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业生态环境的是农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才能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才能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在全面了解农业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用的基础上,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发展
一、农业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维护农业的基础地位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走的是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道路,要发展工业就必须得到农业的支持,少了农业这个基础,工业发展的长久性也很难维系。所以在举国上下都在关注三农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全力来进行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变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现在大力提倡解决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就要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阿发展做起,以此来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2、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三农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现在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合理手段与方法。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要做到农民增收,就必须从改善生态环境做起。只有生态环境好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农民增收才有希望。农民增收后反过来加入到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当中,促进生态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三农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以说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3、保障经济的持续发展
国民经济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是农业要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农业的可持续关系着工业的可持续,也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而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就必须从生态环境入手。只有生态环境完成了可持续,农业才能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中实现持续发展,否则,一切都是徒劳。所以说生态保护的作用就是保障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农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1、农业污染严重
目前的农业生产环境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一方面是因为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而这些高强度的化学制剂由于残留期比较长,进入土壤后导致土壤的化学元素平衡被打破,对土壤造成污染,使得土壤肥力下降。另一方面是乡镇企业的生产所形成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废物,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其中的工业废水不仅影响饮用水的安全,而且造成农业灌溉用水的污染,这些污染水灌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2、生态破坏严重
生态破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的不合理和农村生存的需求造成的。在我国的农业生态问题上,最严重的就是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在我国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地区,由于当地居民环境意识薄弱,对林木资源的过渡砍伐,导致入地失去植被的保护,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而在我国广大北方,由于生存的需要,農民开荒种地,牧民过渡放牧等现象也是非常严重,这些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水分缺少的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这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3、可持续发展性低
可持续发展性低主要是由于现在农业生产的不规范和农业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更有甚者是有些地区已经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这就使得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再加上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受到严重的威胁。也正是由于污染和破坏现象的严重,使得我国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价值逐年走低。
三、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加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农业环境
要加快农业法制建设,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护农,依法兴农,提高依法管理农业环境的水平。一是加强执法体系建设,各县(市)、区要加强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网络,迅速改变目前农业环境监测人员少、手段弱、设备不足、无经费难以开展工作的状况,依法认真抓好农业环境管理工作。二是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目前从事农业环保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来自非农业环保专业,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在岗人员培训,以适应工作需要。三是要提高执法的权威性。各级政府要全力支持农业环保执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依法查处破坏农业环境行为。四是抓紧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宣传,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到知法、懂法,能运用法律保护农业环境,能自觉同破坏农业环境现象做斗争。
2、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实施保护基本农田的政策。耕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扭转耕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我国政府强化了土地资源管理,建立了以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为核心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损失补偿制度,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牢固树立国土资源法制观念,提高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自觉性,坚持严守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不放松。另外,开展农村能源建设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农村能源供应主要以生物资源为主,部分地区能源短缺,中国各级政府组织开展了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建设,特别是省柴灶、沼气、太阳能等技术的大量推广利用,使农村能源短缺矛盾得到缓解。此外,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控制水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植树种草,绿化祖国。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合不合理,直接决定资源是够得到优化配置。落后的农业产业结构,浪费了大量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产出效果也不理想。我国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需要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我国地大物博,但是区域差异明显,各地资源分布不均。对于这样的特殊情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区域的特性,进行不同形式的农业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实现农业产业的结构升级。我国沿海地区应该适当减少粮食种植,多种植其特色植物和农作物,充分利用其有效资源,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而我国东北和内陆地区可以发挥其地理优势,多种植粮食作物,一来足够满足全国粮食需求,二来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增长农民收入。 4、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广泛推广科学技术与服务,利用科学技术建设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过良好的保障,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率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农业成果的转化率以及科技贡献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所以,我国在科技兴农方面,还需要加大投资的力度,不斷地进行摸索和创新。
5、实施城镇化战略
实施城镇化战略,促使农村过剩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减缓农村生态环境压力,从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由于我国城乡人口不合理的现实情况,致使全国大部分人员滞留在农村,从而导致农村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压力过大。因此,解决农村人口城镇化,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有直接和高效的作用的。另外,我国也要保证人口的科学布局,不仅要保证农村人民能够转移到生活条件好的城镇,同时保证农村人民能够在城镇生活下去,这就要政府在城镇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稳定房价,为转移的人口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使其能够适应城镇生活,并生存下去,实现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从而减缓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和重建生态环境。
6、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对自然的不当利用造成的,所以,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主要途径是加强宣传教育。现实生活中个人或单位环境违法行为十分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现象。这固然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有关,但最根本的还是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鉴于此,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提高人们的认识和觉悟,广泛深入宣传《环保法》、《土地法》、《森林法》等法律,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增强广大群众环境法制观念。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使公众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唤起人们的伦理觉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形成负责任的行为。使公众能把环保意识上升到民族意识、生存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度。特别是政府官员、环保干部,不仅要做学习环保知识、普及环保知识的带头人,而且要真抓实干,倾听群众呼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包括农业生态环境)落实到各项具体的工作和行动中去,不断提高决策水平,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的工业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了工业的发展,农业等都作出让步,而如今,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大包袱,为了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完成我国各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变得十分的迫切。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农业生态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 南方农机. 2017(12).
[2] 杨志红.加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途径及措施探究[J]. 南方农业. 2017(29).
[3] 杨光美.浅析农业环境污染及其清洁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08).
[4] 李娟.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J]. 北京农业. 2015(30).
[5] 黄豫.浅谈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方案[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05).
[6] 赵明,赵瑞萍,赵亮.山西省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J]. 山西农业科学. 2012(10).
