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的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8年6月考察人民日报社,开创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直接与网友在线交流的先河。胡锦涛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2009年12月21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让普通民众获得了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平台,让民众和决策者之间有了直接对话的可能。网络能否成为民众参政议政的新渠道?面对来势汹涌的网络民意,政府和决策者将如何做到从善如流?本期“特别策划”针对网络民意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作出分析和讨论,并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摘要】当下的网络正在改变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函数当中的重要变量。在网络空间里,网民所表达的政治情感被物化、政治意见被扩散化、政治冲动和愉悦被感染化,被寄托了的民主愿景展示在人人可见的电子化时空之中,网络时代的民主意象不断诠释着网络民主的现实和未来。
【关键词】网络时代 网络民主 政治意象
在当下中国学界,有学者赞叹“民主是个好东西”,可也有学者慨叹“民主为何迟迟难以落地”,另有学者异常兴奋地指点说“民主在网络里”。毫无疑问,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往往引领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前行。我们必须承认,当下的网络正在改变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函数当中的重要变量,于是许多网民满怀希望地找到了“我们离民主并不遥远”的生活向度和政治标签。然而,民主真的出现在网络中吗?网络民主离现实民主远吗?网络民主可信吗?其实,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所思考和表达的无非是一种网络民主的意象而已。所谓意象,就是主观意境与客观实在的融合,既有内在的、抽象的意念,又有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显然,在网络空间里,网民所表达的政治情感被物化,政治意见被扩散化,政治冲动和愉悦被感染化,被寄托了的民主愿景展示在随时可见、随处可见、人人可见的电子化时空之中,网络时代的民主意象不断诠释着网络民主的现实和未来。
从Web2.0到政府2.0
网络已然成为了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信息手段、娱乐工具和交流方式。在年轻人那里,他们可以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读报纸,但不可能不登陆网络。相比于我辈的“无知年少”,笔者仅10岁的儿子却能经常借助于电脑和网络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懂问网”已经成为了他的学习方式,可他对网游的迷恋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笔者的一块心病。他那挂在嘴边的“网络真是个好东西”肯定常常会让如笔者一样的家长无法轻松入眠——很担心“生活世界的百度化或谷歌化”取代孩子們稚嫩大脑的思考、“菜园子”边经常的“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会丧失艰苦奋斗的国民精神。网络,福兮?祸兮?家长不知如何回答是好,而我们自己也一天都离不开这“神奇”的网络了。
毫无疑问,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绕过了行政壁垒和人为障碍成为一个成本最低、速度最快、最为直接的民情官意的互动站。我们知道,民意诉求千差万别,怎样通过正常渠道合理及时地表达?政府的信息和决策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够高效便捷地让百姓知晓?安徽宣城市委、市政府建设的“网络互动工程”给了我们答案。2009年4月1日,宣城市政府正式开通“政民互动”网上服务热线,要求上线的60个市直部门对“群众提出的咨询类问题24小时以内予以回复,建议和投诉的办理时限为5个工作日”。打开“宣城网络政民互动”页面,“直通政府”、“倾听民声”、“宣城网事”、“本站专题”四大版块一目了然。有话对市长说,直接留言“市长信箱”;要办事,足不出户就能“在线咨询”;提意见建议,尽管在“百姓关注”里一吐为快。而且,严格问责落实“网上无小事”,“未按规定答复的,每起扣留0.5效能分;对造成恶劣影响的,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群众反映强烈、涉及案件查处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查处。”目前,宣城正积极研究和探索手机短信、电话语音内容转换到“政民互动”网络平台的途径,让群众更加便捷反映诉求,让“政民互动”向农村延伸,向所有的社会群体延伸。①
