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发展道路的核心内容之一。高职院校在办学层次、办学条件上的问题较为突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如何根据自身办学特色,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其运行实效,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平台
1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问题
1.1监控主动性不强,主体责任不明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管教学的校级领导,由领导决定何时进行何种形式的教学质量检查,由教学督导团根据教学质量检查的要求进行检查。这种模式的弊端是,督导对人惰性的外在督、促、导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监控主动性不强,广大师生的监控主体参与地位未能较好体现。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主导作用和师生的主体参与地位,以解决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体主动性不强的问题。
1.2标准系统性不强
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建立与教育部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新形势下相对应的、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系统的教学质量标准,监控评估中人为因素较重,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完备质量监控标准的内容与程序规定,以解决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标准系统性不强的问题。
1.3监控科学性不强
由于教学质量监控并没有成为教学管理部门的自觉意识与主动行动,监控方式多是零散化、碎片化的,监控对象不明确,监控阶段特点没有得到正视,少有体现以教学督导为主导的全员性、全方位与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因此,要克服方式方法的零散性、碎片化,充分体现不同监控对象和不同监控阶段的特点,以解决地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科学性不强的问题。
1.4闭环功能不够,监控的有效性不强
大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模式,少有体现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功能,这与新时期教育部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的持续改进理念不符。因此需要体现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功能,提高结果运用刚性,以解决地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有效性不强的问题。
2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平台的构建
2.1规划教学质量标准
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中,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职业素养和社会价值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各个领域需求的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之初需要先规划课程和教学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并描述教学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和标准。质量标准规划应该和其他教学规划过程并行开展,如果在教学过程为了满足既定的教学质量标准而对教学过程提出变更建议,可能会引起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调整,因此需要详细分析该变更将给其他教学相关计划带来的影响。在规划质量标准过程中,必须详细的制定出课程教学描述、主要教学可交付成果及验收标准;制定教师、学生组长等相关人员的责任表,保障小组工作过程的顺利完成;制定绩效基准用来考核学生绩效和对学习与工作过程的认可;制定进度基准,包括学习时间节点、开始和完成时间等;制定学习情境,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制定可能影响教学质量的环境因素等等。在规划质量标准过程中,可以先由小规模的学生和教师、企业、学校群体进行头脑风暴,提出标准,再由全体学生和专业教师较大规模的群体对标准进行审评,明确规划目标,保证体系的可行性、准确性、可持续性的原则,实现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规划。
2.2提供教学质量保障
为教学提供保障系统是审核教学质量要求是否达标和教学质量控制评价的前提,也是确保采用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和可操作性的有力保障。由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的开放性特征,需要增強相关管理制度的弹性。这一系统需要从企业、学校和教师三方面建设,如企业的社会资源、学校的校内实训条件、教师团队建设等。同时,还可以建立一个质量保障部门对教学质量保证活动进行监督。该部门可以向本课程的学生项目团队、执行管理层以及其他主动参与项目工作的干系人提供质量保证支持。为教学提供质量保障系统也是为持续改进教学创造条件,检查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改进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不合理的教学手段或方法,减少教学资源浪费,使各个教学过程在更高的效率和效果水平上运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2.3实施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贯穿整个教学项目的始终,检测并记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工作过程执行和最终工作质量的结果,从而评估教学绩效并建议必要的变更。教学成果包括可交付的成果,如项目产品、报告等;也包括项目管理成果,如成本、进度绩效等。对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质量评价不但需要企业、学校和教师三方组织者来评价,还需要学生方一起参与。作为执行者的学生可识别造成教学低效或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并建议和帮助教学设计和组织者采取措施来消除这些原因。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包括对过程的评价,也包括对最终成果的评价。过程评价系统包括课程前期的培养计划、大纲、教案、教材、辅助用书、社会和学校教学资源等教学准备;课程中期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项目载体确定、工作任务布置、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等。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的过程评价系统是关键,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建设必须围绕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定位,根据职业要求评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效果评价系统主要包括对学生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中,对职业和工作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对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等等。
结束语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可以促使和帮助教师与学生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等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全面总体的规划在相关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完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更强的实际操作性,强调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的实现。引入新型灵活的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充分调动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实施流程、实施手段、实施方法等更符合行业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保障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适应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潘晓卉,郑家茂.构建科学高效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5(1).
[2]王海刚.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优化[J].中国轻工业教育,2015(5).
[3]程鹏,陈溪辉,陈坚祯,邹飞,张凌宇,向卓.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优化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6(3).
