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业垄断与国家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应该用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即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既有有利的地方,也有不利的地方,但从整体的影响情况来看,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是弊大于利。文章就产业垄断与国家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简单阐述了产业垄断的基本定义与中国经济建设目标、实情,分析了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利之处与弊端之处,同时对反垄断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针对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有效结合产业垄断实情来加快国家经济建设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产业垄断;国家经济建设;利弊同存;完善策略
中国经济建设工作是我国综合国力得以提高的核心工作,是展现我国经济大国形象的具体内容,如何进一步加快加深我国经济建设,就需要从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颁布、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与转变、经济模式的改革与完善等经济建设工作上进行提升。产业垄断作为当前各国经济建设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其对国家经济建设工作有利有弊,是否禁止产业垄断需要从国家经济发展建设进程及政府的监管态度来区别对待,所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不断发展、经济规模与总量不断扩张,产业垄断初见端倪,如何正确合理的应对产业垄断与国家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必然是今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重点关注与研究的工作内容。
1. 产业垄断的基本定义与中国经济建设目标、实情
1.1产业垄断的基本定义
产业垄断一般是指政府及政府下属的各类产业管理部门,为了保护某一特定产业下的企业与企业经济效益,采取的排斥、阻碍、限制其他产业参与到整个产业竞争当中的行为[1]。产业垄断的具体表现通常从四点内容来进行分析:第一,限定他人进行购买自身产品的行为,或是在其所指定的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方面进行限制;第二,以检验商品的质量和性能为理由,以拒绝服务、拖延服务为基本方式,以胡乱收费等手段来妨碍别人进行产品购买,或者是对别人所使用其他技术标准的品种进行制约,又或者对用户、消费者提出不合理要求后被消费者拒绝,所以对消费者使用中断或削减商品的手段,从而逼迫他人只可能购买到其指定的商品;第三,某些产业的垄断方,可能会出现与政府部门、行政机关等进行勾结,依靠别人的优势地位来强行实施限制竞争的行为;第四,则是采用利用交叉补贴等手段,对和他人的公平竞争进行破坏,或是极力排斥。
1.2中国经济建设目标与建设实情
结合我国十八大以来国家经济建设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建设当前目标主要分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这三个方面[2]。
稳增长,是指我国经济增速目前处于合理的区间。我国交通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无论是增速和“三驾马车”,还是在就业、物价等指标上,目前都处在相对合理的区间内,可以说当前的中国经济不但消解了‘硬着陆’的风险,而且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实际情况来看,稳增长经济形势的形成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受惠于逐渐回暖的外部环境,二是国家在今年陆续出台了稳健经济政策。
调结构,是指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通过多年的粗放高增经济发展,中国的经济建设工作已经到了依靠市场经济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来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的阶段,由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与颁布的一系列经济措施,大力加快了我国经济转型的进程。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抓机遇、促销费,并从五个方面对促进信息消费进行了部署;结合国家在某些产业出现的产能过剩情况,国务院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性意见,进行了相关工作的部署,采取了“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整治方案。从国内经济产业结构来看,前三季度里,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0.6%,占GDP的比重也比上半年提高0.2%,从这些准确、具体的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建设在产业结构转型上已初具成效。
促改革,是指我国经济建设深入开展经济改革。自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推进中国经济改革开放,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来作为经济改革突破口,在国家财税、价格、金融、民生保障、投融资、农业农村等工作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为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体制保障。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中国经济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对我国经济建设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利之处与弊端之处、反垄断法
2.1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利之处
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利之处,可以划分为两点,一是时本产业的产品能够进行统一的、有计划的生产,不会存在生产过剩或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情况;二是产业垄断可以实现本产业的规模化生产经营。
产业垄断在国家经济建设工作当中体现的统一计划生产、不重复建设优点,笔者通过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基站建设工作进行说明。众所周知,手机通讯业务的开展,必须依靠各个地方建立的网络信号基站、信号接收与传输装置等,当中国进行手机信息业务的企业只有移动公司的时候,它就是一种产业的绝对垄断,它能够根据全国各地手机用户的数量、范围进行合理的基站规划与建设,不会出现基站重复建设这些情况。而当中国联通公司也出现在手机信息业务这一产业当中的时候,中国联通公司自然也会规划与建设自己公司的基站,这就导致了很多地方都有好几种不同公司的基站,直接造成了重复建设的状况。因此,产业垄断在杜绝减少重复建设上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3]。
