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将语文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语文知识,还原成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语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聋校的语文教学不应该脱离聋哑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它是作为学习和生活双主体的聋哑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也是他们丰富生命体验、完善健全人格、实现回归社会的重要渠道。为改变传统聋校语文教学中重书本、轻生活,重学习、轻应用的倾向,我们尝试改变封闭的语文教学环境,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聋校中学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方新的天地。
一、让教材活起来
教材是课堂的重要资源,是学生的一个独立的对话伙伴,它可以凭借符号信息向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刺激,发出对学生心灵的呼唤。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整合,表现在两方面:联系生活,由生活导向新知;走向生活,由生活决定教学。新知的呈现方式寓于生活现象之中,将使聋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为自主、更为积极、更为活泼。
一方面,由生活导向新知,是指通过再现生活这一环节走向课堂。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阐述了这样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这篇文章所要阐述的人生哲理十分贴近聋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应该好好挖掘教材的内涵。我们要是能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曾遇到的困难,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心理,让学生产生深刻的人生体验,效果就会好得多,学生学到的将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人文的思想,提高的是自身的素养。这样的课堂才会是生动的、有活力的课堂。通过我所提的问题,我的学生们回答是非常积极的,他们说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有些灰心丧气,想等着老师来给解答;晚上一个人走夜路时,一个人在家时总是提心吊胆,希望能有个人来陪自己;阴雨天来学校时,道路泥泞,自己曾想不来上学……我及时地引导学生: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样克服它呢?《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就给了我们答案……由于有了前面的体验,学生再学起课文来就容易感受到其中的情境,就容易受到感染,进而把这一人生哲理变为自己的思想。学习课文后,我再次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困难。这样,学生不仅仅是学习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另一方面,由生活决定教学,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感兴趣的,他们今后发展所需要的内容为重点进行教学。针对初中聋生在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观表述最为薄弱的特点,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将课文作为阅读文本,侧重抓住文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进行阅读训练。围绕“生命力”这个词,让学生体会阅读过程中的宏观把握;围绕着“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句话,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分别训练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对文中信息的搜索、提取能力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把“活”这把钥匙真正地交到学生的手里,才算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二、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让他们真正地动起来,才能使他们有所收获。
1.放手让聋生去“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本身也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意识。”中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故事性强的童话或故事,许多课文的片断或词句也可让学生投入地扮演故事的角色。在“动”与“乐”中,把静止的语言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在活动中发展语言、思维,升华感情。聋生虽然耳朵听不到,但性情活泼,喜欢表演,我通过“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移情作用,让学生缩短与教材的心理距离,因而课堂上,我们要放手让聋生去“演”。
2.放手让聋生去“问”。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便是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有显著的发展。他们开始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喜欢独立地探究和争议各种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叶圣陶说:“如果把孩子解放出来,孩子也能办大事,也能互教互学,自己当小先生。”所以对课堂上学生的疑问,教师要积极鼓励、引导,使学生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会问”到“会问”。
3.放手让聋生去“试”。美国的门肯说:“儿童最好的老师是本质上富有童心的人。”富有童心就是想聋生之所想,乐聋生之所乐,忧聋生之所忧。课堂上,一切顺乎自然,教师顺势而教,聋生顺势而学,都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利用初中阶段聋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聋生进行他们所喜欢的活动,让聋生全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使聋生在活动中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真正把课上“活”。
三、让掌声响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需要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这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动力。当学生回答正确,或提出有独到见解时,我都及时用热情洋溢的语调进行肯定。如“你说得真好!”“你回答得真棒!”“你真行!”“你是好样的!”“你能行!”或引导学生用热烈的掌声对其进行鼓励。这些鼓励性的语言或掌声要贯穿整个课堂,并向他们投以“赞许的目光”,向他们 “点头微笑”,或发动全班同学进行“集体表扬”,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好语文。
“让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是霍懋征老师说过的话,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启示,还有震撼。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活的教育。霍老师说:“教师要把课上得像孩子依恋的动画片一样。”如果说一部优秀的动画片是由无数细小的图画拼凑而成;一曲动听的音乐是由无数跳动的音符组合而成,那么,一个让聋生依恋、喜欢、向往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聋校教师无数天思考、无数次尝试、无数回探索,用爱心、耐心、精心、不断钻研的上进心创造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