[4]朱惠延,詹晶.开展多主体校内专业认证,持续改进内部质量监控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
作者简介:
沈国钧, 男 , 汉族, 湖北嘉鱼县人,出生年月1971年12月 本科学历 副教授,研究方向 计算机应用技术。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平台
1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问题
1.1监控主动性不强,主体责任不明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管教学的校级领导,由领导决定何时进行何种形式的教学质量检查,由教学督导团根据教学质量检查的要求进行检查。这种模式的弊端是,督导对人惰性的外在督、促、导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监控主动性不强,广大师生的监控主体参与地位未能较好体现。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主导作用和师生的主体参与地位,以解决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体主动性不强的问题。
1.2标准系统性不强
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建立与教育部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新形势下相对应的、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系统的教学质量标准,监控评估中人为因素较重,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完备质量监控标准的内容与程序规定,以解决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标准系统性不强的问题。
1.3监控科学性不强
由于教学质量监控并没有成为教学管理部门的自觉意识与主动行动,监控方式多是零散化、碎片化的,监控对象不明确,监控阶段特点没有得到正视,少有体现以教学督导为主导的全员性、全方位与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因此,要克服方式方法的零散性、碎片化,充分体现不同监控对象和不同监控阶段的特点,以解决地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科学性不强的问题。
1.4闭环功能不够,监控的有效性不强
大部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模式,少有体现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功能,这与新时期教育部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的持续改进理念不符。因此需要体现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功能,提高结果运用刚性,以解决地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有效性不强的问题。
2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平台的构建
2.1规划教学质量标准
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中,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职业素养和社会价值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各个领域需求的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之初需要先规划课程和教学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并描述教学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和标准。质量标准规划应该和其他教学规划过程并行开展,如果在教学过程为了满足既定的教学质量标准而对教学过程提出变更建议,可能会引起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调整,因此需要详细分析该变更将给其他教学相关计划带来的影响。在规划质量标准过程中,必须详细的制定出课程教学描述、主要教学可交付成果及验收标准;制定教师、学生组长等相关人员的责任表,保障小组工作过程的顺利完成;制定绩效基准用来考核学生绩效和对学习与工作过程的认可;制定进度基准,包括学习时间节点、开始和完成时间等;制定学习情境,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制定可能影响教学质量的环境因素等等。在规划质量标准过程中,可以先由小规模的学生和教师、企业、学校群体进行头脑风暴,提出标准,再由全体学生和专业教师较大规模的群体对标准进行审评,明确规划目标,保证体系的可行性、准确性、可持续性的原则,实现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规划。
2.2提供教学质量保障
为教学提供保障系统是审核教学质量要求是否达标和教学质量控制评价的前提,也是确保采用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和可操作性的有力保障。由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的开放性特征,需要增強相关管理制度的弹性。这一系统需要从企业、学校和教师三方面建设,如企业的社会资源、学校的校内实训条件、教师团队建设等。同时,还可以建立一个质量保障部门对教学质量保证活动进行监督。该部门可以向本课程的学生项目团队、执行管理层以及其他主动参与项目工作的干系人提供质量保证支持。为教学提供质量保障系统也是为持续改进教学创造条件,检查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改进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不合理的教学手段或方法,减少教学资源浪费,使各个教学过程在更高的效率和效果水平上运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2.3实施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贯穿整个教学项目的始终,检测并记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工作过程执行和最终工作质量的结果,从而评估教学绩效并建议必要的变更。教学成果包括可交付的成果,如项目产品、报告等;也包括项目管理成果,如成本、进度绩效等。对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质量评价不但需要企业、学校和教师三方组织者来评价,还需要学生方一起参与。作为执行者的学生可识别造成教学低效或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并建议和帮助教学设计和组织者采取措施来消除这些原因。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包括对过程的评价,也包括对最终成果的评价。过程评价系统包括课程前期的培养计划、大纲、教案、教材、辅助用书、社会和学校教学资源等教学准备;课程中期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项目载体确定、工作任务布置、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等。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的过程评价系统是关键,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建设必须围绕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定位,根据职业要求评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效果评价系统主要包括对学生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中,对职业和工作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对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等等。
结束语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可以促使和帮助教师与学生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等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全面总体的规划在相关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完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更强的实际操作性,强调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的实现。引入新型灵活的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充分调动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实施流程、实施手段、实施方法等更符合行业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保障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适应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潘晓卉,郑家茂.构建科学高效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5(1).
[2]王海刚.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优化[J].中国轻工业教育,2015(5).
[3]程鹏,陈溪辉,陈坚祯,邹飞,张凌宇,向卓.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优化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6(3).
[4]朱惠延,詹晶.开展多主体校内专业认证,持续改进内部质量监控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
作者简介:
沈国钧, 男 , 汉族, 湖北嘉鱼县人,出生年月1971年12月 本科学历 副教授,研究方向 计算机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