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近年来之所以引起幼教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是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幼儿园除了游戏活动以外,教学也是一类基本的活动,只要存在教学,就一定会涉及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也是因为人们已经感悟到幼儿园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了非解决不可的问题。
“产出”和“产能”
人们常用伊索寓言中“鹅生金蛋”的故事说明“产出”与“产能”失衡的道理:一个农夫得到了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财富使农夫变得贪婪和急躁,这只鹅每天生一个金蛋已无法满足他的需求。他将鹅宰杀了,企图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来,然而,他看到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却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了。
这则寓言生动地告诉我们,“效能”包括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就是期望获得的结果;二是“产能”,即鹅,就是借以达到目标的资产或本领。人们借以达到策划结果的资产或本领可分为人力、物力及财力三类。所谓有效性,指的是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衡量有效性的依据往往是“产出”与“产能”是否平衡,“产出”与“产能”达到平衡,才能称作有效。“重蛋轻鹅”,会使产金蛋的资产或本领保不住;“重鹅轻蛋”,则会使人与鹅的生存都成问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展开必然会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既包括一定的教学设施与设备,也包括师幼时间、体力与脑力,这就是“产能”。任何幼儿园教学过程都与师幼各自时间的流逝和消耗联系在一起,时间之所以被看作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因为它标志着生命的消耗与流逝。
如果赋予幼儿园教学活动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对教学活动的“产出”就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一般而言,在考察和评估游戏成分较少的教学时,人们更关注教育活动设计者和实施者预先计划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完成预设的目标;在考察和评估游戏成分很多的教学时,人们则更关注教学活动设计者和实施者预先计划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与儿童的契合程度,更多地反映幼儿自主学习为主的倾向和对幼儿生成的学习任务的回应。前者的“产出”往往是幼儿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是比较客观的,比较容易评估;后者的“产出”往往是幼儿获得的能力和养成的态度、习惯等,是比较主观的,较难评估。
比较而言,由于幼儿园教学的“产出”具有多元价值性、不确定性和情景性,比幼儿园教学的“产能”更难测量和评估,因此,要衡量幼儿园教学的“产出”与“产能”是否平衡比较困难。换言之,判断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是困难的,是与教育价值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在幼儿园教学中“产出”
与“产能”之间的失衡
就“产能”而言,尽管物力及财力资产很重要,但人力资产更重要。在考察“产出”与“产能”之间的平衡时,首先要关注的是人力资产问题。具体地说,在考察幼儿园教学有效性时,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应该是师幼时间、体力与脑力的投入与产出之间是否平衡,即教师和幼儿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否与得到的预期结果相一致。
而今,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太多“产出”与“产能”之间失衡的现象,教师被要求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很少有产出甚至没有产出的事情。
例如,要求教师自己去做玩具和教具,特别是要求教师利用废物去做玩具和教具,并以是否有新意、“与别人不一样”为标准。这就是一个“产出”与“产能”失衡的案例。
这种做法的前提是:第一,客观上存在一种适合教师所面对的儿童及其发展的玩具和教具;第二,这样的玩具和教具在市场上并不存在,或者用废旧物品替代或自己制作可以节约成本;第三,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这样的预期。
这种做法花费的“产能”,或许在物力和财力上不算太大,但在人力上往往得不偿失。首先,在客观上很难判断是否真的存在一种适合教师所面对的儿童及其发展的玩具和教具,即使存在,至多不过是成人的一种解释;其次,市场上到处可以找到形形式式的玩具和教具,不少玩具和教具价廉物美,它们都是许多年来人们研究或经验的结晶,认真选择玩具和教具会比自己制作更为有效;第三,根本无法评价哪些玩具和教具真正适合儿童及其发展。这样做,消耗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教师的“产能”。
笔者并不反对在幼儿园由教师为儿童创制一些必要的玩具和教具,笔者反对的只是以此作为一种导向加以倡导。
又如,要求教师自己去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特别是要求所有幼儿园都要发展自己的课程,并以是否具有“与别人不一样”的课程作为教育评估的标准。这也是一个“产出”与“产能”严重失衡的案例。
这种做法的前提是:第一,客观上存在一种适合教师所面对的儿童及其发展的课程和教学活动;第二,这样的课程和教学活动在实际中并不存在;第三,教师能够通过努力设计出这样的课程和教学活动。
