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信息处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各个高校都普遍重视统计学的教学,而且都有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等诸多限制,使得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无法落到实处,达不到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本文从应用的视角出发,先找到目前实践教学中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应用视角;统计学;实践教学
统计学是搜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现在已经被应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笔者根据客观的调查,总结出目前统计学的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然后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给出一些改进的办法。
一、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过程乏味
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上都是在机房通过上机完成,而受学生人数多和时间限制的影响,使得上机的内容不多,基本都是课后的某些习题,并且都是做验证性计算,目的是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学生在这种学习当中,也养成了被动操作的坏习惯,缺乏主动思考,感觉是在学软件,不是在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实验,这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让他们感觉枯燥。
2.任课教师对实践教学投入度不够
在现有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往往还是重视课堂的理论教学,认为理论重于实践,或者认为有统计软件的帮助,实践教学很容易。实际上,由于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而且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背景,使得这些内容往往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把重心放在理论教学上,但过多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感觉枯燥无趣。此外,很多老师自身也缺乏实践经验,这样也限制了理论结合实践,使得实践教学深度不够。
3.实践教学缺少合适的教材
在现有的统计学的教材中,往往有部分上机实验的内容,但是并不详细,并没有配备专用的实践教学的教材。一方面,由于缺乏教材,所以上机实践的内容在上课前无法让学生提前准备,本应该在课后完成的一些基本操作,反而需要在上机课程来讲解。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教材,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就难以统一,有一定的随意性,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同时,由于没有配套的教材,使得教师如果要上好实验课程,往往在备课上比理论课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准备更多的教学素材,增加教师的上课负担,使得部分教师通过减少实验任务来敷衍实验教学,无法完成实践教学的目标。
4.缺少数据收集环节
现有的统计学实验,都是在现有的数据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整理、分析工作,这些数据往往是由老师准备好,或者来源于书本。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数据收集工作却是最关键的一环,有很多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在里面,并且在获得数据后,如何进行检验,验证数据的有效性,也是重要内容。这些获得数据的方法,无法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完成,所以只能纸上谈兵,没有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收集数据的环节,这样使得学生虽然学习了统计学,但是面对实际的问题,还是无法展开有效的调查工作,或者由于收集数据不科学,导致调查结果失去效力。
5.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笔者调查了多数院校开设的统计学课程,发现一般将实践纳入理论课程的正常教学中,不另行单独计算学分;实验课程都是5~6次实验,这样的教学课时偏少。这样少量的实验课程穿插于理论教学中,使得这些实验往往与理论教学无法同步,无法做到学习理论指导实验,通过实验强化理论的认识。
二、应用视角下对统计学的实践教学给出几点建议
1.调整理论教学,使得理论能够结合实践
在统计学的理论教学中,往往花很大篇幅讲解每个方法的来龙去脉,以及每个计算公式的由来,而从应用的视角来看,针对一个问题,并不需要每个方法都事先准备好,只要学生掌握最常见的方法,来解决经常遇到的问题就够了。例如,在做参数估计的时候,其实只需要着重讲解在未知参数的条件下,面对简单随机抽样的大样本,如何对单一总体进行参数估计就可以了,只要把这个相关的思路讲解清楚,让学生明白为何和如何做区间估计,这样就可以解决实践中的多数问题,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轻松,对单一的方法就会有印象,而碰到其他参数估计的问题时,也会自行查询相关资料,使用类似的方法完成。这样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内容集中,更容易达到教学效果,并且这样调整理论课教学,可以为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提供条件。
2.选用合适实验课程教材
做上机实验,往往需要实验指导,与其靠老师去搜集,不如选用一本关于统计软件操作和实验的教材,配合理论课教材来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后自行学习,那么实验课就可以打破教室的限制,扩展到课后。不仅如此,有了专门教材作辅助,实验课的内容就可以加多和加深,从而强化学生的技能。笔者在教学中还发现,学生对于文字类的教学说明接收并不是很快,而对图示教学和演示视频教学更容易接受。所以选用教材时,应当选用图文并茂,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讲解细致的,在条件允许下,任课教师可以录制演示视频,这样学生课后都可以跟着学习,那么统计软件就容易掌握了。
3.布置统计调查项目,打破单一上机实验,问题驱动学习
先将学生分组,然后从学生身边找到一些问题,比如,学校食堂的服务质量,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状况,某专业就业状况,等等。这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些统计调查项目,让每个小组完成一项。这样一来, 使统计实践由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社会实践为中心。在实践过程中可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上机实验课程,就可以直接让学生利用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更加有实践意义。笔者在自己班上就是一直沿用这个教学方法,多数学生都认为学到很多实用的方法,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科学研究,一部分学生还将自己的调研报告作为学术论文发表,也有学生在此调查项目的基础上成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
4.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如果要完成統计项目的各环节,并且达到效果,必须增加实验课时,可以考虑每两周一次实验课。增加了实验课时,那么理论课程的教学就要进行相应调整,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并且有了充足的实验时间,就可以保证实验课的内容,可以完成各个环节的实验,包括一些不常见的细节,例如,设计样本抽样框,如何调整设计表格,如何选用合适方式展示数据,如何写出科学的统计报告,等等。在实验中,也能够做到只向学生下发实验任务和要求,让其自行思考选用合理的方法,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晓佳.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实践教学问题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
[2]张林泉.SPSS软件在统计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2009(06).
