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指出了我们应构建适合“厚基础、宽口径、执业性、个性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具体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方案、实验教学环节、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环节、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环节、第二课堂活动与科研创新训练几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土建类专业 “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必须有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在办学中要体现“以能力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应用性、融合性、职业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办学理念,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达到培养能够承担中小型工程建设的“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一专多能”的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1.地方高校的定位与服务面向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向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土建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实习实验条件、生源状况等方面与同专业传统老高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土建类专业只有客观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充分利用学校的地方教育教学资源,加强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才能在高等教育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2.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土建类基本建设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造成了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于地方企业,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不愿来,即使来了也难留住,造成人才引进困难;而愿意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工作上手慢,导致企业二次培养的投入大。近年来,很多有远见的地方企业已经调整了自己的人才质量观与人才引进策略,把“基础扎实有潜力、实践能力强上手快、思想稳定留得住”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准,把地方本科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对象。因此,地方高校应该审时度势,把握人才需求的趋势,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机制,主动为地方企业培养基础好、上手快、适应能力强、留得住、有潜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1]。
3.实现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地方高校要形成专业建设特色,应该树立以特色创品牌、以个性求发展的竞争意识、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专业教育思想。从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出发,将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施工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获得注册工程师、建造师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可见,我们要凝练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只有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构建土建类专业“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符合整体性、有序性和效率性的原则。其中,整体性原则是指要体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整体功能;有序性原则是指要把课堂内外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连接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保证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效率性原则是指要避免实践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约时间和经费[3]。
图1 实践教学体系构成框图
2.“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
“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课程)设计—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三个模块进行: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技术应用及创新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包括实验教学环节、计算机应用训练环节;专业技能模块包括实习、设计环节;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模块包括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劳动训练环节。
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环节,为学生创造各种独立实践机会,使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同时,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还应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每个实践环节都要有明确的实践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形成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不断涌现,对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开设一系列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验室建设是实验开设的前提条件。
(1)科学规划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实验室的发展定位,一所高校的发展定位决定了该校实验室的发展定位,有了发展定位才有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才能制定完整的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实验室建设实施计划。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实验室必须要为实践教学服务,同时也要根据社会的需要为科研及生产服务。
(2)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加强实验室内部之间的交流以及协调好实验室与教研室之间的工作关系,是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要求。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行一体化管理机制,将相关的教师和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编成一套教学工作班子,教研室主任与实验中心主任分工协作,并各有所侧重,根据需要,人员可在教研室与实验室之间流动,以保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通。实行教学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的一体化,既有利于知识的交叉、渗透与融合,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也有利于加强实验室活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4]。
(3)规范实验室规章制度。
根据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要求制订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在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环节执行过程中执行学校、学院的规定和制度,如《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中心人员值班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管理和维修办法》、《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实验教学起到科学性、规范性、指导性的作用。
4.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环节
(1)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
建立管理规范的长期校企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也是保证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全方位地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扩大实习范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带动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聘请设计、施工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师指导实践教学,结合实践教学计划,推荐学生到工程建设一线进行“真刀真枪”的训练。
通过与校外实习单位密切协作,能够满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需要。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程,获得感性认识,提高了工作实践能力。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在产学研方面能够培育成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5]。
(2)严格管理实习教学质量。
制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制度》,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实践教学的宏观管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责任到人,实行目标管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由专业教师主持,根据实习内容安排若干名实验教师参与指导。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编制实习指导书,并制定详细的成绩评定方法与标准,全面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指导教师要全过程跟踪指导,对于生产实习,需定时对在工地中实习的学生进行考查监督,填写《实习指导记录》,并请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评价,出具《实习鉴定意见》,最后批阅学生的实习报告,以实现对实习整个环节的监控。
