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病例分析提高中医专业病理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urne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也是中医专业的必修课。如何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一直是作者思考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作者发现恰当运用病例教学法是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运用病例教学法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典型的病例、有效组织课堂讨论,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病理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病理学 病例分析 教学质量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中医专业病理学课堂教学包括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内容多而学时少。学生在学习时常常反映头绪多、内容纷繁复杂、难记忆。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跟随高年级老师听课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历,同时基于病理学桥梁作用这一特点,提出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精选病例进行讨论,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因此,笔者浅谈应用病例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体会。
  病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学习病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将疾病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联系起来,借助各种讨论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全面、综合分析疾病的能力。病例分析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要选择典型病例,提供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征、病程变化、各科检查结果及诊疗过程,结合病理变化,通过讨论,分析病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从疾病发生、发展、形态改变和功能变化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认识疾病,提高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认识。课堂上开展病例分析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等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同时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病例讨论教学法同时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准备病例时须查阅大量文献及搜集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病例分析这种形式促进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笔者根据在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出应用病例分析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病例选择要恰当
  病例的选择是决定课堂效果的关键。病例选择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紧密围绕理论课及实习课的相关知识,要反映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不能喧宾夺主[1]。病例来源:选择典型的住院患者的真实案例或者是历年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典型病例,再者是教师以课本知识为基础,联系临床,围绕教学内容自行设计的病例。另外,根据中医院校课程设置的特点,不可能每次课都能开展病例讨论,只能在某些章节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这样的背景下,选择的病例要有代表性,最好能将总论和各论章节的知识贯穿起来。例如,在选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病例的时候,此病例同时考查总论血栓形成的条件。病例讨论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采取课前导入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在讲授新课之前,先将病例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之后提出相关问题,从而导入新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逐渐解决问题。也可采取课后归纳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是教师先对一个病理过程系统地讲解,使学生对病因、发病机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等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给学生展示出病例,学生通过病例分析,对病理理论知识归纳总结,达到复习的目的。
  2.有效组织课堂讨论
  教师提前一周将病例的相关资料和要求思考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思考问题的答案,比如通过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或期刊,通过上网查询文献资料或者是联系既往学过的理论知识(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免疫学等)。要求大家把自己的意见和答案都整理出来,并且鼓励大家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也是巩固基础知识和联系临床的过程。在课堂讨论中,有序组织大家发表意见,然后进行讨论,鼓励不同看法、不同观点的提出。鼓励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不急于否定学生提出的某一观点。还要鼓励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倾听他人的观点,形成互动,学会借鉴、吸收他人观点,从而完善自我。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始终抓住病例中病理变化这条主线,让学生以动态的观点观察、思考、分析某一疾病的病因、发展、死亡原因,以及病变和临床表现的关系。同时注意将病理学总论的知识与各论的知识有机结合,各个脏器的病变之间进行联系,病理学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教师还要把握好学生的思维进程,主导讨论方向,并适时“抛砖引玉”,不断调节课堂气氛,形成互动。如果在讨论中偏离方向,甚至在出现错误时适时进行纠正,就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3.通过病理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临床上疾病时刻在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典型疾病的病理变化,不可能学到所有的知识。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临床实践尤为重要。正如“授之以鱼,一饭只需;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教师在为病例设置问题时,注意难易度的把握。有的问题,学生通过查阅学过的知识就能找到答案。有的问题可以有适当的外延。比如,在讲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时候,除了常规的问题之外,例如病人为什么会有腹水之外,可以根据临床实践设置这样的问题。临床上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人经常服用—受体阻断剂心得安降低门静脉压力,为什么?由于教材中介绍,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是肝纤维化导致肝内毛细血管网改建致使门静脉回流阻力升高。心得安不能改善肝纤维化,却能降低静脉压力。通过查阅文献,学生发现,除了纤维化之外,门静脉高压症后期胃肠道血管扩张使门静脉血流量增加也是维持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因素。心得安降低心输出量,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查阅文献的过程,要对知识进行提炼、形成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总之,病例分析教学法是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达到事半功倍、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师生共同努力,将其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华,周晓红,黄新莉,等.病例分析在中医专业病理教学中的作用.医学教育探索,2010,9(2):198-200.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对通识课程设置作思考,即确立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模式、提高教师胜任通识教育教学的能力。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课程设置 目标 模式  通识教育的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论衡》中说:“博
师生关系是在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始终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以及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
通过对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超级联赛(CUBS)前四名球队技术指标进行临场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第五届CUBS前四名队伍与WCBA相比平均年龄较小,创造投篮机会的能力较弱,总体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本文在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统计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旨在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统计学 教学模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现
十年来走进高等教育实践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变了以往“教师——书本—一学生”三点一线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许多新型教学方法得以实现.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来说,更是行之有效的
本周(8月27日―8月31日)天气持续晴好,苏州南环桥市场各项农副产品交易持续兴旺.交易量方面,蔬菜交易增长明显,水产品供销两旺,鸡蛋交易稳中有升,猪肉交易平稳;价格方面:蔬菜
期刊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我国的各项生产业都在积极发展,进行改革创新,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同时也可以满足人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增强教学效果的措施。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理论学习联系实验教学、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内容等实践环节,使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学 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  1.引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类专业,如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模具设计及制造、机械工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