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宋“夷门诗”中的汴梁风骨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r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夷门,典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即战国魏都城的东门,后来成为大梁(开封)的别称。夷门因战国时期“窃符救赵”的典故而名扬天下,引发后来历代文人雅士的吟咏抒怀,其中所蕴含的魏之遗风,在北宋时期的许多诗歌中皆可窥探,并延续至现代开封人的生活之中,展现了“汴梁风骨”在开封这片土地上的古今传承。
  【关键词】宋诗;夷门;窃符救赵;汴梁风骨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6-0025-02
  《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记载:“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①夷门,即战国时期魏国都城的东门,后来又成为大梁(开封)的别称。
  夷门遗址位于现今河南省开封市。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赵求救于魏,魏王因惧秦而不敢出兵,情急之下,信陵君听取大梁夷门的守门人侯嬴之计,借魏王宠姬如姬之手窃取兵符,夺取兵权,带领屠夫朱亥,率十万大军,击败秦军,成功救赵,上演了一出“窃符救赵”的历史活剧。西汉时期,司马迁访大梁废墟,寻夷门故址,并在《史记》中刻画了信陵君仁而下士、侯嬴愿为知己而死、朱亥忠义有勇的侠义形象,引发众多诗人词家前来吟咏凭吊、感慨抒怀,夷门因此名震天下,久经传颂。北宋时期,苏轼、王安石、宋祁等诗人创作了许多与“夷门”有关的诗篇,承魏公子之遗风,展现了北宋都城人的汴梁风骨。直至今日,大多数开封人身上仍有一股侠义之感,他们热情好客、重情重义、扶危济困,将魏之遗风与汴梁风骨内化为一种精神品格,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一、窃符救赵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在长平之战大败赵国军队,接着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万分危急之下,赵国接连派使者赴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带兵十万前往营救,中途受到秦国威胁,因畏惧秦国的强大势力,又命晋鄙驻扎在邺城观望形势。信陵君魏无忌数次劝谏魏王出兵未果,决定亲率门客,抗秦救赵。他听取夷门的守门人侯嬴之计,借魏王宠妃如姬之手窃取了虎符,在义士朱亥的协助下,夺取兵权,率领八万精兵,成功击败了秦国的军队,解了赵国之围。自知窃符救赵会触怒魏王,信陵君与门客留赵十年未归。
  司马迁在《史记》中极为推崇魏国公子信陵君:“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 ②战国养士之风盛行,信陵君得以“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就在于他的“仁而下士”。他为人宽厚仁爱,礼贤下士,无论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侯嬴、市井义士朱亥,还是赵国藏身于赌徒酒店之中的毛公、薛公,无论这些士人才能大小,他都谦卑恭敬地按照礼节同他们交往,丝毫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尊贵而轻慢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侠义之举的背后,有三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侯嬴、朱亥和如姬。侯嬴是大梁夷門的守门人,出身卑微,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才”,在认定信陵君品行过人,值得交往后,他慷慨献计,引荐义士朱亥,在救赵一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后,他以“临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的忠义姿态践行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价值观。屠夫朱亥隐于市井之中,面对信陵君多次的登门拜访和以礼相待,他都不卑不亢地谢绝了。而在后来,信陵君为救赵一事再次登门,他毅然答应,并舍身效命,在关键时刻协助信陵君夺取了兵权。最后一位关键人物是魏王宠妃如姬,信陵君替她完成了为父报仇的心愿,因此她“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果断巧妙地窃取虎符,助信陵君夺取兵权。