产业垄断完成了对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和管理,所以能够通过对下属厂商进行统一的管理、具体的分工合作,建立起规模化的产业经营模式。在产业的竞争过程中,必然是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小型企業被大型企业所挤压、吞并,大型企业之间也不断厮杀,最终导致了某企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这就形成了产业垄断,所以说,产业垄断往往是产业内部不断竞争的结果。产业垄断的主导企业,将产品的生产采取分区制造、统一组合的方式,极大的加速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构建起了规模经济体系。 2.2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弊端之处
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弊端大于有利之处,主要可以分成制约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限制内需扩大、社会福利受损这四个弊端。
产业垄断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造成了产业内没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产业内部的竞争是发展本产业的必要因素,只有具备充分竞争的市场才是完整的、高效率的市场,这样的产业模式才能给客户提供更加多的产品选择。产业链中只有单一的企业,没有了竞争力,就只会导致该企业没有了竞争压力,不再关注于产品质量的提升、服务水平的提高,使整个产业处于原地踏步的境地,严重阻碍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4]。
产业垄断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对消费者的消费权益造成了损害,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的选择权与产品价格上受到侵犯。产业垄断导致整个产业当中的商品在表现形式上受到限制,消费者可以购买的品种类型也十分有限,因此损害了消费者的产品自由选择权;产业垄断导致生产某一产品的企业只有这一家,所以这家企业可以对生产的产品数量进行把控,然后提高产品的价格,这种行为使消费者在不得不买的情况下,受到高价格的消费权益侵犯。
产业垄断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限制了我国内需的扩大,而内需的增长才是发展我国经济的根本。与我国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连的所需各类产品、服务,在通用价格方面不断上涨,使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空间不断缩小,极大的限制了中国经济的投资环境,不仅影响了外资企业在中国进行投资建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民间资本的投资受到限制。以国内的煤气与自来水为例,这两者是生活的必需品,民众不得不买,但是其单位价格近年来增长极大,民众只有尽可能的减少使用,才能减少经济支出,这就极大的阻碍了内需发展。
产业垄断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使社会福利受损,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产业垄断的企业、部门,占用了国家的大量资源,但是每年能够为社会带来的产出却比较少;产业垄断下的产品与服务价格高,间接的导致了社会福利受到损害[5]。社会福利受损,对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对于自身福利的损害会导致民众对国家经济建设持观望态度,对经济建设的热情与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3反垄断法
反垄断法,科学的定义即反对进行产业垄断与保护产业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2007年8月30日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并规定于2008年8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广义上的中国反垄断法,是指中国的整个反垄断法法律体系,既包括《反垄断法》以及随后为了实施该法而颁布、施行的相关配套法律文件,也包括在《反垄断法》颁布之前已经颁布并施行的具有反垄断性质或功能的全部立法性和行政性文件、以及行政执法、私人执行和司法程序[6]。
3. 有效结合产业垄断实情来加快国家经济建设的完善策略
3.1明确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弊端,完善反垄断法律体系
产业垄断的有利之处是建立在理想化的角度去描述的,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过程中,产业垄断必然会对经济建设工作带来诸多弊端。因此,一定明确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弊端,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及时处理产业垄断行为。同时,要加快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律体系,在法律法规上严格、详细的划分产業垄断形式与判定标准,使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法律上具备反垄断保障基础[7]。
3.2综合中国经济建设实际情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改革
产业垄断的治理,必须充分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顺应潮流、尊重国情、破立结合、配套推进”的策略,综合治理产业垄断。同时要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动经济改革,从而从国家经济建设的正确轨道上来有效防治产业垄断。另外,还要对国外企业产业垄断行为进行分析与判断,以此来对我国产业垄断的防治起到借鉴、参考作用。
4.总结
结合中国经济建设实际情况而言,产业垄断对我国经济建设工作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为了防治我国产业垄断各类现象的出现,需要在我国在反垄断方面的法律法规上继续完善与体系构建,加大国家在这方面的宏观调控,充分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的世界情况,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经济改革,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建设免受产业垄断的危害,促使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童小琴,刍议行政性行业垄断改革的渐进性[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 尹全胜,报告看中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
[3] 周光辉,殷冬水,垄断经营:社会正义的困境——中国国有企业行业垄断问题的政治学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2,(02).
[4] 季通洲,试论垄断行为的经济法律规制——中国电信行业垄断行为法律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10).
[5] 钱瑜,肖玮,闫瑾,吴晨光,季鹏洋,程拓,苏长春,谁可能再被“反垄断”?[J];中国外资,2013,(17).
[6] 王自力,垄断行业中的《反垄断法》实施问题[J];法治论丛,2010,(01).
[7] 宋宇春,行业垄断对就业的影响及治理[J];人民论坛,2011,(32).
