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行业都是注重对学生文化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体能训练并不是很重视。但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现在人们对于学生的体育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了,很多学校都通过社团课程的建设来提高体育教学。不过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体育社团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目前我国中职院校体育社团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加强中职院校体育社团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院校;体育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148-02
近些年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职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无论是体育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的目标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体能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那么简单了,还要求在体育运动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些竞技精神以及合作等意识。因此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拥有新的面貌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中职院校体育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1.体育社团活动的管理缺位。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课程化是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它包含各种规章制度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场地和器材等各种硬件配套支持等方方面面的执行和落实。理论上体育社团活动课程化和学校体育活动课程都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部分,而现阶段中职院校的体育教育资源仍相对匮乏,故社团活动场、器材、师资等教学资源严重欠缺,加之体育社团活动的地位不及体育课堂教学,所以,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会向体育课堂教学倾斜。
2.管理体制与评价体系不健全。
体育社团管理属于学校团委范畴,社团体育活动内容指导属于体育教学部门范畴,体育活动课程化又属于学校教学部门范畴,中职院校体育社团课程化管理是要把分属教学与群体的两个子系统的相关要素融合起来,把社团活动转变成教学模式,把学生社团活动成果转化为成绩即学分形式,这些在管理模式和操作方式上必然会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作为体育社团的主要成员和体育锻炼的主要参与者应该拥有评价和管理社团的权利,但是很多学校没有意识到这点,认为教师的地位应该高高在上,而学生就该对教师言听计从,不应该承担社团的管理工作和评价,但是这种观念和教学的方式十分错误,这样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体育社团的建设。
3.学校对体育社团建设不重视。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其对人才的培养类型与社会需求由直接关系。因此,很多中职院校对于文化课程或者像计算机以及机械操作等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视,而忽略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体育的课时安排很少,体育教师的数量也比较少,体育设施不足。很多时候老师想让课程的内容更丰富一些,但是根本没有那么多的体育器材,在其它课程的时间比较紧张时,体育不得不给其它课程做出让步,把原有的体育课时间让出来。另一方面体现在学校体育教师不受学校重视,首先体育教师的待遇较低,也不太受学校领导的重视。因此,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态度就会不叫消极,课程的内容很多年都不变,也不会主动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以及体育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
二、如何加强体育课程社团建设
1.将社团活动计入体育成绩和学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锻炼。
学生上体育课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体育成绩和学分。所以,将学生符合规定要求的社团活动计入其体育成绩并给予学分可有效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坚持行为。这是把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实施课程化管理的主要动因。学生的体育成绩可以分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社团成绩三部分,每部分的比重不同,但是体育成绩想要及格的话学生要在满足总成绩的同时这三部分的每一部分都要及格否则最终成绩扔为不及格。例如,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据30%,主要有学生的出勤情况决定高低;考试成绩占50%,主要由期中和期末两项体能测试结果和考试成绩来决定高低,而学生的社团成绩占20%,社团成绩高低不再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一些比赛的结果而是跟学生的参与程度有关,可以通过打卡的形式来记录学生本学期都参加了哪些活动、参加的次数,出勤率能到90%及以上学生就可以获得20分的社团成绩,80%以上是18分,70%以上是16分,60%是14分,50%以上是12分,低于50%则体育成绩即为不及格,这样主动参加课外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多。
2.设立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中心,加强课程化实施的组织保障。
“自愿、自由、自主、自治”的社团特征是激发社团活力、吸引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也直接导致了组织结构松散、对成员约束力不足等影响社团活动成效的问题。所以在体育社团的组织过程中,要保证以上原则不变的同时,老师还要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工作。除了选举社长,由社长负责社团日常工作外,老师还要亲自对社团进行管理,例如可以定期给社团成员进行体育知识的普及,亲自组织社团比赛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等。
3.根据学生的需求去建立社团。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可能同龄的人都在上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比较个性,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如果老师在体育课上的内容比较固定和大众化的话,学生往往会不配合,也不愿意参与到一些体育活动中。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或者“私人定制”教学。例如,很多男生喜欢打篮球,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篮球社团,定时在社团或动中讲一些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投篮技巧,不能够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篮球活动和篮球比赛;女生可能喜欢一些有氧的减肥运动和塑形练习,教师就要成立一个瑜伽社或者是健美操社团,在课上教学生一些瑜伽动作和有氧操运动,并给学生安排一些表演机会或者是比赛活动。此外教师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去跟学生交流,聆听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和对自己教学的看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还可以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例如,很多女同学都希望体育老师能够组织女同学跳一些健美操或者是練瑜伽,但是瑜伽的练习需要具有保暖性能的地面和室内的环境,因此很难组织社团去集体进行这些活动,所以学校可以腾出一间教室,并在室内铺设具有保温性能的泡沫垫,为学生练习瑜伽或者舞蹈提供场所。此外,学校要多举办一些体育社团的活动,让学生踊跃参加,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五一,邓玉,蒋治华.学生体育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构建与实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02).
[2]郭颖,李辉辉.中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及课程化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J].运动,2017(15).
