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蕴含着巨大活力,只有师生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能有真正的生活。”只有构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已超越了普遍的规范,达到了自由创造的境界;学生真正能体验到理智探险的愉悦。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教学目标得到创造性的实现,课堂也就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的舞台,成了一方创造智慧飞扬的天地。
一、师生互动,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
上课,这是儿童与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来决定的,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这一方面可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之中,在与教师对话中学习、领悟和生发出前所未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让学生拥有和体验着做人的全部尊严,享受着被人尊重的快乐,建立起自信和进一步对话的愿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体验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丰富,这样一来,师生间人为的界限消除了,进入了一种开放式的、多元的、具有无限包容性的、奇妙的“边缘”地带,师生的生命价值将得以展现。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以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和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为主要特征的师生互动关系,但教师要能把自己与学生真正的平等起来,“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使儿童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这样的课堂,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赏识与肯定,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师生双方“捕捉”对方的想法,双方产生积极的互动。允许学生错了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要努力形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动力、引发情感体验的源动力,激起学生自主创新的推动力。每个人都有被赏识的渴望,教师只有蹲下来看儿童的世界,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进步喝彩,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师生关系由此才能构筑成一个自由对话的平台。
二、生生互动,让思维在共振中引发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他的运作方式是课堂上学生间的互相讨论,互相切磋。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生态的一种有效的手段。首先,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特别容易激活思維,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第二,在互动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这对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和思维能力是很有益处;第三,在互动中,学生会获得一种平等的交谈权利,这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同时,在互动中,也可以使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例如,教学“10以内加法”时,教师不是让学生机械的背几加几等于10,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自己探索、发现、总结10以内数的组成规律,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式子来表示10以内数的组成:
(1)两个数组成10
9+1=10 8+2=10 7+3=10 6+4=10 5+5=10
(2)三个数组成10
3+6+1=10 4+4+2=10 7+2+1=10 5+2+3=10
(3)四个数组成10
3+2+4+1=10 3+3+2+2=10 5+1+2+2=10
……
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了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认识越辩越清晰,学习越辩越成功。
三、情知互促,让智慧负载着情感
学习本身就包含“认知和情感”,教学方法只有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会变得高度有效。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伴随着认知活动的情感体验与深刻强烈,相同时间内接受的信息就越多,遗忘的速度也就越慢,认知水平和发展也自然越快。相应地,认知能触发和加深情感体验,认知水平的提高会促使情感的分化,使情感思维和情感交往能力不断发展,升华人的情感境界。可见情和知的发展常常是平行发展。互相促进、和谐共进的。例如教学“直线”,一位教师采用描述的方法教“直线”:直线可以像黑板边线相反方向延长,穿过高山巨川,突破大气层,经过星球,直至九霄云外而无穷无尽……这位教师的“情感之作”使学生们听了兴趣盎然,同时也领会了直线的无限延伸性。“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发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保持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而只是做着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学生的精神生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四、动态生成,构建课堂的丰富性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一堂课的丰富性大多源于它本身的生成性,也即在课的进行过程中会生成一些即发的、非预期的教育性因素。同时,学生在知识掌握过程中意义的生成,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认知方式及成长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学生最终掌握的意义是有差异性的,这也是创造学习的源泉。实践证明,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性加以把持与整合,可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教育影响。同样,对教师来说,那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生成无疑会使教师对课堂教学更加热情、更加投入,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职业。
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控制课堂教导,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情况”,特别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因素”,“以学论教”,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并能有机地结合教案中设计的程序,抓住这些“生成因素”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切莫因为怕学生会“搅乱”自己的教学方案而禁止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
一、师生互动,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
上课,这是儿童与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来决定的,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这一方面可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之中,在与教师对话中学习、领悟和生发出前所未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让学生拥有和体验着做人的全部尊严,享受着被人尊重的快乐,建立起自信和进一步对话的愿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体验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丰富,这样一来,师生间人为的界限消除了,进入了一种开放式的、多元的、具有无限包容性的、奇妙的“边缘”地带,师生的生命价值将得以展现。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以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和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为主要特征的师生互动关系,但教师要能把自己与学生真正的平等起来,“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使儿童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这样的课堂,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赏识与肯定,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师生双方“捕捉”对方的想法,双方产生积极的互动。允许学生错了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要努力形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动力、引发情感体验的源动力,激起学生自主创新的推动力。每个人都有被赏识的渴望,教师只有蹲下来看儿童的世界,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进步喝彩,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师生关系由此才能构筑成一个自由对话的平台。
二、生生互动,让思维在共振中引发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他的运作方式是课堂上学生间的互相讨论,互相切磋。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生态的一种有效的手段。首先,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特别容易激活思維,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第二,在互动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这对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和思维能力是很有益处;第三,在互动中,学生会获得一种平等的交谈权利,这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同时,在互动中,也可以使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例如,教学“10以内加法”时,教师不是让学生机械的背几加几等于10,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自己探索、发现、总结10以内数的组成规律,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式子来表示10以内数的组成:
(1)两个数组成10
9+1=10 8+2=10 7+3=10 6+4=10 5+5=10
(2)三个数组成10
3+6+1=10 4+4+2=10 7+2+1=10 5+2+3=10
(3)四个数组成10
3+2+4+1=10 3+3+2+2=10 5+1+2+2=10
……
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了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认识越辩越清晰,学习越辩越成功。
三、情知互促,让智慧负载着情感
学习本身就包含“认知和情感”,教学方法只有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会变得高度有效。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伴随着认知活动的情感体验与深刻强烈,相同时间内接受的信息就越多,遗忘的速度也就越慢,认知水平和发展也自然越快。相应地,认知能触发和加深情感体验,认知水平的提高会促使情感的分化,使情感思维和情感交往能力不断发展,升华人的情感境界。可见情和知的发展常常是平行发展。互相促进、和谐共进的。例如教学“直线”,一位教师采用描述的方法教“直线”:直线可以像黑板边线相反方向延长,穿过高山巨川,突破大气层,经过星球,直至九霄云外而无穷无尽……这位教师的“情感之作”使学生们听了兴趣盎然,同时也领会了直线的无限延伸性。“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发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保持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而只是做着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学生的精神生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四、动态生成,构建课堂的丰富性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一堂课的丰富性大多源于它本身的生成性,也即在课的进行过程中会生成一些即发的、非预期的教育性因素。同时,学生在知识掌握过程中意义的生成,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认知方式及成长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学生最终掌握的意义是有差异性的,这也是创造学习的源泉。实践证明,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性加以把持与整合,可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教育影响。同样,对教师来说,那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生成无疑会使教师对课堂教学更加热情、更加投入,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职业。
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控制课堂教导,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情况”,特别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因素”,“以学论教”,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并能有机地结合教案中设计的程序,抓住这些“生成因素”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切莫因为怕学生会“搅乱”自己的教学方案而禁止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