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中国汽车市场上备受关注的“上汽双龙劳资纠纷案”为例,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劳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上汽双龙案”的分析和对博弈的均衡求解,本文发现劳资纠纷导致的成本增加是上汽双龙合作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企业如何在海外并购中妥善处理劳资关系提出意见。
[关键词] 海外并购 劳资关系 博弈
一、引 言
国内关于劳资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企业中的劳资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中国基本上不存在劳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随着外资企业的涌入和民营企业的出现,劳资关系问题开始出现。但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念方面的不同,导致中国企业缺乏处理劳资关系的能力,尤其是处理海外并购中的劳资问题。鉴于此,本文试图在综合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博弈模型对跨国公司和并购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以我国汽车市场上备受关注的“上汽双龙劳资纠纷案”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该案例的剖析,为中国更多的企业如何妥善处理海外劳资问题提供借鉴。本文其他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上汽双龙劳资纠纷案介绍;第三部分运用博弈模型进行案例分析;最后是结论及政策建议。
二、案例简介:上汽和双龙工会的劳资冲突过程
2004年底,上汽斥资约5亿美元,收购了岌岌可危的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次年,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成为双龙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经过艰难的谈判,2006年8月30日双龙工会与上汽达成和解协议。协议内容包括:管理层撤回解雇计划,保障雇用;到2009年为止每年投资 3000 亿韩元开发新车;冻结工资和津贴;部分冻结未来两年的福利条件等。双龙工会宣布立即结束罢工和封闭工厂的行为,上汽也做出部分让步,取消之前裁员554人的决定, 但同时也回绝了工会的加薪要求,取消了一些不合理福利制度。至此,历时49天的双龙平泽工厂工人罢工落下帷幕。
三、案例分析
“上汽双龙劳资纠纷案”的发生,背后有来自文化、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企业和员工均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其任何决定都最终取决于其成本和收益。上汽集团和双龙内部员工亦是如此。我们在此引入博弈模型对上汽集团和双龙工会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揭示“上汽双龙劳资纠纷案”背后的深刻原因。
1.上汽集团与双龙工会的冲突
企业并购对于内部员工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变化。在面临被并购威胁的时候,目标公司的员工,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不确定的。而现有市场中大量的信号显示:目标公司的内部员工多数会成为并购的牺牲品,他们要么要求买断工龄、要么被辞退回家。“吃与被吃”的关系是目标公司内部员工对并购的第一反应。上汽并购双龙过程中,从谈判到公章的交割,每个环节员工都表现出十足的反抗情绪,这种不合作是发自内心的,是由对未来自身收益的不确定性的担心所导致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内部员工有与并购公司存在“敌对”的动机。
2.博弈模型建立与分析
目前学术界关于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员工之间的博弈研究已相当成熟。本文根据研究需要,以秦玉东(2008)构建的博弈模型为基础构建博弈模型。
为简化叙述,我们称双龙集团内部员工为A,上汽集团为B。博弈双方是理性的,双方都是在既定条件下以追求各自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A的利润是指 π0(个人的现在收益)+πt(个人未来收益的现值和)的和;B的利润是指公司并购后,被并购企业的业务能带来的未来收益V。整个过程中,上汽集团有两种策略选择: 并购或不并购;双龙集团员工也有两种策略选择:合作或对抗。
四、结论及其启示
1.并购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缺乏对海外市场的深入研究,是中国企业向海外拓展的一个普遍缺陷。上汽集团在并购韩国双龙集团时,准备不够充分,对韩国劳资形势及劳资环境研究得不够透彻,低估了韩国工人及工会的力量,并购后一度陷入劳资纠纷的泥潭中,给上汽集团的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在进入境外市场之前,企业应邀请国际并购问题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等参与企业海外拓展战略的制定等。
2.制定稳定的人力资源政策,稳定人心
并购行为对于被并购方来说是一场大变动,绝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危机感。对于普通员工,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尽可能多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要让他们理解并接受这次并购,尤其是在中国企业面临着本国文化遭遇国外企业“文化歧视”的情况下,更应加强与海外被并购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制定和实施系统全面的内外部沟通计划。对于核心员工如目标企业的总经理、财务总监、技术研发人员及优秀的销售人员等,这些人员对企业发展特别重要。因此,稳定的人力资源整合应将留住目标企业的核心员工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作为重点。
参考文献:
