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义务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主体。目前,贵州农村小学教育存在“教育监管不力,校长素质不高,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分布不均,留守儿童增多”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影响了国家义务教育政策的真正落实。应采取“加强监管力度,调整师资结构,降格部分村小,加强沟通家长,促使政府作为”等措施提升贵州农村小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贵州农村小学教育 提升教育质量
“十二五”期间,义务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农村人口超过9亿,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工作的主体。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问题成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准确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索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策略,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落实,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贵州作为一个欠发达的西部省份,农村小学教育质量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一、当前贵州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仍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依然是普及义务教育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农村教育的重视与强力支持,贵州农村学校教育形势一片大好。但在这种看似蓬勃发展的势头下面,仍然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阻碍了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
1.教育监管不力,农村教育发展不快。
当前贵州农村小学教育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监管力度不够。对贵州农村小学来说,每年也不乏监管部门组织的检查、校际之间的统考及评比。但据大部分一线教师反映,多数检查与被检查都实行应付,统考与评比都流为形式。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面有什么样的检查方式,下面就有相应的应付检查的手段。统考与评比原本是加强校际交流与竞争、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措施,可惜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滋生不正之风的“温床”。监管部门没有尽到监督与管理的责任,这是导致贵州农村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2.部分校长素质不高,管理工作本末倒置。
贵州农村很多学校至今仍然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长被赋予太多的权力。校长的素质与水平决定了学校教育质量,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陶行知先生曾说:“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完全可以这么说,学校质量如何,学校水平如何,学校境界如何,取决于校长。”经走访考察,贵州大部分农村小学的校长普遍学历不高,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师范生、老专科生,缺乏足够的文化素质、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及接收新知识的能力。正因如此,有些校长在管理工作中本末倒置,重视校园建设,忽略教学质量,滥用职权,好大喜功,不求实效。这就导致学校越来越富裕,校园环境越来越优美,教学条件越来越优越,教学质量却不见起色甚至不如从前。
3.师资力量薄弱,无法保障教育质量。
尽管自2006年开始,国家启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特设岗位计划,用五年时间为农村补充了十多万师资,但相对于广大农村对师资的渴求,也只是杯水车薪。师资力量薄弱仍然是阻碍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原因。一方面,很多小学师资年龄偏大,学科结构残缺,知识老化,思想陈旧。另一方面,农村观念落后,信息闭塞,优秀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学校去任教,这严重制约新教师的补充和师资结构的调整。此外,少数农村老师“身在学校,心在经济”,他们种烤烟、开铺子、承包工程、投资股票,整天操心的不是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搞好学校教育,而是如何搞好第二职业,如何过上安逸的生活。这些因素造成农村师资力量越发薄弱,教育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4.生源分布不均,多数村小成为摆设。
经走访发现,贵州大多数农村小学在生源的质量和数量上都令人担忧。不少农村小学学生人数不足二十人,班级、年级的规模都比较小,生源质量更是不尽如人意。生源主要集中在各乡镇中心小学,而优秀生源又从乡镇中心小学流入县级、市级小学,大部分农村小学书声寥寥、冷冷清清。这就使得农村小学陷入了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生源数量减少→教师失去动力→教育质量降低→生源数量减少。于是,不少农村小学成了摆设。这种生源分布极为不均的情况,严重影响到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5.留守儿童增多,学校教育举步维艰。
贵州农村因欠开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家庭的经济收入只能靠外出务工。加之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有所上调,东部及沿海一带成了贵州农民工淘金的地方,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工涌入东部省市,有相当部分孩子的家长甚至长年在外,这就留下了一大批的留守儿童。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逾5800万,近30%家长外出务工5年以上。由于缺少家长的监护,留守儿童问题成了农村教育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孩子接受教育越来越容易,可是留守儿童的数量却是越来越多,留守儿童问题越演越烈,这使得学校教育的开展变得更加艰难。
