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如同丹顶鹤一样被现代都市和法规围猎即将消逝的群体。飙车赌斗、醇酒美女,这是曾经一代人的臂鹰走狗的八旗子弟生活方式。生于赛车之前,泯于赛车洪流当中,一群特别的人,代表一个特别的时代。
一根修长灵巧的手指在一张泛黄的照片上滑动,偶有停顿的时候,把我的心都揪起老高。“这个……还在,这个,已经不在了……”这不是操场点名,这是在本次采访中笔者遇到的最诡异的画面,一张20多年前的老照片,一群中国最早的飙车族,这是他们故事的开端。
我从来没有想到能在采访中遇到这样毛骨悚然的一幕,即便写了多少年“赛车是危险的运动”,签了无数份生死自理的安全协定,但从来没有这么一刻让我真正深刻认识到一项活动和生命的关联。画面很美好,回忆很深沉,故事很热血,但回归这么一张老照片的时候,让人实在有些不堪。我甚至不敢认真去看照片上那些人的脸,不想去记住他们都是谁。年轻,热血,朝气蓬勃的一帮人,在玩之前和之后都很少人玩的生命游戏。这或者是我对飙车一族最深刻的印象吧。
对于中国而言,飙车其实仅仅存在了很短的一段时期。之前经济社会条件不允许、之后法规更是明令禁止,同时赛车场建设兴起,让这个族群从危险的地下飙车转化为了安全的场地赛车。不过,谁都不能否认他们曾经的存在。珠海的情侣路、深圳三洲田、广州帽峰山和东濠涌,以及东莞和佛山的火爆而有序的斗车聚会。他们没有人关注但深入老一辈玩车人的心。
今天,我们就从珠海情侣路开始,重回当年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最是那一眸风情
——林健的情侣路情结
错身而过的那一秒我想到了很多很多,画面从对面康军的脸到过往的二十年,一一浮现。过了那个弯之后我开始减速,然后回来就把摩托车处理掉了,再也没有回去过。
结实的臂膀,狰狞的纹身,粗壮的雪茄。这些听起来有些非主流的搭配并没有让林健显得狂躁,相反,如同阿诺,林健看起来有一种豪迈和儒雅。那些东西只是他深沉故事的一抹装饰,那是男人的勋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
1993年,情侣路的长度才现在的一半,每到夜幕降临在这条新建的美丽海滨公路上,总有一群人驾车呼啸而过。摩托车组和汽车组层次分明,引擎声音震耳欲聋。从最开始几台车到后来数十台,从最开始几个年轻人的激情游戏到后来成为珠海市民的饭后甜点,观众从情侣路这一头一直延伸到那一头。
这就是最早的一批飙车族,他们年轻而潋情四射。他们是中国最早一批私家车主,想突破,想冒险,思想解放,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而林健正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
“那个时候我有汽车也有摩托车,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玩的摩托车,因为相对来说,感官上摩托车更加刺激。”刺激,正是林健们当年所追求的东西——年轻人的夜晚总是来得迟一些,而那个年代珠海市区的面积恐怕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各项娱乐设施还没有冒头,光靠一两个球面电视的中央台、地方台怎么能拴住年轻人的心呢?加上珠海又毗邻港澳,深受澳门大赛车文化的影响,有钱,有车,没人管,于是飙车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对于那种风驰电掣的沉迷,到现在依然印象深刻。其实这种巡游从1992年就开始有了。最开始没事的时候骑车出去转,碰到差不多的快车就跟上去一段。一般情况对方也会停下来招呼,然后一起玩。最后越聚越多,越开越快。”当时林健光是用于飙车的摩托车就有三台,从最初级的小绵羊到YAMAHA TCR150到后来的HONDA FR400,排量越来越大,队伍也越来越大。“到最后层次分明,小排量、150,不过瘾了,几个朋友一起商量一起上400。”那是一段真正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一起飙车的小伙伴,有想要展示自己出位的炫耀的心,有观众、有美女。飙车正是从那一年开始,成为那么一群年轻人不能舍弃的游戏。
毫无疑问,这种飙车是不理性的。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关注,后来影响大了,有交警出来管,一群疯狂的超级摩托和跑车将两台交警的摩托堵在了路口围着转圈,轮胎的青烟和轰鸣弄得两位警察狼狈而走——这种只有警匪片中才有的镜头,放现在这是什么罪大家清楚,放当年那个还算善意的年代,换来只是大家的一笑。那真的是情侣路的一段难忘的青葱岁月啊。
那一眸的风情
这种激情对于林健来说,一直持续到1994年的一天。那一天的“巡游”中,林健驾驶他的HONDAFR400转过“珠海海魂角”的那个大弯。近乎于失控的速度中车轮压到了一个细碎的小石子,摩托猛然往上一跳,让林健那根昏昏沉沉的神经线一下子清醒了过来。
“那半秒钟仿佛就是一个世纪,让我至今难以忘却。自身车辆的状态到失控的后果、对面呼啸着错身而过的康军的脸、自己这些年的人生阅历,各种画面在脑海里一一浮现,世界失去了声音。”那一刻蓦然清醒的林健几乎就是那一瞬间下定了决心,“如果下一秒不死,从此不再飙车!”