  二、宋诗中的“夷门”
  信陵君、侯嬴、朱亥等人的英勇侠义,光耀千秋,成为历代人们传颂的佳话,而开封夷门,也因此引来了众多诗人词家们前来吟咏凭吊、感慨抒怀。
  北宋时期,“夷门”常被诗人用在赠别友人的诗篇之中,如王安石的《送李屯田守桂阳》中的“夷门得邂逅,绿发皆半白”。孔武仲《与廖开甫自淮南同行赴举相别五年复相遇于蕲水县为诗赠之》中的“来书吾初走夷门,倾盖得君恨不早”。周权《至国门闻苏文饶将出部戏赠长句兼简其兄世美》中的“去年夷门十月雪,九衢日昃行人绝”,以及江西诗派诗人晁冲之的《夷门行赠秦夷仲》:“君不见夷门客有侯嬴风,杀人白昼红尘中。京兆知名不敢捕,倚天长剑著崆峒。同时结交三数公,联翩走马几马骢。仰天一笑万事空,入门宾客不复通。起家簪笏明光宫。呜呼!男儿名重太山身如叶,手犯龙鳞心莫慑。一生好色马相如,慷慨直辞犹谏猎。”此诗晁冲之借典故“窃符救赵”,赞颂夷门客一直具有侯嬴的狭义之风,并以此赠友。诗的前四句,陈词慷慨,气势恢宏,刻画出一个仰慕侯嬴、有侯嬴般胆识与侠气的夷门客形象,中间五句,写了另外一种人:他们唯利是图,趋炎附势,十分可鄙。最后四句,采用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夷门客的侠义,他们扶危济困,不畏强权,视生命如鸿毛;后两句写朝廷上的文学之士,他们明知朝廷施政有误,却为自保,不敢直言进谏,而司马相如则“慷慨直辞犹谏猎”,想到此,诗人感慨万分。
  曾巩也在《侯荆》一诗中借咏侯嬴与荆轲二位侠士,赞颂其为君王和国家排忧解难、尽职尽责、侠肝义胆的高风亮节:“侯嬴夷门白发翁,荆轲易水奇节士。偶邀礼数车上足,暂饱腥羶馆中侈。师回拔剑不顾生,酒酣拂衣亦送死。磊落高贤勿笑今,豢养倾人久如此。”诗中“偶邀礼数车上足,暂饱腥羶馆中侈”一句,引用《史记》中信陵君与侯嬴的故事:魏公子听说侯嬴一人是贤能之士,便派人去见,并赋予厚礼,而侯嬴坚持操守,不肯接受,公子于是大摆筵席,亲自带着马车及随从去迎接侯先生,侯嬴见此径直坐在了公子空出来的尊贵座位上,没有任何谦让的意思,在路途中又去拜访朋友并与朋友交谈让信陵君在旁等候,以此来观察信陵君的态度,而信陵君始终以谦恭的态度耐心等候,无丝毫不耐烦之意,侯嬴因此认为公子是品德高尚、礼贤下士之人,此后便与公子交好。信陵君心系魏国,礼贤下士,因而能赢得夷门门客侯嬴“酒酣拂衣亦送死”的侠义赴死。   然而,王庭圭在《和陈柄臣见赠》中,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山城相遇初相喜,共论大梁人物美。莫学夷门抱关吏,谋窃兵符椎晋鄙。”信陵君听取侯嬴之计,窃取虎符,杀害晋鄙,夺取兵权,侯嬴此举,是对魏国的不忠,因此,“莫学夷门抱关吏”。
  除了信陵君与侯嬴外,对朱亥进行追念的诗歌也有很多,如大诗人苏轼作有《朱亥墓》一篇,赞颂朱亥的侠义之举:“昔日朱公子,雄豪不可追。今来游故国,大冢称屠儿。平日轻公相,千金弃若遗。梁人不好事,名姓寄当时。鲁史盗齐豹,求名谁复知。慎无怨世俗,犹不遭仲尼。”此诗作于公元1060年二月,苏洵料理完妻子后事,携苏轼、苏辙二子返京,途径朱仙镇时,苏轼作下此诗。据《祥符县志》记载,朱仙镇为战国时期朱亥故里,当年夷门守门人侯嬴向信陵君举荐朱亥,朱亥在“窃符救赵”中协助信陵君取得兵权,对此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纪念朱亥,人们将其称为朱仙,并将他居住的村庄和村镇称为仙人庄和仙人镇。“平日”二句点明朱亥认为“小礼无所用”,而后四句借《春秋》定齐豹等人定为叛盗之事,赞颂朱亥的忠肝义胆,不惜玷污自己名誉,也愿为知己赴汤蹈火。
  穆修在诗中称朱亥为游侠:“台上墓边芳草绿,游人心事立徘徊。闲登朱亥游侠墓,却望梁王歌吹台。”黄庶也有作《过朱亥墓》表达对这位雄豪之士的悼念:“枯林寒草墓丘墟,等是当年一丈夫。地下若知应笑死,衣冠今日有屠沽。”
  北宋时期,文化繁荣,文人之风盛行,却缺乏了积极的抗争精神。晁冲之、苏轼等诗人称颂侯嬴、朱亥等侠义之士,背后隐藏着对北宋士风的一种反思,表达了对魏之遗风的敬仰与赞颂,是汴梁风骨的一种历史传承。
