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es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历史新教材编写的不足之处;教学手段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的错位;教学评估机制的滞后;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手段与方法
  从2007年下学期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湖南省全面展开,之后3年的暑假期间,市教育局组织全市高中各科教师进行了培训。当时,可以说是雾里看花,而后感觉新鲜,充满了期待。现在,高中新课程教学进行了七年,做为一名一线的历史教师,我感受颇多。本文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1.高中新课程的突出变化
  1.1 理念更新
  教育的目的从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变化为培养受教育者掌握获得前人积累的知识的方法,教育的要求从对所有人共同要求变化为使每位受教育者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学有所得,让人选择教育。
  1.2 课程标准新
  从强调课程的系统性、统一性,转变为分层次、具备选择性,强调有利于学生兴趣和爱好的自由发展,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要求。
  1.3 教材版本多样化
  从一纲一本到多本,教材使用的决定权下放到地方,由省或州统一指定教材。教材的编辑思想、体例、选材都不相同,各在特色。
  1.4 评价理念
  强调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
  注重发展性评价,要求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以展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强调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
  2.现行历史教材的编写存在一些不足
  2.1 课程内容较散,学生难以系统把握历史知识
  设置模块是本次高中课程结构的亮点。现行人教版教材是按专题来编写的,必修内容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大模块。同一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在不同模块出现,知识支离破碎,讲授起来重复但又不系统。如"三民主义"这内容,在学习必修一"辛亥革命"时,教材只字未提,但做为辛亥革命的纲领,教学时必须要加以分析,而必修三文化史第六单元"20世纪三大优秀理论成果"又重复学习。 "洋务运动"编写在必修二第9 课《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而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却又编写在必修三第14课。同样的知识点还有不少: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三个模块都有涉及,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分散在必修二和必修三等。很多学生都说,有些历史事件搞不清是在哪个模块学的。
  2.2 单元知识结构的跨度大, 脱离学生实际
  《历史必修Ⅰ》就涵盖了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演变,其中包括8个单元27课,古今中外,相互交错。由于是以专题为单元的课程结构,注重历史发展过程,所以每课内容的时空跨度,小则几十年,中则几百年,多则几千年。。如此悠久的历史,自然课程内容就广博深厚。教材没有对有关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发生的前因后果或来龙去脉作出必要的概括性说明,没有对历史概念、历史结论作出明确的解释。表面上看书越编越薄,知识越写越精炼,起到了减负作用,但实际上不仅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加深了学生学、老师教的难度,让师生感到困惑。主要原因是我们面对的是刚刚从初中升上来的稚气未脱的高中生,而且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储备相当空乏。所以缺乏因果联系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就很难让学生理解、把握该事件或现象发生的根源和本质。同时,微言大义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晦涩难懂,要让学生理解,这就成了无源之水,似乎天外来物。所以也就很难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达到理性的思维。新教材用模块专题的方式来编写教材,本意是使教学内容精练,突出重点主题,但导致跳跃性大,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被弱化,造成新的知识密度太大的问题。例如人教版必修①的第三单元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关于"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教科书把1789年以来法国经历的大革命、拿破仑第一帝国、波旁王朝的复辟、七月王朝直到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的整个历史画面,仅用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一带而过。这段历史在旧教材中至少3课时才能完成。如此一来,就增加了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难度,展开来讲吧,时间不够;不展开来讲吧,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初中的基础知识与高中专题教学之间很难衔接,无异于"空中楼阁"。学生也是"被动"地参与到"主动学习"中,其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经验积累等都不足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发挥出"主体"的作用
  2.3 课题或子目标题表述不严谨,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发生了困惑
  如必修1的第10课《鸦片战争》,这课书的内容包括两次鸦片战争,而通常所讲的"鸦片战争"是指第一次。第7课的第一要目"光荣革命",这一要目讲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而"光荣革命"只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这样的标题易使学生误解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是光荣革命。
  2.4 中国古代民族史内容的缺失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融合史,但现行高中人教版教材丝毫没有提到中国古代的民族发展情况,学生初中所学的内容大多已忘记,导致很多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权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了解甚少,不利于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如:唐朝设节度使,导致唐朝中后期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削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唐睿宗为加强西部与北部边防,于710年开始设节度使,以掌管地方军政。。开元以后,唐政府在沿边相继设立了安西、北庭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经略使。节度使设置之初,对稳定边疆形势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募兵制的实行,使边将得以专兵。再如北宋过分地加强中央集权导致了地方边境空虚,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拢,但当时北方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具体情况如何?与北宋政权关系怎样?便不知道了
  3.教学手段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发生了错位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造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缺乏理性的思考,表现在:   3.1 灌输式教学仍普遍存在
  有的教师虽然按照'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思路理解历史课程理念,但是现行教材编写过于精练,学生储备的历史知识非常有限,很多内容只通过教材是无法了解的,而课堂时间有限,因而在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仍用老方法讲课,讲解详细的知识点,有的教师在教新教材时还需要为学生补充知识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依然是教师给予,学生接受
  3.2 将历史课程的理念片面理解为'学生中心
  于是在历史课堂上,为了开展活动而活动,在强调学生参与的同时,却忽略了教师的参与;一节课热热闹闹,学生讨论五花八门,却没有一个中心主题,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有掌握。
  3.3 有的教师将历史课程的理念理解为'贴近生活
  因而在历史课堂上过分地去'联系现实,联系生活',明显地削弱了学生对历史本身的学习。
  3.4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滥用
  有的历史老师认为新课程新教材就必须用多媒体教学,否则就不叫新课程。把课件做得太详细,把课件当板书,在课件里用色彩,语言强调的重点知识,只要一翻页,那些注意力不集中和来不及抄笔记的学生,就可能马上忘掉了老师所讲的内容
  4.教学评价要求及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新课程强调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普通高中新课程在评价改革上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在评价功能、原则、主体、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4.1 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科《课程标准》为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素质