二、关于提升贵州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提高全民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全民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贵州农村在观念、经济、医疗、教育等方面均落后于其他省份的农村,要想改变这个残酷的现实,必先从教育抓起。从这一点来看,贵州农村义务教育任重而道远。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提升贵州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推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1.加大监管力度,根治农村学校之诟病。
一方面,从教育监管部门到学校上下都需要树立一股正气,对“消极应付、弄虚作假”等行为要严加监管,还神圣的教育一个清新的环境。另一方面,校长对学校的发展事关重大,对校长的监管更要从严。首先,校长的任命一定要慎重,严把人才关,挑选德才兼备之人;其次,校长的任期,应该取消目前严重的“校长终身负责制”,贯彻“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有效机制;最后,要严格考核德、才、勤、绩,尤其要用学校的教育质量来评价校长的成败、决定校长的选任。此外,对教师也要进行严格监管,对从事第二职业、停薪留职、吃空饷及工作作风不正等行为,应该有明确的处理措施,并坚决执行。
2.调整师资结构,组建强大的教育力量。
第一,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以留住近五年来国家通过“特设岗位”所补充的师资。这批师资多数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将成为未来贵州农村小学教育的中坚力量。第二,师资的补充要避免近亲繁殖。应该打破当前很多学校招考教师限制户口(即只招本地户口考生)的政策,由各县教育局统一调配,在县际、州际甚至省与省之间交换一定数量的老师,力保有一定数量的老师能全心从事教育事业,继而能带动其他老师,形成一股良好的教育风气。第三,加强校际交流,促进资源共享。比如制定校长、教师交流制度,鼓励城乡教师跨校兼课、兼职。如此则可以有效地调整师资结构,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第四,多给教师外出培训、考察、学习的机会。只有走出去,到东部或发达地区去深入了解其他省市的教育情况,才能大开眼界、增长见识,从而提升素质,增强教育力量。第五,唤醒教师的教研意识,以研促教。如果所有的教师都能投身到教学研究中来,那将会促进每个教师不断进步,进而增强学校教学的活力。
3.降格部分村小,合班并校以合理规划。
针对贵州农村小学生源分布不均,多数村小成为摆设的现状,可以采取合班并校的方法,降格小规模学校,使其成为较大学校分校,进行合理规划。如此一来,规模较小的学校作为分校,可以接受较大学校的业务管理,可以共享较大学校的师资、教学设备等资源,从而可以保证每个小学都有足够的师资和教学设备,保证边远小学的学生都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并可以减少分校的办公费用和日常开支,减轻部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吸引当地生源,改变目前极不均衡的生源分布状况,促进小规模农村小学的良性发展。
4.加强沟通家长,家校合作以促进教育。
教育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庭的作用也举足轻重,家校密切配合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校可通过如下途径,把家长调动起来。一是把“家长会”落到实处,应给农民家长安排相应的家庭辅导任务;二是创办家长培训学校,聘请专家授课或举办讲座,对农民家长及孩子的监护人进行再教育,传授他们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三是加强与村社的联系与沟通,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一体化网络,提高农民家长的素质,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此外,对外出打工的家长,要定期联系,让他们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亲情、关爱、鼓励、督促,不能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5.促使政府作为,以缓解留守儿童问题。
义务教育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地方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管理与引导功能,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首先,地方政府有责任大力开发和扶持地方产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为贵州农村保持一大批劳动力,还一部分留守儿童一个完整的家庭。其次,政府有义务牵手社会和学校,成立一定数量的“留守儿童之家”或其他相关的留守儿童机构,将留守儿童集中起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促进留守儿童教育。最后,呼吁媒体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动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农村学校教育。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西部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经费,贵州农村学校深受其益,教育经费不足、硬件设施落后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国家还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再次强调科教兴国,并承诺国家将还清“十一五”期间所欠教育经费,力争到2020年实现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4%。届时贵州农村学校教育将从经济方面得到更大的支持,贵州农村义务教育的重点也应该转移到教育质量上来。教育质量偏低是贵州农村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引起重视,长期得不到解决,非但国家的投入不会收到实效,还会激化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提高贵州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对于整个贵州教育界来说,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王向阳,李鹏山.西部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发展[J].学术论坛,2010.5.
[2]周丽歌,杨杰,单玲玲.浅析吉林农村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0,(3).
