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儿童的实际相结合、与儿童发展中的真实问题相结合。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等性质。如何能调动学生自身经验以加强学习成为重中之重。其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运用多媒体技术及创设情景是解决之道。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
北师大版与人教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中明确: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指导方针,让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成为了教材的出发点。教材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儿童的实际相结合、与儿童发展中的真实问题相结合。同时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及开放性。
我们从中可得出这么一个信息:《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正在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但要完成这个课程目标,需要借助体验式教学。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在思维上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需要借助实际体验来增强感受,从而让学习更有效。低年级学生更需要体验。
体验式教学,按照相关文献的概念界定是这样的表述的: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身经验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遵循科学的教学理念。在這个概念当中,作者明确了学生需要借助自身经验来辅助学习,那对于自身经验不足的学生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如果需要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的知识点,教师最常用的策略之一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像《道德与法治》这门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的课程,很多知识点是需要理解与运用的,并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以我们最近常常提到的生活垃圾为例子。如果只是单纯和学生讲述如何分类,学生会觉得及其繁琐和复杂。这会导致课程目标无法落实。但如果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于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我们的课堂将会变得更加高效且有趣。因为我们用具体方法传达给了学生这么一个信息: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创设情景加强体验
根据我们成年人的生活经验可知:人的经验是有限的。那如果换成小学生,就更是如此。由此便产生出另一个疑问:如果学生的生活经验无法企及,我们该怎么办呢?
众所周知,由于当下小学生的生活区域相对狭小、生活多呈现两点一线的特点,定会有学生不具备某一方面的生活经验。这样会导致某些课程目标无法落实。比如,在讲到尊敬老人时,学生由于从小不具备为何要尊老敬老的生活经验,会导致学生牵强附会地理解乃至完全不理解为何要敬老爱老。这样就会让尊老敬老这一课的课程目标成为一纸空谈。那该如何解决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办法:我们用比较重的沙袋系在学生的脚上乃至手上,这样能模拟老人腿脚不便。然后再给学生戴上一顶度数的老花镜,那样能模拟老人眼睛视力模糊的特点。准备好穿戴后,可以让学生体验自己行走,学生定会觉得力不从心。这样的体验,就是创设情景体验。这也是一种情景代入。有了这种情景体验,学生便可以拥有相关的经验以弥补经验的不足。
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有了联系生活与创设情景体验就足够了吗?不是的,还远远不够。因为不是任何知识都可以让学生拥有相关的体验的。比如,交通安全的教育。我们不可能花费巨资让学生穿上全套装备然后被试验车撞一次。那又该如何解决呢?我们需要借助高科技的多媒体运用。传统的多媒体包括视频音频等技术手段,但近年出现了如AR(增强现实技术)等更具冲击力的科技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借助视频等工具,让学生间接吸取经验教训,了解交通安全会带来哪些可怕的后果。当然,面对低年级学生,执教老师需要避免播放血腥场面,以免造成心理阴影。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体验式教学策略还有很多。比如,通过小组合作实施体验式教学、通过教师讲述故事已达到情感代入等等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宝峰,国昌恒.乡村教学中互动体验的重要性与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9(13).
[2]徐静.“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463(09):54-55.
[3]吴兰凤.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文理导航,2017.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
北师大版与人教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中明确: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指导方针,让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成为了教材的出发点。教材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与儿童的实际相结合、与儿童发展中的真实问题相结合。同时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及开放性。
我们从中可得出这么一个信息:《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正在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但要完成这个课程目标,需要借助体验式教学。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在思维上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需要借助实际体验来增强感受,从而让学习更有效。低年级学生更需要体验。
体验式教学,按照相关文献的概念界定是这样的表述的: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身经验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遵循科学的教学理念。在這个概念当中,作者明确了学生需要借助自身经验来辅助学习,那对于自身经验不足的学生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如果需要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的知识点,教师最常用的策略之一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像《道德与法治》这门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的课程,很多知识点是需要理解与运用的,并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以我们最近常常提到的生活垃圾为例子。如果只是单纯和学生讲述如何分类,学生会觉得及其繁琐和复杂。这会导致课程目标无法落实。但如果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于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我们的课堂将会变得更加高效且有趣。因为我们用具体方法传达给了学生这么一个信息: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创设情景加强体验
根据我们成年人的生活经验可知:人的经验是有限的。那如果换成小学生,就更是如此。由此便产生出另一个疑问:如果学生的生活经验无法企及,我们该怎么办呢?
众所周知,由于当下小学生的生活区域相对狭小、生活多呈现两点一线的特点,定会有学生不具备某一方面的生活经验。这样会导致某些课程目标无法落实。比如,在讲到尊敬老人时,学生由于从小不具备为何要尊老敬老的生活经验,会导致学生牵强附会地理解乃至完全不理解为何要敬老爱老。这样就会让尊老敬老这一课的课程目标成为一纸空谈。那该如何解决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办法:我们用比较重的沙袋系在学生的脚上乃至手上,这样能模拟老人腿脚不便。然后再给学生戴上一顶度数的老花镜,那样能模拟老人眼睛视力模糊的特点。准备好穿戴后,可以让学生体验自己行走,学生定会觉得力不从心。这样的体验,就是创设情景体验。这也是一种情景代入。有了这种情景体验,学生便可以拥有相关的经验以弥补经验的不足。
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有了联系生活与创设情景体验就足够了吗?不是的,还远远不够。因为不是任何知识都可以让学生拥有相关的体验的。比如,交通安全的教育。我们不可能花费巨资让学生穿上全套装备然后被试验车撞一次。那又该如何解决呢?我们需要借助高科技的多媒体运用。传统的多媒体包括视频音频等技术手段,但近年出现了如AR(增强现实技术)等更具冲击力的科技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借助视频等工具,让学生间接吸取经验教训,了解交通安全会带来哪些可怕的后果。当然,面对低年级学生,执教老师需要避免播放血腥场面,以免造成心理阴影。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体验式教学策略还有很多。比如,通过小组合作实施体验式教学、通过教师讲述故事已达到情感代入等等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宝峰,国昌恒.乡村教学中互动体验的重要性与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9(13).
[2]徐静.“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463(09):54-55.
[3]吴兰凤.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文理导航,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