“网络是个好东西”。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互联网的诞生根本性地改变了人们政治参与的方式、结果和目的,打破了信息传递的壁垒。与工业文明时代国家集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络民主”克服了传统民主政治中单向式、集中化的政治传播模式,从而突破传统民主模式的某些局限。它的出现催生着政府权力的“自上而下”的转移,随着网络进入Web2.0时代,作为公共权力机构的政府也必然地走向了2.0时代。网络问政的宣城经验告诉我们,网络的存在不仅帮助政府打开了更为深入和广泛了解民情民意的“政策窗口”,也疏通了促进社会和谐的民意渠道,这种交互平台的开放性与无障碍性有效弥补了传统媒介民意反映不足的缺陷。
变革时代的政治营销
Web2.0时代的网络政治充满着诱惑和玄机,它的无边界性、平等性、便捷性和廉价性的特点更容易促使网络形成“政治市场”的交易。在这个虚拟的“政治市场”上,政治家们很自然地成为了政治营销主体,他们以“政治企业家”的身份不断地兜售自己的“政治产品”,让充当“政治消费者”的选民验证和使用。网络领域的政治营销正在颠覆传统的公共政治生活,电子投票、电子竞选正在被选举所使用,被选举人的政治广告与许多网站的商业广告一样充斥着网络公共空间。
从一定程度上说,网络的政治营销成为了政治精英抑或普通公众所仰赖的技术武器。美国人认为,“世上没有完美的总统”。可是,任何总统总是企图以“完美”的形象颠覆“总统是靠不住”的民间逻辑。“电台总统”弗兰克林·D·罗斯福是第一位掌握电台技术和广播氛围的总统,他以“壁炉聊天”的广播形式告知政府的政策纲领以及华盛顿所发生的事情,人们则以“兼听则明”的方式回报着总统。“电视总统”肯尼迪是第一位用电视直播方式进行政策阐释和新闻发布的总统,他那英俊的面容和潇洒的风格曾经吸纳了不少女选民和年轻人的选票,人们看到的是极其自信和有勇气的一位“国家的老板”。奥巴马的当选则极大地利用了互联网web2.0的优势凝聚了大量的草根力量,这位黑人总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美国第一个“网络总统”。
“奥巴马”品牌的形成是虚拟空间政治营销的杰作。奥巴马是第一个拒绝接受数千万美元公共竞选资金的总统候选人。这使得奥巴马得以“自费”参选,同时也可以募集没有上限的私人捐献。奥巴马有一个强大的网络筹款团队:马克·戈伦博格,曾经是一位硅谷的风险投资专家;史蒂夫·卫斯礼,加利福尼亚州前审计长,也是著名的全球网上购物网站eBay的创始人之一。再加上其他一批网络精英的帮助,奥巴马的竞选网站被打造成了一个支持者的活动中心。最后,奥巴马成功募集了超过6亿美元的政治捐款,此前总统大选全程筹款纪录是2004年布什创下的3.75亿美元,这在美国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可以说是一个奇迹。然而,这些现金超过85%来自互联网,来自总计310万名捐款人,65%都是小额捐助者,其中绝大部分是不足100美元的小额捐款。互联网筹款的成功,让奥巴马有充足的弹药可以在一些摇摆州、甚至是向来属于共和党阵营的地盘发动宣传攻势。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8年6月考察人民日报社,开创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直接与网友在线交流的先河。胡锦涛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2009年12月21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让普通民众获得了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平台,让民众和决策者之间有了直接对话的可能。网络能否成为民众参政议政的新渠道?面对来势汹涌的网络民意,政府和决策者将如何做到从善如流?本期“特别策划”针对网络民意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作出分析和讨论,并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摘要】当下的网络正在改变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函数当中的重要变量。在网络空间里,网民所表达的政治情感被物化、政治意见被扩散化、政治冲动和愉悦被感染化,被寄托了的民主愿景展示在人人可见的电子化时空之中,网络时代的民主意象不断诠释着网络民主的现实和未来。
【关键词】网络时代 网络民主 政治意象
在当下中国学界,有学者赞叹“民主是个好东西”,可也有学者慨叹“民主为何迟迟难以落地”,另有学者异常兴奋地指点说“民主在网络里”。毫无疑问,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往往引领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前行。我们必须承认,当下的网络正在改变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函数当中的重要变量,于是许多网民满怀希望地找到了“我们离民主并不遥远”的生活向度和政治标签。然而,民主真的出现在网络中吗?网络民主离现实民主远吗?网络民主可信吗?其实,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所思考和表达的无非是一种网络民主的意象而已。所谓意象,就是主观意境与客观实在的融合,既有内在的、抽象的意念,又有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显然,在网络空间里,网民所表达的政治情感被物化,政治意见被扩散化,政治冲动和愉悦被感染化,被寄托了的民主愿景展示在随时可见、随处可见、人人可见的电子化时空之中,网络时代的民主意象不断诠释着网络民主的现实和未来。
从Web2.0到政府2.0