林健是幸运的。当车轮再次接触到路面的时候落点很正,他的HONDA FR400最终回到了他的掌控中。从落地开始林健就收住了油门,过弯之后就减速停了下来。从那一刻起,林健就从珠海飙车族的资深元老转变成了一个过客,后面呼啸而来的小伙伴又呼啸而去,留下的只是林健那错身而过的一眸风情。
事实上,正是有了那一秒钟,我们才有机会现在和林健悠闲地坐下来翻出老照片看看当年的小伙伴现在都在干什么。开篇中那副“这个不在了,这个还在……”的画面并非虚构,事实上就是在林健翻出的老照片里,我们看到了物是人非。当年飙车的小伙伴里,直接在飙车活动现场死亡的似乎没有,但受伤的不在少数。包括有人伤残到失去双腿。而就是在林健退出飙车后的第二年,他遣散的摩托车的下一任车主夜里撞到了大货车,追悼会上林健再次庆幸他自己生命中的那一秒。在那一刻,他认识到生命的重要。
经典中的经典
1993年正是珠海第一次街道赛举办的一年。看到那些高规格的GT超跑,林健深刻认识到“街头霸王”远非正道。正是这一年中汽联在北京开办了第一期赛车培训班,林健得知后马上报名参训,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赛车执照持有者。而街道赛那些漂亮的超跑也让自驾车库里的车相形见绌。作为中国第一届汽车街道赛的工作人员,林健和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跑有了近距离的接触。1994年的时候,心痒难耐的林健委托朋友购入了一台保留至今的保时捷911。 毫无疑问,这款豪华超跑在当年连面包车都稀缺的中国有着什么样的地位。过硬的跑车品质,炫目的活动敞篷软顶,超级的性能,这一款保时捷至今在911谱系里依然经典。林健购入之后更是珍惜万分,至今这台车依旧保持着良好的状态,随时能下赛道风驰电掣。更让林健骄傲的是,1994年街道赛的时候,因为国内工作用车稀少,而且国外车辆入关不易,1994年保时捷杯街道赛的工作人员特别征用了他的这台911用于赛道勘察。“当时是保时捷的全球总裁亲自开着这台911在珠海街道赛比赛地段勘察赛道,我就坐在旁边——赛前需要用这台车去看看弯角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安全,而在其它赛车没有入关的时候,我这台车可以说是珠海唯一一台符合跑车标准的车了。”20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但这台911和它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来的光芒,依旧很耀眼。
毫无疑问,房车比摩托要安全很多,虽然感官上的刺激没有那么强烈,但日渐成熟起来的林健在离开情侣路之后有了取舍。几台摩托车卖的卖、丢的丢,唯有这台经典的911成了心头肉。后来,他多次用这台车在珠海赛道上比赛,并且成绩颇佳。
父子兵
在取得赛车执照之后,林健并没有选择职业赛车这一条路,相反,他是我们采访的三人中离赛车最远、可以说游离于赛车圈的人物。不是他没有能力在赛道上取得好成绩,而是自己看清楚了他要走的路。
“也算是机缘吧,机缘未到。”林健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在赛道上取得过很不错的成绩,甚至代表过主流的厂商车队参赛并夺冠,但最后终究在赛车职业化之前急流勇退。“不是说赛车手不好,只是真的没有遇到好的机会。当年赛车的职业化不够,赛车产业也还没有起步,想做职业赛车手,实在是很不现实。”不过对于林健来说,赛车其实对他并不遥远,在儿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为了培养他的赛车技术,他甚至出资组队参加国内的卡丁比赛,那就是国内大名鼎鼎的珠海童梦赛车队。
说起国内的父子皆能夺冠的车手,林健父子可谓是独树一帜了。小林在国内卡丁车赛上的惊艳表现,加上低调的林健宝刀未老,在国内很是瞩目。到现在,林健还经常在珠海赛道“自己玩玩”,并且保持着不错的水平。不过由于卡丁赛车环境的原因童梦最后退出了全国赛,有些让人叹息。“不开心就不玩了,也实在觉得这样不公平地玩下去没有意义了。我们是车手,不是来陪太子读书的。”林健这样说到。
忆往昔
作为国内第一批专业车手,林健对于情侣路的情结不仅仅局限于错身而过的那一秒。从专业角度看,公路飙车无疑是危险的,但在当年硬件条件落后、青年热血上脑的状态之下,这种状态又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独特的赛车文化,是国内赛车文化的前身。虽然这段时间很短、底蕴很薄,但谁都无法否认这段时期这层文化对于业界的影响。尤其是身在其中的那部分人,比如林健,印记注定会铭刻一生。
