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自由表达即不必拘束一定的模式,可多样化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表达,即为新颖独到不拘一格的表达,看似简单易操作实质是对作文语言表达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如何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装扮,值得深入探讨。
一、学生作文语言存在的问题——肤色黯淡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作文的比分有增无减。面对这种情况,高中语文教师已然意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地位。但大部分教师都把精力投入在审题、构思、立意等方面,往往忽略了作为写作基础支撑的语言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自己在摸索的过程中,背诵、摘录、强行贴入成为通用手段,致使肤浅解读名家言论,文章生硬浮夸,没有鲜活的灵魂,使文章失去谐和之美。随便乱贴式的表达貌似吻合新课标要求的自由表达,实质却冗杂凌乱,没有真实体验,虚浮游移,毫无生活真实之美。
二、方法探讨——深层次化妆
面对以上问题,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对语言进行深入的化妆,具体做法如下:
1.锲而不舍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精彩的语言,使人读后如品香茗,余味绵长。由此可见语言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想要文章生动精彩,有生命力,首先就是要锤炼语言,做到字字用心,精雕细琢,使之有画面感,有诗意美,有个性。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巧用修辞,贴切引用。如“阳光把树影筛了一地”,一个“筛”字生动形象,贴切巧妙,繪出了阳光穿过树林,树影斑驳,稀疏朦胧的画面感。汉语句式多样,要想语言出彩,句式的变换也是必不可少的,文言句式典雅,口语泼辣,长句周详缜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
当然,还可以从修辞角度对语言进行化妆,使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精妙、优美。比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比喻的运用使得语句生动形象,含蓄隽永。当然,也可以适当的引用。巧妙用典或引用能够委婉含蓄地表达情感,使语言含蓄蕴籍,意味深长。辛弃疾作词经常用典,语言简练隐微,令人回味无穷。郁达夫《江南的冬景》大量引用:“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这些引用,拓展了文章的意境,增添了语言的趣味。
2.善假于物
写作想要语言生动鲜明,易于理解,必然要化虚为实,小中见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借助外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延展性。
例如优秀作文《坚守自我,心如琉璃》:
……
突然想起《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一段话,“生于世,愿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琉璃,在经历千年的洗礼后,依旧明净动人,夺人眼目。我们为何不能像琉璃那样,不污于世,坚守内心的纯净明澈?
……
学学琉璃吧!在烈火的焚烧后,在历史的扬尘后,依旧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坚守内心最真实的自我,我们也能在庸扰万象里活得充实而肆意!
作文的“由头”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一件物、一种现象,可以是一个片段、一个镜头,还可以是一句格言、一句谚语……巧妙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明白透析,深刻隽永。
3.腹有诗书
写作时要想文思泉涌,文采超众,平时的海量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但形形色色的各色资料让人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因此,积累要讲究方法,进而灵活运用,用出自己的个性色彩。选择书籍要遵从两大原则。第一是对这方面知识有兴趣。比如学生有沈从文笔下的乡土情结,就引导他有意识地从这方面深入挖掘,以“中国乡村”为主题做深度阅读,深入研究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梁鸿《中国在梁庄》、熊培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何伟《江城》等。还可以让他探讨外国文学中心灵故乡的意义,如毛姆《月亮和六便士》、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等。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对素材的占有和拓展是要求,灵活、有个性的运用是目标。
与其泛交一群人,不如深交一二知己。未经运用的素材,不能化为自己的血肉。融入生命的语言素养,才真正是写作生命的化妆,是化妆的最高境界。
4.源于生活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可能太丰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具有丰富内涵的写作材料无处不在,关键是作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愈是能从细小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深邃的内涵,其文章的质量就愈高。高考优秀作文《话说吃饭》的作者写道:“我对作文题目的解读是,要在别人无话可说处说出自己富有个性的看法。而即使人人都会吃饭,很少人会去关注吃饭。我作文的灵感来自三处。第一个灵感来自我在吃饭时听到的一段对话,同学为了写作业放弃吃饭,少了抚慰肠胃的享受。第二个灵感来自我在西安吃羊肉泡馍碰到的一位老先生,他吃羊肉泡馍的过程堪称行云流水,让我印象颇深。第三个灵感是来自‘细嚼慢咽’的祖训和我们家吃饭必须安静的规矩,让我感悟到了‘细嚼慢咽’背后的深意是生活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冲锋,也该有停下来积蓄力量的时刻。三个层次逐步推进,一篇文章就在脑海里形成了。”想必这也是打动阅卷老师的地方。多去看看身边的事,关注身边的人,留心生活中各种语言表述风格,个性化、有地方特色、符合人物身份的表述会使文章真实而又有新意。
5.超越自我
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超越自我。关于写作,我的建议是多写升格作文。一篇文章从初稿开始修改提升多次,比漫无目的地写十篇文章更有用。一篇文章反复多次升格,锤炼语言,打磨使之光彩异呈,过程可能会很枯燥很痛苦,但是能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作文语言的要求与范式,这对以后写作会有更大帮助。多写三篇,不如多改三遍。
三、意义总结——化妆提升内在修养
为了实现写作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教师必定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但无论运用什么方法,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程标准的实际出发。语言水平的提升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反复的训练,相信只要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不懈打磨,定能登临山顶赏无限风光。
