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贫困生人数的增加,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工作压力与日俱增,而高校贫困生社团的内涵和功能充分表明其是解决贫困生就业难的一个创新渠道,建立功能齐全、规范运作的贫困生社团对于促进转变择业观、提升就业竞争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高校应充分借助贫困生社团活动这一载体,扎实推进高校贫困生就业工作。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社团 就业
[作者简介]齐玉辉(1977- ),男,河北衡水人,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京 21009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091-0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大学生的绝对人数也随之急剧增加,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困难显得尤为突出。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何妥善解决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认真总结目前贫困生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而将其推广至全国各大高校就业工作中去,成为新时期高校贫困生就业工作的新课题、新任务。
一、高校贫困生社团的含义及其功能
1.高校贫困生社团的含义。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它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新兴成员,贫困生社团的主旨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教育实践活动,培养高校贫困生自立、自信、互助的能力,锻炼和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2.高校贫困生社团的功能。贫困生社团和一般社团一样,具有宽松、亲切、现实等组织特点,同时拥有以下几点特别功能:
第一,身份认同功能。贫困生社团是高校贫困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目标自愿组成的,具有相同境遇的同学在社团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尽全力帮助他人,每一个社团成员都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贫困生社团通过组织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经验、生活感悟、就业心得等机会,消除贫困生心中的孤独感和自卑感,更可以让每个社团成员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充分认同和接受自己的身份。
第二,素质提升功能。高校贫困生社团同其他社团一样,运作上有较大的自主性,贫困生在参与和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帮助社团自身取得进步,也能帮助自己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有助于提升贫困生的自信心,做到身心协调发展,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提供重要平台。
3.自我教育功能。贫困生社团成员一般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而且都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贫困命运。因此,对贫困生社团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帮助,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帮助贫困生自立自强、勤奋好学,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高校贫困生社团对促进贫困生就业的积极意义
贫困生社团作为完善的学生组织,具有明确的组织宗旨和目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对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等具有特殊的作用。
1.有助于提升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前,造成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贫困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受到教育设施、教育水平、师资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综合能力远远落后于城市里面的孩子,尤其是在心理素质、表达能力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贫困生社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求职指导活动,如素质拓展训练、模拟招聘大赛、职场礼仪讲座等等,让贫困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认同社团的价值观,树立责任感、使命感,提高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
2.有助于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目前,不合理的择业观是影响高校贫困生顺利就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对于贫困生来说,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给整个家庭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负担,面对就业,他们无疑想尽快改变自己的困难家境,收回高昂的教育成本。因此,找一份工资高一点、工作轻松一点、生活舒适一点的工作自然成为他们择业的首要目标,而不太愿意去基层、偏远地区就业。择业期望值较高和不良的择业观使许多就业机会擦肩而过。贫困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的锻炼,既有利于开发个人的职业潜能,提高贫困生组织沟通、团队合作等就业能力,还可以帮助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三、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高校贫困生就业工作
1.举办各类讲座,培养贫困生的职业意识。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职业意识是贫困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各高校应不定期地举办求职心理调试、就业形势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职场礼仪等主题讲座,邀请知名校友、企业人事主管与贫困生进行经验交流,或者组织社团内部交流会,通过介绍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让学生学会理性分析求职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和求职兴趣,还可以为贫困生更多、更早地了解职业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2.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提升贫困生的职业能力。为贫困生求职能力的提升搭建平台,是贫困生社团的主要职能。学校就业部门可以帮助贫困生社团联系建立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基地,鼓励贫困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在行动中去感受求职的艰辛和喜悦,发现自身的力量与潜力,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职业训练的形式。此外,贫困生社团可以开展情景模拟招聘会、简历设计大赛、职业意向测评、职业兴趣分析测评、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引导贫困生正确客观认识自我,准确把握就业形势,树立适合自己、符合现实的就业目标。
3.借助信息化载体,强化就业实效。高校贫困生中的大部分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偏远落后的山村,也有一部分来自城镇失业和下岗家庭,社会关系少,就业渠道窄。因此,提供就业信息,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对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率有着重要意义。高校贫困生社团可以借助网络、手机等信息化渠道,建立社团网页、飞信群、QQ群、公共邮箱、制作电子简历等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发布、信息反馈等工作内容。此外,考虑到部分贫困生网络拥有率低、电脑使用水平低,手机功能差甚至没有手机等情况,贫困生社团一方面需将几种信息载体结合起来使用,确保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另一方面可以举办电子简历制作、发送电子邮件、公文写作等知识培训,双管齐下促进高校贫困生顺利就业。
4.建立评优机制,树立榜样典型。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高校贫困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学校要在社团组织、主要骨干和普通成员三个层面上建立健全贫困生社团健康发展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首先是针对社团组织,在宏观层面上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和奖惩制度,如举办“星级贫困生社团”评选活动。其次是优化社团主要骨干的选举、培训、考核和评优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学生骨干的工作积极性。第三是建立社团普通成员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可在贫困生内部评选社团活动积极分子、就业之星等。这样既可以起到“塑造自己,感染他人”的作用,也有助于贫困生明确前进目标,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
以社团组织模式来促进高校贫困生就业,是促进高校贫困生就业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的有效方式。通过建立贫困生社团,并保证其健康发展,真正发挥社团引导贫困生顺利成长的作用,不失为解决当前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探索高校贫困生社团的组织理念、运作模式等,为高校贫困生提供更多有效解决精神、物质贫困的机会和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林国平.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刘桂华.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3]杜俊玉.社团活动视野下高校贫困生工作的探索[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4]张志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探析[J].江苏高教,2005(4).
[5]高洁,宿静茹,王艳美.探索高校贫困生教育的新模式——以社团组织模式培养贫困生自强自立的精神[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3).
