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固原北方系青铜器的类型特点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原地区发现了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系青铜器,器型复杂、样式多变,我们依据器物的用途分为兵器、生产生活用具、车马器和装饰品四大类。通过对比研究,该地区因受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和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每类器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演变出各种类型,既展示了“北方系青铜器”文化的一般特点,又显现出了其独具一格的区域特征。下面我们按照以上四大类型逐一介绍固原地区发现的各种类型的北方系青铜器。
  一、固原北方系青铜器的类型
  (一)兵器
  青铜兵器是北方系青铜器中数量、器型较丰富的器类,固原地区青铜兵器包括剑、戈、矛、镦、管銎斧、镞[1]。
  1.剑
  依据剑的柄首造型,固原地区发现的青铜短剑大致有七种类型[2]:一种是“触角式”青铜短剑,如图-.1;第二种是柄首多以两个相向或向背的兽头或鸟头构成呈环状柄首短剑,如图一.2;第三种是圆盘形剑,如图一:3;第四种是柄首为蘑菇状短剑,如图一:4;第五种是圆柱状镂空短剑,如图一:5;第六种为环首剑,如图一:6;第七种为三叉环首铜柄铁剑,如图一:7。
  2.戈
  戈是一种可勾、可啄并装有长柄的兵器。因为它是以勾割或啄击的方式杀伤他人,所以又有“勾兵”或“啄兵”之称。全形的戈是由铜戈头、木秘柄、铜冒、铜鳟柄尾的金属套四部分组成。目前固原地区发现的铜戈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援部向上扬起,锋略向下倾斜,长方直内的胡戈,如图二:1[3];第二种是援平直、长方直内、三角形锋戈,如图二:2[4]。
  3.矛
  矛头主体部分是骹与叶,骹作鉴状,是安秘用的,叶两侧为刃,向前收拢成尖状的锋,两刃中间为脊。叶有短叶、长叶之分,骹下部粗,向上渐细,与脊相通。根据矛叶,可分为四菱形、四棱形[5]和柳叶形三类,如图三所示。
  4.镦
  镦,安装在戈、矛的柄端。安裝在戈的柄端称其为鳟,安装在矛的柄端者称其为镦。根据其形状,目前固原博物馆馆藏镦的类型有三种:一种是直筒圆柱状底端为圆形如图四:1[6];一种是底端为尖圆状如图四:2;第三种是底端呈尖底如图四:3[7]。
  5.镞
  镞是安装在箭杆前端的锋刃部分,镞身正中突起的部分称为脊,左右两边称为翼,亦称为叶。翼外缘锐利,称为刃,两刃向前聚成镞末,亦即前锋。双翼多后伸作倒刺状,亦称后锋,后锋与脊相连接处称作本。脊的下端挺出的圆棍称作挺。根据箭链的翼与棱分成双翼镞、三翼镞、三棱镞,如图五所示。
  (二)生产生活用具
  生产生活用具是北方系青铜器中数量较多的一类,固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工具有刀、斧、鹤嘴斧、锛、凿、锥、针筒、棍棒头等。
  1.刀
  刀,也称之为“削刀”。刀是目前固原北方系青铜器中发现较多的器物,应与使用其主人的生活习俗相关。根据柄首的不同可分为直柄带孔刀和环首刀二型,如图六所示。部分刀在其背还有一些纹饰雕刻。
  2.斧
  固原地区出土的青铜斧,多为长方形銎,器身呈长方形,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直刃,一种是弧形刃,如图七。
  3.鹤嘴斧
  一端稍尖,另一端为扁刃,中间有圆形或椭圆形銎孔。因其扁刃的一端具有斧类的功能,稍尖的一端在形态上与鹤嘴相仿,所以考古学界普遍称其为鹤嘴铜斧。根据其器型特点,分三种类型。一种是一端为扁平刃状,一端尖圆呈鹤嘴状,椭圆形銎,如图八:1[8];-种是两端均为扁平刃状,如图八:2;-种是两端均为圆柱状,顶部平齐,如图八:3。
  4.锛
  锛是战国时期的农具,主要用于砍削木料。固原地区发现的青铜锛为单面刃,顶部有长方形銎,如图九所示。
  5.凿
  通体较瘦长呈条状,顶部有方形或近方形、圆形或椭圆形銎。根据顶部銎的形状可分为二型,如图十所示。
  6.锥
  其主要的特征是锥尖锐利,根据柄端的形状,分为环首、四棱首、圆首和镂空首四型,如图十一所示。
  7.针管
  长筒形管状,管外表饰凸弦纹、菱形纹、折线纹饰等。根据其器型可分为方管和圆管两种类型,如图十二所示。