(作者单位:武汉工商学院公共基础课部)
关键词:应用视角;统计学;实践教学
统计学是搜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现在已经被应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笔者根据客观的调查,总结出目前统计学的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然后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给出一些改进的办法。
一、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过程乏味
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上都是在机房通过上机完成,而受学生人数多和时间限制的影响,使得上机的内容不多,基本都是课后的某些习题,并且都是做验证性计算,目的是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学生在这种学习当中,也养成了被动操作的坏习惯,缺乏主动思考,感觉是在学软件,不是在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实验,这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让他们感觉枯燥。
2.任课教师对实践教学投入度不够
在现有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往往还是重视课堂的理论教学,认为理论重于实践,或者认为有统计软件的帮助,实践教学很容易。实际上,由于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而且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背景,使得这些内容往往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把重心放在理论教学上,但过多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感觉枯燥无趣。此外,很多老师自身也缺乏实践经验,这样也限制了理论结合实践,使得实践教学深度不够。
3.实践教学缺少合适的教材
在现有的统计学的教材中,往往有部分上机实验的内容,但是并不详细,并没有配备专用的实践教学的教材。一方面,由于缺乏教材,所以上机实践的内容在上课前无法让学生提前准备,本应该在课后完成的一些基本操作,反而需要在上机课程来讲解。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教材,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就难以统一,有一定的随意性,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同时,由于没有配套的教材,使得教师如果要上好实验课程,往往在备课上比理论课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准备更多的教学素材,增加教师的上课负担,使得部分教师通过减少实验任务来敷衍实验教学,无法完成实践教学的目标。
4.缺少数据收集环节
现有的统计学实验,都是在现有的数据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整理、分析工作,这些数据往往是由老师准备好,或者来源于书本。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数据收集工作却是最关键的一环,有很多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在里面,并且在获得数据后,如何进行检验,验证数据的有效性,也是重要内容。这些获得数据的方法,无法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完成,所以只能纸上谈兵,没有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收集数据的环节,这样使得学生虽然学习了统计学,但是面对实际的问题,还是无法展开有效的调查工作,或者由于收集数据不科学,导致调查结果失去效力。
5.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笔者调查了多数院校开设的统计学课程,发现一般将实践纳入理论课程的正常教学中,不另行单独计算学分;实验课程都是5~6次实验,这样的教学课时偏少。这样少量的实验课程穿插于理论教学中,使得这些实验往往与理论教学无法同步,无法做到学习理论指导实验,通过实验强化理论的认识。
二、应用视角下对统计学的实践教学给出几点建议
1.调整理论教学,使得理论能够结合实践
在统计学的理论教学中,往往花很大篇幅讲解每个方法的来龙去脉,以及每个计算公式的由来,而从应用的视角来看,针对一个问题,并不需要每个方法都事先准备好,只要学生掌握最常见的方法,来解决经常遇到的问题就够了。例如,在做参数估计的时候,其实只需要着重讲解在未知参数的条件下,面对简单随机抽样的大样本,如何对单一总体进行参数估计就可以了,只要把这个相关的思路讲解清楚,让学生明白为何和如何做区间估计,这样就可以解决实践中的多数问题,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轻松,对单一的方法就会有印象,而碰到其他参数估计的问题时,也会自行查询相关资料,使用类似的方法完成。这样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内容集中,更容易达到教学效果,并且这样调整理论课教学,可以为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提供条件。
2.选用合适实验课程教材
做上机实验,往往需要实验指导,与其靠老师去搜集,不如选用一本关于统计软件操作和实验的教材,配合理论课教材来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后自行学习,那么实验课就可以打破教室的限制,扩展到课后。不仅如此,有了专门教材作辅助,实验课的内容就可以加多和加深,从而强化学生的技能。笔者在教学中还发现,学生对于文字类的教学说明接收并不是很快,而对图示教学和演示视频教学更容易接受。所以选用教材时,应当选用图文并茂,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讲解细致的,在条件允许下,任课教师可以录制演示视频,这样学生课后都可以跟着学习,那么统计软件就容易掌握了。
3.布置统计调查项目,打破单一上机实验,问题驱动学习
先将学生分组,然后从学生身边找到一些问题,比如,学校食堂的服务质量,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状况,某专业就业状况,等等。这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些统计调查项目,让每个小组完成一项。这样一来, 使统计实践由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社会实践为中心。在实践过程中可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上机实验课程,就可以直接让学生利用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更加有实践意义。笔者在自己班上就是一直沿用这个教学方法,多数学生都认为学到很多实用的方法,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科学研究,一部分学生还将自己的调研报告作为学术论文发表,也有学生在此调查项目的基础上成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
4.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如果要完成統计项目的各环节,并且达到效果,必须增加实验课时,可以考虑每两周一次实验课。增加了实验课时,那么理论课程的教学就要进行相应调整,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并且有了充足的实验时间,就可以保证实验课的内容,可以完成各个环节的实验,包括一些不常见的细节,例如,设计样本抽样框,如何调整设计表格,如何选用合适方式展示数据,如何写出科学的统计报告,等等。在实验中,也能够做到只向学生下发实验任务和要求,让其自行思考选用合理的方法,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晓佳.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实践教学问题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
[2]张林泉.SPSS软件在统计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2009(06).
(作者单位:武汉工商学院公共基础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