网络已然成为了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信息手段、娱乐工具和交流方式。在年轻人那里,他们可以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读报纸,但不可能不登陆网络。相比于我辈的“无知年少”,笔者仅10岁的儿子却能经常借助于电脑和网络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懂问网”已经成为了他的学习方式,可他对网游的迷恋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笔者的一块心病。他那挂在嘴边的“网络真是个好东西”肯定常常会让如笔者一样的家长无法轻松入眠——很担心“生活世界的百度化或谷歌化”取代孩子們稚嫩大脑的思考、“菜园子”边经常的“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会丧失艰苦奋斗的国民精神。网络,福兮?祸兮?家长不知如何回答是好,而我们自己也一天都离不开这“神奇”的网络了。
毫无疑问,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绕过了行政壁垒和人为障碍成为一个成本最低、速度最快、最为直接的民情官意的互动站。我们知道,民意诉求千差万别,怎样通过正常渠道合理及时地表达?政府的信息和决策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够高效便捷地让百姓知晓?安徽宣城市委、市政府建设的“网络互动工程”给了我们答案。2009年4月1日,宣城市政府正式开通“政民互动”网上服务热线,要求上线的60个市直部门对“群众提出的咨询类问题24小时以内予以回复,建议和投诉的办理时限为5个工作日”。打开“宣城网络政民互动”页面,“直通政府”、“倾听民声”、“宣城网事”、“本站专题”四大版块一目了然。有话对市长说,直接留言“市长信箱”;要办事,足不出户就能“在线咨询”;提意见建议,尽管在“百姓关注”里一吐为快。而且,严格问责落实“网上无小事”,“未按规定答复的,每起扣留0.5效能分;对造成恶劣影响的,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群众反映强烈、涉及案件查处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查处。”目前,宣城正积极研究和探索手机短信、电话语音内容转换到“政民互动”网络平台的途径,让群众更加便捷反映诉求,让“政民互动”向农村延伸,向所有的社会群体延伸。①
“网络是个好东西”。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互联网的诞生根本性地改变了人们政治参与的方式、结果和目的,打破了信息传递的壁垒。与工业文明时代国家集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络民主”克服了传统民主政治中单向式、集中化的政治传播模式,从而突破传统民主模式的某些局限。它的出现催生着政府权力的“自上而下”的转移,随着网络进入Web2.0时代,作为公共权力机构的政府也必然地走向了2.0时代。网络问政的宣城经验告诉我们,网络的存在不仅帮助政府打开了更为深入和广泛了解民情民意的“政策窗口”,也疏通了促进社会和谐的民意渠道,这种交互平台的开放性与无障碍性有效弥补了传统媒介民意反映不足的缺陷。
变革时代的政治营销
Web2.0时代的网络政治充满着诱惑和玄机,它的无边界性、平等性、便捷性和廉价性的特点更容易促使网络形成“政治市场”的交易。在这个虚拟的“政治市场”上,政治家们很自然地成为了政治营销主体,他们以“政治企业家”的身份不断地兜售自己的“政治产品”,让充当“政治消费者”的选民验证和使用。网络领域的政治营销正在颠覆传统的公共政治生活,电子投票、电子竞选正在被选举所使用,被选举人的政治广告与许多网站的商业广告一样充斥着网络公共空间。
从一定程度上说,网络的政治营销成为了政治精英抑或普通公众所仰赖的技术武器。美国人认为,“世上没有完美的总统”。可是,任何总统总是企图以“完美”的形象颠覆“总统是靠不住”的民间逻辑。“电台总统”弗兰克林·D·罗斯福是第一位掌握电台技术和广播氛围的总统,他以“壁炉聊天”的广播形式告知政府的政策纲领以及华盛顿所发生的事情,人们则以“兼听则明”的方式回报着总统。“电视总统”肯尼迪是第一位用电视直播方式进行政策阐释和新闻发布的总统,他那英俊的面容和潇洒的风格曾经吸纳了不少女选民和年轻人的选票,人们看到的是极其自信和有勇气的一位“国家的老板”。奥巴马的当选则极大地利用了互联网web2.0的优势凝聚了大量的草根力量,这位黑人总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美国第一个“网络总统”。
“奥巴马”品牌的形成是虚拟空间政治营销的杰作。奥巴马是第一个拒绝接受数千万美元公共竞选资金的总统候选人。这使得奥巴马得以“自费”参选,同时也可以募集没有上限的私人捐献。奥巴马有一个强大的网络筹款团队:马克·戈伦博格,曾经是一位硅谷的风险投资专家;史蒂夫·卫斯礼,加利福尼亚州前审计长,也是著名的全球网上购物网站eBay的创始人之一。再加上其他一批网络精英的帮助,奥巴马的竞选网站被打造成了一个支持者的活动中心。最后,奥巴马成功募集了超过6亿美元的政治捐款,此前总统大选全程筹款纪录是2004年布什创下的3.75亿美元,这在美国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可以说是一个奇迹。然而,这些现金超过85%来自互联网,来自总计310万名捐款人,65%都是小额捐助者,其中绝大部分是不足100美元的小额捐款。互联网筹款的成功,让奥巴马有充足的弹药可以在一些摇摆州、甚至是向来属于共和党阵营的地盘发动宣传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