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藏传佛教建筑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更是作为漠南蒙古历史地域的主体区域,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的资源十分丰富,但如何将这些建筑装饰纹样进行合理保护与传承成为了突出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数字化保护为研究的出发点,对如何将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装饰纹样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搜集内蒙古召庙遗存的建筑装饰纹样,对之进行图像数据采集,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及中国传统绘制方式的结合,力求在保持传统纹样原有韵味的基础上,将古代优秀的纹样特征进行科学正确的记录。
关键词: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数字化
一、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
1、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内蒙古藏传佛教,一个拥有悠久发展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宗教,在我国文化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蒙古族藏传佛教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内的民族精神、文化思索与历史遭遇的综合记忆。[1]它不仅是对藏传佛教文化内涵的传承起着延续的作用,更是藏传佛教传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载体。
藏传佛教地区的建筑装饰艺术无论在我国建筑史上,还是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现实价值[2]?。其中,藏传佛教建筑的装饰纹样,作为建筑中重要符号的代表,从现代角度来看,她的价值不再仅仅是对建筑起到或多或少的点缀装饰作用,更多的是时代记忆下传承的重要信息元素,她对于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2、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数字化保护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所共有的,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殆尽,反而会在时间的见证下变得更有研究价值,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也不例外。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其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发展也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冲击,“以西为美”的论调使得自己在大力发展“别致”文化的同时却丢弃了自己该有的传统特色。
新旧事物的更替,也会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抹的干净的同时,或天灾或人祸的干涉更是加快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磨灭,如:2018年9月2日晚巴西国家博物馆的大火,使得博物馆内珍藏的大部分文物惨遭焚毁的厄运;2019年10月31日凌晨日本冲绳琉球故宫的大火,使得这座原建于13世纪末的建筑几乎付之一炬。
通过文物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可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安全性、提升文化遗产的安全执法保护工作、扩大文物遗产保护的交流性、增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大众性和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环保性。[3]?因此,新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功能的日益剧增,在使得将文物资源进行数据化处理变成现实的同时,也为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二、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保护的现状
1、装饰纹样的现状分析
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的颜色、纹样、装饰内容等往往是由建筑的主体功能所决定的,其涉及的内容以及题材十分广泛,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其装饰内容拥有十分浓厚的宗教色彩,庄严而肃穆,而且极具独特的民族特色。
(1)纹样上
纹样装饰上,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的组成内容及形式上并不是由单一的元素进行简单罗列而成的,往往是由多种元素组合或演变而成。如花卉纹、云纹、几何纹、水波纹、动植物纹等多种纹样,纹样装饰运用也多以门窗装饰为主,各纹样之间彼此相互穿插灵活搭配,从而在视觉上产生出令人震撼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渲染了宗教庄严神圣的氛围。
(2)色彩上
色彩在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中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极具历史研究价值。颜色以红色、白色、黄色为主,在色彩搭配上拥有明显的主次关系。由于宗教内部严格的等级划分制度,导致在不同寺庙的不同建筑上的装饰纹样所绘制的色彩也不尽相同。比如黄色,是藏传佛教中尊贵的颜色 所以在寺庙的中心重要位置的颜色装饰选择上多以黄色等尊贵色为主。
2、装饰纹样的保护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事物新旧替换也早已成为自然界的必然规律,但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可以通过历史的遗存充分了解历史脉络,也可以促进地域间文化的融合以及民族间的交流。
(1)政府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国各个少数民族中较早进行的。[5]而且随着近几年出台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些列文件可以看出中央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上升,也侧面反应了利用数字技术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也必将成为未来文物保护发展的方向。
(2)社会意识
当今社会意识形态下的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大多依旧停留在教条、呆板等一系列刻板的印象之中,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依旧很低,对于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的保护更是少之又少。另外,随着时间的消逝,风沙对纹样纹路、颜色的侵蚀以及阳光的暴晒,这对于装饰纹样的传承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也進一步增添了文物保护研究工作的难度。