[3]吴锐.安徽省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09,(5).
项目来源: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后义务教育时期贵州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08A005)。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贵州农村小学教育 提升教育质量
“十二五”期间,义务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农村人口超过9亿,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工作的主体。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问题成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准确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索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策略,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落实,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贵州作为一个欠发达的西部省份,农村小学教育质量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一、当前贵州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仍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依然是普及义务教育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农村教育的重视与强力支持,贵州农村学校教育形势一片大好。但在这种看似蓬勃发展的势头下面,仍然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阻碍了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
1.教育监管不力,农村教育发展不快。
当前贵州农村小学教育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监管力度不够。对贵州农村小学来说,每年也不乏监管部门组织的检查、校际之间的统考及评比。但据大部分一线教师反映,多数检查与被检查都实行应付,统考与评比都流为形式。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面有什么样的检查方式,下面就有相应的应付检查的手段。统考与评比原本是加强校际交流与竞争、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措施,可惜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滋生不正之风的“温床”。监管部门没有尽到监督与管理的责任,这是导致贵州农村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2.部分校长素质不高,管理工作本末倒置。
贵州农村很多学校至今仍然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长被赋予太多的权力。校长的素质与水平决定了学校教育质量,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陶行知先生曾说:“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完全可以这么说,学校质量如何,学校水平如何,学校境界如何,取决于校长。”经走访考察,贵州大部分农村小学的校长普遍学历不高,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师范生、老专科生,缺乏足够的文化素质、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及接收新知识的能力。正因如此,有些校长在管理工作中本末倒置,重视校园建设,忽略教学质量,滥用职权,好大喜功,不求实效。这就导致学校越来越富裕,校园环境越来越优美,教学条件越来越优越,教学质量却不见起色甚至不如从前。
3.师资力量薄弱,无法保障教育质量。
尽管自2006年开始,国家启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特设岗位计划,用五年时间为农村补充了十多万师资,但相对于广大农村对师资的渴求,也只是杯水车薪。师资力量薄弱仍然是阻碍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原因。一方面,很多小学师资年龄偏大,学科结构残缺,知识老化,思想陈旧。另一方面,农村观念落后,信息闭塞,优秀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学校去任教,这严重制约新教师的补充和师资结构的调整。此外,少数农村老师“身在学校,心在经济”,他们种烤烟、开铺子、承包工程、投资股票,整天操心的不是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搞好学校教育,而是如何搞好第二职业,如何过上安逸的生活。这些因素造成农村师资力量越发薄弱,教育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4.生源分布不均,多数村小成为摆设。
经走访发现,贵州大多数农村小学在生源的质量和数量上都令人担忧。不少农村小学学生人数不足二十人,班级、年级的规模都比较小,生源质量更是不尽如人意。生源主要集中在各乡镇中心小学,而优秀生源又从乡镇中心小学流入县级、市级小学,大部分农村小学书声寥寥、冷冷清清。这就使得农村小学陷入了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生源数量减少→教师失去动力→教育质量降低→生源数量减少。于是,不少农村小学成了摆设。这种生源分布极为不均的情况,严重影响到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5.留守儿童增多,学校教育举步维艰。
贵州农村因欠开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家庭的经济收入只能靠外出务工。加之近年来农民工工资有所上调,东部及沿海一带成了贵州农民工淘金的地方,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工涌入东部省市,有相当部分孩子的家长甚至长年在外,这就留下了一大批的留守儿童。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逾5800万,近30%家长外出务工5年以上。由于缺少家长的监护,留守儿童问题成了农村教育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孩子接受教育越来越容易,可是留守儿童的数量却是越来越多,留守儿童问题越演越烈,这使得学校教育的开展变得更加艰难。