  8.棍棒头
  棍棒头是一种工具或武器,材质有石和青铜之分。固原地区发现的青铜棍棒头,形似扁圆柱,表面有突起的乳钉,如图十三所示。
  (三)车马器用具
  固原地区出土的车马器在所有出土器物中占有较大比重,这也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固原周边的西戎族以畜牧业为主,且较为发达。车马器包括车器与马器。车器是指车上的铜质器件,也包括单纯作为装饰车的青铜饰。马器,亦即马具,是指附着于驾车马体上的铜质器具,也包括装饰马首与马身的铜饰。固原地区发现的车马器,车器有车轴、车軎;马器有马衔、马镳、节约;装饰品有当卢、泡饰、竿头饰、铃和铃形饰。
  1.车器
  (1)车軎
  车軎是安装在车轮轴端以固定车轴,防制轮子脱落的工具,既销钉。固原地区出土的车軎为圆柱型,如图十四所示。
  (2)车辕饰
  车辕饰是一种车饰,装饰在车辕上。依据其銎口的不同,固原地区出土的车辕饰可分椭圆型銎口、圭型銎口和长方型銎口三种类型,如图十五所示。
  (3)杆头饰
  装饰于车器上的饰物。根据竿头饰的形状分为圆形首和动物形首二型,如图十六所示。
  2.马器
  (1)马衔
  俗称“马嚼子”,因其含于马口之中而名马衔,一种御马器。其型有三种,如图十七所示。
  (2)马镳
  镳是置于马面两侧连接在马络头上,通过皮条与马衔相联系的御马器。固原地区出土的马镳除青铜质地的,还有数量很多的骨质马镳。目前出土的青铜马镳型有两种,一种是体呈“S”,一端弧部呈锯齿状,另一端弧部呈圆弧形锯齿,中间有两个椭圆形銎孔束腰或相隔一圆环,如图十八:1; 一种是镳杆短直,两端有为圆环,如图十八:2。   (3)节约
  节约是指编组马络头时加在皮条纵横交叉或衔接处的铜管。除具有装饰意义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皮条在交叉处稳固结节,是马络头成形的必要工具。目前馆藏青铜节约有二种类型,单圆型和圆形柿蒂状型,如图十九所示。
  (4)当卢
  当卢属于马的装饰品,至于马颅正中。其类型有五种,如图二十所示。
  3.其他车马装饰品
  (1)泡饰
  铜泡饰用于装饰马颅。背空,有梁,用以穿饰并固定于革带之上。固原博物馆藏铜泡饰式样比较多样,有十几种器型,类型从单一的凹面泡饰到形象抽象的鸟形泡饰,如图二十一所示。
  (2)铃饰
  固原出土的青铜铃及铃形饰基本上都是系于马脖子上,既有实用价值又起到装饰作用。也有少量属于人佩戴的小铜铃,依据其形制分为平口型和凹口型,如图二十二所示。
  (3)车辆饰品
  固原地区出土的车辆饰品样式较为多样,近几年固原博物馆又征集补充了很多其他样式类型。现有馆藏车辆饰品从形状上来分有圆形、三角形、四边形、T形、连环形、S形和L形等,如图二十三所示,这些饰品都是用于装饰车轮。
  (四)装饰品
  固原出土的青铜装饰品种类繁多、造型多样,有耳环、镯、带扣、带钩、牌饰、环饰、联珠饰、动物头饰、管状饰等,充分展现了游牧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祝愿。下文就带扣、带钩、带饰和牌饰各种类型做一简要介绍。
  1.带扣
  带扣是一种通称,从构造上看主要有环孔和舌针两部分,功用是装于带头,便于解结。依据其形状,可分为环状带扣、方形带扣和动物造型带扣三种,如图二十四所示。
  2.带钩
  带钩是一种用于束带和佩系用的工具。有钩首、钩体和钩钮三个部分。钩首与钩体的连接部位可称为钩颈,与钩首相对的另一端为钩尾,钩体正面为钩面,常饰以各种纹饰或铭文。钩体反面为钩背,背上作纽,钮由钮柱与钩体相连接。依据带钩体的不同形状,分为琵琶型和四棱型两种,如图二十五所示。
  3.带饰
  带饰是用于腰间佩带的装饰品,包括各种动物、人物及几何纹样,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点。固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带饰,依据装饰风格可分为三型:一种是人物纹形带饰,一种是动物纹形带饰,一种为抽象形带饰,如图二十六所示。
  4.牌饰
  腰间的一种佩戴装饰物。材质有青铜、金银质地的牌饰。根据牌饰的边框有无分两种类型,有边框的和无边框。牌饰图案一般都是表现草原动物题材,如图二十七所示。
  二、固原北方系青铜器的特点