  三、汴梁风骨的现代传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悠久的古城开封,地处中华民族历史的发源地,一次又一次的城市重建,延续了辉煌灿烂的中原文明。千百年来,中原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开封人,形成了古朴淳厚的民风与任侠好义的精神品格。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外地人来到开封,如果被人欺负,开封人便会群起而救助;若是缺少钱财,开封邻里也会争相给予帮助;东西怎么卖、路如何走,总有好心人指点;邻里亲友之间互睦互助,经常来访问候……这种场景,不仅是北宋民间的日常,也是现代开封人的真实写照。他们承有魏公子之遗风,信义有道、尊老爱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在2020年国家抗击新冠疫情的危难时刻,来自开封市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52名医务人员前往湖北支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解救苍生于危难之时,这是侠义之风的延续,也是汴梁风骨的传承。
  四、结语
  “夷门自古帝王州”,古城开封,一砖一瓦皆是诗,一门一桥皆为史。溯古追今,夷门因“窃符救赵”这一历史典故名扬天下,历代文人雅士作诗吟咏,表达对信陵君、侯嬴、朱亥等侠义之士的敬仰与追思,其中所蕴含的魏之遗风,在北宋时期的许多诗歌中皆可窥探。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开封人浸染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形成了古朴淳厚的民风,凝练了任侠好义的精神品格,这既是魏之遗风的延续,也是汴梁风骨的传承。
  注释:
  ①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2890页。
  ②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14年版。
  參考文献:[1](清)周城.宋东京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8.
  [2](清)李濂.汴京遗迹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4.
  [3](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4](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
  [5]程瑞丽.社会学视野下的北宋东京诗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
  [6]张艺耀.魏国士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要】《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聊斋志异》中有很多关于科举士子的篇章,如《叶生》《司文郎》《王子安》等,塑造了大量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科举士子的形象。这些科举士子形象成了《聊斋志异》中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成了研究《聊斋志异》以及作者蒲松龄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总结了《聊斋志异》中科举士子群体的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并结合作者蒲松
期刊
(楔子)  孙大和孙二是兄弟。  但生下孙大、孙二的,应该不是同一对爹娘。  之所以说“应该”,是因为孙大和孙二都是孤儿,谁也没见过自己的爹娘。既然都没见过,那么就不能说他们的爹娘是同一对儿,也不能说不是。  这两个半大的孩子,一个从东面逃荒而来,一个从西面逃荒而来。到了依山傍水的孙家村后,便在村西的一个破草棚里住下。他俩都没有名字,所以都随了村子的姓,也就成了兄弟。  孙大爱吃,想做大明朝最好吃
期刊
“我知道你踏上这条不归路……不是为了最强剑术这么简单!我只是希望……在我琴断之前,你能够穿着如水青衣,手握逐影小剑平安回到我身边!”  泪垂弦上,琴音未绝,其声如语,亲切入耳,温暖入心。  狄青衣作别琴音,手握逐影小剑坐上了小船,船行渐远,琴语却仍在心间。  他没有回头,只是内心有声音在回应。  “我答应你!”  一、孤岛  夜深,雾散,天空繁星如火,靡靡之音渐浓,海水逐渐冰沉。  夜星照耀下,遥