三、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数字化的技术重点
1、图像的前期采集
本次图像采集主要对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召庙建筑装饰纹样进行数据采集,如席力图召、大召、乌素图召等寺庙。在采集过程中,先确定需要采集的图案纹样,之后对纹样进行分析后在纸上进行简单的绘制,利用测绘工具对图案进行精准的数据测绘,最后再利用相机进行图像采集。在图像采集的过程中尽量保持高度一样,使得所采集的图案没有倾斜的角度,以便于后期利用。遇到残败的装饰纹样时,先对纹样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完整图案,如对称、旋转、重复等形式,如果遇到图案大面积损坏,在查找典籍后进行复原,力求还原原图案模样。 2、结合CAD、PS软件的处理
利用CAD、PS等软件对装饰纹样进行处理。软件CAD相对于我们手绘要更加精准,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将把数字化的图片放上去,对比过于死板,且在绘制过程中,无法对一些细节内容做到精致处理。
在进行CAD处理的时,先把装饰纹样进行具体分析并将具体细节用手绘制出来,然后将手画的装饰细节进行扫描,这样再利用CAD进行对比细节描绘,就相比单纯CAD线描直接描绘更加精确,这样就能力求在保持传统纹样原有韵味的基础上,将古代传统优秀纹样特征进行科学正确的记录。进行线描完成之后,利用PS进行色彩填充,边缘粗细分别处理,让整个图像更有节奏感,更接近传图图案的原有效果。如果前期采集的图案角度存在角度问题,可以利用PS进行校正后在进行细化,让图案精益求精。
3、集成图像的集合
装饰纹样图案绘制且色彩填充完成后,进行资源的整合,其内容包括装饰纹样的原图案、原始尺寸、CAD线稿、色彩填充完成稿四个部分。本次图像信息的集合旨在为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数字化保护研究提供一种方法。
四、结语
在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数字化保护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对实践过程的分析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不仅为内蒙古藏传佛教装饰纹样资源的保留、展示、传承甚至是教育带来许多方便,也为推进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现代化的数字化技能与传统内容相结合,也为内蒙古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白丽燕;张鹏举;额尔德木图;. 蒙古族藏传佛教建筑整体性保护的意义探究[J]. 建筑与文化, 2017, (01): .
[2] 陈晓宇. 藏传佛教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及传承研究[D]. : 苏州大学, 2018.
[3] 白璐;张欣宏;.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以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形态为例[J]. 工业设计, 2018, (06) .
作者简介:
徐江东:男,生于1998年4月,安徽淮南人,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在读,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研究方向
王佳慧:女,生于1998年3月,山西太原人,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在读,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研究方向
宋兴浩:男,生于1998年1月,山東聊城人,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在读,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研究方向
蔚易清:女,生于1996年8月,山西朔州人,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在读,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研究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工业大学2018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09
关键词: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数字化
一、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
1、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内蒙古藏传佛教,一个拥有悠久发展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宗教,在我国文化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蒙古族藏传佛教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内的民族精神、文化思索与历史遭遇的综合记忆。[1]它不仅是对藏传佛教文化内涵的传承起着延续的作用,更是藏传佛教传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载体。
藏传佛教地区的建筑装饰艺术无论在我国建筑史上,还是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现实价值[2]?。其中,藏传佛教建筑的装饰纹样,作为建筑中重要符号的代表,从现代角度来看,她的价值不再仅仅是对建筑起到或多或少的点缀装饰作用,更多的是时代记忆下传承的重要信息元素,她对于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2、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数字化保护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所共有的,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殆尽,反而会在时间的见证下变得更有研究价值,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也不例外。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其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发展也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冲击,“以西为美”的论调使得自己在大力发展“别致”文化的同时却丢弃了自己该有的传统特色。
新旧事物的更替,也会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抹的干净的同时,或天灾或人祸的干涉更是加快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磨灭,如:2018年9月2日晚巴西国家博物馆的大火,使得博物馆内珍藏的大部分文物惨遭焚毁的厄运;2019年10月31日凌晨日本冲绳琉球故宫的大火,使得这座原建于13世纪末的建筑几乎付之一炬。
通过文物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可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安全性、提升文化遗产的安全执法保护工作、扩大文物遗产保护的交流性、增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大众性和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环保性。[3]?因此,新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功能的日益剧增,在使得将文物资源进行数据化处理变成现实的同时,也为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二、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保护的现状