“不理性,但回忆起来很深刻。”林健说,“谁都年轻过,谁都热血过。在当年的条件下,接触车的人没有更多的选择。这是特定时期的特定文化。……我很幸运,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活了下来,很庆幸有那么一秒的清醒让我退出。有这么一段经历,我不后悔。”
情侣路
珠海情侣路是珠海的一大看点,珠海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游客不会错过到此一游。沿海边,从南向北,长达28公里。情侣路充分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相互交融,力求道路线型及与其配套的景观设施与起伏的山峦、宽阔的海滩、一望无际的大海在气势上相呼应。情侣路从拱北粤华花园开始,途经九洲港、海滨泳场、珠海渔女、香炉湾等著名风景旅游点。1993年珠海情侣路要蜿蜒数里,与澳门填海区相连。到了1997年,珠海拱北路段的填海工程正式开工。侨光路的海滩被填平。1999年,情侣路全线贯通。
在1993年情侣路拱北段建成之后,因为靠近海边风景优美、车流量小,这条富有魅力的海滨大道就成了飙车一族最经常出没的地方。因为1993年珠海开始举办国内第一场街道赛,扑面而来的赛车文化恰巧和刚竣工的空旷情侣路配上了套,成为当年珠海最火热的热门飙车地点。每周总有那么几天,一群摩托车和数量不少的汽车在香洲码头汇集,借着月色向拱北口岸狂飙。引擎的尖啸声伴着海涛声,成为珠海这座城市永远的历史印记。
潜龙在渊
若即若离林立峰
如果没有情侣路飙车,中国或许就少了一个赛车王者,如果他真的进入了这个飙车圈子,那么世界也许就少了林立峰。
出师未捷
严格说来,林立峰并不算是街头出身吧。作为国内最著名的职业赛车手,其实林立峰的街头飙车生涯属于“出师未捷”的那一类:还没有真正掌握好驾驶技术、还没来得及真正在街头飚一把,就因为驾驶摩托车受伤而被家里严禁下场。
“当时我刚从学校出来,94年吧,94年我买了第一台摩托车,CBR250。”林立峰说,“我是新手,其实我开摩托车很差的,只是因为有车了,然后又知道有这么一帮人在情侣路玩,所以就跟着他们去玩。但以我的技术,实在是没有办法下场,所以只是跟他们去巡游、去烧烤,去海边吹吹风。”刚出校园的林立峰马上喜欢上了这种自由的、炫目的生活方式。可是,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淡出这个江湖。
“那一天康军结婚,我们都去帮忙。我开着我的250,先是一起去接了新娘,婚礼结束之后又帮忙送朋友回家。然后回来继续玩,最后一帮人散的时候都已经是早上了。我载一个朋友回家,突然看到前面有警察在查车,于是把朋友放下来,自己开车回家。过中邦酒店那个街口的时候因为早上清洁工在那里扫了几堆树叶,我拐过去之后已经来不及反应,直接压了上去,于是失控摔倒了,滑出去50多米。小腿直接骨折了。”这次事故让林立峰在床上修养了一个多月,也直接错过了已经报名的中国第一期赛车培训,“所以说康军他们是第一批,我只能是第二批。”
这次事故可以说是林立峰脱离街头飙车、真正开始进入赛车的起点。因为在海岛工作、冒着台风坐冲锋舟回珠海来看林立峰的父亲直接下令:不许再骑摩托车,之后给他买了一台走私的小丰田。正是从这里开始,林立峰开始了四轮争天下的征程。 潜龙在渊
“其实赛车,最开始就是喜欢。在刚开始玩的时候,我连赛车和民用车的区别都不知道。”林立峰嘴里的那个时代,有着和现在截然不同的流行指标。“我们买香港的杂志看汽车、看赛车,买英文版的录影带,看国外的各种比赛。其实那个时候看MOTO GPS00要更多一些,因为觉得相比之下摩托比赛要更刺激一些。那个时候特别迷恋雷尼,后来是杜瀚。觉得他们的技术真的很厉害——以前的两冲程500CC的摩托车可不像现在超级摩托这么好操控,那个车200马力,比现在的1000CC都厉害,声音一变,输出马上就来了,不注意就会把人和车完全弹出去。当年也很少有车手能很好地把握油门的。现在这些车都已经加了电子辅助,已经没有那种直接的感觉了。”作为一个专业房车赛车手,林立峰说起超级摩托来头头是道,“当年就是喜欢。因为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汽车。那个年代买台摩托车都还要指标,一年只能买一样,我很多邻居拿指标去买冰箱、空调、电视,我拿一万多买摩托车,真的不便宜了。”那个年代,有一台摩托车的林立峰很满足。“只有大领导才有汽车,我爸那个时候还骑自行车上班呢。有了摩托车,我可以很方便地去拱北、去香洲玩,而不像之前骑自行车要骑半天。有了摩托车,我很喜欢这样的自由。”
