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专业是各中职学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作为职业教育中的起点,如何找准市场定位,办出特色,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毕业生,是各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调查显示,不少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严重。毕业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基本操作不够熟练,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差距较大,参加工作后进入工作状态周期较长,往往还要进行新的业务培训,未能体现出中职学校培养技术人才的特点与优势。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方面:有些学校简单照搬早期好的职校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陈旧,与市场需求脱节;有些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实习、实训条件较差;人们对中职学校存在偏见,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总体偏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相对较弱。
二、对培养模式的思考
1.明确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
温家宝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
社会要求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掌握某种技能,动手能力强,到岗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工作踏实,能吃苦耐劳。中职计算机专业就要努力按照市场要求去办学,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实践教学,努力造就一线迫切需要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大力进行课程改革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还是以学科体系为主,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的课程体系。因此,中职学校要进行大胆改革,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前瞻性。
(1)课程建设。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可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部分,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公共的必修课,如汉字录入、office等应用面最广的知识;第二层次是根据实际应用和学生兴趣,将课程设置分为若干应用方向,如网络方向、多媒体方向、图形图像处理方向、软件编程方向等。围绕每一个方向开设一组课程,如网络方向开设、网络技术基础、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站建设、网络安全技术、路由器交换机配置等课程。
为适应社会需要,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应是动态的,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实行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把原先的“以产定销”的模式转变为“以销定产”的模式。课程设置要以一种岗位需求为主,以技能需求相近的岗位为辅助,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2)精选教材。中职教材要鲜明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合中职层次的学生使用,力求理论深度适中,突出技能教学。现已出版发行的教材中特别缺乏成系列的实验教材,有关学校可编写成套的实验教材、校本教材。
(3)改进教学与考核方法。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应用性较强的一些课程,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或“任务驱动法”来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电子作品”,实施项目解决方案,使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做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在考核中要逐步减少专业课理论考核内容,加大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完成项目能力的考核。
3.培养“双师型”、“新型”教师
能否培养出受欢迎的毕业生,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职教育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掌握多门技能,努力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双师型”教师。因此,必需对教师进行更新培训,让他们到计算机行业中实践。学校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逐步实行持高级工、技师证书上岗制度。只有教师拥有了过硬的本领,才能培养出本领过硬的学生。
4.重视实习实训环节
对中职学生要特别注重实践环节的训练,校内除微机室外还应筹建组装室、网络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加强校企联合,建立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对实践环节要精心设计安排,将其放在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的位置。
5.引导学生考取“双证”
社会发展要求中职学生要具有“双证”,既有毕业证书,又有代表掌握一定技能的职业技能证书。中职学校要把“双证”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实施,要确定考证项目,将考证内容与教学内容适度挂钩,在教学中渗透与考证有关的内容。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通过率,也有利于规范教学,方便评价教学质量,使学生通过考证扎实掌握一门技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调查显示,不少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严重。毕业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基本操作不够熟练,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差距较大,参加工作后进入工作状态周期较长,往往还要进行新的业务培训,未能体现出中职学校培养技术人才的特点与优势。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方面:有些学校简单照搬早期好的职校的办学模式,教学内容陈旧,与市场需求脱节;有些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实习、实训条件较差;人们对中职学校存在偏见,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总体偏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相对较弱。
二、对培养模式的思考
1.明确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
温家宝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
社会要求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掌握某种技能,动手能力强,到岗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工作踏实,能吃苦耐劳。中职计算机专业就要努力按照市场要求去办学,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实践教学,努力造就一线迫切需要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大力进行课程改革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还是以学科体系为主,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的课程体系。因此,中职学校要进行大胆改革,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前瞻性。
(1)课程建设。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可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部分,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公共的必修课,如汉字录入、office等应用面最广的知识;第二层次是根据实际应用和学生兴趣,将课程设置分为若干应用方向,如网络方向、多媒体方向、图形图像处理方向、软件编程方向等。围绕每一个方向开设一组课程,如网络方向开设、网络技术基础、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站建设、网络安全技术、路由器交换机配置等课程。
为适应社会需要,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应是动态的,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实行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把原先的“以产定销”的模式转变为“以销定产”的模式。课程设置要以一种岗位需求为主,以技能需求相近的岗位为辅助,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2)精选教材。中职教材要鲜明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合中职层次的学生使用,力求理论深度适中,突出技能教学。现已出版发行的教材中特别缺乏成系列的实验教材,有关学校可编写成套的实验教材、校本教材。
(3)改进教学与考核方法。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应用性较强的一些课程,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或“任务驱动法”来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电子作品”,实施项目解决方案,使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做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在考核中要逐步减少专业课理论考核内容,加大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完成项目能力的考核。
3.培养“双师型”、“新型”教师
能否培养出受欢迎的毕业生,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职教育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掌握多门技能,努力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双师型”教师。因此,必需对教师进行更新培训,让他们到计算机行业中实践。学校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逐步实行持高级工、技师证书上岗制度。只有教师拥有了过硬的本领,才能培养出本领过硬的学生。
4.重视实习实训环节
对中职学生要特别注重实践环节的训练,校内除微机室外还应筹建组装室、网络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加强校企联合,建立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对实践环节要精心设计安排,将其放在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的位置。
5.引导学生考取“双证”
社会发展要求中职学生要具有“双证”,既有毕业证书,又有代表掌握一定技能的职业技能证书。中职学校要把“双证”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实施,要确定考证项目,将考证内容与教学内容适度挂钩,在教学中渗透与考证有关的内容。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通过率,也有利于规范教学,方便评价教学质量,使学生通过考证扎实掌握一门技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