《国语》有云:“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有些路看上去很近,走起来却很远。我相信有些路看上去很远,走起来却很近。
作者单位:江苏泗洪姜堰高级中学。
一、学生作文语言存在的问题——肤色黯淡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作文的比分有增无减。面对这种情况,高中语文教师已然意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地位。但大部分教师都把精力投入在审题、构思、立意等方面,往往忽略了作为写作基础支撑的语言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自己在摸索的过程中,背诵、摘录、强行贴入成为通用手段,致使肤浅解读名家言论,文章生硬浮夸,没有鲜活的灵魂,使文章失去谐和之美。随便乱贴式的表达貌似吻合新课标要求的自由表达,实质却冗杂凌乱,没有真实体验,虚浮游移,毫无生活真实之美。
二、方法探讨——深层次化妆
面对以上问题,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对语言进行深入的化妆,具体做法如下:
1.锲而不舍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精彩的语言,使人读后如品香茗,余味绵长。由此可见语言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想要文章生动精彩,有生命力,首先就是要锤炼语言,做到字字用心,精雕细琢,使之有画面感,有诗意美,有个性。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巧用修辞,贴切引用。如“阳光把树影筛了一地”,一个“筛”字生动形象,贴切巧妙,繪出了阳光穿过树林,树影斑驳,稀疏朦胧的画面感。汉语句式多样,要想语言出彩,句式的变换也是必不可少的,文言句式典雅,口语泼辣,长句周详缜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
当然,还可以从修辞角度对语言进行化妆,使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精妙、优美。比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比喻的运用使得语句生动形象,含蓄隽永。当然,也可以适当的引用。巧妙用典或引用能够委婉含蓄地表达情感,使语言含蓄蕴籍,意味深长。辛弃疾作词经常用典,语言简练隐微,令人回味无穷。郁达夫《江南的冬景》大量引用:“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这些引用,拓展了文章的意境,增添了语言的趣味。
2.善假于物
写作想要语言生动鲜明,易于理解,必然要化虚为实,小中见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借助外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延展性。
例如优秀作文《坚守自我,心如琉璃》:
……
突然想起《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一段话,“生于世,愿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琉璃,在经历千年的洗礼后,依旧明净动人,夺人眼目。我们为何不能像琉璃那样,不污于世,坚守内心的纯净明澈?
……
学学琉璃吧!在烈火的焚烧后,在历史的扬尘后,依旧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坚守内心最真实的自我,我们也能在庸扰万象里活得充实而肆意!
作文的“由头”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一件物、一种现象,可以是一个片段、一个镜头,还可以是一句格言、一句谚语……巧妙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明白透析,深刻隽永。
3.腹有诗书
写作时要想文思泉涌,文采超众,平时的海量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但形形色色的各色资料让人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因此,积累要讲究方法,进而灵活运用,用出自己的个性色彩。选择书籍要遵从两大原则。第一是对这方面知识有兴趣。比如学生有沈从文笔下的乡土情结,就引导他有意识地从这方面深入挖掘,以“中国乡村”为主题做深度阅读,深入研究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梁鸿《中国在梁庄》、熊培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何伟《江城》等。还可以让他探讨外国文学中心灵故乡的意义,如毛姆《月亮和六便士》、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等。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对素材的占有和拓展是要求,灵活、有个性的运用是目标。
与其泛交一群人,不如深交一二知己。未经运用的素材,不能化为自己的血肉。融入生命的语言素养,才真正是写作生命的化妆,是化妆的最高境界。
4.源于生活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可能太丰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具有丰富内涵的写作材料无处不在,关键是作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愈是能从细小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深邃的内涵,其文章的质量就愈高。高考优秀作文《话说吃饭》的作者写道:“我对作文题目的解读是,要在别人无话可说处说出自己富有个性的看法。而即使人人都会吃饭,很少人会去关注吃饭。我作文的灵感来自三处。第一个灵感来自我在吃饭时听到的一段对话,同学为了写作业放弃吃饭,少了抚慰肠胃的享受。第二个灵感来自我在西安吃羊肉泡馍碰到的一位老先生,他吃羊肉泡馍的过程堪称行云流水,让我印象颇深。第三个灵感是来自‘细嚼慢咽’的祖训和我们家吃饭必须安静的规矩,让我感悟到了‘细嚼慢咽’背后的深意是生活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冲锋,也该有停下来积蓄力量的时刻。三个层次逐步推进,一篇文章就在脑海里形成了。”想必这也是打动阅卷老师的地方。多去看看身边的事,关注身边的人,留心生活中各种语言表述风格,个性化、有地方特色、符合人物身份的表述会使文章真实而又有新意。
5.超越自我
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超越自我。关于写作,我的建议是多写升格作文。一篇文章从初稿开始修改提升多次,比漫无目的地写十篇文章更有用。一篇文章反复多次升格,锤炼语言,打磨使之光彩异呈,过程可能会很枯燥很痛苦,但是能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作文语言的要求与范式,这对以后写作会有更大帮助。多写三篇,不如多改三遍。
三、意义总结——化妆提升内在修养
为了实现写作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教师必定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但无论运用什么方法,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程标准的实际出发。语言水平的提升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反复的训练,相信只要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不懈打磨,定能登临山顶赏无限风光。
《国语》有云:“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有些路看上去很近,走起来却很远。我相信有些路看上去很远,走起来却很近。
作者单位:江苏泗洪姜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