  固原北方系青铜器遗址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通过以上逐一统计对比,可以发现固原地区北方系青铜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器物数量大,器形种类丰富。固原地区发现的北方系青铜器遗址有近百个,有的遗址出土青铜器动辄数百件,少则几十件,数量相当大。种类方面,兵器中有矛、戈、剑、镞等;工具中有刀、斧、锥、鹤嘴斧、锛、凿等;车马具有车軎、车轴饰、杆头饰、车辕饰、马衔、节约、泡飾、铃、马面饰等;装饰品,有耳环、带扣、带钩、带饰、牌饰、环饰、管状饰、联珠形饰、扣饰等等。装饰品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数量最多,比例最大。
  器型小巧,多为实用器,草原风格浓郁。在功能上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有较大不同,中原地区主要作祭祀礼器,而固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则多用于兵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生活实用器,便于携带,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族特色。
  车马器出土比例大、数量多,且车马器的器形丰富,呈现出发展演变的连续性,基本自成体系,是当地青铜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这也充分说明这里雨水充沛,畜牧业较为发达。
  [1]罗丰、韩孔乐:《宁夏固原今年发现的北方系青铜器》,《考古》1990年第5期,第403-418页。
  [2]马强:《宁夏出土北方系青铜器综合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杨明:《宁夏彭阳发现“二十七年晋”戈》,《考古》1986年第8期,第759-760页。
  [4]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杨郎青铜文化墓地》,《考古学报》1993年第1期。
  [5]同[4]。
  [6]同[4]。
  [7]罗丰:《宁夏固原石喇村发现一座战国墓》,《考古学集刊》第3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8]钟侃:《宁夏固原县出土文物》,《文物》1978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法国拍卖场奏响中国国歌,玩笑吧?  还别疑惑,这可是真事。  每年6月,巴黎的卢雅克( Rouillac)拍卖行都在法国中西部的阿尔蒂尼(Chateau d'Artigny)城堡举办“公园派对”(亦译游园)拍卖会。阿尔蒂尼城堡在行政区划上,隶属安德尔 卢瓦尔(Indre et Loire)省图尔( Tours)区蒙特巴松(Montbazon)镇,地处风景优美的卢瓦尔河谷,“公园派对”拍卖会由卢雅克
期刊
龙泉青瓷在中国的诸类瓷器品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堪称瓷中之美玉,其釉色之美、造型之精被世人所称道。有鉴于此,历史上龙泉青瓷受到广泛追捧,不但行销国内,而且远输海外,围绕着龙泉青瓷及其外销的过程,也产生了颇多掌故。笔者偶有所获,写于笔下,以博众人一乐。    一、沉船中的龙泉青瓷    元朝某日,大海上驶着一艘长约30多米、宽约10多米的海船,这是一艘元代商船,深底三桅,船身开阔稳重,船尾高耸如楼阁般
期刊
伞是一类不大为人所关注的寻常事物,国内鲜有人对这一日常用品深入探究。除了实用性以外,伞还具有宗教、民俗等方面的丰富含义,其形制多样,外观丰富,尤其是阳伞,深受女性喜爱。在东西文化交流的促进下,历史上西方阳伞采用了许多源自于东方的元素,值得品味。  西方阳伞的起源及类型  (一)西方伞及阳伞的出现  伞的起源是一个目前尚不能清晰说明的问题,阳伞的定位在早期也不是很明确。西方伞的出现可能距今已有300
期刊