1、装饰纹样的现状分析
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的颜色、纹样、装饰内容等往往是由建筑的主体功能所决定的,其涉及的内容以及题材十分广泛,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其装饰内容拥有十分浓厚的宗教色彩,庄严而肃穆,而且极具独特的民族特色。
(1)纹样上
纹样装饰上,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的组成内容及形式上并不是由单一的元素进行简单罗列而成的,往往是由多种元素组合或演变而成。如花卉纹、云纹、几何纹、水波纹、动植物纹等多种纹样,纹样装饰运用也多以门窗装饰为主,各纹样之间彼此相互穿插灵活搭配,从而在视觉上产生出令人震撼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渲染了宗教庄严神圣的氛围。
(2)色彩上
色彩在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中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极具历史研究价值。颜色以红色、白色、黄色为主,在色彩搭配上拥有明显的主次关系。由于宗教内部严格的等级划分制度,导致在不同寺庙的不同建筑上的装饰纹样所绘制的色彩也不尽相同。比如黄色,是藏传佛教中尊贵的颜色 所以在寺庙的中心重要位置的颜色装饰选择上多以黄色等尊贵色为主。
2、装饰纹样的保护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事物新旧替换也早已成为自然界的必然规律,但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可以通过历史的遗存充分了解历史脉络,也可以促进地域间文化的融合以及民族间的交流。
(1)政府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国各个少数民族中较早进行的。[5]而且随着近几年出台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些列文件可以看出中央对于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上升,也侧面反应了利用数字技术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也必将成为未来文物保护发展的方向。
(2)社会意识
当今社会意识形态下的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大多依旧停留在教条、呆板等一系列刻板的印象之中,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依旧很低,对于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的保护更是少之又少。另外,随着时间的消逝,风沙对纹样纹路、颜色的侵蚀以及阳光的暴晒,这对于装饰纹样的传承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也進一步增添了文物保护研究工作的难度。
三、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数字化的技术重点
1、图像的前期采集
本次图像采集主要对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召庙建筑装饰纹样进行数据采集,如席力图召、大召、乌素图召等寺庙。在采集过程中,先确定需要采集的图案纹样,之后对纹样进行分析后在纸上进行简单的绘制,利用测绘工具对图案进行精准的数据测绘,最后再利用相机进行图像采集。在图像采集的过程中尽量保持高度一样,使得所采集的图案没有倾斜的角度,以便于后期利用。遇到残败的装饰纹样时,先对纹样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完整图案,如对称、旋转、重复等形式,如果遇到图案大面积损坏,在查找典籍后进行复原,力求还原原图案模样。 2、结合CAD、PS软件的处理
利用CAD、PS等软件对装饰纹样进行处理。软件CAD相对于我们手绘要更加精准,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将把数字化的图片放上去,对比过于死板,且在绘制过程中,无法对一些细节内容做到精致处理。
在进行CAD处理的时,先把装饰纹样进行具体分析并将具体细节用手绘制出来,然后将手画的装饰细节进行扫描,这样再利用CAD进行对比细节描绘,就相比单纯CAD线描直接描绘更加精确,这样就能力求在保持传统纹样原有韵味的基础上,将古代传统优秀纹样特征进行科学正确的记录。进行线描完成之后,利用PS进行色彩填充,边缘粗细分别处理,让整个图像更有节奏感,更接近传图图案的原有效果。如果前期采集的图案角度存在角度问题,可以利用PS进行校正后在进行细化,让图案精益求精。
3、集成图像的集合
装饰纹样图案绘制且色彩填充完成后,进行资源的整合,其内容包括装饰纹样的原图案、原始尺寸、CAD线稿、色彩填充完成稿四个部分。本次图像信息的集合旨在为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数字化保护研究提供一种方法。
四、结语
在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纹样数字化保护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对实践过程的分析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不仅为内蒙古藏传佛教装饰纹样资源的保留、展示、传承甚至是教育带来许多方便,也为推进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现代化的数字化技能与传统内容相结合,也为内蒙古地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白丽燕;张鹏举;额尔德木图;. 蒙古族藏传佛教建筑整体性保护的意义探究[J]. 建筑与文化, 2017, (01): .
[2] 陈晓宇. 藏传佛教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及传承研究[D]. : 苏州大学, 2018.
[3] 白璐;张欣宏;.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以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形态为例[J]. 工业设计, 2018, (06) .
作者简介:
徐江东:男,生于1998年4月,安徽淮南人,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在读,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研究方向
王佳慧:女,生于1998年3月,山西太原人,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在读,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研究方向
宋兴浩:男,生于1998年1月,山東聊城人,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在读,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研究方向
蔚易清:女,生于1996年8月,山西朔州人,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在读,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研究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工业大学2018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