[6]胡振宇,陈颖.面向高校贫困生群体的社团组织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8(7).
[7]廖生武,秦思.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管理,2008 (1).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社团 就业
[作者简介]齐玉辉(1977- ),男,河北衡水人,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京 21009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091-0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大学生的绝对人数也随之急剧增加,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困难显得尤为突出。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何妥善解决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认真总结目前贫困生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而将其推广至全国各大高校就业工作中去,成为新时期高校贫困生就业工作的新课题、新任务。
一、高校贫困生社团的含义及其功能
1.高校贫困生社团的含义。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它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新兴成员,贫困生社团的主旨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教育实践活动,培养高校贫困生自立、自信、互助的能力,锻炼和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2.高校贫困生社团的功能。贫困生社团和一般社团一样,具有宽松、亲切、现实等组织特点,同时拥有以下几点特别功能:
第一,身份认同功能。贫困生社团是高校贫困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目标自愿组成的,具有相同境遇的同学在社团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尽全力帮助他人,每一个社团成员都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贫困生社团通过组织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经验、生活感悟、就业心得等机会,消除贫困生心中的孤独感和自卑感,更可以让每个社团成员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充分认同和接受自己的身份。
第二,素质提升功能。高校贫困生社团同其他社团一样,运作上有较大的自主性,贫困生在参与和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帮助社团自身取得进步,也能帮助自己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有助于提升贫困生的自信心,做到身心协调发展,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提供重要平台。
3.自我教育功能。贫困生社团成员一般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而且都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贫困命运。因此,对贫困生社团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帮助,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帮助贫困生自立自强、勤奋好学,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高校贫困生社团对促进贫困生就业的积极意义
贫困生社团作为完善的学生组织,具有明确的组织宗旨和目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对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等具有特殊的作用。
1.有助于提升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前,造成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贫困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受到教育设施、教育水平、师资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综合能力远远落后于城市里面的孩子,尤其是在心理素质、表达能力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贫困生社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求职指导活动,如素质拓展训练、模拟招聘大赛、职场礼仪讲座等等,让贫困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认同社团的价值观,树立责任感、使命感,提高贫困生的就业竞争力。
2.有助于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目前,不合理的择业观是影响高校贫困生顺利就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对于贫困生来说,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给整个家庭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负担,面对就业,他们无疑想尽快改变自己的困难家境,收回高昂的教育成本。因此,找一份工资高一点、工作轻松一点、生活舒适一点的工作自然成为他们择业的首要目标,而不太愿意去基层、偏远地区就业。择业期望值较高和不良的择业观使许多就业机会擦肩而过。贫困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的锻炼,既有利于开发个人的职业潜能,提高贫困生组织沟通、团队合作等就业能力,还可以帮助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三、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高校贫困生就业工作
1.举办各类讲座,培养贫困生的职业意识。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职业意识是贫困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各高校应不定期地举办求职心理调试、就业形势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职场礼仪等主题讲座,邀请知名校友、企业人事主管与贫困生进行经验交流,或者组织社团内部交流会,通过介绍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让学生学会理性分析求职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和求职兴趣,还可以为贫困生更多、更早地了解职业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2.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提升贫困生的职业能力。为贫困生求职能力的提升搭建平台,是贫困生社团的主要职能。学校就业部门可以帮助贫困生社团联系建立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基地,鼓励贫困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在行动中去感受求职的艰辛和喜悦,发现自身的力量与潜力,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职业训练的形式。此外,贫困生社团可以开展情景模拟招聘会、简历设计大赛、职业意向测评、职业兴趣分析测评、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引导贫困生正确客观认识自我,准确把握就业形势,树立适合自己、符合现实的就业目标。
3.借助信息化载体,强化就业实效。高校贫困生中的大部分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偏远落后的山村,也有一部分来自城镇失业和下岗家庭,社会关系少,就业渠道窄。因此,提供就业信息,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对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率有着重要意义。高校贫困生社团可以借助网络、手机等信息化渠道,建立社团网页、飞信群、QQ群、公共邮箱、制作电子简历等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发布、信息反馈等工作内容。此外,考虑到部分贫困生网络拥有率低、电脑使用水平低,手机功能差甚至没有手机等情况,贫困生社团一方面需将几种信息载体结合起来使用,确保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另一方面可以举办电子简历制作、发送电子邮件、公文写作等知识培训,双管齐下促进高校贫困生顺利就业。
4.建立评优机制,树立榜样典型。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高校贫困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学校要在社团组织、主要骨干和普通成员三个层面上建立健全贫困生社团健康发展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首先是针对社团组织,在宏观层面上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和奖惩制度,如举办“星级贫困生社团”评选活动。其次是优化社团主要骨干的选举、培训、考核和评优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学生骨干的工作积极性。第三是建立社团普通成员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可在贫困生内部评选社团活动积极分子、就业之星等。这样既可以起到“塑造自己,感染他人”的作用,也有助于贫困生明确前进目标,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
以社团组织模式来促进高校贫困生就业,是促进高校贫困生就业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的有效方式。通过建立贫困生社团,并保证其健康发展,真正发挥社团引导贫困生顺利成长的作用,不失为解决当前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探索高校贫困生社团的组织理念、运作模式等,为高校贫困生提供更多有效解决精神、物质贫困的机会和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林国平.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刘桂华.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3]杜俊玉.社团活动视野下高校贫困生工作的探索[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4]张志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探析[J].江苏高教,2005(4).
[5]高洁,宿静茹,王艳美.探索高校贫困生教育的新模式——以社团组织模式培养贫困生自强自立的精神[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3).
[6]胡振宇,陈颖.面向高校贫困生群体的社团组织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8(7).
[7]廖生武,秦思.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管理,20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