[3]朱全飞,彭国强.中职院校体育社团活动课程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10).
【关键词】中职院校;体育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148-02
近些年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职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无论是体育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的目标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体能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那么简单了,还要求在体育运动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些竞技精神以及合作等意识。因此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拥有新的面貌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中职院校体育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1.体育社团活动的管理缺位。
学生体育社团活动课程化是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它包含各种规章制度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场地和器材等各种硬件配套支持等方方面面的执行和落实。理论上体育社团活动课程化和学校体育活动课程都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部分,而现阶段中职院校的体育教育资源仍相对匮乏,故社团活动场、器材、师资等教学资源严重欠缺,加之体育社团活动的地位不及体育课堂教学,所以,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会向体育课堂教学倾斜。
2.管理体制与评价体系不健全。
体育社团管理属于学校团委范畴,社团体育活动内容指导属于体育教学部门范畴,体育活动课程化又属于学校教学部门范畴,中职院校体育社团课程化管理是要把分属教学与群体的两个子系统的相关要素融合起来,把社团活动转变成教学模式,把学生社团活动成果转化为成绩即学分形式,这些在管理模式和操作方式上必然会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作为体育社团的主要成员和体育锻炼的主要参与者应该拥有评价和管理社团的权利,但是很多学校没有意识到这点,认为教师的地位应该高高在上,而学生就该对教师言听计从,不应该承担社团的管理工作和评价,但是这种观念和教学的方式十分错误,这样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体育社团的建设。
3.学校对体育社团建设不重视。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其对人才的培养类型与社会需求由直接关系。因此,很多中职院校对于文化课程或者像计算机以及机械操作等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视,而忽略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体育的课时安排很少,体育教师的数量也比较少,体育设施不足。很多时候老师想让课程的内容更丰富一些,但是根本没有那么多的体育器材,在其它课程的时间比较紧张时,体育不得不给其它课程做出让步,把原有的体育课时间让出来。另一方面体现在学校体育教师不受学校重视,首先体育教师的待遇较低,也不太受学校领导的重视。因此,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态度就会不叫消极,课程的内容很多年都不变,也不会主动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程不感兴趣以及体育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
二、如何加强体育课程社团建设
1.将社团活动计入体育成绩和学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锻炼。
学生上体育课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体育成绩和学分。所以,将学生符合规定要求的社团活动计入其体育成绩并给予学分可有效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坚持行为。这是把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实施课程化管理的主要动因。学生的体育成绩可以分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社团成绩三部分,每部分的比重不同,但是体育成绩想要及格的话学生要在满足总成绩的同时这三部分的每一部分都要及格否则最终成绩扔为不及格。例如,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据30%,主要有学生的出勤情况决定高低;考试成绩占50%,主要由期中和期末两项体能测试结果和考试成绩来决定高低,而学生的社团成绩占20%,社团成绩高低不再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一些比赛的结果而是跟学生的参与程度有关,可以通过打卡的形式来记录学生本学期都参加了哪些活动、参加的次数,出勤率能到90%及以上学生就可以获得20分的社团成绩,80%以上是18分,70%以上是16分,60%是14分,50%以上是12分,低于50%则体育成绩即为不及格,这样主动参加课外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多。
2.设立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中心,加强课程化实施的组织保障。
“自愿、自由、自主、自治”的社团特征是激发社团活力、吸引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也直接导致了组织结构松散、对成员约束力不足等影响社团活动成效的问题。所以在体育社团的组织过程中,要保证以上原则不变的同时,老师还要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工作。除了选举社长,由社长负责社团日常工作外,老师还要亲自对社团进行管理,例如可以定期给社团成员进行体育知识的普及,亲自组织社团比赛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等。
3.根据学生的需求去建立社团。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可能同龄的人都在上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比较个性,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如果老师在体育课上的内容比较固定和大众化的话,学生往往会不配合,也不愿意参与到一些体育活动中。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或者“私人定制”教学。例如,很多男生喜欢打篮球,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篮球社团,定时在社团或动中讲一些篮球的基本规则和投篮技巧,不能够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篮球活动和篮球比赛;女生可能喜欢一些有氧的减肥运动和塑形练习,教师就要成立一个瑜伽社或者是健美操社团,在课上教学生一些瑜伽动作和有氧操运动,并给学生安排一些表演机会或者是比赛活动。此外教师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去跟学生交流,聆听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和对自己教学的看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还可以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例如,很多女同学都希望体育老师能够组织女同学跳一些健美操或者是練瑜伽,但是瑜伽的练习需要具有保暖性能的地面和室内的环境,因此很难组织社团去集体进行这些活动,所以学校可以腾出一间教室,并在室内铺设具有保温性能的泡沫垫,为学生练习瑜伽或者舞蹈提供场所。此外,学校要多举办一些体育社团的活动,让学生踊跃参加,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五一,邓玉,蒋治华.学生体育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构建与实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02).
[2]郭颖,李辉辉.中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及课程化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J].运动,2017(15).
[3]朱全飞,彭国强.中职院校体育社团活动课程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