(3)培养“双证型”师资队伍。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体现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要求专业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不仅具有教师系列职称还要具备工程系列职称。
学校要十分重视专业教师的实践锻炼,积极推动专业教师参与各类项目,通过与企业的横向合作更新教师知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同时还要从校外聘请来自设计、施工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专家等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设计和实习教学任务,并对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进行指导。
(4)制定合理的毕业实习方案。
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的开学后2周。毕业实习采取统一安排与个人联系实习单位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同,有部分学生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或已经有了就业意向等情况,经学生书面申请及学院批准,允许学生到接收单位(或者有接收意向单位)实习,但实习要求与集中实习的学生相同,毕业实习内容要与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教师要给予过程指导。
5.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环节
(1)依托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开展课程设计。
“以理论认识实践、以实践推动理论”的互动教学过程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互动教学过程可以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来实现。“项目驱动教学”的教学场所是实验室或工作室,主题就是针对实际项目进行课程设计,设计过程围绕项目实施展开。学生一进入实验室或工作室就有明确的设计方向,确定分组并分配具体的设计任务,在团队合作中严格按照设计流程和规范进行项目设计,要求设计的作品具有实用价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获得过程体验,实现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对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化和延伸,主要体现在本专业范围内的具有明确专业方向的实践技能训练,以及学科交叉点上的专门化训练和培养。
为了规范毕业设计,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重视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毕业设计尽可能采用真题,要有多样性,选题可以有工程设计类、专题研究类和施工技术与管理类。充分调动学生自选、社会提供、教师筛选课题,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能力等个性来定位,有机会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及市场需求的设计及技术服务课题。二是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应加强目标管理,建立规范的质量监控机制,加强专业教研室对毕业设计的定期检查。三是做好毕业设计的评估工作。毕业设计评估工作是针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自检、自评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6.第二课堂活动与科研创新训练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科研创新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工程实践、科技创新、学术社团等活动。通过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和科研创新训练,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进行科技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如《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规定》、《大学生社团活动管理条例》,有助于保证实践活动的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同时又是教育改革的薄弱环节。通过重组并优化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改革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规范教学过程的管理等方面的努力,进一步实践“五位一体”的土建类实践教学体系,必将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晓,胡圣军.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改革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2006,25,(5):141-143.
[2]吴晓.构建工程能力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46-350.
[3]潘睿.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103-105.
[4]赵跃民.实验室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1-4.
[5]胡秀兰,祝明桥,刘锡军,程火焰.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3:90-93.
支撑项目:
1.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立项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FIB070335-A9-08。
2.金陵科技学院立项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Y075013。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土建类专业 “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必须有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在办学中要体现“以能力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应用性、融合性、职业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办学理念,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达到培养能够承担中小型工程建设的“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一专多能”的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1.地方高校的定位与服务面向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向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土建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实习实验条件、生源状况等方面与同专业传统老高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土建类专业只有客观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充分利用学校的地方教育教学资源,加强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才能在高等教育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2.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土建类基本建设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造成了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于地方企业,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不愿来,即使来了也难留住,造成人才引进困难;而愿意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工作上手慢,导致企业二次培养的投入大。近年来,很多有远见的地方企业已经调整了自己的人才质量观与人才引进策略,把“基础扎实有潜力、实践能力强上手快、思想稳定留得住”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准,把地方本科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对象。因此,地方高校应该审时度势,把握人才需求的趋势,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机制,主动为地方企业培养基础好、上手快、适应能力强、留得住、有潜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1]。
3.实现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地方高校要形成专业建设特色,应该树立以特色创品牌、以个性求发展的竞争意识、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专业教育思想。从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出发,将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施工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获得注册工程师、建造师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可见,我们要凝练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只有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构建土建类专业“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符合整体性、有序性和效率性的原则。其中,整体性原则是指要体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整体功能;有序性原则是指要把课堂内外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连接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保证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效率性原则是指要避免实践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约时间和经费[3]。
图1 实践教学体系构成框图
2.“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
“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课程)设计—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三个模块进行: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技术应用及创新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包括实验教学环节、计算机应用训练环节;专业技能模块包括实习、设计环节;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模块包括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劳动训练环节。