1993年跟着家里人去看珠海街道赛,1994年开始在街道赛里面做工作人员,林立峰完全没有想到他有朝一日也能成为职业车手。“那个时候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因为觉得只有香港澳门人才有这个经济实力去赛车。”林立峰说,“能够有一台自己养得起的摩托,已经很不错了。”
前面说到的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林立峰这种自由的生活告一段落,伤愈之后,他参加了中国第二届的专业场地赛车培训,家里也给他买了小汽车。中国的职业车手之路从这个时候在他身上开始了。
争霸天下
那次受伤之后,林立峰退出了还没有真正进入的情侣路飙车圈子,但他对速度和自由的追求并没有止步。他开始用自己的小车磨练驾驶技术。1996年珠海赛道竣工,他以国内第一批车手的身份参与了两场香港房车赛,并且成绩不错。1997年,第一届三菱杯比赛和珠海第一支驻场车队安骅组建,林立峰的职业生涯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
“那个时候明哥觉得,国内没有赛车队很吃亏,于是自己出钱买了几台车放在赛道,对我们几个说,你们要想比赛就开这些车,但参赛费用自己想办法。”林立峰说,“那个时候国内比赛少,只能参加香港和澳门的比赛。于是我们就开始找赞助,寻求珠海本地企业和朋友的帮助。那个时候赞助很好找,因为企业很多,而赛车基本上是香港澳门人的天下。他们觉得,我们参赛去和香港澳门人斗,都是好样的。所以这家企业两万、那家迪厅一万地拿,根本不问你车身广告啊、回报啊。”那段岁月是中国车手的黄金时代,“赞助很好拿,进中国的企业很多,大家都很关注。”有了这些赞助,林立峰、郭海生这些珠海本地车手逐渐开始职业化。“我们拿着这些钱,去澳门报名,去买轮胎,去改车。事情很多,但很单纯。眼里只有比赛。”
那个时候统一规格的三菱杯是大赛,每年年底举办一次,1997年第一次在珠海举行。“97年我拿到了这个比赛的冠军,1998年又再次夺冠,这两个重量级奖杯让大企业真正注意到了我,正是有了这个机会,我才真正成为职业车手。这很重要。”两个重量级奖杯在手,林立峰得到了包括万宝路、爱立信等当年最主要的赛车赞助企业的支持,真正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因为他们,我参加了很多比赛,有房车,有方程式,学到了很多东西。正是因为如此,我不像现在的年轻车手那样需要家里很有钱、需要父母投入很多去学赛车。这很重要。”林立峰把握住了这个重要节点,通过这段时间的磨练,他真正从国内车手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中国职业赛车手的王者。
街头文化
对林立峰而言,没有能真正进入的情侣路飙车,是一种另类的赛车文化。“英国至今还有人不进赛车场,定期在某些道路上举办比赛。有些比赛甚至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不是他们没有赛道,而是街道的感觉和赛道真正是完全不同的。”林立峰并不认为街头赛车就不好,“当年的情侣路人少、车少,而且在一头可以看见所有的弯道,只需要一个人拿着对讲机站在那里,就能知道整条路的安全状况,所以其实是很安全的。”林立峰认为,只要能够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这种活动其实也可以举行。“如果现在有这么一条路能定期封闭起来,我想会有很多人去参加比赛。因为现在汽车很便宜,但能够供这些性能车发挥实力的地方实在很少。我听说广州帽峰山的飙车,一次多达300台以上,这是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有对速度的梦想。”
情侣路的飙车文化对于林立峰是遥远但真实的。没有这段岁月,也许中国就会少一个赛车王者。因为任何成绩、任何追求都起源于最初的那一点点关注、那一丝丝喜欢。这就是人生的际遇,这是林立峰的选择,也是那个小时代的必然。
追风少年
康军的飚车故事
从康军离开校园的那一刻,或许他就和赛车这个行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是他没有想到30年白驹过隙,华发生。
追风少年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某一个夏夜,两个懵懂少年在珠海渔女雕像旁边。没有交谈,没有烟圈,只有静静的海浪和两台YAMAHA TCR 125摩托车陪在身边。突然,一台摩托车飞速从他们身边飘过,两个少年猛然惊醒,一眼对望,跨上爱车直追而去。
“哇,你的车很快啊,有空一起出来玩吧?”
