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是实现农民增收、增强农业实力的重要手段。首先通过案例分析,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作物新品种推广的巨大效益,即合理利用资源、高产抗害和生态效益;根据作物推广现状,分析了新品种推广中遇到的老品种退出难、种植技术不配套、推广脱节、资金短缺和广告泛滥等难点,为推广新方法、新模式的建立提供基础。
关键词 作物新品种;推广;效益;难点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4.057
作物新品种是种植业核心竞争力的代表,是农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力量,是当前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方向[1]。《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后,我国作物新品种研究发展迅速,新品种层出不穷。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新品种,对我国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业产能,保障粮食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种植的效益,以及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加以分析,以期对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工作有所推动。
1 推广作物新品种的效益
1.1 合理利用资源
由于种植习惯和信息闭塞,大部分农户仍根据习惯选择种植的作物种类,因为缺乏对地区资源,气候条件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导致所种植作物品种可能并未对当地优势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实地调查,根据当地水土质量,气候条件,指导当地农户因地制宜更新种植品种,可实现对当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当地种植业的合理发展。例如,湖北农学院在江汉平原涝渍地区建立示范点,推广水稻新品种以及适宜在涝渍地生长的无籽西瓜和抗虫棉花等,合理利用光照、水土资源,基于新品种采用种植新模式,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极大地提高了涝渍地的资源利用效率[2]。
1.2 高产抗害
科研机构和育种公司等推出的作物新品种常具有传统作物不具备的优势,如产量高,对自然灾害抵抗力强等。推广种植高新作物品种,加以配套的种植技术,可有效的增加667 m2产量。通过推广新作物,替代老旧品种,加快农业种植区的产品换代,实现农民稳步增收,地区逐年增产。最为成功的莫过于对袁隆平先生研发的杂交水稻的推广种植,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3]。
对于自然灾害频发地区,通过推广种植抗害品种,可有效减少因旱、涝、渍、大风、虫害等带来的损失。例如,棉花虫害繁多问题一直困扰我国棉花种植业的发展,每年因虫害导致棉花减产10%~20%[4]。自从我国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抗虫棉,每年因虫害导致的棉花减产量大幅降低,保障了棉农的收入,也促进我国棉业稳定发展。
1.3 生态效益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东西跨经度60°,各地区水土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各不相同。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差,种植传统作物可能会带来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例如,辽宁省庄河市,每年除7-8月降水量充沛外,其他月份雨水较少,在此条件下当地传统作物玉米不仅产量低,在雨季还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当地推广种植新品种旱作水稻后,不仅作物产量和收益得到了大幅提高,水稻田在雨季还可以发挥以蓄代排作用,减少雨量流失,促进地下水量的蓄积,使生态环境转向良性循环[5]。由此可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作物新品种,对扭转环境恶化,促进生态和谐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推广作物新品种的难点
2.1 老品种退出市场难
虽然作物新品种具有相对明显的种植优势,但由于农户长期种植老品种,对老品种作物的习性,种植方法都有了较为熟练的把握,而农户难以及时掌握新品种种植技术、种植习惯或者说农户缺乏学习新品种的主动性。另外,老品种长期种植,对当地气候,降水等都有了较高的适应性,而新品种贸然进入,农户对其产量难免有所顾虑,不愿意承担风险,这也是新品种推广的难点。
2.2 栽培技术不配套,新品种寿命短
新品种往往具有自己的特性,对种植技术也有着独特的要求,推广种植新品种,研究制定其适应的种植技术是关键。目前,我国作物新品种的研究只注重选育过程,对于新品种优点的代际传递,和相应的种植方法都不太关注。在推广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大致提及种植要点,对新品种优点的长期保持方法很少作详细研究说明,这导致很多新品种的明显优势在推广种植时逐渐消失。2000年,因其超高产特性在甘肃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甘春20号,其有效应用时间仅有3 a[6]。一是由于按照一般的种植手段种植时,会发生青干现象,且未能得到对应的解决措施;二是因为特性退化迅速,未能按时重新纯化育种,导致其超高产的特性得不到保持,在3 a内就消亡殆尽。
2.3 推广品种和地方条件脱节
一是政府推广品种和农民期望之间脱节。政府在推广品种选择上,往往根据上级要求和推广计划进行推广,对当地农户种植习惯和种植技术水平考虑不足,容易导致农民对推广品种种植积极性不高,推广效率低下。
二是农民期望品种和当地种植条件之间脱节。有些新品种独具自身特色,价格较高,而农户由于文化水平低,常被其表面价值所吸引,不能充分考虑其稳产性、需求量和地区适应性,容易导致盲目引进,引起脱销滞销,造成自身损失。
2.4 推广资金不足
