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作为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级院校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导下,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與实践,本项工作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工作领域的重点工作。体质健康是人才良好发展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人才的专业化技能,同时也要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加强体质健康教育,这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尤为迫切。
1 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高职院校是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国家和地区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职扩招,在校生规模持续扩大,同时,由于生源的多元化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综合素质差异明显。高职院校在当前特定的教学改革背景下,主要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等领域的培养,学生在校时间缩短,学生的体质健康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体育类课程及课余锻炼项目学时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掌握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实际状况,笔者选取本校2017、2018、2019级学生测试数据为对象(注:2018年度,分校区运动场建设,部分未参与测试),分别对身高、体重、肺活量、引体向上(男)、坐立体前屈(女)、1000M(男)、800M(女)等项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得出数据统计如下:
通过数据分析来看,近三年在校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存在小幅波动,优、良等级人员比例偏低,平均约占总人数的10%,及格人数保持在70%-74%,占比最多,不及格人数比重上升较为明显,其总人数占比从2017年的14.35%,上升至2016年的16.03%、2019年的17.62%,学生总体及格率呈现下降趋势。通过近三年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男、女生测试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女生健康测试水平略高于男生,且学生体质测试各等级成绩均低于国家要求的测试标准。
2 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滑的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分布不均衡及测试成绩下滑的原因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这主要与高职院校的生源、办学机制、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场地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学生本身的锻炼意识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只有对这些原因进行梳理分析,才能查找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原因。
2.1 高职院校过于重视专业能力培养,忽略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普遍是以“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在教学中过于偏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由于高职院校学制较短,特别是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少,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占比极高,而体育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其课程设置及授课时数逐年缩减,相关体育兴趣类选修课程也被网络类选修课挤占,从而导致体育课体系逐步薄弱,在培养学生掌握一项基本锻炼技能和终身锻炼意识方面存在较大短板。
2.2 体育课程设置与学生体质健康关联不紧密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讲,体育教学活动是其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体育”类科目通常在一年级(两个学期)。同时,相关专业实训、实习项目的设置比例较高,致使体育课程设置的总学时偏低。同时,现有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外身体锻炼,培养自我锻炼意识方面十分薄弱,因此,现有的体育教学方式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难以形成良性互动,整体效果不佳。
2.3 校园运动设施的投入相对薄弱
校园体育设施投入不足也是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滑的原因之一。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在校生人数迅速增长,部分院校采用多校区办学方式,校区各项软硬件设施投入并不均衡,部分体育设施容量异常紧张,常规体育器材及设施仅可满足日常体育教学工作,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场地十分匮乏,无法满足学生各时段课余的锻炼需求,学生仅可在体育课后或晚上开展体育锻炼,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增加运动风险,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
2.4 学生体质健康引导与监测工作不到位
大学生体质健康关系到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学生后续的发展都有着密切联系。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普遍缺乏健康锻炼的运动理念,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如大二及以上年级学生,除了专业课程学习外,互联网学习、游戏、娱乐等活动侵占了其大部分课余时间,难以主观上的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其次,学校层面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方面也仅仅停留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环节,无法全面的掌握在校学生各阶段的健康数据。从上级主管部门体质测试抽查数据来分析,一年级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明显高于二年级学生。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没有正确认识,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体育测试工作,数据的真实性无法保证。
3 改善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策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要进一步统筹资源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工作,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考核指标,具体对策与建议有以下几方面:
(1)学校要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控,强化健康管理理念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构筑科学健康观念和运动习惯,特别是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广泛开展学生第二课堂,组织群体性校园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2)加大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满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需求。要合理统筹资源,提高运动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在保证教学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供优质和充足的设施资源,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3)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适度增加学生体育课程门类和学时比例,积极尝试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实际身体情况和学习能力,在培养学生专项技术的同时,适当加大身体素质练习比重,进行分类指导,提高课堂体育活动的乐趣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并实现后续的强化与拓展能力提高;
