶出现在2007年伦敦苏富比春拍,即以9.6万英镑成交的缠枝牡丹纹执壶,高33.5厘米。
洪武以后,永宣时期以鲜红釉而闻名,釉里红瓷器的产量骤减,海内外的存世量都非常少,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馆正在展出的展品中有一件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高8.8厘米。杯外以高温铜红釉绘三条红鱼,鱼纹部分凸起,红色鲜艳夺目,与通体所施的白釉红白相映,典雅至极,但是若仔细观察会发现,鱼纹的边缘因窑温的变化而产生了些许绿色,这种红釉有别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专家称之为釉里红宝烧。拍场上仅出现过一件类似的拍品,即2006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图24),高10厘米,“大明宣德年制”款,估价700万N900万港币,因系私人收藏中的孤品,最终以1524万港币的天价成交。江苏爱涛2005年秋拍时,曾上拍过一件明永乐的釉里红云龙纹罐,以352万元成交。
永宣以后,仅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几朝有少量的釉里红瓷器,传世品很少,拍场更是鲜见高价成交者,直到清康熙时期,才恢复了明代早期的釉里红烧制,釉里红的呈色也较明代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