“你的是什么型号?换了什么东西吗?”
当年的珠海,有这么一群人在路边满怀希翼的张望,等待着还没有认识的朋友。
这就是康军当年的夜生活,夜色掩映之下热情的追风少年。不赌斗,不炫耀,只为结识志同道合的爱车一党。
“没有那么多娱乐活动,没有其它的兴趣爱好,只是喜欢。”康军这样说,“我性子比较闷,和家人话不多,家里也不管我。也恰是这样,才会有我们这么一帮人,才会有那么一段难忘的飙车经历。” 和当时沸沸扬扬的传言不同,他们并没有真的比赛,并没有真的赌钱,只是为了爱好,为了让车飞起来,就在这条美丽的沿海大道上那么无所畏惧的飞驰。“现在想来,那么快的速度要是出事,我很可能就没了。真的恨危险,但是那时年轻,那时觉得有趣。”
这就是年轻人在围观之下的异样青春。
赛车缘
康军出道很早,16岁就到汽车维修厂当学徒工。这是他接触机械的开始。“好像我们那一代人像我这么没读书的,都在修理厂。”康军回忆起那段艰苦但热血的岁月很是怀,“那个时候修理厂很好赚钱,第一个月学徒工就有80多块工资,比外边工程工人的工资高很多了。”在那个汽车还是奢侈品的年代,康军很快存够钱买了他的第一辆摩托车。
“快,而且酷。”康军这样形容当年他对摩托车的感情,“当然,那个时代汽车还是奢侈品,我也买不起汽车。”康军把赚来的钱都花到了他心爱的摩托车上,换排气管,换电脑,定专业的轮胎……那个年代改装件不多,改装的选择余地也很少,但康军和他的小伙伴们对这一块有着非一般的痴迷。“我们去香港买排气管,在那边定电脑,然后回来自己摸索自己改装,那个时候摩托车牌照还是粤03开头,珠海连轮胎都没得卖。我们开车专门去广州汽车用品市场定半热熔胎回来,一条要1700元,两条三千多块,要存很久的钱,还要等很久那边才能进回来,然后我们又开车去拿。”对于这种沉迷于摩托车的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改好自己的爱车更重要。
或许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康军展示出了非凡的机械功底,让他最终在这个行业安营扎寨,打拼至今。
爱不改
如今,康军已经在珠海国际赛车场撑起了自己的门面,他经手的客户活跃在亚洲GT等众多专业的洲际大赛当中。不过,虽然技术一流,但他自己很少开房车下场,因为在他的心中,摩托车永远是他的最爱。
从最开始在情侣路飙车,到后来到赛场比赛。一面在车队做维修兼职养家,一面驾驶爱车在赛道飞驰,享受那种飞驰云端的快感。这是康军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最开始在修理厂,后来来赛场在车队做维修,同时代表车队参加摩托车比赛。相对于房车,摩托车是我的爱好,我更喜欢那种直接的快感。”康军并没有把自己放在职业车手的位置上,“我没有一直比赛,虽然当年在这条赛道上的成绩很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但那时因为我熟悉这里,这就是我的家。至于职业车手,我没有林立峰那样的机缘。什么叫职业车手?没有厂家的支持,没有赞助商的帮助,没有车队做后台,怎么能叫职业车手?”作为一个车队的老板,康军对自己看得很明白。
作为第一批参加专业赛车培训班的人,康军算是其中的异类:“参加培训的人,还有很多在赛车圈,但当时我们参加的场地比赛,结果大部分人去了拉力赛,很少人参加场地赛,钟情于摩托车赛的,大概只有我?”
