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计算的“四性”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ge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教学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应只满足于学生会算,算得快,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思考,能根据算式的特点,去寻求合理、简捷的计算途径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了“运算能力”的概念,这个概念主要是指: 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这些要求充分概括了计算品质的内涵: 准确性、熟练性、灵活性、简捷性。那么,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的“四性”呢?
  一、 培养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计算的准确性是指学生在计算中表现出的计算正确率高低的思维品质。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常常为部分学生经常出现计算错误而伤脑筋。我认为,要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必须要找出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一般来说,学生计算出现的错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概念、法则性错误;另一类是非概念、法则性错误,这类错误是没有规律性的,如抄错数字,看错符号等,避免这类错误则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而怎样才能减少计算中概念、法则性错误呢?
  1. 要正确理解数的意义和计算意义。
  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计算意义的理解是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自然数和分数是不同的两类数,它们的意义对同类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分数加法”的意义是指求相同分数单位的份数合起来一共是多少,而“自然数加法”指一共有多少个同类物体,它们计算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2/9+5/9,因为2/9表示有2个1/9,5/9表示有5个1/9,合起来是7个1/9,就是7/9。这里的2/9、5/9是同一个分数单位,所以可以直接相加。但是,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1/2+1/4,如果学生理解了分数加法的意义后,就会明白由于分数单位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相加,必须化成同一个分数单位后才能相加,学生就探究到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加的方法是要先通分,也就不会出现把分母相加,分子相加的错误做法了。
  2. 要弄清计算过程的第一步算理。
  算理是由概念、性质、运算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知识。弄清算理是学生正确掌握计算方法的关键。
  如,教学“分数乘整数”这一课的例1:
  做一朵绸花用3/10米绸带。
  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①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理解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
  a: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学生回答可能是:3/10+
  3/10+3/10和3/10×3。)
  b:说一说列出算式的理由。(让学生根据自然数乘法的意义推出分数乘法的意义,沟通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② 探究算法,理解算法中的算理。
  a:结合教材呈现的直观图,不计算你能知道3/10×3的结果是多少吗?
  b: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如何计算3/10×3?(学生会说: 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
  c:计算得到的结果和根据直观图得到的结果一致吗?(验证结果,确认计算的正确性。)
  上面的这个例子从计算知识产生的源头上帮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中每一步算理,使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 培养学生计算的熟练性。
  计算的熟练性是指学生在计算中表现出的计算“自动化”的思维品质。计算“自动化”是指计算时达到无需思考,“脱口而出”的程度。在计算教学中,当学生的计算技能已达到较高的准确性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向熟练性发展。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技能,教学中需关注以下几点。
  1. 激发学生熟练计算的内在需求。
  提高计算的熟练性与学生对熟练计算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迫切的内在需求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会使学生较快、熟练地掌握计算技能。为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类似于定量计时、定时计量等练习,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计算中的熟练程度,寻找差距,从而激发学生熟练计算技能的内在需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培养计算的熟练性奠定基础。
  2. 引导学生简缩辅助性计算环节。
  提高计算速度,不仅需要对计算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十分娴熟,而且还需要简缩计算的步骤。例如,有的学生在计算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往往要写上六七个步骤,如通分、约分、整数化假分数等,使得计算非常费时。因此,当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后,要引导学生适当简缩计算步骤,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
  3. 提供给学生有价值的计算练习题。
  我们知道,大量单纯重复性的练习会抑制大脑的兴奋,产生疲劳,从而影响计算的速度。因此,让学生多做一些能启迪思维、有迁移价值、有难易层次的练习题。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运算后,要求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可以给出这样的练习题:
  ① 7.6×0.8+0.2×7.6。
  ② 5.16×99+5.16。
  ③ 5.3×100+1 000×0.17。
  学生在这样的练习中处于兴奋状态,会不断地将先前的经验迁移到新的计算中来,并在运用中加以强化和活化,有效地提高计算的熟练性。
  三、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计算的灵活性是指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计算方法多样化,是学生思维灵活性在计算中的表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呢?