这种做法花费的“产能”,或许在物力和财力上不算太大,但在人力上是巨大的。首先,哪怕是含有很多游戏成分的教学活动,其所要达成的预期目标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政治、文化的优先性,学科之间的平衡,儿童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等等),一般教师几乎不可能在整体上加以把握;其次,可以找到有专业人士编制的、通过有关部门审定的课程和教材,它们都是许多年来人们研究或经验的结晶,认真选择这些课程与教材会比自己设计更为有效;第三,凭教师有限的经验编制和设计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有可能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出现了偏差,在实施过程中会使期望中的“产出”出现更大的偏差和错误。这样做,消耗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甚至耗尽了教师的“产能”。
借用伊索寓言说道理
如果借用伊索寓言中“鹅生金蛋”的故事,说明“产出”与“产能”平衡,达到有效的目的,可以作这样的解释:
“鹅生蛋”原本是自然的事情。“鹅生金蛋”是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既然故事中有的鹅能生金蛋,那么也会有鹅能生银蛋、铜蛋和铁蛋,还有更多的鹅只能生鹅蛋。鹅生的蛋是“产出”,鹅生什么蛋依据的是“产能”,即鹅生蛋的本领,即不同的鹅能生不同的蛋,以不同的速率生蛋。
鹅能生蛋,但是一天至多能生一个蛋,而且不可能不“休养生息”,常年累月不断地生蛋。要求鹅每天超越“产能”去生蛋,虽然不如“杀鹅取蛋”那般极端,却也如同慢性地折腾和消耗着鹅。以这种方式要求每只鹅都生金蛋,到头来鹅不仅生不出金蛋,也生不出银蛋、铜蛋或铁蛋,甚至连鹅蛋也生不出来。
为了达成“产出”与“产能”之间的平衡,达到提高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什么鹅能生什么蛋”,即对不同水平的教师应有不同的“产出”要求。我们不能期望所有教师都能按照某种理念和要求,去“产出”同样的东西。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产能’去生蛋”。我们不能期望所有教师都按照某种理念和要求,不惜代价甚至以伤害自身的方式去“产出”某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减负增效是达成幼儿园教学
有效性的当务之急
而今,鹅已经被要求不停地生蛋,而且不停地被要求生金蛋;而今,鹅已经消耗了大量的“产能”,虽然在实际上还是难以生出金蛋。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
而今,为了达成幼儿园教学有效性,减负增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所谓减负,指的是要减轻教师负担,不要让教师去做与自己的“产出”无关的事情,不要让教师去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这就好比不要让不会生金蛋的鹅一定要去生金蛋。所谓增效,指的是要改善“产出”与“产能”之间的平衡问题,要明确每个教师能做的是什么,而不只是应该做到的是什么;要明确如何花费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做事的能力。这就好比要让鹅以自己能行的方式生自己能生的蛋,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生蛋的能力。
我们不要期望每只鹅都会生金蛋,我们更不能期望每只鹅必须不惜代价,以超出自己能力的方式不断地生金蛋。如若这样,大部分鹅是会精疲力竭的,到头来会连鹅蛋也生不出来的。
“产出”和“产能”
人们常用伊索寓言中“鹅生金蛋”的故事说明“产出”与“产能”失衡的道理:一个农夫得到了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财富使农夫变得贪婪和急躁,这只鹅每天生一个金蛋已无法满足他的需求。他将鹅宰杀了,企图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来,然而,他看到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却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了。
这则寓言生动地告诉我们,“效能”包括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就是期望获得的结果;二是“产能”,即鹅,就是借以达到目标的资产或本领。人们借以达到策划结果的资产或本领可分为人力、物力及财力三类。所谓有效性,指的是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衡量有效性的依据往往是“产出”与“产能”是否平衡,“产出”与“产能”达到平衡,才能称作有效。“重蛋轻鹅”,会使产金蛋的资产或本领保不住;“重鹅轻蛋”,则会使人与鹅的生存都成问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展开必然会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既包括一定的教学设施与设备,也包括师幼时间、体力与脑力,这就是“产能”。任何幼儿园教学过程都与师幼各自时间的流逝和消耗联系在一起,时间之所以被看作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因为它标志着生命的消耗与流逝。
如果赋予幼儿园教学活动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对教学活动的“产出”就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一般而言,在考察和评估游戏成分较少的教学时,人们更关注教育活动设计者和实施者预先计划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完成预设的目标;在考察和评估游戏成分很多的教学时,人们则更关注教学活动设计者和实施者预先计划的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与儿童的契合程度,更多地反映幼儿自主学习为主的倾向和对幼儿生成的学习任务的回应。前者的“产出”往往是幼儿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是比较客观的,比较容易评估;后者的“产出”往往是幼儿获得的能力和养成的态度、习惯等,是比较主观的,较难评估。
