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能增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另一方面可以拓宽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使数学问题更形象化,更贴近生活,从而达到降低认识或理解的难度。
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教学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却经常存在着多媒体使用过多过滥的情况,多媒体教学从“辅助”教学的位置跃居到“主打”的角色。往往课堂上花哨热闹,学生兴奋欢喜,但实质上目标达成度不高,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就如何恰当、充分、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谈几点看法。
●使用要突出一个中心
这个中心就是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在选用多媒体教学时,目的要明确,要有的放矢,它要求我们做到两个方面:一是从教学的总体目标出发,宏观上考虑教学媒体的选用,以保障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微观上考虑教学媒体的选用,为的是保证局部教学要求的实现。教学中,要么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么是为了创设氛围,加强直观;要么是为了改进方法,提高效率…..以上诸多考虑,显然教师对教材的精深理解和对媒体的深入了解是其关键。也就是说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吃透教材是根本,什么地方用多媒体,使用什么样的多媒体,媒体对教学过程的作用是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熟悉手段也重要,教师对多媒体知识的掌握和修养,是媒体运用效果的保证。这样才能确保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使用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多媒体辅助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上,真正唱主角的是学生和教师,多媒体只是起到一种辅助课堂的功能。如果过多追求多媒体运用,带来的后果是多媒体课件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这种方式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原则,也违背现代教育学生主体性教育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多媒体课件时。应充分了解学生实际,认真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体现教学程序的灵活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比如,在进行“十几减9、8”教学,教师准备课件时,除了按书本上提供的方法顺次设计,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精心预设“13—8,3减8不够减,倒着减。先用8减3得5,再用十减5得5”这种情景,并设计交互式结构。课堂中,教师可以遵循学生的思维,及时抓住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件资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许多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替代的,但不等于它可以完全顶替其他教学手段。因此,多媒体和其他教学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与其他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要处理好多媒体与板书的关系。最近,笔者听了“方程”一课,从课题到例题,方程与等式的意义、关系等,执教者全部用课件呈现。这些内容在课件中一闪而过,课尾总结时,教师让学生谈谈学习了哪些新知识。看着眼前干干净净的黑板以及仅存几道习题的屏幕,许多中差生无所适从,含糊其词。由此可见,画龙点睛的板书是任何其他教学资源都不可替代的。
●使用要把握准三个时机
任何教学手段只有在最佳时机使用,才可能较好地发挥它的功效。那么怎样把握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时机呢?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预先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可能发生的变化,思维可能遇到的困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使用的切入点,使学生注意从无意到有意,情绪从抑制到兴奋,思维从平静到活跃,认识从理性到感性,从而充分凸显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1.创设情境时使用
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如小学数学中的“相遇”问题,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行人或汽车“相向”、“背向”等运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题意和算理。
2.在突破难点时使用
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用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分、4等分,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分,16、32等分,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水到渠成地推出圆的面积公式。
3.在激活思维时使用
.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先让学生猜一猜,屏幕上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三个面积相等),问学生哪个面积最大?让学生先讨论,然后用“等积变形”的分析推理方法,在电脑屏幕展现出割、移、拼的过程,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激发学生思考、拓宽思维空间,思维得到启发,学生在感受、体验、搜索中学习知识,并在细节上弄通联系,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营造创新的氛围。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广阔的空间,但运用时既要合时、合理、合情,又要精心地选择,讲求效果。当然,这当中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思考,去实践。
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教学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却经常存在着多媒体使用过多过滥的情况,多媒体教学从“辅助”教学的位置跃居到“主打”的角色。往往课堂上花哨热闹,学生兴奋欢喜,但实质上目标达成度不高,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就如何恰当、充分、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谈几点看法。
●使用要突出一个中心
这个中心就是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在选用多媒体教学时,目的要明确,要有的放矢,它要求我们做到两个方面:一是从教学的总体目标出发,宏观上考虑教学媒体的选用,以保障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微观上考虑教学媒体的选用,为的是保证局部教学要求的实现。教学中,要么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么是为了创设氛围,加强直观;要么是为了改进方法,提高效率…..以上诸多考虑,显然教师对教材的精深理解和对媒体的深入了解是其关键。也就是说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吃透教材是根本,什么地方用多媒体,使用什么样的多媒体,媒体对教学过程的作用是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熟悉手段也重要,教师对多媒体知识的掌握和修养,是媒体运用效果的保证。这样才能确保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使用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多媒体辅助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上,真正唱主角的是学生和教师,多媒体只是起到一种辅助课堂的功能。如果过多追求多媒体运用,带来的后果是多媒体课件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这种方式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原则,也违背现代教育学生主体性教育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多媒体课件时。应充分了解学生实际,认真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体现教学程序的灵活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比如,在进行“十几减9、8”教学,教师准备课件时,除了按书本上提供的方法顺次设计,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精心预设“13—8,3减8不够减,倒着减。先用8减3得5,再用十减5得5”这种情景,并设计交互式结构。课堂中,教师可以遵循学生的思维,及时抓住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件资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许多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替代的,但不等于它可以完全顶替其他教学手段。因此,多媒体和其他教学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与其他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要处理好多媒体与板书的关系。最近,笔者听了“方程”一课,从课题到例题,方程与等式的意义、关系等,执教者全部用课件呈现。这些内容在课件中一闪而过,课尾总结时,教师让学生谈谈学习了哪些新知识。看着眼前干干净净的黑板以及仅存几道习题的屏幕,许多中差生无所适从,含糊其词。由此可见,画龙点睛的板书是任何其他教学资源都不可替代的。
●使用要把握准三个时机
任何教学手段只有在最佳时机使用,才可能较好地发挥它的功效。那么怎样把握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时机呢?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预先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可能发生的变化,思维可能遇到的困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使用的切入点,使学生注意从无意到有意,情绪从抑制到兴奋,思维从平静到活跃,认识从理性到感性,从而充分凸显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1.创设情境时使用
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如小学数学中的“相遇”问题,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行人或汽车“相向”、“背向”等运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题意和算理。
2.在突破难点时使用
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用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分、4等分,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分,16、32等分,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水到渠成地推出圆的面积公式。
3.在激活思维时使用
.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先让学生猜一猜,屏幕上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三个面积相等),问学生哪个面积最大?让学生先讨论,然后用“等积变形”的分析推理方法,在电脑屏幕展现出割、移、拼的过程,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激发学生思考、拓宽思维空间,思维得到启发,学生在感受、体验、搜索中学习知识,并在细节上弄通联系,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营造创新的氛围。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广阔的空间,但运用时既要合时、合理、合情,又要精心地选择,讲求效果。当然,这当中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去研究,去思考,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