  1. 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索计算方法的意识。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做题往往只满足于一种计算方法,缺少多角度探索计算方法的意识。为此,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索计算方法的意识,克服习惯性心理,以激活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和计算的经验。   例如,学习了运算律及运算性质后,就可以设计直接运用运算性质及运算律计算的练习。这类练习,至少可以给学生提供两种计算方法; 一种是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常规做法;另一种就是运用运算性质和运算律进行计算的方法。如计算4.67×57+0.467×430,初一看,题目似乎没有什么特点,只能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但经仔细观察,就可发现隐藏在算式背后的特点,0.467×430变形为4.67×43,或4.67×57变形为0.467×570。这样,算式就具备了乘法分配律的结构特点,便可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去解决。多进行类似于这样的练习,就能丰富学生的计算经验,帮助学生建立起多角度探索计算方法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2.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还需让不同的计算方法刺激学生对题目中已知条件的感受,发展思维,以增强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例如,对6.5÷0.25这道小数除法计算题,教师要求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学生除了直接用竖式进行计算外,有的学生想到了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计算:(6.5×4)÷(0.25×4)=26;还有学生想到0.25就是1/4,6.5÷0.25=6.5÷1/4=6.5×4=26等。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多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地让学生寻求有意义地、不同类的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四、 培养学生计算的简捷性。
  计算的简捷性是指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运用简捷方法计算的思维品质。与计算灵活性不同,计算的简捷性注重计算方法的质,而不是计算方法数量的多少。而灵活性正是简捷性的基础。为提高学生计算的简捷性,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 加强对学生简算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计算的简捷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习惯心理,增强简算意识。在学生熟悉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应选择含有多种计算方法且有明显简便算法的题目作为例题,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和评价。例如,在学习了小数加法的运算律及减法性质后,可要求学生用多种计算方法计算4.87-5.63+5.13-4.37,学生想到3种计算方法:
  ① 按照常规方法逐一进行计算。
  ② 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原式=4.87+5.13-5.63-4.37=10-5.63-4.37=4.37-4.37=0。
  ③ 运用加法的运算律及减法性质进行计算:
  原式=(4.87+5.13)-(5.63+4.37)=10-10=0。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价,体会运用加法的运算律及减法性质进行计算的优越性。这样的训练,会唤起学生对简算方法的心理需求,增强学生的简算意识。
  2. 提高学生运算的知觉整体性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还要提醒学生计算时不要死套模式,提高学生运算时的知觉整体性能力。为此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不曾见过的新问题,需要他们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解决。如计算(5/13+4/17)×13×17,有的学生会给出这样的计算: 原式=5/13×13+4/17×17=5+4=9,这是一种错误做法,说明学生只关注了算式的局部特点。而当学生提高了整体性知觉反应,他们就会在整体观察这个算式的特点后正确简捷进行计算: 原式=5/13×13×17+4/17×13×17=85+52=137。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学生运算的知觉整体性能力,使学生在解决新问题时具备积极的心理需求,从而培养学生计算的简捷性。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息”。许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文,觉得没什么可写,往往内容空洞,而且大多是编造出来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应该带着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魅力,让作文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七种方法。  一、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推动学生学习内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
期刊
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在原有的班级授课模式之下,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达到。小班化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新平台。本文根据小班化背景下数学合作教学实践的经验谈几点看法,以期对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 设计合理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尽管思维活跃,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是思维交流的面还比较狭窄。小班化教学可以利用他们的思维优势,改变传统的
期刊
倾听,作为一种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能力,已愈来愈多地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通过倾听来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使自己的认识更趋完善。  一、 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  针对学生没有听完别人的话就举手抢着发言的现象,不去大声地呵斥,而是善意地提醒他们:“请等一下!”要求他们等别人的发言结束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  有些学生不打断别人的发言,但也听不进别人
期刊
我校2012年被正式批准为“江苏省小学小班化教学实验学校”,因此,我在小班化背景下开始了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些研究。在小班化英语教学实践中,我紧扣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英语教学的特点出发,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同步协调地进行。  一、 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对学生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缺少这种外在的语言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没有说英语的
期刊
教育专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父母不让最“差”的孩子自卑。农民对待庄稼的态度,决定了庄稼的命运,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同样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也许父母不是天才,但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做父母的不可能选择孩子,但可以改变教育孩子的态度。态度变了,孩子的命运也许会发生改变。  在对待幼儿的情绪上,无论他们
期刊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学习交流渠道,显得十分重要。  在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历程中,我从简单模仿到灵活复制,再到个性展示,努力使课堂具有智慧和灵性。在智慧、灵性的课堂上,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这就是“智慧”。创造师生与文本相通之情,促使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正确观念的形成,才能
期刊
创新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的核心。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创造力。  在教学中如何诱思导学、激发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案例之一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
期刊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的划分区域,有计划的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一种幼儿学习形式。活动区一般可分为角色区、表演区、美工区、阅读区、科学区、益智区、建构区、沙水区、养殖区等。  区域活动开展是否有效,是否受孩子的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材料的投放。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幼儿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知
期刊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却了,剩下的就是习惯——好习惯或坏习惯。这些习惯是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一个人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就能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参加工作几十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教学课堂常规,特别是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  一、 课堂常规的养成教育  一节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大致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的常
期刊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的加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普遍反映这一内容看似简单,但学生实际上的计算正确率很低。教师该如何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呢?  第一部分:现状:探究性学习的教学  课前预设(理想)  首先,当然要设置一个优美的、有趣的故事情境(在一个假日小队里,小明和小丽都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