比较而言,由于幼儿园教学的“产出”具有多元价值性、不确定性和情景性,比幼儿园教学的“产能”更难测量和评估,因此,要衡量幼儿园教学的“产出”与“产能”是否平衡比较困难。换言之,判断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是困难的,是与教育价值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在幼儿园教学中“产出”
与“产能”之间的失衡
就“产能”而言,尽管物力及财力资产很重要,但人力资产更重要。在考察“产出”与“产能”之间的平衡时,首先要关注的是人力资产问题。具体地说,在考察幼儿园教学有效性时,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应该是师幼时间、体力与脑力的投入与产出之间是否平衡,即教师和幼儿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否与得到的预期结果相一致。
而今,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太多“产出”与“产能”之间失衡的现象,教师被要求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很少有产出甚至没有产出的事情。
例如,要求教师自己去做玩具和教具,特别是要求教师利用废物去做玩具和教具,并以是否有新意、“与别人不一样”为标准。这就是一个“产出”与“产能”失衡的案例。
这种做法的前提是:第一,客观上存在一种适合教师所面对的儿童及其发展的玩具和教具;第二,这样的玩具和教具在市场上并不存在,或者用废旧物品替代或自己制作可以节约成本;第三,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这样的预期。
这种做法花费的“产能”,或许在物力和财力上不算太大,但在人力上往往得不偿失。首先,在客观上很难判断是否真的存在一种适合教师所面对的儿童及其发展的玩具和教具,即使存在,至多不过是成人的一种解释;其次,市场上到处可以找到形形式式的玩具和教具,不少玩具和教具价廉物美,它们都是许多年来人们研究或经验的结晶,认真选择玩具和教具会比自己制作更为有效;第三,根本无法评价哪些玩具和教具真正适合儿童及其发展。这样做,消耗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教师的“产能”。
笔者并不反对在幼儿园由教师为儿童创制一些必要的玩具和教具,笔者反对的只是以此作为一种导向加以倡导。
又如,要求教师自己去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特别是要求所有幼儿园都要发展自己的课程,并以是否具有“与别人不一样”的课程作为教育评估的标准。这也是一个“产出”与“产能”严重失衡的案例。
这种做法的前提是:第一,客观上存在一种适合教师所面对的儿童及其发展的课程和教学活动;第二,这样的课程和教学活动在实际中并不存在;第三,教师能够通过努力设计出这样的课程和教学活动。
这种做法花费的“产能”,或许在物力和财力上不算太大,但在人力上是巨大的。首先,哪怕是含有很多游戏成分的教学活动,其所要达成的预期目标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政治、文化的优先性,学科之间的平衡,儿童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等等),一般教师几乎不可能在整体上加以把握;其次,可以找到有专业人士编制的、通过有关部门审定的课程和教材,它们都是许多年来人们研究或经验的结晶,认真选择这些课程与教材会比自己设计更为有效;第三,凭教师有限的经验编制和设计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有可能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出现了偏差,在实施过程中会使期望中的“产出”出现更大的偏差和错误。这样做,消耗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甚至耗尽了教师的“产能”。
借用伊索寓言说道理
如果借用伊索寓言中“鹅生金蛋”的故事,说明“产出”与“产能”平衡,达到有效的目的,可以作这样的解释:
“鹅生蛋”原本是自然的事情。“鹅生金蛋”是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既然故事中有的鹅能生金蛋,那么也会有鹅能生银蛋、铜蛋和铁蛋,还有更多的鹅只能生鹅蛋。鹅生的蛋是“产出”,鹅生什么蛋依据的是“产能”,即鹅生蛋的本领,即不同的鹅能生不同的蛋,以不同的速率生蛋。
鹅能生蛋,但是一天至多能生一个蛋,而且不可能不“休养生息”,常年累月不断地生蛋。要求鹅每天超越“产能”去生蛋,虽然不如“杀鹅取蛋”那般极端,却也如同慢性地折腾和消耗着鹅。以这种方式要求每只鹅都生金蛋,到头来鹅不仅生不出金蛋,也生不出银蛋、铜蛋或铁蛋,甚至连鹅蛋也生不出来。
为了达成“产出”与“产能”之间的平衡,达到提高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什么鹅能生什么蛋”,即对不同水平的教师应有不同的“产出”要求。我们不能期望所有教师都能按照某种理念和要求,去“产出”同样的东西。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产能’去生蛋”。我们不能期望所有教师都按照某种理念和要求,不惜代价甚至以伤害自身的方式去“产出”某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减负增效是达成幼儿园教学
有效性的当务之急
而今,鹅已经被要求不停地生蛋,而且不停地被要求生金蛋;而今,鹅已经消耗了大量的“产能”,虽然在实际上还是难以生出金蛋。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
而今,为了达成幼儿园教学有效性,减负增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所谓减负,指的是要减轻教师负担,不要让教师去做与自己的“产出”无关的事情,不要让教师去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这就好比不要让不会生金蛋的鹅一定要去生金蛋。所谓增效,指的是要改善“产出”与“产能”之间的平衡问题,要明确每个教师能做的是什么,而不只是应该做到的是什么;要明确如何花费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做事的能力。这就好比要让鹅以自己能行的方式生自己能生的蛋,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生蛋的能力。
我们不要期望每只鹅都会生金蛋,我们更不能期望每只鹅必须不惜代价,以超出自己能力的方式不断地生金蛋。如若这样,大部分鹅是会精疲力竭的,到头来会连鹅蛋也生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