近年来,财政上对新品种农作物的资金支持不断加强,甚至还专门设置专项资金,对种植业发展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在浙江调研发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后,作物新品种研发育种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迫使优良种子价格提高,甚至达到普通种子的2倍以上,而且新品种作物引进种植的验证流程复杂,耗时久,投入大,用工多,导致在资金投入上仍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特别是市县一级的作物种子采购资金短缺尤为严重。财政投入的短缺明显拖慢了作物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极大地影响了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的频率。
2.5 宣传广告混乱
目前,新品种推广过程中,除政府行政推广外,主要是种子企业通过代理商、经销商来进行推广[7]。经销商在推广过程中,主要看重自己利润,对作物新品种是否适合种植、增收或病虫害防治效果如何并未进行充分调查,也未能在本地通过试验田进行实地研究。此外,市场上同种作物种子种类繁多,竞争激烈,经销商在宣传广告时往往夸大品种优势,隐瞒品种劣势。面对缺乏实践,也没有经过技术验证的广告,农民难以理性选择,也导致优势新品种作物的推广难以进行。
3 结语
推广种植作物新品种有着极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由于各种原因,作物新品种在推广中并不顺利。根据本文分析结果,建议各级财政加大对作物推广的资金支持,加强推广员队伍建设,充分考察各地资源特点,因地制宜,推广相适应的高产、高附加值作物,以期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业产能,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于庆华.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4(1):219.
[2]鄢圣芝,雷慰慈,刘章勇,等. 涝渍地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中试与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2):180-183.
[3]于庆华.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4(1):219.
[4]房雪,GE Saiying,张永生,等. 1991—2010年中国棉花病虫害经济损失分析[J].应用昆虫学报,2014(4):1104-1113.
[5]苗雨佳,白世枝,曹启章,等.旱作水稻新品种丹粳5号的推广效益与技术[J].作物杂志,2000(2):25
[6]张俊儒,张磊.对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的冷思考[J].甘肃农业科技,2012(2):36-38.
[7]莫宪伟.浅析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中的若干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2):289.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作物新品种;推广;效益;难点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4.057
作物新品种是种植业核心竞争力的代表,是农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力量,是当前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方向[1]。《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后,我国作物新品种研究发展迅速,新品种层出不穷。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新品种,对我国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业产能,保障粮食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种植的效益,以及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加以分析,以期对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工作有所推动。
1 推广作物新品种的效益
1.1 合理利用资源
由于种植习惯和信息闭塞,大部分农户仍根据习惯选择种植的作物种类,因为缺乏对地区资源,气候条件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导致所种植作物品种可能并未对当地优势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实地调查,根据当地水土质量,气候条件,指导当地农户因地制宜更新种植品种,可实现对当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当地种植业的合理发展。例如,湖北农学院在江汉平原涝渍地区建立示范点,推广水稻新品种以及适宜在涝渍地生长的无籽西瓜和抗虫棉花等,合理利用光照、水土资源,基于新品种采用种植新模式,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极大地提高了涝渍地的资源利用效率[2]。
1.2 高产抗害
科研机构和育种公司等推出的作物新品种常具有传统作物不具备的优势,如产量高,对自然灾害抵抗力强等。推广种植高新作物品种,加以配套的种植技术,可有效的增加667 m2产量。通过推广新作物,替代老旧品种,加快农业种植区的产品换代,实现农民稳步增收,地区逐年增产。最为成功的莫过于对袁隆平先生研发的杂交水稻的推广种植,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3]。
对于自然灾害频发地区,通过推广种植抗害品种,可有效减少因旱、涝、渍、大风、虫害等带来的损失。例如,棉花虫害繁多问题一直困扰我国棉花种植业的发展,每年因虫害导致棉花减产10%~20%[4]。自从我国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抗虫棉,每年因虫害导致的棉花减产量大幅降低,保障了棉农的收入,也促进我国棉业稳定发展。