[1]陈志松 丁 可 王慧敏 陈军飞:基于心理契约的劳资博弈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10):602-605
[2]秦玉东:并购过程中目标公司内部员工与并购公司博弈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8):30-32
[关键词] 海外并购 劳资关系 博弈
一、引 言
国内关于劳资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企业中的劳资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中国基本上不存在劳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随着外资企业的涌入和民营企业的出现,劳资关系问题开始出现。但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念方面的不同,导致中国企业缺乏处理劳资关系的能力,尤其是处理海外并购中的劳资问题。鉴于此,本文试图在综合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博弈模型对跨国公司和并购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以我国汽车市场上备受关注的“上汽双龙劳资纠纷案”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该案例的剖析,为中国更多的企业如何妥善处理海外劳资问题提供借鉴。本文其他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上汽双龙劳资纠纷案介绍;第三部分运用博弈模型进行案例分析;最后是结论及政策建议。
二、案例简介:上汽和双龙工会的劳资冲突过程
2004年底,上汽斥资约5亿美元,收购了岌岌可危的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次年,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成为双龙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经过艰难的谈判,2006年8月30日双龙工会与上汽达成和解协议。协议内容包括:管理层撤回解雇计划,保障雇用;到2009年为止每年投资 3000 亿韩元开发新车;冻结工资和津贴;部分冻结未来两年的福利条件等。双龙工会宣布立即结束罢工和封闭工厂的行为,上汽也做出部分让步,取消之前裁员554人的决定, 但同时也回绝了工会的加薪要求,取消了一些不合理福利制度。至此,历时49天的双龙平泽工厂工人罢工落下帷幕。
三、案例分析
“上汽双龙劳资纠纷案”的发生,背后有来自文化、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企业和员工均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其任何决定都最终取决于其成本和收益。上汽集团和双龙内部员工亦是如此。我们在此引入博弈模型对上汽集团和双龙工会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揭示“上汽双龙劳资纠纷案”背后的深刻原因。
1.上汽集团与双龙工会的冲突
企业并购对于内部员工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变化。在面临被并购威胁的时候,目标公司的员工,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不确定的。而现有市场中大量的信号显示:目标公司的内部员工多数会成为并购的牺牲品,他们要么要求买断工龄、要么被辞退回家。“吃与被吃”的关系是目标公司内部员工对并购的第一反应。上汽并购双龙过程中,从谈判到公章的交割,每个环节员工都表现出十足的反抗情绪,这种不合作是发自内心的,是由对未来自身收益的不确定性的担心所导致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内部员工有与并购公司存在“敌对”的动机。
2.博弈模型建立与分析
目前学术界关于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员工之间的博弈研究已相当成熟。本文根据研究需要,以秦玉东(2008)构建的博弈模型为基础构建博弈模型。
为简化叙述,我们称双龙集团内部员工为A,上汽集团为B。博弈双方是理性的,双方都是在既定条件下以追求各自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A的利润是指 π0(个人的现在收益)+πt(个人未来收益的现值和)的和;B的利润是指公司并购后,被并购企业的业务能带来的未来收益V。整个过程中,上汽集团有两种策略选择: 并购或不并购;双龙集团员工也有两种策略选择:合作或对抗。
四、结论及其启示
1.并购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缺乏对海外市场的深入研究,是中国企业向海外拓展的一个普遍缺陷。上汽集团在并购韩国双龙集团时,准备不够充分,对韩国劳资形势及劳资环境研究得不够透彻,低估了韩国工人及工会的力量,并购后一度陷入劳资纠纷的泥潭中,给上汽集团的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在进入境外市场之前,企业应邀请国际并购问题专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等参与企业海外拓展战略的制定等。
2.制定稳定的人力资源政策,稳定人心
并购行为对于被并购方来说是一场大变动,绝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危机感。对于普通员工,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尽可能多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要让他们理解并接受这次并购,尤其是在中国企业面临着本国文化遭遇国外企业“文化歧视”的情况下,更应加强与海外被并购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制定和实施系统全面的内外部沟通计划。对于核心员工如目标企业的总经理、财务总监、技术研发人员及优秀的销售人员等,这些人员对企业发展特别重要。因此,稳定的人力资源整合应将留住目标企业的核心员工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作为重点。
参考文献:
[1]陈志松 丁 可 王慧敏 陈军飞:基于心理契约的劳资博弈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10):602-605
[2]秦玉东:并购过程中目标公司内部员工与并购公司博弈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