当年的小伙伴都长大了。“联系越来越少,开摩托车的也越来越少。95年开始珠海查摩托查得厉害,96年珠海赛道建成之后,我就没有再到情侣路飚过车了,他们也一样。”像风一样的一群少年,像风一样的一股风潮,很快消散在情侣路的涛声中,留下的只有康军的回忆。
回忆与守望
作为赛车从业者,而今,驰骋在赛道上的车手都是康军的金主了。从进修理厂的第一天起,康军就开始为别人准备车辆,到现在还是没有变。虽然从别人的修理厂换成了自己的改装店,但康军觉得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改变。他一直在守望着自己的爱好,守望赛车归队。
“说起当年,其实真的蛮危险的。一个朋友在渔女那里滑出去撞了围栏,再弹回来摔倒,再被一台小货车压倒腿拖着走了十多米,真是惨不忍睹。我们送他去了医院,但左腿还是没保住。”康军说起来很是唏嘘,“至今我都还记得这个场面。这是年轻的代价。”
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康军选择了在幕后,而不是去冲击领奖台。“我们的条件不具备,我们学赛车很晚,甚至在系统的学习之前就已经去危险驾驶、去公路飙车了。这不行。你看别人老外为什么快?从小别人就有条件去学,去培养。你有小孩会七八岁就送去学摩托车?你不心疼他受伤?——要知道,摩托车受伤是必然的。别人老外就不心疼,这是差距。”
“你飙车受过伤吗?”
“当然!”康军伸个懒腰,“擦伤,骨折,脱臼,数不胜数。”
一根修长灵巧的手指在一张泛黄的照片上滑动,偶有停顿的时候,把我的心都揪起老高。“这个……还在,这个,已经不在了……”这不是操场点名,这是在本次采访中笔者遇到的最诡异的画面,一张20多年前的老照片,一群中国最早的飙车族,这是他们故事的开端。
我从来没有想到能在采访中遇到这样毛骨悚然的一幕,即便写了多少年“赛车是危险的运动”,签了无数份生死自理的安全协定,但从来没有这么一刻让我真正深刻认识到一项活动和生命的关联。画面很美好,回忆很深沉,故事很热血,但回归这么一张老照片的时候,让人实在有些不堪。我甚至不敢认真去看照片上那些人的脸,不想去记住他们都是谁。年轻,热血,朝气蓬勃的一帮人,在玩之前和之后都很少人玩的生命游戏。这或者是我对飙车一族最深刻的印象吧。
对于中国而言,飙车其实仅仅存在了很短的一段时期。之前经济社会条件不允许、之后法规更是明令禁止,同时赛车场建设兴起,让这个族群从危险的地下飙车转化为了安全的场地赛车。不过,谁都不能否认他们曾经的存在。珠海的情侣路、深圳三洲田、广州帽峰山和东濠涌,以及东莞和佛山的火爆而有序的斗车聚会。他们没有人关注但深入老一辈玩车人的心。
今天,我们就从珠海情侣路开始,重回当年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最是那一眸风情
——林健的情侣路情结
错身而过的那一秒我想到了很多很多,画面从对面康军的脸到过往的二十年,一一浮现。过了那个弯之后我开始减速,然后回来就把摩托车处理掉了,再也没有回去过。
结实的臂膀,狰狞的纹身,粗壮的雪茄。这些听起来有些非主流的搭配并没有让林健显得狂躁,相反,如同阿诺,林健看起来有一种豪迈和儒雅。那些东西只是他深沉故事的一抹装饰,那是男人的勋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
1993年,情侣路的长度才现在的一半,每到夜幕降临在这条新建的美丽海滨公路上,总有一群人驾车呼啸而过。摩托车组和汽车组层次分明,引擎声音震耳欲聋。从最开始几台车到后来数十台,从最开始几个年轻人的激情游戏到后来成为珠海市民的饭后甜点,观众从情侣路这一头一直延伸到那一头。
这就是最早的一批飙车族,他们年轻而潋情四射。他们是中国最早一批私家车主,想突破,想冒险,思想解放,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而林健正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
