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个五”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un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五级健全的组织领导体系让心理健康教育无盲区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全面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五级组织领导体系,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学院学生会心理部——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全员参与,层层关注,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永远行进在全校教职员工的视线之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无盲区。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有心理咨询专职教师3名,他们均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及心理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专职教师师生比达1∶2840。
  2.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
  学校在各学院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负责本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各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均设主任1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1名,要求辅导教师具备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且具备一定的心理疏导专业能力。
  3.学院学生会心理部
  校学生会和各学院学生会均成立心理辅导部,作为学院心理辅导工作的有力辅助,其主要工作是配合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学院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及心理异常学生的排查工作。
  4.班级设立班级心理委员
  各班级均设立心理委员1名,具体负责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及心理状况信息汇总,心理委员纳入学生干部编制。
  5.宿舍设立宿舍心理信息员
  各学院在每个学生宿舍中指定1名专门学生担任心理信息员,其主要工作职责是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及时发现宿舍同学的心理问题,及时上报给班级心理委员,并开展初步的危机干预,做好记录,协助班级心理委员或学院心理辅导员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二、五级完善的工作网络体系让心理健康教育无死角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要渠道和课外教育辅导咨询载体,逐步形成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和特色活动,构建出了五级工作网络体系,即全员普查——团体训练——个体咨询——重点筛查——危机干预的工作网络体系,全面覆盖,立体防御,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全员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每年新生入校之后,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心理测试量表,对全体新生进行普查,并建立全体学生电子心理档案。在普查的基础上,对发现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及时反馈给相关学院,要求学院也要建立完整的大学生心理档案。
  2.面向全体,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成员通常是由专兼职教师面向全校学生招募辅导团体,每周辅导1~2次,每次2个单元,一般历时1~2个月,其中有代表性的咨询专题有《成长你我他》《心灵微笑你我同行》《自信轩》《情绪之潮能自控》等。
  3.因材施教,开展个体心理咨询
  学校组织心理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当面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等多种方式,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根据咨询对象的不同,采取了相应措施,对一些境遇性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及时的帮助;对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建议学生来心理咨询中心当面咨询;对一些严重的心理危机,及时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同时,还利用互联网,向全校学生公布心理咨询电子信箱和心理中心及各学院的QQ群号,帮助不愿当面咨询的学生。
  4.防患未然,开展重点筛查工作
  每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都对普查确定的重点关注对象开展一次深度摸排工作。对排查出的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者采用学校和学院关注、班主任和辅导员关爱、心理咨询中心干预并长期跟踪的综合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心理筛查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能为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5.重点监控,建立心理危机预警
  学校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枢纽,在校内与校内学生处、校医院、校保卫处、辅导员和学生骨干紧密联系;在校外又与精神科专科医院、公安部门建立工作网,形成校内外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对具有严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和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建立预警库,安排专、兼职教师以预约咨询和随访咨询的形式提供中长程心理救助,形成由学生——个体社会支持系统——学院——学校——校外心理咨询或医疗服务机构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切实增强了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三、五级成熟的服务交流体系让心理健康教育无结点
  为进一步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学校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优势、人才优势和工作优势,推动焦作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构建出了五级服务交流体系,即外聘心理专家进校园——轮训基础教育师资——提供心理教育咨询——培训心理教育骨干——开展心理教育宣传服务交流体系,广泛交流,深度渗透,真正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让心理健康教育无结点。
  1.外聘心理专家进校园
  学校从焦作市精神病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1医院、焦作市第一人民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等校外单位聘请了5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心理医生担任校外特聘专家,利用业余时间来校举办心理讲座,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轮训基础教育师资
  学校发挥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专业优势,开发了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每一轮教师培训中,都安排了足够的课时,由专业教师对在职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进行相关的培训,帮助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尽快弥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
  3.提供心理教育咨询
  学校组织心理专职教师不断深入社区、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和咨询。近年来,学校为市劳教所、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红十字会、市心理卫生协会等单位共提供现场心理咨询服务80余次。3年来,焦作师专教师在校外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146场,听众累计有5万余人次。
  4.培训心理教育骨干
  学校充分利用国家心理咨询基地优势,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承担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等大量校外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目前,已举办了15期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培训学员344名,并顺利取得职业资格合格证。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结合自己的心理危机干预经验,通过系列专业培训,使大批学员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
  5.开展心理教育宣传
  在报纸杂志、社区广场进行各种心理健康宣传也是焦作师专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近三年,焦作师专在各类报刊发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报道和科普文章共30余篇;在市区广场组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15次;向市民发放心理健康宣传手册6次共1.2万册;进行版面宣传10余次;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有关师生被各类媒体进行专题采访30余次。
  近年,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立足校园、辐射周边、服务社会,成为了师专教育的一大特色、亮点和叫得响的品牌,为提升青年大学生心理素质,服务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责编:晓 成
其他文献
为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河南理工大学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中心,牢牢把握宣传教育、危机干预两个关键环节,逐步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工作网络,着力抓好教学、活动、咨询服务、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日益浓厚,师生心理品质显著优化,成为首批“河南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单位”。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中,逐步培育、形成了“全”“深”“细”“实”四大工作特色。下
近年,随着高校大学生人数增加,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能够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较窄,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到每一个学生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难题。河南师范大学不断探索创新,将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学院优势,积极探索学院二级心理辅导工作站建设,充分发动心理委员、宿舍长、学生社团等同辈团体力量,助推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创新机制,积极构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
新乡医学院历来坚持“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营造大学生心灵的“温馨家园”作为目标,积极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学校组织机构完善,部门规章制度健全  1.高度重视,形成各级联动工作局面  根据学校院党字2004[25]号文件精神,于2004年11月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指导各院系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相关工作。同时,各院系均成立心理健
南阳理工学院以“以人为本,全人教育,崇德尚术,通识专才,服务社会”为办学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育人计划,创新性地构建了零缝隙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式,获得2011年度河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奖。零缝隙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模式的目标是全方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安全与全面成长。  一、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健全  (一)科学的零缝隙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模式顶层设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