1.3 生态效益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东西跨经度60°,各地区水土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各不相同。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差,种植传统作物可能会带来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例如,辽宁省庄河市,每年除7-8月降水量充沛外,其他月份雨水较少,在此条件下当地传统作物玉米不仅产量低,在雨季还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当地推广种植新品种旱作水稻后,不仅作物产量和收益得到了大幅提高,水稻田在雨季还可以发挥以蓄代排作用,减少雨量流失,促进地下水量的蓄积,使生态环境转向良性循环[5]。由此可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作物新品种,对扭转环境恶化,促进生态和谐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推广作物新品种的难点
2.1 老品种退出市场难
虽然作物新品种具有相对明显的种植优势,但由于农户长期种植老品种,对老品种作物的习性,种植方法都有了较为熟练的把握,而农户难以及时掌握新品种种植技术、种植习惯或者说农户缺乏学习新品种的主动性。另外,老品种长期种植,对当地气候,降水等都有了较高的适应性,而新品种贸然进入,农户对其产量难免有所顾虑,不愿意承担风险,这也是新品种推广的难点。
2.2 栽培技术不配套,新品种寿命短
新品种往往具有自己的特性,对种植技术也有着独特的要求,推广种植新品种,研究制定其适应的种植技术是关键。目前,我国作物新品种的研究只注重选育过程,对于新品种优点的代际传递,和相应的种植方法都不太关注。在推广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大致提及种植要点,对新品种优点的长期保持方法很少作详细研究说明,这导致很多新品种的明显优势在推广种植时逐渐消失。2000年,因其超高产特性在甘肃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甘春20号,其有效应用时间仅有3 a[6]。一是由于按照一般的种植手段种植时,会发生青干现象,且未能得到对应的解决措施;二是因为特性退化迅速,未能按时重新纯化育种,导致其超高产的特性得不到保持,在3 a内就消亡殆尽。
2.3 推广品种和地方条件脱节
一是政府推广品种和农民期望之间脱节。政府在推广品种选择上,往往根据上级要求和推广计划进行推广,对当地农户种植习惯和种植技术水平考虑不足,容易导致农民对推广品种种植积极性不高,推广效率低下。
二是农民期望品种和当地种植条件之间脱节。有些新品种独具自身特色,价格较高,而农户由于文化水平低,常被其表面价值所吸引,不能充分考虑其稳产性、需求量和地区适应性,容易导致盲目引进,引起脱销滞销,造成自身损失。
2.4 推广资金不足
近年来,财政上对新品种农作物的资金支持不断加强,甚至还专门设置专项资金,对种植业发展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在浙江调研发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后,作物新品种研发育种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迫使优良种子价格提高,甚至达到普通种子的2倍以上,而且新品种作物引进种植的验证流程复杂,耗时久,投入大,用工多,导致在资金投入上仍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特别是市县一级的作物种子采购资金短缺尤为严重。财政投入的短缺明显拖慢了作物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极大地影响了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的频率。
2.5 宣传广告混乱
目前,新品种推广过程中,除政府行政推广外,主要是种子企业通过代理商、经销商来进行推广[7]。经销商在推广过程中,主要看重自己利润,对作物新品种是否适合种植、增收或病虫害防治效果如何并未进行充分调查,也未能在本地通过试验田进行实地研究。此外,市场上同种作物种子种类繁多,竞争激烈,经销商在宣传广告时往往夸大品种优势,隐瞒品种劣势。面对缺乏实践,也没有经过技术验证的广告,农民难以理性选择,也导致优势新品种作物的推广难以进行。
3 结语
推广种植作物新品种有着极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由于各种原因,作物新品种在推广中并不顺利。根据本文分析结果,建议各级财政加大对作物推广的资金支持,加强推广员队伍建设,充分考察各地资源特点,因地制宜,推广相适应的高产、高附加值作物,以期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业产能,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于庆华.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4(1):219.
[2]鄢圣芝,雷慰慈,刘章勇,等. 涝渍地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中试与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2):180-183.
[3]于庆华.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4(1):219.
[4]房雪,GE Saiying,张永生,等. 1991—2010年中国棉花病虫害经济损失分析[J].应用昆虫学报,2014(4):1104-1113.
[5]苗雨佳,白世枝,曹启章,等.旱作水稻新品种丹粳5号的推广效益与技术[J].作物杂志,2000(2):25
[6]张俊儒,张磊.对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的冷思考[J].甘肃农业科技,2012(2):36-38.
[7]莫宪伟.浅析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中的若干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2):289.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