作者简介:
华东,1977年3月生,男,山东省即墨市人,经济师,本科,研究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与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学理论与基层工作实践之间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产业垄断;国家经济建设;利弊同存;完善策略
中国经济建设工作是我国综合国力得以提高的核心工作,是展现我国经济大国形象的具体内容,如何进一步加快加深我国经济建设,就需要从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颁布、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与转变、经济模式的改革与完善等经济建设工作上进行提升。产业垄断作为当前各国经济建设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其对国家经济建设工作有利有弊,是否禁止产业垄断需要从国家经济发展建设进程及政府的监管态度来区别对待,所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不断发展、经济规模与总量不断扩张,产业垄断初见端倪,如何正确合理的应对产业垄断与国家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必然是今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重点关注与研究的工作内容。
1. 产业垄断的基本定义与中国经济建设目标、实情
1.1产业垄断的基本定义
产业垄断一般是指政府及政府下属的各类产业管理部门,为了保护某一特定产业下的企业与企业经济效益,采取的排斥、阻碍、限制其他产业参与到整个产业竞争当中的行为[1]。产业垄断的具体表现通常从四点内容来进行分析:第一,限定他人进行购买自身产品的行为,或是在其所指定的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方面进行限制;第二,以检验商品的质量和性能为理由,以拒绝服务、拖延服务为基本方式,以胡乱收费等手段来妨碍别人进行产品购买,或者是对别人所使用其他技术标准的品种进行制约,又或者对用户、消费者提出不合理要求后被消费者拒绝,所以对消费者使用中断或削减商品的手段,从而逼迫他人只可能购买到其指定的商品;第三,某些产业的垄断方,可能会出现与政府部门、行政机关等进行勾结,依靠别人的优势地位来强行实施限制竞争的行为;第四,则是采用利用交叉补贴等手段,对和他人的公平竞争进行破坏,或是极力排斥。
1.2中国经济建设目标与建设实情
结合我国十八大以来国家经济建设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建设当前目标主要分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这三个方面[2]。
稳增长,是指我国经济增速目前处于合理的区间。我国交通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无论是增速和“三驾马车”,还是在就业、物价等指标上,目前都处在相对合理的区间内,可以说当前的中国经济不但消解了‘硬着陆’的风险,而且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实际情况来看,稳增长经济形势的形成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受惠于逐渐回暖的外部环境,二是国家在今年陆续出台了稳健经济政策。
调结构,是指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通过多年的粗放高增经济发展,中国的经济建设工作已经到了依靠市场经济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来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的阶段,由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与颁布的一系列经济措施,大力加快了我国经济转型的进程。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抓机遇、促销费,并从五个方面对促进信息消费进行了部署;结合国家在某些产业出现的产能过剩情况,国务院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性意见,进行了相关工作的部署,采取了“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整治方案。从国内经济产业结构来看,前三季度里,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0.6%,占GDP的比重也比上半年提高0.2%,从这些准确、具体的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建设在产业结构转型上已初具成效。
促改革,是指我国经济建设深入开展经济改革。自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推进中国经济改革开放,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来作为经济改革突破口,在国家财税、价格、金融、民生保障、投融资、农业农村等工作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为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体制保障。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中国经济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对我国经济建设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利之处与弊端之处、反垄断法
2.1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利之处
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利之处,可以划分为两点,一是时本产业的产品能够进行统一的、有计划的生产,不会存在生产过剩或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情况;二是产业垄断可以实现本产业的规模化生产经营。
产业垄断在国家经济建设工作当中体现的统一计划生产、不重复建设优点,笔者通过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基站建设工作进行说明。众所周知,手机通讯业务的开展,必须依靠各个地方建立的网络信号基站、信号接收与传输装置等,当中国进行手机信息业务的企业只有移动公司的时候,它就是一种产业的绝对垄断,它能够根据全国各地手机用户的数量、范围进行合理的基站规划与建设,不会出现基站重复建设这些情况。而当中国联通公司也出现在手机信息业务这一产业当中的时候,中国联通公司自然也会规划与建设自己公司的基站,这就导致了很多地方都有好几种不同公司的基站,直接造成了重复建设的状况。因此,产业垄断在杜绝减少重复建设上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3]。
产业垄断完成了对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和管理,所以能够通过对下属厂商进行统一的管理、具体的分工合作,建立起规模化的产业经营模式。在产业的竞争过程中,必然是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小型企業被大型企业所挤压、吞并,大型企业之间也不断厮杀,最终导致了某企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这就形成了产业垄断,所以说,产业垄断往往是产业内部不断竞争的结果。产业垄断的主导企业,将产品的生产采取分区制造、统一组合的方式,极大的加速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构建起了规模经济体系。 2.2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弊端之处
