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就是个家。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早上煮了一锅稀饭,能吃一整天。从来都是自己洗衣做饭,而且还承担了家里相当部分的农活。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名了。”这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日记。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把孩子留在原来户籍所在居住地,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其他亲戚朋友等,这些孩子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5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珏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现状
1.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很多孩子长年见不到父母。父母的爱,是他们无法真切感受到的。偶尔的电话联系,根本不能解决问题。亲情的缺失。往往让他们的感情无处寄托。找不到谈心的人,很多快乐的、不快乐的事情都只能自己一个人体味。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满足,致使有些孩子内向、孤独、胆小、玲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交往。性格孤僻,举动反常,形成畸彤心理。
2 .价值观扭曲,不求学习
少数“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生活费,生活困难,影响正常学习。与之相反,有些孩子盲目攀比摆富,花钱如流水,一旦要花的钱供应不及时,便会小偷小摸,有的走上犯罪道路,影响社会安定。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并没育多少文化,但照样挣根多钱。念书对一些孩子来说,变成了无所谓的事情,迟到、逃学、不交作业往往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
3.道德危机,恶性循环
有的留守儿童没有正儿八经的事可以做,三五成群,四处游荡,有人称这些孩子为三无少年:“无学上,无业就,无事做”。时间久。这些人的不良倾向就出现了,或小偷小摸,或寻衅滋事等等。这些已经成为“问题少年”的孩子们又反过来影响那些在校的同龄人,受了影响的学生。成绩和品行都不可避免地下滑,从而在竞争中被淘汰下来,被淘汰下来的这些孩子也成了“三无少年”进而又影响下一梯级的在校学生,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
二、关心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措施
1.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面对留守学生日益增多的现状,作为学校要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教育观。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及时加强学校与留守学生家长及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生括上和心理上的关注;要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加强对留守家长和学生监护人的培训。
2.留守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
留守学生家长要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学生的代管人和在家的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从而配合学校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3.社会各部门通力协作
当地政府和学校要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式,由学校来多承担一些监管责任与义务,让留守学生得到应有的管理、照顾与关爱。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通力协作。抓好家长学校的工作,利用农休闲期培训农村孩子的家长,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让他们懂得教育孩子的知识,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会教育孩子的本领。公安、司法、工商和文化等有关部门要协助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要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建立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监管制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管理的机制,经常组织开展交心。谈心和社会实践括动,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成长平台。
4.各级政府做好带领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
要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大力发展区域经济,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等手段,千方百计地增加就业岗位。使农民在当地就能找到工作,这样可以减少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数量。
5.解决“留守儿童童”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农民工的经济支付能力和基本生活条件问题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进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待遇,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使农民工逐步具备带上子女进城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父母和子女分离的问题。
6.加快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尤其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
“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总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厦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调动社会力量。把关爱“留守儿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为“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建造条共同关爱、呵护的桥梁,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期待不久的明天所有留守儿童的生活不再阴暗。心灵不再孤寂,甜美的笑容会像灿烂的阳光一样,在他们的脸上绽放!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把孩子留在原来户籍所在居住地,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其他亲戚朋友等,这些孩子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通常被称为“留守儿童”。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5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珏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现状
1.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很多孩子长年见不到父母。父母的爱,是他们无法真切感受到的。偶尔的电话联系,根本不能解决问题。亲情的缺失。往往让他们的感情无处寄托。找不到谈心的人,很多快乐的、不快乐的事情都只能自己一个人体味。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满足,致使有些孩子内向、孤独、胆小、玲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交往。性格孤僻,举动反常,形成畸彤心理。
2 .价值观扭曲,不求学习
少数“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生活费,生活困难,影响正常学习。与之相反,有些孩子盲目攀比摆富,花钱如流水,一旦要花的钱供应不及时,便会小偷小摸,有的走上犯罪道路,影响社会安定。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并没育多少文化,但照样挣根多钱。念书对一些孩子来说,变成了无所谓的事情,迟到、逃学、不交作业往往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
3.道德危机,恶性循环
有的留守儿童没有正儿八经的事可以做,三五成群,四处游荡,有人称这些孩子为三无少年:“无学上,无业就,无事做”。时间久。这些人的不良倾向就出现了,或小偷小摸,或寻衅滋事等等。这些已经成为“问题少年”的孩子们又反过来影响那些在校的同龄人,受了影响的学生。成绩和品行都不可避免地下滑,从而在竞争中被淘汰下来,被淘汰下来的这些孩子也成了“三无少年”进而又影响下一梯级的在校学生,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
二、关心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措施
1.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面对留守学生日益增多的现状,作为学校要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教育观。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及时加强学校与留守学生家长及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生括上和心理上的关注;要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加强对留守家长和学生监护人的培训。
2.留守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
留守学生家长要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学生的代管人和在家的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从而配合学校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3.社会各部门通力协作
当地政府和学校要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式,由学校来多承担一些监管责任与义务,让留守学生得到应有的管理、照顾与关爱。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通力协作。抓好家长学校的工作,利用农休闲期培训农村孩子的家长,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让他们懂得教育孩子的知识,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会教育孩子的本领。公安、司法、工商和文化等有关部门要协助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要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建立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监管制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管理的机制,经常组织开展交心。谈心和社会实践括动,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成长平台。
4.各级政府做好带领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
要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大力发展区域经济,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等手段,千方百计地增加就业岗位。使农民在当地就能找到工作,这样可以减少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数量。
5.解决“留守儿童童”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农民工的经济支付能力和基本生活条件问题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进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待遇,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使农民工逐步具备带上子女进城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父母和子女分离的问题。
6.加快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尤其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
“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总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厦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调动社会力量。把关爱“留守儿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为“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建造条共同关爱、呵护的桥梁,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期待不久的明天所有留守儿童的生活不再阴暗。心灵不再孤寂,甜美的笑容会像灿烂的阳光一样,在他们的脸上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