“那个时候我有汽车也有摩托车,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玩的摩托车,因为相对来说,感官上摩托车更加刺激。”刺激,正是林健们当年所追求的东西——年轻人的夜晚总是来得迟一些,而那个年代珠海市区的面积恐怕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各项娱乐设施还没有冒头,光靠一两个球面电视的中央台、地方台怎么能拴住年轻人的心呢?加上珠海又毗邻港澳,深受澳门大赛车文化的影响,有钱,有车,没人管,于是飙车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对于那种风驰电掣的沉迷,到现在依然印象深刻。其实这种巡游从1992年就开始有了。最开始没事的时候骑车出去转,碰到差不多的快车就跟上去一段。一般情况对方也会停下来招呼,然后一起玩。最后越聚越多,越开越快。”当时林健光是用于飙车的摩托车就有三台,从最初级的小绵羊到YAMAHA TCR150到后来的HONDA FR400,排量越来越大,队伍也越来越大。“到最后层次分明,小排量、150,不过瘾了,几个朋友一起商量一起上400。”那是一段真正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一起飙车的小伙伴,有想要展示自己出位的炫耀的心,有观众、有美女。飙车正是从那一年开始,成为那么一群年轻人不能舍弃的游戏。
毫无疑问,这种飙车是不理性的。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关注,后来影响大了,有交警出来管,一群疯狂的超级摩托和跑车将两台交警的摩托堵在了路口围着转圈,轮胎的青烟和轰鸣弄得两位警察狼狈而走——这种只有警匪片中才有的镜头,放现在这是什么罪大家清楚,放当年那个还算善意的年代,换来只是大家的一笑。那真的是情侣路的一段难忘的青葱岁月啊。
那一眸的风情
这种激情对于林健来说,一直持续到1994年的一天。那一天的“巡游”中,林健驾驶他的HONDAFR400转过“珠海海魂角”的那个大弯。近乎于失控的速度中车轮压到了一个细碎的小石子,摩托猛然往上一跳,让林健那根昏昏沉沉的神经线一下子清醒了过来。
“那半秒钟仿佛就是一个世纪,让我至今难以忘却。自身车辆的状态到失控的后果、对面呼啸着错身而过的康军的脸、自己这些年的人生阅历,各种画面在脑海里一一浮现,世界失去了声音。”那一刻蓦然清醒的林健几乎就是那一瞬间下定了决心,“如果下一秒不死,从此不再飙车!”
林健是幸运的。当车轮再次接触到路面的时候落点很正,他的HONDA FR400最终回到了他的掌控中。从落地开始林健就收住了油门,过弯之后就减速停了下来。从那一刻起,林健就从珠海飙车族的资深元老转变成了一个过客,后面呼啸而来的小伙伴又呼啸而去,留下的只是林健那错身而过的一眸风情。
事实上,正是有了那一秒钟,我们才有机会现在和林健悠闲地坐下来翻出老照片看看当年的小伙伴现在都在干什么。开篇中那副“这个不在了,这个还在……”的画面并非虚构,事实上就是在林健翻出的老照片里,我们看到了物是人非。当年飙车的小伙伴里,直接在飙车活动现场死亡的似乎没有,但受伤的不在少数。包括有人伤残到失去双腿。而就是在林健退出飙车后的第二年,他遣散的摩托车的下一任车主夜里撞到了大货车,追悼会上林健再次庆幸他自己生命中的那一秒。在那一刻,他认识到生命的重要。
经典中的经典
1993年正是珠海第一次街道赛举办的一年。看到那些高规格的GT超跑,林健深刻认识到“街头霸王”远非正道。正是这一年中汽联在北京开办了第一期赛车培训班,林健得知后马上报名参训,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赛车执照持有者。而街道赛那些漂亮的超跑也让自驾车库里的车相形见绌。作为中国第一届汽车街道赛的工作人员,林健和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超跑有了近距离的接触。1994年的时候,心痒难耐的林健委托朋友购入了一台保留至今的保时捷911。 毫无疑问,这款豪华超跑在当年连面包车都稀缺的中国有着什么样的地位。过硬的跑车品质,炫目的活动敞篷软顶,超级的性能,这一款保时捷至今在911谱系里依然经典。林健购入之后更是珍惜万分,至今这台车依旧保持着良好的状态,随时能下赛道风驰电掣。更让林健骄傲的是,1994年街道赛的时候,因为国内工作用车稀少,而且国外车辆入关不易,1994年保时捷杯街道赛的工作人员特别征用了他的这台911用于赛道勘察。“当时是保时捷的全球总裁亲自开着这台911在珠海街道赛比赛地段勘察赛道,我就坐在旁边——赛前需要用这台车去看看弯角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安全,而在其它赛车没有入关的时候,我这台车可以说是珠海唯一一台符合跑车标准的车了。”20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但这台911和它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来的光芒,依旧很耀眼。
毫无疑问,房车比摩托要安全很多,虽然感官上的刺激没有那么强烈,但日渐成熟起来的林健在离开情侣路之后有了取舍。几台摩托车卖的卖、丢的丢,唯有这台经典的911成了心头肉。后来,他多次用这台车在珠海赛道上比赛,并且成绩颇佳。