期刊
第一部分,一个满世界比武的故事  一  老少二人对坐桌前,桌上一笺,墨迹尚新:“闻君八音斩誉满江湖,今夜子时,后学杜野禅拜刀!”  年轻人叫龙音壁,出道八年凭自己的奇门兵器八音斩,在江湖上鲜有败迹,是年轻一辈中不多的高手之一,家境好、成名早,脾气也大,忽然掌拍桌面道:“不过输了唐贞观一招而已,现在什么宵小都来欺负了!”  对坐老者面露揶揄。  龙音壁没好气道:“输赢不许你插手!”  二  子时,杜
期刊
“咚咚咚,咚咚咚”。  睁开眼,深宫冷夜,缕缕寒光凉人,雕窗阻不住月光,被照得千疮百孔。  “三哥哥快醒醒!救救我!”  是皇妹?她又想干什么?  “三哥哥救救我!有人在抓我!”  我有些怕这个妹妹,她总是骗我、捉弄我。  可我还是推开雕窗,迎着月光,我看到了皇妹,和她身后的父王。  寒月凉人,父王手中寒丝缕缕,一一牵在妹妹的身上。挑一下无名指,皇妹张开嘴,没有弧度的唇线,没有弯下的眼角,连平日常
期刊
【摘要】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代表作《宠儿》中通过多种后现代叙事手法让历史在生动的艺术作品中多重解构,在重构下得到还原历史真相的机会。让黑人奴隶制度对美国黑人的种种伤害得到控诉,批判时代的不公而迫切让黑人们关注当下自身命运。本文针对作品《宠儿》中对后现代的叙事手法和角度对作品的创作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出作品中的后现代叙事手法和艺术特色。  【关键词】《宠儿》;后现代叙事手法;碎片式
期刊
【摘要】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资产阶级革命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新的思想和理论涌现,女性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当时的婚姻制度和婚姻观念仍受到父权制的制约。托马斯·哈代在其极具争议的著作《无名的裘德》中描写了两段悲惨的婚姻,对当时父权制下的婚姻观进行了抨击,表现了对婚姻及女性的关注。  【关键词】女性主义;托马斯·哈代;维多利亚时期;《无名的裘德》;父权制;婚姻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
期刊
【前文提要】  许惊弦与水柔清易容更名混入钦差护卫,随沈从龙一行离开潼关,悄抵小城泾阳。化名史书之的吴戏言忽点名要许惊弦陪他巡游泾阳,他们在茶楼密探达成共识,但密谈内容却被塞外杀手组织五星锁中的陈漠听得。随后陈漠与师兄们接到刺杀行动,可惨遭出卖,刺杀目标竟是威赫王伪装的,造成他们两死一伤、一败涂地……  第一章 黄雀在后  一个高大的身影从浓黑如墨的夜色中显现出来,凝如渊淳,掌执八尺长刀,斜指威赫
期刊
【摘要】苏珊·格拉斯佩尔是美国现代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剧作家,其剧作呈现出对于性别问题的深切关怀和性别范式的犀利批判。本文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切入其短剧《琐事》,试图探讨和解析两性背后隐藏的政治内涵。女性在遭受性别压迫之后,她们寻找种种反抗性别压迫的方式。阐发女性建立性别主体的重要性,以此弘扬在两性平等中建构和谐社会,实现真正的性别解放。  【关键词】苏珊·格拉斯佩尔;女性戏剧;性别解放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美国杰出的文学家保罗·奥斯特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有趣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人物形象引起了读者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运用创伤理论文学批评方法,主要从家庭创伤层面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成长经历进行细致分析。通过解读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创伤表现,本文力图揭示出奥斯特内心深处隐藏的创伤意识以及他在小说中描写的创伤主题,并分析创伤对人物成长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突出治疗创伤的重要性,以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