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环节,为学生创造各种独立实践机会,使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同时,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还应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每个实践环节都要有明确的实践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形成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不断涌现,对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开设一系列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验室建设是实验开设的前提条件。
(1)科学规划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实验室的发展定位,一所高校的发展定位决定了该校实验室的发展定位,有了发展定位才有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才能制定完整的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实验室建设实施计划。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实验室必须要为实践教学服务,同时也要根据社会的需要为科研及生产服务。
(2)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加强实验室内部之间的交流以及协调好实验室与教研室之间的工作关系,是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要求。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行一体化管理机制,将相关的教师和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编成一套教学工作班子,教研室主任与实验中心主任分工协作,并各有所侧重,根据需要,人员可在教研室与实验室之间流动,以保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通。实行教学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的一体化,既有利于知识的交叉、渗透与融合,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也有利于加强实验室活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4]。
(3)规范实验室规章制度。
根据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要求制订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在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环节执行过程中执行学校、学院的规定和制度,如《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中心人员值班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管理和维修办法》、《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实验教学起到科学性、规范性、指导性的作用。
4.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环节
(1)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
建立管理规范的长期校企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也是保证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全方位地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扩大实习范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带动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聘请设计、施工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师指导实践教学,结合实践教学计划,推荐学生到工程建设一线进行“真刀真枪”的训练。
通过与校外实习单位密切协作,能够满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需要。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程,获得感性认识,提高了工作实践能力。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在产学研方面能够培育成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5]。
(2)严格管理实习教学质量。
制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制度》,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实践教学的宏观管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责任到人,实行目标管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由专业教师主持,根据实习内容安排若干名实验教师参与指导。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编制实习指导书,并制定详细的成绩评定方法与标准,全面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指导教师要全过程跟踪指导,对于生产实习,需定时对在工地中实习的学生进行考查监督,填写《实习指导记录》,并请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评价,出具《实习鉴定意见》,最后批阅学生的实习报告,以实现对实习整个环节的监控。
(3)培养“双证型”师资队伍。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体现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要求专业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不仅具有教师系列职称还要具备工程系列职称。
学校要十分重视专业教师的实践锻炼,积极推动专业教师参与各类项目,通过与企业的横向合作更新教师知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同时还要从校外聘请来自设计、施工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专家等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设计和实习教学任务,并对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进行指导。
(4)制定合理的毕业实习方案。
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的开学后2周。毕业实习采取统一安排与个人联系实习单位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同,有部分学生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或已经有了就业意向等情况,经学生书面申请及学院批准,允许学生到接收单位(或者有接收意向单位)实习,但实习要求与集中实习的学生相同,毕业实习内容要与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教师要给予过程指导。
5.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环节
(1)依托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开展课程设计。
“以理论认识实践、以实践推动理论”的互动教学过程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互动教学过程可以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来实现。“项目驱动教学”的教学场所是实验室或工作室,主题就是针对实际项目进行课程设计,设计过程围绕项目实施展开。学生一进入实验室或工作室就有明确的设计方向,确定分组并分配具体的设计任务,在团队合作中严格按照设计流程和规范进行项目设计,要求设计的作品具有实用价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获得过程体验,实现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对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化和延伸,主要体现在本专业范围内的具有明确专业方向的实践技能训练,以及学科交叉点上的专门化训练和培养。
为了规范毕业设计,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重视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毕业设计尽可能采用真题,要有多样性,选题可以有工程设计类、专题研究类和施工技术与管理类。充分调动学生自选、社会提供、教师筛选课题,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能力等个性来定位,有机会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及市场需求的设计及技术服务课题。二是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应加强目标管理,建立规范的质量监控机制,加强专业教研室对毕业设计的定期检查。三是做好毕业设计的评估工作。毕业设计评估工作是针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自检、自评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6.第二课堂活动与科研创新训练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科研创新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工程实践、科技创新、学术社团等活动。通过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和科研创新训练,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进行科技及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如《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规定》、《大学生社团活动管理条例》,有助于保证实践活动的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同时又是教育改革的薄弱环节。通过重组并优化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改革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规范教学过程的管理等方面的努力,进一步实践“五位一体”的土建类实践教学体系,必将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晓,胡圣军.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改革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2006,25,(5):141-143.
[2]吴晓.构建工程能力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46-350.
[3]潘睿.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103-105.
[4]赵跃民.实验室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1-4.
[5]胡秀兰,祝明桥,刘锡军,程火焰.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3:90-93.
支撑项目:
1.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立项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FIB070335-A9-08。
2.金陵科技学院立项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Y07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