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弊端大于有利之处,主要可以分成制约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限制内需扩大、社会福利受损这四个弊端。
产业垄断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造成了产业内没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产业内部的竞争是发展本产业的必要因素,只有具备充分竞争的市场才是完整的、高效率的市场,这样的产业模式才能给客户提供更加多的产品选择。产业链中只有单一的企业,没有了竞争力,就只会导致该企业没有了竞争压力,不再关注于产品质量的提升、服务水平的提高,使整个产业处于原地踏步的境地,严重阻碍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4]。
产业垄断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对消费者的消费权益造成了损害,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的选择权与产品价格上受到侵犯。产业垄断导致整个产业当中的商品在表现形式上受到限制,消费者可以购买的品种类型也十分有限,因此损害了消费者的产品自由选择权;产业垄断导致生产某一产品的企业只有这一家,所以这家企业可以对生产的产品数量进行把控,然后提高产品的价格,这种行为使消费者在不得不买的情况下,受到高价格的消费权益侵犯。
产业垄断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限制了我国内需的扩大,而内需的增长才是发展我国经济的根本。与我国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连的所需各类产品、服务,在通用价格方面不断上涨,使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空间不断缩小,极大的限制了中国经济的投资环境,不仅影响了外资企业在中国进行投资建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民间资本的投资受到限制。以国内的煤气与自来水为例,这两者是生活的必需品,民众不得不买,但是其单位价格近年来增长极大,民众只有尽可能的减少使用,才能减少经济支出,这就极大的阻碍了内需发展。
产业垄断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使社会福利受损,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产业垄断的企业、部门,占用了国家的大量资源,但是每年能够为社会带来的产出却比较少;产业垄断下的产品与服务价格高,间接的导致了社会福利受到损害[5]。社会福利受损,对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对于自身福利的损害会导致民众对国家经济建设持观望态度,对经济建设的热情与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3反垄断法
反垄断法,科学的定义即反对进行产业垄断与保护产业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2007年8月30日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并规定于2008年8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广义上的中国反垄断法,是指中国的整个反垄断法法律体系,既包括《反垄断法》以及随后为了实施该法而颁布、施行的相关配套法律文件,也包括在《反垄断法》颁布之前已经颁布并施行的具有反垄断性质或功能的全部立法性和行政性文件、以及行政执法、私人执行和司法程序[6]。
3. 有效结合产业垄断实情来加快国家经济建设的完善策略
3.1明确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弊端,完善反垄断法律体系
产业垄断的有利之处是建立在理想化的角度去描述的,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过程中,产业垄断必然会对经济建设工作带来诸多弊端。因此,一定明确产业垄断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弊端,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及时处理产业垄断行为。同时,要加快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律体系,在法律法规上严格、详细的划分产業垄断形式与判定标准,使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法律上具备反垄断保障基础[7]。
3.2综合中国经济建设实际情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改革
产业垄断的治理,必须充分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顺应潮流、尊重国情、破立结合、配套推进”的策略,综合治理产业垄断。同时要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动经济改革,从而从国家经济建设的正确轨道上来有效防治产业垄断。另外,还要对国外企业产业垄断行为进行分析与判断,以此来对我国产业垄断的防治起到借鉴、参考作用。
4.总结
结合中国经济建设实际情况而言,产业垄断对我国经济建设工作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为了防治我国产业垄断各类现象的出现,需要在我国在反垄断方面的法律法规上继续完善与体系构建,加大国家在这方面的宏观调控,充分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的世界情况,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经济改革,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建设免受产业垄断的危害,促使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童小琴,刍议行政性行业垄断改革的渐进性[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 尹全胜,报告看中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
[3] 周光辉,殷冬水,垄断经营:社会正义的困境——中国国有企业行业垄断问题的政治学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2,(02).
[4] 季通洲,试论垄断行为的经济法律规制——中国电信行业垄断行为法律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10).
[5] 钱瑜,肖玮,闫瑾,吴晨光,季鹏洋,程拓,苏长春,谁可能再被“反垄断”?[J];中国外资,2013,(17).
[6] 王自力,垄断行业中的《反垄断法》实施问题[J];法治论丛,2010,(01).
[7] 宋宇春,行业垄断对就业的影响及治理[J];人民论坛,2011,(32).
作者简介:
华东,1977年3月生,男,山东省即墨市人,经济师,本科,研究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与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学理论与基层工作实践之间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