二、关于提升贵州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提高全民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全民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贵州农村在观念、经济、医疗、教育等方面均落后于其他省份的农村,要想改变这个残酷的现实,必先从教育抓起。从这一点来看,贵州农村义务教育任重而道远。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提升贵州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推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1.加大监管力度,根治农村学校之诟病。
一方面,从教育监管部门到学校上下都需要树立一股正气,对“消极应付、弄虚作假”等行为要严加监管,还神圣的教育一个清新的环境。另一方面,校长对学校的发展事关重大,对校长的监管更要从严。首先,校长的任命一定要慎重,严把人才关,挑选德才兼备之人;其次,校长的任期,应该取消目前严重的“校长终身负责制”,贯彻“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有效机制;最后,要严格考核德、才、勤、绩,尤其要用学校的教育质量来评价校长的成败、决定校长的选任。此外,对教师也要进行严格监管,对从事第二职业、停薪留职、吃空饷及工作作风不正等行为,应该有明确的处理措施,并坚决执行。
2.调整师资结构,组建强大的教育力量。
第一,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以留住近五年来国家通过“特设岗位”所补充的师资。这批师资多数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将成为未来贵州农村小学教育的中坚力量。第二,师资的补充要避免近亲繁殖。应该打破当前很多学校招考教师限制户口(即只招本地户口考生)的政策,由各县教育局统一调配,在县际、州际甚至省与省之间交换一定数量的老师,力保有一定数量的老师能全心从事教育事业,继而能带动其他老师,形成一股良好的教育风气。第三,加强校际交流,促进资源共享。比如制定校长、教师交流制度,鼓励城乡教师跨校兼课、兼职。如此则可以有效地调整师资结构,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第四,多给教师外出培训、考察、学习的机会。只有走出去,到东部或发达地区去深入了解其他省市的教育情况,才能大开眼界、增长见识,从而提升素质,增强教育力量。第五,唤醒教师的教研意识,以研促教。如果所有的教师都能投身到教学研究中来,那将会促进每个教师不断进步,进而增强学校教学的活力。
3.降格部分村小,合班并校以合理规划。
针对贵州农村小学生源分布不均,多数村小成为摆设的现状,可以采取合班并校的方法,降格小规模学校,使其成为较大学校分校,进行合理规划。如此一来,规模较小的学校作为分校,可以接受较大学校的业务管理,可以共享较大学校的师资、教学设备等资源,从而可以保证每个小学都有足够的师资和教学设备,保证边远小学的学生都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并可以减少分校的办公费用和日常开支,减轻部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吸引当地生源,改变目前极不均衡的生源分布状况,促进小规模农村小学的良性发展。
4.加强沟通家长,家校合作以促进教育。
教育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庭的作用也举足轻重,家校密切配合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校可通过如下途径,把家长调动起来。一是把“家长会”落到实处,应给农民家长安排相应的家庭辅导任务;二是创办家长培训学校,聘请专家授课或举办讲座,对农民家长及孩子的监护人进行再教育,传授他们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三是加强与村社的联系与沟通,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一体化网络,提高农民家长的素质,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此外,对外出打工的家长,要定期联系,让他们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亲情、关爱、鼓励、督促,不能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5.促使政府作为,以缓解留守儿童问题。
义务教育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地方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管理与引导功能,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首先,地方政府有责任大力开发和扶持地方产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为贵州农村保持一大批劳动力,还一部分留守儿童一个完整的家庭。其次,政府有义务牵手社会和学校,成立一定数量的“留守儿童之家”或其他相关的留守儿童机构,将留守儿童集中起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促进留守儿童教育。最后,呼吁媒体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动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农村学校教育。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西部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经费,贵州农村学校深受其益,教育经费不足、硬件设施落后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国家还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再次强调科教兴国,并承诺国家将还清“十一五”期间所欠教育经费,力争到2020年实现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4%。届时贵州农村学校教育将从经济方面得到更大的支持,贵州农村义务教育的重点也应该转移到教育质量上来。教育质量偏低是贵州农村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引起重视,长期得不到解决,非但国家的投入不会收到实效,还会激化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提高贵州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对于整个贵州教育界来说,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王向阳,李鹏山.西部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发展[J].学术论坛,2010.5.
[2]周丽歌,杨杰,单玲玲.浅析吉林农村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0,(3).
[3]吴锐.安徽省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09,(5).
项目来源: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后义务教育时期贵州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08A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