关键词: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发展
一、农业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1、维护农业的基础地位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走的是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道路,要发展工业就必须得到农业的支持,少了农业这个基础,工业发展的长久性也很难维系。所以在举国上下都在关注三农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全力来进行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变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现在大力提倡解决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就要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阿发展做起,以此来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2、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三农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现在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合理手段与方法。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要做到农民增收,就必须从改善生态环境做起。只有生态环境好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农民增收才有希望。农民增收后反过来加入到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当中,促进生态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三农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以说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3、保障经济的持续发展
国民经济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是农业要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农业的可持续关系着工业的可持续,也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而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就必须从生态环境入手。只有生态环境完成了可持续,农业才能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中实现持续发展,否则,一切都是徒劳。所以说生态保护的作用就是保障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农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1、农业污染严重
目前的农业生产环境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一方面是因为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而这些高强度的化学制剂由于残留期比较长,进入土壤后导致土壤的化学元素平衡被打破,对土壤造成污染,使得土壤肥力下降。另一方面是乡镇企业的生产所形成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废物,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其中的工业废水不仅影响饮用水的安全,而且造成农业灌溉用水的污染,这些污染水灌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2、生态破坏严重
生态破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的不合理和农村生存的需求造成的。在我国的农业生态问题上,最严重的就是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在我国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地区,由于当地居民环境意识薄弱,对林木资源的过渡砍伐,导致入地失去植被的保护,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而在我国广大北方,由于生存的需要,農民开荒种地,牧民过渡放牧等现象也是非常严重,这些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水分缺少的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这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3、可持续发展性低
可持续发展性低主要是由于现在农业生产的不规范和农业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更有甚者是有些地区已经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这就使得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再加上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受到严重的威胁。也正是由于污染和破坏现象的严重,使得我国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价值逐年走低。
三、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加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农业环境
要加快农业法制建设,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护农,依法兴农,提高依法管理农业环境的水平。一是加强执法体系建设,各县(市)、区要加强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网络,迅速改变目前农业环境监测人员少、手段弱、设备不足、无经费难以开展工作的状况,依法认真抓好农业环境管理工作。二是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目前从事农业环保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来自非农业环保专业,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大在岗人员培训,以适应工作需要。三是要提高执法的权威性。各级政府要全力支持农业环保执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依法查处破坏农业环境行为。四是抓紧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宣传,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到知法、懂法,能运用法律保护农业环境,能自觉同破坏农业环境现象做斗争。
2、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实施保护基本农田的政策。耕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扭转耕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我国政府强化了土地资源管理,建立了以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为核心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损失补偿制度,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牢固树立国土资源法制观念,提高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自觉性,坚持严守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不放松。另外,开展农村能源建设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农村能源供应主要以生物资源为主,部分地区能源短缺,中国各级政府组织开展了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建设,特别是省柴灶、沼气、太阳能等技术的大量推广利用,使农村能源短缺矛盾得到缓解。此外,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控制水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植树种草,绿化祖国。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结构合不合理,直接决定资源是够得到优化配置。落后的农业产业结构,浪费了大量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产出效果也不理想。我国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需要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我国地大物博,但是区域差异明显,各地资源分布不均。对于这样的特殊情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区域的特性,进行不同形式的农业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实现农业产业的结构升级。我国沿海地区应该适当减少粮食种植,多种植其特色植物和农作物,充分利用其有效资源,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而我国东北和内陆地区可以发挥其地理优势,多种植粮食作物,一来足够满足全国粮食需求,二来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增长农民收入。 4、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广泛推广科学技术与服务,利用科学技术建设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过良好的保障,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率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农业成果的转化率以及科技贡献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所以,我国在科技兴农方面,还需要加大投资的力度,不斷地进行摸索和创新。
5、实施城镇化战略
实施城镇化战略,促使农村过剩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减缓农村生态环境压力,从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由于我国城乡人口不合理的现实情况,致使全国大部分人员滞留在农村,从而导致农村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压力过大。因此,解决农村人口城镇化,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有直接和高效的作用的。另外,我国也要保证人口的科学布局,不仅要保证农村人民能够转移到生活条件好的城镇,同时保证农村人民能够在城镇生活下去,这就要政府在城镇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稳定房价,为转移的人口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使其能够适应城镇生活,并生存下去,实现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从而减缓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和重建生态环境。
6、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对自然的不当利用造成的,所以,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主要途径是加强宣传教育。现实生活中个人或单位环境违法行为十分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现象。这固然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有关,但最根本的还是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鉴于此,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提高人们的认识和觉悟,广泛深入宣传《环保法》、《土地法》、《森林法》等法律,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增强广大群众环境法制观念。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使公众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唤起人们的伦理觉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形成负责任的行为。使公众能把环保意识上升到民族意识、生存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度。特别是政府官员、环保干部,不仅要做学习环保知识、普及环保知识的带头人,而且要真抓实干,倾听群众呼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包括农业生态环境)落实到各项具体的工作和行动中去,不断提高决策水平,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的工业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了工业的发展,农业等都作出让步,而如今,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大包袱,为了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完成我国各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变得十分的迫切。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农业生态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 南方农机. 2017(12).
[2] 杨志红.加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途径及措施探究[J]. 南方农业. 2017(29).
[3] 杨光美.浅析农业环境污染及其清洁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08).
[4] 李娟.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J]. 北京农业. 2015(30).
[5] 黄豫.浅谈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方案[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05).
[6] 赵明,赵瑞萍,赵亮.山西省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J]. 山西农业科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