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语言扮靓生命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j1986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自由表达即不必拘束一定的模式,可多样化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表达,即为新颖独到不拘一格的表达,看似简单易操作实质是对作文语言表达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如何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装扮,值得深入探讨。
  一、学生作文语言存在的问题——肤色黯淡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作文的比分有增无减。面对这种情况,高中语文教师已然意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地位。但大部分教师都把精力投入在审题、构思、立意等方面,往往忽略了作为写作基础支撑的语言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自己在摸索的过程中,背诵、摘录、强行贴入成为通用手段,致使肤浅解读名家言论,文章生硬浮夸,没有鲜活的灵魂,使文章失去谐和之美。随便乱贴式的表达貌似吻合新课标要求的自由表达,实质却冗杂凌乱,没有真实体验,虚浮游移,毫无生活真实之美。
  二、方法探讨——深层次化妆
  面对以上问题,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对语言进行深入的化妆,具体做法如下:
  1.锲而不舍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精彩的语言,使人读后如品香茗,余味绵长。由此可见语言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想要文章生动精彩,有生命力,首先就是要锤炼语言,做到字字用心,精雕细琢,使之有画面感,有诗意美,有个性。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巧用修辞,贴切引用。如“阳光把树影筛了一地”,一个“筛”字生动形象,贴切巧妙,繪出了阳光穿过树林,树影斑驳,稀疏朦胧的画面感。汉语句式多样,要想语言出彩,句式的变换也是必不可少的,文言句式典雅,口语泼辣,长句周详缜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
  当然,还可以从修辞角度对语言进行化妆,使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精妙、优美。比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比喻的运用使得语句生动形象,含蓄隽永。当然,也可以适当的引用。巧妙用典或引用能够委婉含蓄地表达情感,使语言含蓄蕴籍,意味深长。辛弃疾作词经常用典,语言简练隐微,令人回味无穷。郁达夫《江南的冬景》大量引用:“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这些引用,拓展了文章的意境,增添了语言的趣味。
  2.善假于物
  写作想要语言生动鲜明,易于理解,必然要化虚为实,小中见大。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借助外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延展性。
  例如优秀作文《坚守自我,心如琉璃》:
  ……
  突然想起《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一段话,“生于世,愿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琉璃,在经历千年的洗礼后,依旧明净动人,夺人眼目。我们为何不能像琉璃那样,不污于世,坚守内心的纯净明澈?
  ……
  学学琉璃吧!在烈火的焚烧后,在历史的扬尘后,依旧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坚守内心最真实的自我,我们也能在庸扰万象里活得充实而肆意!
  作文的“由头”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一件物、一种现象,可以是一个片段、一个镜头,还可以是一句格言、一句谚语……巧妙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明白透析,深刻隽永。
  3.腹有诗书
  写作时要想文思泉涌,文采超众,平时的海量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但形形色色的各色资料让人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因此,积累要讲究方法,进而灵活运用,用出自己的个性色彩。选择书籍要遵从两大原则。第一是对这方面知识有兴趣。比如学生有沈从文笔下的乡土情结,就引导他有意识地从这方面深入挖掘,以“中国乡村”为主题做深度阅读,深入研究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梁鸿《中国在梁庄》、熊培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何伟《江城》等。还可以让他探讨外国文学中心灵故乡的意义,如毛姆《月亮和六便士》、里尔克《杜伊诺哀歌》等。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对素材的占有和拓展是要求,灵活、有个性的运用是目标。
  与其泛交一群人,不如深交一二知己。未经运用的素材,不能化为自己的血肉。融入生命的语言素养,才真正是写作生命的化妆,是化妆的最高境界。
  4.源于生活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可能太丰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具有丰富内涵的写作材料无处不在,关键是作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愈是能从细小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深邃的内涵,其文章的质量就愈高。高考优秀作文《话说吃饭》的作者写道:“我对作文题目的解读是,要在别人无话可说处说出自己富有个性的看法。而即使人人都会吃饭,很少人会去关注吃饭。我作文的灵感来自三处。第一个灵感来自我在吃饭时听到的一段对话,同学为了写作业放弃吃饭,少了抚慰肠胃的享受。第二个灵感来自我在西安吃羊肉泡馍碰到的一位老先生,他吃羊肉泡馍的过程堪称行云流水,让我印象颇深。第三个灵感是来自‘细嚼慢咽’的祖训和我们家吃饭必须安静的规矩,让我感悟到了‘细嚼慢咽’背后的深意是生活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冲锋,也该有停下来积蓄力量的时刻。三个层次逐步推进,一篇文章就在脑海里形成了。”想必这也是打动阅卷老师的地方。多去看看身边的事,关注身边的人,留心生活中各种语言表述风格,个性化、有地方特色、符合人物身份的表述会使文章真实而又有新意。
  5.超越自我
  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超越自我。关于写作,我的建议是多写升格作文。一篇文章从初稿开始修改提升多次,比漫无目的地写十篇文章更有用。一篇文章反复多次升格,锤炼语言,打磨使之光彩异呈,过程可能会很枯燥很痛苦,但是能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作文语言的要求与范式,这对以后写作会有更大帮助。多写三篇,不如多改三遍。
  三、意义总结——化妆提升内在修养