一、龙形象的起源发展  龙,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产物,多数华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在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为第五生肖,与白虎、朱雀、玄武并称为“四神兽”,又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在中华古代神话传说中,龙是神异动物,是行云布雨的天使,传说里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太空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其形象的变换与时代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早在商周时期,龙
期刊
固原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使之成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固原原州区彭堡、杨郎、西吉县陈阳川等地出土的数量众多的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草原系青铜器,青铜带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形制反映了西戎民族的文化面貌及审美情趣。本文从生活美学的视角,试析固原出土的春秋战国青铜带扣。  带扣,是腰带上直接钩挂、束系的构件,又称带绞,起到将腰带两端扣合在一起的作用,用青铜
期刊
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南宋《蚕织图》长卷,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曾经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刘九庵、王以坤等人鉴定,认为“此卷为文物一级甲品之最,视国宝而无愧,垂青史而不逊矣”。此卷原作者为宋朝画家楼瑞(shú)。后收藏于清官,《石渠宝笈·初编》及《故宫已佚书画目》中已有佐证,伪满时期由溥仪带至东北后遗落民间,1947年大庆市民冯义信购得,1983年他将此画捐献给黑龙江省博物馆。此卷无题诗,无
期刊
从蛮夷荒凉到现今的膏腴之地,黑龙江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的多民族融合。正是这些融合的民族文化影响了历史的发展,又与人类想象和探索息息相关。西学东渐的探索之路举步维艰,而恰恰就在这片黑土上,兼收并蓄地形成黑龙江文化的多元性。  立足于历史的地域性和文化的多样性,而今的文化自信更需要扎根于这片沃土,这正是黑龙江省博物馆在文化战线上的特殊意义。  一、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脉  黑龙江省博物馆是国家
期刊
在5月底6月初的一周内,香港地区的春季拍卖季进入第二轮,佳士得、邦瀚斯、富艺斯(Phillips)、天成、中汉、东京中央及苏富比、保利香港等约29家拍卖行挥槌。数据可查者13家,总成交额44.73亿港币以上。  大数据  佳士得是香港第二轮拍卖的龙头。本季的名酒、现当代艺术、中国书画、名表、珠宝手袋、中国瓷器工艺品等18个专场,成交31.1亿港币,同比(较2017年春拍)有27.09%的增幅,环比
期刊
山西省现存古代寺观彩塑约13,000尊,数量居全国之冠,历史年代历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直至民国,它们不仅数量繁多、内容丰富、保存完整、自成體系,而且历史跨度大,富有连续性,素有“东方彩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实践中,古代寺观彩塑年代的判断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这里结合山西现存古代寺观彩塑,简单谈几点认识。  一、认识彩塑塑造及  彩绘技术是断代的基础  彩塑为雕塑
期刊
辽代是以契丹族为主体在我国北部建立的地方区域性政权,它与北宋王朝并存160多年。在200余年的统治中(907-1125),契丹族与其他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一样,为了统治的需要,强化国家政体,不断向中原王朝和汉族人民学习,汲取经验。契丹族源于东部鲜卑,契丹一词始见于《魏书·契丹传》,意为“镔铁”。契丹族是一个开化较晚的民族,其建立区域性政权之初尚处于部落联盟时期,作为一个游牧民族,散居于潢水(今西拉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