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走向自我教育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8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是职业的缘由,我经常在想: 到底什么是教育? 也许是现实所困,我经常在问。怎样的教育最有效?一次偶然的机会, 让我对教育有了诠新的体验和感悟:最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起源: 一幅折线统计图的诞生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拆线统计图, 你知道它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作用吗?” 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旨在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融为一体, 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医生用折线统计图反映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
  “长江水位随著季节的变化上升和下降, 我们也可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
  “我们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反映自己的身高随着年龄增长变化情况”。
  “要反映某个同学的学习成绩是进步还是退步,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反映。”
  如果说前面几个同学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 那么,周亮的回答却令我出现了短暂的思维“定格”。特别是在淡化考试的今天, 是否还能用分数来作为评价的素材呢?往日,我只是给同学们一个分数或是一个评定等次,要么对回答问题如意的同学给点“你真棒”的激励语言。此时, 我立刻打消了自己的疑问。 因为重要的不是”分数”与“等次”的形式之分,而是在于实质的区别------怎样看待分数。“既然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 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为什么不发挥它在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中的积极作用呢? 过去, 我经常要求学生在考卷后,进行考后分析, 学生只是根据一次考试的情况,就事论事地找到错在哪里, 这实际上是对结果的分析,而很难引起学生对过程的反思,即使有点反思,这对学生所产生的作用也是短暂的, 肤浅的。周亮同学的回答让我突发奇想----让学生画一幅折线统计图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这种变“横向比较”为”纵向比较”的做法不正是我们倡导的正确审视自己,看待自己。只要进步了,哪怕是一点点也值得肯定。
  我想本期也进行了三次考试,你能用折线统计图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分析吗?
  周亮说:“我以本期的三次考试成绩为原始数据,画出了一幅折线统计图,从折线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自己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这一次一定要考好! 我要让这条折线的最后一段扬起来----。”
  听了同学们的议论, 我真有些惬意, 这可比我精心设计的考后分析教育还要奏效。
  回办公室的路上,“画图分析,引起反思,交流感受,启发引领,目标设计,自我教育”的系列活动方案在我的脑海里构建起来-----。
  经历: 一次别开生面的考后分析
  期中考试结束了,我班的平均成绩居然比另一个班的高7分(同年级的平行班级),第二天,我带着几分兴奋和几许担心,走进教室。只见同学们一改过去课前松散的习惯,端端正正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一双双求知的眼神巴望着我的到来―――。
  同学们,开学至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的数学成绩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被社会淘汰的主要原因,不是年龄的增加,而是学习热情的下降,工作激情的减退。”可怕的不是学业上的低分,而是情感上的淡漠。昨天,每个同学都画了一幅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将目光锁定在折线统计图上,交流你的所思所感,或许你能给其他同学一些启发。谁先来?
  “我先说。”郑小枚第一个走上讲台,将自己画好的折线统计图放在展示台上。“从折线统计图上可以看出,这个学期我的数学成绩明显提高,读五年级时,我最多只能考70多分,这学期四次的平均成绩就达到了85分,我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让我们为她的进步而喝彩!”我也跟着大家鼓起掌来,“不过我有个请求,你能告诉大家进步的秘诀吗?”
  她先愣了一下,然后说,“我也说不清,反正上课,我都积极动脑,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一条宝贵的经验。学习数学只要积极参与,就能使书本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我抓住机会,适时引导。
  “这是我画的折线统计图,因为第一次我考砸了,妈妈给痛斥了一顿。于是,我开始注意从做好每次作业做起,虽然我的成绩不稳定,但这次考试的进步还是很大的”。胡田说。
  “我的折线“折”得十分厉害,这说明我的成绩很不稳定,在妈妈的启发下,我将所有的考卷又仔细分析了一遍,发现前面几次主要是概念失分,而这一次概念部分全对,主要是应用题失分,可能是自己重视了概念而忽视了应用题,说明我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有待进一步夯实。”朱子强说。
  就这样在同学们之间架起一座“同伴互助的友谊桥”。
  交流还在继续着------
  这些发自肺腑的心声,让我感到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正能量”正在悄无声息地传递进我们的教室,来到我们的身边,萌发在同学们身上,它伴随着学生成长、进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教育!
  解读: 让学生在反思中实现自我教育
  一幅折线统计图,一次考后分析对话,让我有了一种重新认识分数,重新审视教育的冲动。一段时间,人们试图有意要避开分数,唯分数论,就是应试教育,意味着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素质教育也外乎不了考试,考试是一种检测,检测就少不了分数,素质就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分数,客观存在,不可回避,关键是怎样看待分数;是用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教育一词:有抚育,自身生成的意思。过去,我也常常在考试过后,要求学生进行考后分析,并在评讲时,对学生进行错题讲解、更正、重做等教育。可常常为自己的教育无力而叹息。这次考后的分析给了我诠新的启示:“自我生成”的体验教育是任何说教都无法代替的。不是吗?当折线统计图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即使教师没有要求,学生也会情不自禁地关注起这条折线的变化趋势,从而主动分析原因,进行自我反思,进一步认识自我,自我完善,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虽然,我不敢奢求这一次分析能使我班的数学学习一跃千里,但我坚信,那幅折线统计图将永远留在那届学生的记忆里,成为他们自我教育的的一面镜子!
  后记; 让折线统计图伴随学生进步 成长
  晚上,我还沉浸在白天的兴奋之中,我想,要充分发挥这幅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参与到统计图的设计中,将全班的平均成绩作为原始数据画一条折线,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画出自己的成绩折线,也可以把小组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物,看自己在这个学习小组中所处的位置,这样对比学习、对比教育。还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折线统计图----这样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的针对性,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超越自己,完善自己。用这种折线统计的自我教育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扬得更高、更远。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随之心理压力也就越来越重,已进入一个“高心理负荷”的时代,甚至连小学生也不能避免,学生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实际上多数是与心理问题相关的,所以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很重要的,如果抓好了心理問题,注意把心理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收到很好的成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 心理  现阶段,有的学生由于种种社会、家庭的原因对自己的学习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  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那么,
近几年,课改的浪潮波及全国。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我校也进行了新一轮的课改工作。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经历了最初的抵触彷徨,稍后的模仿探索,现在的大胆创新。其中有不少失误,也颇有些收获。下面我就结合课改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案编写为课改奠基  新课改的课堂模式虽然异彩纷呈,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开始环节就是集体备课并编写学案。学案编写可以说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开端,也是为新课改做奠基工作。我们学校的做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有效地开发和实施信息化项目已成为许多组织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为企业信息化全权负责的CIO的领导力。影响行为(权力运用方式)的有效使用
一  为了克服初一新生对这一转化而引发的学习障碍,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代数初步知识”这一章的教学。它是承小学知识之前,启初中知识之后,开宗明义,搞好中小学数学衔接的重要环节。数学中要把握全章主体内容的深度,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再讲述如何列代数式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代数式的一些初步应用知识。要注意始终以小学所接触过的代数知识(
科技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区域总体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而R&D投入又是提高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研究R&D投入对区域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有利于各地区因地制宜
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制造业竞争力的强弱。江苏作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产业发展优势,如何充分挖掘并发挥江苏制造业的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数学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教学结构陈旧,练习设计不合理,信息反馈不及时,课堂教育效率低”的现状,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采用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提出有效问题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教师是学生能够提出有效问题的激励者、引导者和指导者  现代教育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而如何利用小学生的这种探索欲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探索,允许学生用富有个性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所以,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