(4)结合学生的体质分析趋势及状态数据,有针对性地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课程教学内容与体质健康测试内容及标准相融合,针对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劣项,制定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更好地了解到自身的身体状况,提高学生的科学锻炼。
课题: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状态变化趋势研究与对策》(YJYB2018-32)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 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高职院校是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国家和地区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职扩招,在校生规模持续扩大,同时,由于生源的多元化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综合素质差异明显。高职院校在当前特定的教学改革背景下,主要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等领域的培养,学生在校时间缩短,学生的体质健康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体育类课程及课余锻炼项目学时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掌握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实际状况,笔者选取本校2017、2018、2019级学生测试数据为对象(注:2018年度,分校区运动场建设,部分未参与测试),分别对身高、体重、肺活量、引体向上(男)、坐立体前屈(女)、1000M(男)、800M(女)等项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得出数据统计如下:
通过数据分析来看,近三年在校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存在小幅波动,优、良等级人员比例偏低,平均约占总人数的10%,及格人数保持在70%-74%,占比最多,不及格人数比重上升较为明显,其总人数占比从2017年的14.35%,上升至2016年的16.03%、2019年的17.62%,学生总体及格率呈现下降趋势。通过近三年测试数据的分析发现:男、女生测试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女生健康测试水平略高于男生,且学生体质测试各等级成绩均低于国家要求的测试标准。
2 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滑的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分布不均衡及测试成绩下滑的原因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这主要与高职院校的生源、办学机制、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场地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学生本身的锻炼意识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只有对这些原因进行梳理分析,才能查找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原因。
2.1 高职院校过于重视专业能力培养,忽略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普遍是以“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在教学中过于偏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由于高职院校学制较短,特别是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少,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占比极高,而体育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其课程设置及授课时数逐年缩减,相关体育兴趣类选修课程也被网络类选修课挤占,从而导致体育课体系逐步薄弱,在培养学生掌握一项基本锻炼技能和终身锻炼意识方面存在较大短板。
2.2 体育课程设置与学生体质健康关联不紧密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讲,体育教学活动是其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体育”类科目通常在一年级(两个学期)。同时,相关专业实训、实习项目的设置比例较高,致使体育课程设置的总学时偏低。同时,现有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外身体锻炼,培养自我锻炼意识方面十分薄弱,因此,现有的体育教学方式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难以形成良性互动,整体效果不佳。
2.3 校园运动设施的投入相对薄弱
校园体育设施投入不足也是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滑的原因之一。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在校生人数迅速增长,部分院校采用多校区办学方式,校区各项软硬件设施投入并不均衡,部分体育设施容量异常紧张,常规体育器材及设施仅可满足日常体育教学工作,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场地十分匮乏,无法满足学生各时段课余的锻炼需求,学生仅可在体育课后或晚上开展体育锻炼,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增加运动风险,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
2.4 学生体质健康引导与监测工作不到位
大学生体质健康关系到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学生后续的发展都有着密切联系。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普遍缺乏健康锻炼的运动理念,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如大二及以上年级学生,除了专业课程学习外,互联网学习、游戏、娱乐等活动侵占了其大部分课余时间,难以主观上的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其次,学校层面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方面也仅仅停留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环节,无法全面的掌握在校学生各阶段的健康数据。从上级主管部门体质测试抽查数据来分析,一年级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明显高于二年级学生。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没有正确认识,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体育测试工作,数据的真实性无法保证。
3 改善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策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要进一步统筹资源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工作,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考核指标,具体对策与建议有以下几方面:
(1)学校要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控,强化健康管理理念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构筑科学健康观念和运动习惯,特别是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广泛开展学生第二课堂,组织群体性校园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2)加大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满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需求。要合理统筹资源,提高运动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在保证教学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供优质和充足的设施资源,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3)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适度增加学生体育课程门类和学时比例,积极尝试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实际身体情况和学习能力,在培养学生专项技术的同时,适当加大身体素质练习比重,进行分类指导,提高课堂体育活动的乐趣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并实现后续的强化与拓展能力提高;
(4)结合学生的体质分析趋势及状态数据,有针对性地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课程教学内容与体质健康测试内容及标准相融合,针对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劣项,制定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更好地了解到自身的身体状况,提高学生的科学锻炼。
课题: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状态变化趋势研究与对策》(YJYB2018-32)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