  为了实现写作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教师必定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但无论运用什么方法,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程标准的实际出发。语言水平的提升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反复的训练,相信只要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不懈打磨,定能登临山顶赏无限风光。
  《国语》有云:“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有些路看上去很近,走起来却很远。我相信有些路看上去很远,走起来却很近。
  作者单位:江苏泗洪姜堰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平时的语文教学无非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提升能力。面对一篇内容丰富、知识众多、能力提升点集中的课文,怎样引导学生学习呢?我认为在我们认真研究了教材的基础上,采用问题导引,模块分割,合理组合,最终提升能力的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探索。现就《琵琶行》教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琵琶行》是白居易一生前后诗风变化的分水岭,诗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她人的曲折人生叙述,又有自己人生变故的诉说;
《兰亭集序》主要思想情感变化表现为“乐——痛——悲”,“乐”的原因比较好理解,然而“痛”和“悲”则比较含蓄委婉,学生因为生活阅历浅等原因,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笔者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发现通过矛盾分析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提升了教学效果。现就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矛盾分析方法做一个回顾分析。笔者将分别从“永恒之痛”和“轮回之悲”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永恒之痛  文章一、二段,写的是兰亭集会之乐,很
新课程在我省的实施已经进入第十年,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在教学行为上注入新的内容,应用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师生的互动。但是,过犹不及,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变成谬误。我们发现,有些老师没有充分理解“新课程”的本质特征,偏要区别于传统,便在形式上玩新花样,华而不实的教风和学风反而得到一定的追捧,这对新课程是一种误解和背叛,也跟闽派语文的精髓“求实、去蔽
比较阅读,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适当拓展课外资源,对多篇同题材或同体裁文章進行多角度比较,以达到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培育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实施以来,大部分教师已经认可了好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围绕“创新”的理念,教师们在课堂上想方设法,以生为本,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真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
《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是情感最为集中且非常细腻的部分,我们在讲解文本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而直接揭示出作者对母亲深沉而饱含遗憾的爱。揭示的最终情感固然是正确的,但是通达至最终情感的过程却总显得仓促而意犹未尽。倘若抓住文本的每一个细节展开讲解,在一堂课中又不免细碎而冗长,所以抓住文本中的一个细节部分,探析“我”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失为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我们在讲解文本的这一部分的时候,最困
“成语之妙,在于运用。颊上三毫,龙睛一点。与其滥也宁啬。”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成语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运用成语要注意恰如其分,否则,宁可不用也不能滥用。可是,当今滥用甚或错用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这里仅以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2015年6月第4次印刷)中成语运用方面的错误,按其性质分类评改如下。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很多时
曾有人说:读完苏东坡的《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再读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八愚诗》,真可以用上鲁迅的那句话“可以挤压出一个‘小’字来”。自然,这个渺小的“小”是配给柳宗元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分属唐宋,同样才华出众,同样命途多舛,一个始终积郁难排,死于忧愤,一个豁达自适,求得人生的大自在。在苏教版的《必修一》教材中,两人就这样穿越时空碰撞到了一起。《赤壁赋》在前,
新课程已实施良久,新的教学理念对促进素质教育改革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笔者通过听课等途径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任然选择的是僵硬老套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地“教”,学生一味地“学”,不仅课堂气氛生硬死板,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兴趣,当然教学效率也很低,学生也做不到全方位的提升。那么究竟要用何种方式改变目前语文高中教学的现状,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本的解读学习,达到知识的积累呢?本文就这一问题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天我休闲在家,倏然想起多年前一件难以忘怀的往事:那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与几位要好的小伙伴相约去浮屠镇乌龟山游玩的情景。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开心极了。当一行人走到山下一块水田田埂时,我突然看见一条尺来长的花蛇正“昂首摆尾”从水田往田埂匆匆游来,闻蛇色变的我吓得心战胆惊,来时的游兴顿时化为乌有。我呆呆坐在山下一块草地上,再也不想走了。尽管伙伴们苦苦劝我上山去玩,绘声绘色说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