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故事为依托,阐述故事中蕴含的哲学原理,反思归因三维定位,让我们情归目标,过程分解,呈现哲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促进情感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哲学;故事教学;情感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91-1
一、时代要求与课堂现状,让我们情堪以何
近年来,EQ──情绪智商,逐渐受到了重视。一个人若没有情绪智慧,不懂得提高情绪自制力、自我驱使力,也没有同情心和热忱的毅力,就可能是个“EQ低能儿”。
我们的学生现在正处于青春期,出现成长的烦恼和心理的困惑:在学习上他们上课走神厌学,学业成绩不尽人意;在家庭关系上与家长之间构筑了一道厚厚的心灵壁垒;在性格上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交际上存在社交障碍;在价值观上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容易走入歧途。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分析社会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现象,在知识目标上难度较大,主要是让学生懂得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物质运动规律等等,我们的课堂老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使课堂教学乏味、机械,完全背离了本课程开设的理念——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反思归因三维定位,让我们情归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课程目标,其目的是要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公民。在课堂教学中三维立体导航教学,“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一样。
高中政治教学不仅需要老师把每一个具体的德育点把握好,还要求老师给整个模块的教学营造一个整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三大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居于首位,情感支点生成情商。
三、故事激趣过程明理,让我们情商升华
1.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讲“首因效应”的作用。在哲学教学中,运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在讲解“价值创造与实现”时,展示了“永远坐在前排”的故事: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小城里,有个小姑娘。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面,而不落后于人,“即使坐公共汽车时,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困难”之类的话。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当年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设问“猜猜她是谁?”这样导入新课,一扫课堂的沉闷气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拨动其思维之弦,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2.故事设问鉴赏,促进思辨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故事内容,我们可以直接就故事提出设问,如:故事的人或“物”是谁?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结果怎样?比如“永远都坐在前排”故事中,笔者设计了“猜猜她是谁?”“她为什么永远都要坐在前排?”“她是怎样一直坐到前排的?”学生们经过讨论,纷纷猜测这个伟大的小姑娘到底是谁。此时,笔者给出一张照片,随机闪出一段文字“40多年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次当选为英国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媒体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班级引发一阵尖叫:“哦,原来是她!”
“她为什么永远都要坐在前排?”经过对故事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从坐公共汽车这件小事情就可以看出“永远都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她是怎样一直坐到前排的?”“她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并不少,而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人却总是不多。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敢“坐在前排”。这一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就是明白故事本身的“事理”,这是整个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的起点。
3.故事反思哲理,提升情感落实。
对故事要进行更深层的思考,要从表面的“事理”中有所启示,获取更加深刻更有意义的道理。“她的事例对你有什么样的触动?”“你打算坐在前排吗?”“你准备怎样坐到前排?”等一系列问题,这个过程是从故事中导出哲学道理,即用故事引出新知识。此过程可在教师启迪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归纳,回归教材的内容、审视自己的情感,这样就顺利过渡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这一知识点,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永远都坐在前排”,不仅可以激发追求成功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培养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勇气。“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家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前进。”“事理”与哲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事理”是哲理的基础,哲理是“事理”的升华;明白“事理”是为了得到哲理。
高中政治课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哲学课的学习过程应成为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打造、自我超越的过程,让学生能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能指导现实生活,真正实现价值、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使哲学基本原理的智慧变成真正成为生活和生存的原理。政治教师若能炼成“一个故事一堂课”的功夫,那么,我们的课堂必将是快乐的课堂,我们的教育一定是快乐的教育,这样的老师是幸福的,这样的学生是快乐的。
关键词:哲学;故事教学;情感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91-1
一、时代要求与课堂现状,让我们情堪以何
近年来,EQ──情绪智商,逐渐受到了重视。一个人若没有情绪智慧,不懂得提高情绪自制力、自我驱使力,也没有同情心和热忱的毅力,就可能是个“EQ低能儿”。
我们的学生现在正处于青春期,出现成长的烦恼和心理的困惑:在学习上他们上课走神厌学,学业成绩不尽人意;在家庭关系上与家长之间构筑了一道厚厚的心灵壁垒;在性格上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在交际上存在社交障碍;在价值观上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容易走入歧途。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分析社会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现象,在知识目标上难度较大,主要是让学生懂得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物质运动规律等等,我们的课堂老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使课堂教学乏味、机械,完全背离了本课程开设的理念——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反思归因三维定位,让我们情归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课程目标,其目的是要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公民。在课堂教学中三维立体导航教学,“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一样。
高中政治教学不仅需要老师把每一个具体的德育点把握好,还要求老师给整个模块的教学营造一个整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三大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居于首位,情感支点生成情商。
三、故事激趣过程明理,让我们情商升华
1.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讲“首因效应”的作用。在哲学教学中,运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在讲解“价值创造与实现”时,展示了“永远坐在前排”的故事: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小城里,有个小姑娘。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面,而不落后于人,“即使坐公共汽车时,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困难”之类的话。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当年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设问“猜猜她是谁?”这样导入新课,一扫课堂的沉闷气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拨动其思维之弦,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2.故事设问鉴赏,促进思辨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故事内容,我们可以直接就故事提出设问,如:故事的人或“物”是谁?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结果怎样?比如“永远都坐在前排”故事中,笔者设计了“猜猜她是谁?”“她为什么永远都要坐在前排?”“她是怎样一直坐到前排的?”学生们经过讨论,纷纷猜测这个伟大的小姑娘到底是谁。此时,笔者给出一张照片,随机闪出一段文字“40多年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次当选为英国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媒体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班级引发一阵尖叫:“哦,原来是她!”
“她为什么永远都要坐在前排?”经过对故事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从坐公共汽车这件小事情就可以看出“永远都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她是怎样一直坐到前排的?”“她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并不少,而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人却总是不多。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敢“坐在前排”。这一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就是明白故事本身的“事理”,这是整个运用故事进行教学的起点。
3.故事反思哲理,提升情感落实。
对故事要进行更深层的思考,要从表面的“事理”中有所启示,获取更加深刻更有意义的道理。“她的事例对你有什么样的触动?”“你打算坐在前排吗?”“你准备怎样坐到前排?”等一系列问题,这个过程是从故事中导出哲学道理,即用故事引出新知识。此过程可在教师启迪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归纳,回归教材的内容、审视自己的情感,这样就顺利过渡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这一知识点,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永远都坐在前排”,不仅可以激发追求成功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培养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勇气。“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家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前进。”“事理”与哲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事理”是哲理的基础,哲理是“事理”的升华;明白“事理”是为了得到哲理。
高中政治课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哲学课的学习过程应成为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打造、自我超越的过程,让学生能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能指导现实生活,真正实现价值、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使哲学基本原理的智慧变成真正成为生活和生存的原理。政治教师若能炼成“一个故事一堂课”的功夫,那么,我们的课堂必将是快乐的课堂,我们的教育一定是快乐的教育,这样的老师是幸福的,这样的学生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