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教材里,大多数是针对课文讲如何写好文章,提高写作素养,然而对于我们的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等,人们有不同的感受或体会,所以还有待于挖掘主观潜力,练好作文基本功。
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观察能力、情感素质、想象能力的一般方法做如下陈述。
一.提高感受能力,增强生活体验
感受是作者摄取信息,积累材料,积蓄情感,诱发写作灵感,获得写作契机的有效途径。因而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满足每个学生情感独特、深刻、细腻的特点,引发写作契机。
1.重要的抓第一次感受
因为第一次感受给人印象深刻。比如:我们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觉得新奇。而呆久了,很多事物的特点,便很不容易引发自己注意,这就是“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见惯而不新,这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熟知非真知”,因而我们在这方面让学生充分把握,从而获得深刻印象,表现具有本质意义的感受。
2.从比较中抓事物特征
只有比较才能区分事物之间本质东西,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比如:人们对泰山的感受,有的凭吊寺庙古迹,有的领略泰山壮美,有的赞赏奇石、怪松、飞瀑、流泉……总之,都以泰山为题材,但感受不同,因而我们在这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使他们有各自独特的感受个性。
3.多角度感受,抓事物的特征
就是我们从不同角度对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感受,从而找出不同意义,从中找出最有价值的东西。例如:对蜜蜂的感受:从赞美奉献精神的角度感受——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从讴歌斗争精神的角度去感受——即使一次而亡,也要对敌人做此一刺;从颂扬勤奋精神的角度去感受——四时更无冬日闲,采得百花方成蜜。因而只有这样多角度感知,写文章才不至于无话可说,也才不会与人雷同。
4.综合感受,获得事物的整体感
这就是我们修辞学所说的通感。譬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有名的描述“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用听觉的感受写嗅觉的感受。因为这样可以十分微妙地将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言而传之,更精妙地描绘事物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二.培养观察能力,获取生活信息
伟大作家张洁说:“一个作家的眼睛是长在灵魂上的”,据科学统计,人所获得的信息85℅来自视觉,这充分说明观察的重要性。如何进行观察呢?
1.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
童年生活的原本记忆与人生经验知识融合,对写作极为重要,因为儿童的眼光是最真诚的眼光,一个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他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这就是提高写作能力走向成功的捷径。
2.纵横联系,以心察物
在观察某个物件时,不要完全局限于事物本身,而要把历史和现实以及全体的“物”同它有关系的人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这样观察才深刻,才有话可说,不仅观察事物本身,还要观察事物借以存在的社会环境。
3.渲染氛围,融情于景
对于可直观景物,在观察时要努力使人自己的情感融汇与其中,使自己的同感色彩合于景物特点。例如:一般说来秋色是萧杀的,那么,可将自己情感中悲凉成分加以扩大,使自己沉浸在一种境界,此时此刻,你眼中的秋景,就会带上极其悲凉的色彩。
三.同感融于事物,提高内心体验
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中学生的心里异常纷繁复杂,对客观事物有各种各样的态度:厌恶、喜好、憎恨、爱恋等,都是由于需求而定,而人更重要的具有社会属性,要和周围人发生关系,那么他人对于事态物貌,就会表示这样或那样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反应。比如:做事顺利时,轻松愉快,不顺利时,感到抑郁憋闷,而对美好涌起爱慕之情,看见丑恶现象,会产生憎恶之感等。要求学生作文时要把情感融于社会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同时我们在写作中,心理状态应该是:进入——拉开——再进入——再拉开。这样的文章才有层次感,才凝重、深沉、不至于单薄、浮沉和肤浅。因此,我们生活中应努力培养自己丰富而特殊的情感,以充满感情的心灵去拥抱生活,托尔斯泰说:“才华便是美,谁会爱,谁就是有才华。”
四.培养和提高想象,开拓思路
想象是对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重新组合创造存在的事物形象。如鲁迅先生的《秋夜》中的枣树形象。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呢?