  4.2 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评价确认学生的进步和达到的学业水平,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发展。
  4.3 高中学业成绩的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
  在改革传统的量化的评价方法基础上,注意采用质的评价方法,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4.4 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主体应是多元的
  特别要注意发挥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作用,尊重和发挥被评价对象的主体性。
  4.5 高中学业成绩评价既要关注评价的结果
  也要关注评价的过程,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4.6 控制和适量减少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考试负担
  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发展的活动中去。
  但在现实教学实践中,评价的滞后已经成为推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的最大障碍,成了整个课程改革的最大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分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按新课程要求,模块学业成绩的评价不应只有终结性成绩体验,应包括过程性的评价在内,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包括课堂表现、出勤情况,学科活动记录档案袋、单项评价、操作测试等。学分认定应与模块学业成绩挂钩。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模块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同时高中将不再进行毕业会考。但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没有发挥学分制的积极作用,确实教师在评定时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一般教师也不愿为难学生,因此教师在评定时基本上给所有的学生每个学块都是2分。现在学生毕业的硬性要求主要是每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否合格,于是各级又下达毕业考试合格率的要求,因此,新课改只是很多学校在高一阶段进行一些尝试而已,进入高二高三又成了应试教育。。
  2、高考仍是教学的指挥棒,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就是高考上线人数,于是各级领导下达高考指标,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新课改只是公开课上的作秀而已。事实上仍然是一切向分数看,社会、、领导、家长都是如此。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再回到从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灌输知识,强化练习,反复考试。而高考试题一年比一年难,超越教材,玩文字游戏。很多教师感叹: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上课了
其他文献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形成和谐、良好的心理气氛,是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探索如何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也是新时期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关键词】和谐 课堂心理气氛 体育教学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工作而形成的精神环境和课堂气氛,它关系到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语文学科自身规律,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教学艺术。一节语文课的质量高低、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提问有着密切的关系,重视课堂提问中的心理关爱,掌握课堂提问艺术,让它在人文性的基础上再提升艺术性,那么语文课堂的高效率也就随之实现了。  【关键词】 语文 心理关爱 课堂提问 运用  课堂提问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
期刊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说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特点,能够根据实际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2、根据案例说明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分析布局的影响因素(有条件的学校模拟设计本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布局方案,简述设计理由)。  3、结合案例(有条件的学校组织
期刊
【摘要】新课程实验教材表面上看难度降低了,实际上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了。新课程自由度较大的空间与教师创新实施能力不足的矛盾,已成为制约新课程实施的"瓶颈",思想政治课已不是"催眠课",已不是"独角戏"。  【关键词】新课改 思品课教学  〖HJ1.6mm〗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教师的角色已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期刊
"化工原理"课程是研究化工单元操作过程规律,进行设计优化和操作优化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工程性、应用性的化工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于高职化工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起着主要支撑功能。高职"化工原理"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设计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能力本位的教
期刊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主要是科技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又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 ,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本人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
期刊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数学情境"是"人化"的,需要创设才能生成,教学实践中教学策略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其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好的情境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资源,能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能为学生打造展示才华与智慧的
期刊
英语阅读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重要手段,阅读理解则是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衡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是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搞好阅读训练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呢?  1.搞好词汇教学,理清句意  词汇是语言表达中最小的单位,无词不成句,无句不成文。读懂句子,首先得理解词义;读懂文章,必须得理解句意。研究结果表明,当一篇文章的生词量超过5%
期刊
【摘要】语文素养实际就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有多高的语文素养也就是积累了多少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知识太多太广,涉及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好的积累方法,学起语文来就很凌乱很吃力;好的积累方法,不仅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到很多知识,而且学起来还很轻松。  【关键词】语文 知识 积累 方法  要学好语文,深厚的知识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厚积方能薄发,因为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非常重要,它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涉及到的知
期刊
【摘要】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程教与学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方法,"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仍具有其他化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在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实验的地位功能,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化学 实验 探究式 教学  化学教学的分组实验是学生亲手参与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