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巧的学习,而是表现在启迪、唤醒和激励等教育效应上。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设情景;音乐;文学;美术;综合;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对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巧的学习,而是表现在启迪、唤醒和激励等教育效应上。我认为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高中的音乐欣赏课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在教学时,如果还照搬照抄原来的老方法,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是绝对行不通的,应在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欣赏更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
一、情感呼唤,激发学生兴趣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通过电脑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断,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辩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作过这样的尝试,听 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煤体欣赏乐曲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 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煤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高潮、尾声三部分片断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 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有一段自由节拍 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高潮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 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 方法将乐曲推向了高潮,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很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学生在欣 赏尾声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 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的遐想之中......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能很 容易地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学生 在完整的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侯,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景致去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乐器的音色,自然地产生了美好的遐想。
三、音乐与文学的综合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 如我在上欣赏课《十面埋伏》时,为了把这场战争讲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现出来。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我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用大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思乡曲》,一边朗读《乡愁》。再如欣赏“音乐与诗歌”中《阳关三叠》时,我让学生在了解了诗中伤感绝望的离乡之愁后,从已学过的古诗中寻找和这首诗情绪相反的诗句,这种做法很新鲜,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也就很高,连许多平时上课不很积极的学生都在搜肠刮肚的思考,当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找到后 ,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陡然提升。
四、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音乐与美术也是姊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在音乐欣赏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把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学生通过听音乐、看油画,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又如,在欣赏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美丽的大草原风光摄影,学生仅感受到了美丽的草原景色。
“人文式”教学使我们的课更生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音乐欣赏课真正达到了“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音乐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中音乐欣赏课的“人文式”教学必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高陆;伟大的德国作曲家 巴赫[J];音乐世界;1980年08期
[2]梁今知;关于伊斯兰音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关键词:创设情景;音乐;文学;美术;综合;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对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巧的学习,而是表现在启迪、唤醒和激励等教育效应上。我认为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高中的音乐欣赏课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在教学时,如果还照搬照抄原来的老方法,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是绝对行不通的,应在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欣赏更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
一、情感呼唤,激发学生兴趣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通过电脑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断,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辩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作过这样的尝试,听 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煤体欣赏乐曲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 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煤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高潮、尾声三部分片断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 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有一段自由节拍 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高潮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 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 方法将乐曲推向了高潮,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很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学生在欣 赏尾声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 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的遐想之中......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能很 容易地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学生 在完整的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侯,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景致去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乐器的音色,自然地产生了美好的遐想。
三、音乐与文学的综合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 如我在上欣赏课《十面埋伏》时,为了把这场战争讲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现出来。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我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用大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思乡曲》,一边朗读《乡愁》。再如欣赏“音乐与诗歌”中《阳关三叠》时,我让学生在了解了诗中伤感绝望的离乡之愁后,从已学过的古诗中寻找和这首诗情绪相反的诗句,这种做法很新鲜,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也就很高,连许多平时上课不很积极的学生都在搜肠刮肚的思考,当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找到后 ,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陡然提升。
四、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音乐与美术也是姊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在音乐欣赏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把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学生通过听音乐、看油画,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又如,在欣赏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美丽的大草原风光摄影,学生仅感受到了美丽的草原景色。
“人文式”教学使我们的课更生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音乐欣赏课真正达到了“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音乐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中音乐欣赏课的“人文式”教学必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高陆;伟大的德国作曲家 巴赫[J];音乐世界;1980年08期
[2]梁今知;关于伊斯兰音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