1.将某种概念思想或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如把“春”、“秋”、“忧伤”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把浓缩的诗句成语等(如趾高气扬、红杏枝头春意闹)扩展为生动画面;把文章概念变成形象。
2.托物寓意,揣摩事物象征意义的想象,也就是从具体事物出发,想象出与这种事物外在或内在的相应的精神品格。例如《白杨礼赞》中从“在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白杨树想到那与我们民族斗争中那种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力争上游的精神。
(作者通联:636036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梓庙乡中心小学)
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观察能力、情感素质、想象能力的一般方法做如下陈述。
一.提高感受能力,增强生活体验
感受是作者摄取信息,积累材料,积蓄情感,诱发写作灵感,获得写作契机的有效途径。因而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满足每个学生情感独特、深刻、细腻的特点,引发写作契机。
1.重要的抓第一次感受
因为第一次感受给人印象深刻。比如:我们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觉得新奇。而呆久了,很多事物的特点,便很不容易引发自己注意,这就是“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见惯而不新,这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熟知非真知”,因而我们在这方面让学生充分把握,从而获得深刻印象,表现具有本质意义的感受。
2.从比较中抓事物特征
只有比较才能区分事物之间本质东西,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比如:人们对泰山的感受,有的凭吊寺庙古迹,有的领略泰山壮美,有的赞赏奇石、怪松、飞瀑、流泉……总之,都以泰山为题材,但感受不同,因而我们在这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使他们有各自独特的感受个性。
3.多角度感受,抓事物的特征
就是我们从不同角度对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感受,从而找出不同意义,从中找出最有价值的东西。例如:对蜜蜂的感受:从赞美奉献精神的角度感受——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从讴歌斗争精神的角度去感受——即使一次而亡,也要对敌人做此一刺;从颂扬勤奋精神的角度去感受——四时更无冬日闲,采得百花方成蜜。因而只有这样多角度感知,写文章才不至于无话可说,也才不会与人雷同。
4.综合感受,获得事物的整体感
这就是我们修辞学所说的通感。譬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有名的描述“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用听觉的感受写嗅觉的感受。因为这样可以十分微妙地将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言而传之,更精妙地描绘事物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二.培养观察能力,获取生活信息
伟大作家张洁说:“一个作家的眼睛是长在灵魂上的”,据科学统计,人所获得的信息85℅来自视觉,这充分说明观察的重要性。如何进行观察呢?
1.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
童年生活的原本记忆与人生经验知识融合,对写作极为重要,因为儿童的眼光是最真诚的眼光,一个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他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这就是提高写作能力走向成功的捷径。
2.纵横联系,以心察物
在观察某个物件时,不要完全局限于事物本身,而要把历史和现实以及全体的“物”同它有关系的人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这样观察才深刻,才有话可说,不仅观察事物本身,还要观察事物借以存在的社会环境。
3.渲染氛围,融情于景
对于可直观景物,在观察时要努力使人自己的情感融汇与其中,使自己的同感色彩合于景物特点。例如:一般说来秋色是萧杀的,那么,可将自己情感中悲凉成分加以扩大,使自己沉浸在一种境界,此时此刻,你眼中的秋景,就会带上极其悲凉的色彩。
三.同感融于事物,提高内心体验
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中学生的心里异常纷繁复杂,对客观事物有各种各样的态度:厌恶、喜好、憎恨、爱恋等,都是由于需求而定,而人更重要的具有社会属性,要和周围人发生关系,那么他人对于事态物貌,就会表示这样或那样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反应。比如:做事顺利时,轻松愉快,不顺利时,感到抑郁憋闷,而对美好涌起爱慕之情,看见丑恶现象,会产生憎恶之感等。要求学生作文时要把情感融于社会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同时我们在写作中,心理状态应该是:进入——拉开——再进入——再拉开。这样的文章才有层次感,才凝重、深沉、不至于单薄、浮沉和肤浅。因此,我们生活中应努力培养自己丰富而特殊的情感,以充满感情的心灵去拥抱生活,托尔斯泰说:“才华便是美,谁会爱,谁就是有才华。”
四.培养和提高想象,开拓思路
想象是对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重新组合创造存在的事物形象。如鲁迅先生的《秋夜》中的枣树形象。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呢?
1.将某种概念思想或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如把“春”、“秋”、“忧伤”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把浓缩的诗句成语等(如趾高气扬、红杏枝头春意闹)扩展为生动画面;把文章概念变成形象。
2.托物寓意,揣摩事物象征意义的想象,也就是从具体事物出发,想象出与这种事物外在或内在的相应的精神品格。例如《白杨礼赞》中从“在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白杨树想到那与我们民族斗争中那种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力争上游的精神。
(作者通联:636036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梓庙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