父子兵
在取得赛车执照之后,林健并没有选择职业赛车这一条路,相反,他是我们采访的三人中离赛车最远、可以说游离于赛车圈的人物。不是他没有能力在赛道上取得好成绩,而是自己看清楚了他要走的路。
“也算是机缘吧,机缘未到。”林健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在赛道上取得过很不错的成绩,甚至代表过主流的厂商车队参赛并夺冠,但最后终究在赛车职业化之前急流勇退。“不是说赛车手不好,只是真的没有遇到好的机会。当年赛车的职业化不够,赛车产业也还没有起步,想做职业赛车手,实在是很不现实。”不过对于林健来说,赛车其实对他并不遥远,在儿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为了培养他的赛车技术,他甚至出资组队参加国内的卡丁比赛,那就是国内大名鼎鼎的珠海童梦赛车队。
说起国内的父子皆能夺冠的车手,林健父子可谓是独树一帜了。小林在国内卡丁车赛上的惊艳表现,加上低调的林健宝刀未老,在国内很是瞩目。到现在,林健还经常在珠海赛道“自己玩玩”,并且保持着不错的水平。不过由于卡丁赛车环境的原因童梦最后退出了全国赛,有些让人叹息。“不开心就不玩了,也实在觉得这样不公平地玩下去没有意义了。我们是车手,不是来陪太子读书的。”林健这样说到。
忆往昔
作为国内第一批专业车手,林健对于情侣路的情结不仅仅局限于错身而过的那一秒。从专业角度看,公路飙车无疑是危险的,但在当年硬件条件落后、青年热血上脑的状态之下,这种状态又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独特的赛车文化,是国内赛车文化的前身。虽然这段时间很短、底蕴很薄,但谁都无法否认这段时期这层文化对于业界的影响。尤其是身在其中的那部分人,比如林健,印记注定会铭刻一生。
“不理性,但回忆起来很深刻。”林健说,“谁都年轻过,谁都热血过。在当年的条件下,接触车的人没有更多的选择。这是特定时期的特定文化。……我很幸运,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活了下来,很庆幸有那么一秒的清醒让我退出。有这么一段经历,我不后悔。”
情侣路
珠海情侣路是珠海的一大看点,珠海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游客不会错过到此一游。沿海边,从南向北,长达28公里。情侣路充分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相互交融,力求道路线型及与其配套的景观设施与起伏的山峦、宽阔的海滩、一望无际的大海在气势上相呼应。情侣路从拱北粤华花园开始,途经九洲港、海滨泳场、珠海渔女、香炉湾等著名风景旅游点。1993年珠海情侣路要蜿蜒数里,与澳门填海区相连。到了1997年,珠海拱北路段的填海工程正式开工。侨光路的海滩被填平。1999年,情侣路全线贯通。
在1993年情侣路拱北段建成之后,因为靠近海边风景优美、车流量小,这条富有魅力的海滨大道就成了飙车一族最经常出没的地方。因为1993年珠海开始举办国内第一场街道赛,扑面而来的赛车文化恰巧和刚竣工的空旷情侣路配上了套,成为当年珠海最火热的热门飙车地点。每周总有那么几天,一群摩托车和数量不少的汽车在香洲码头汇集,借着月色向拱北口岸狂飙。引擎的尖啸声伴着海涛声,成为珠海这座城市永远的历史印记。
潜龙在渊
若即若离林立峰
如果没有情侣路飙车,中国或许就少了一个赛车王者,如果他真的进入了这个飙车圈子,那么世界也许就少了林立峰。
出师未捷
严格说来,林立峰并不算是街头出身吧。作为国内最著名的职业赛车手,其实林立峰的街头飙车生涯属于“出师未捷”的那一类:还没有真正掌握好驾驶技术、还没来得及真正在街头飚一把,就因为驾驶摩托车受伤而被家里严禁下场。
“当时我刚从学校出来,94年吧,94年我买了第一台摩托车,CBR250。”林立峰说,“我是新手,其实我开摩托车很差的,只是因为有车了,然后又知道有这么一帮人在情侣路玩,所以就跟着他们去玩。但以我的技术,实在是没有办法下场,所以只是跟他们去巡游、去烧烤,去海边吹吹风。”刚出校园的林立峰马上喜欢上了这种自由的、炫目的生活方式。可是,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淡出这个江湖。
“那一天康军结婚,我们都去帮忙。我开着我的250,先是一起去接了新娘,婚礼结束之后又帮忙送朋友回家。然后回来继续玩,最后一帮人散的时候都已经是早上了。我载一个朋友回家,突然看到前面有警察在查车,于是把朋友放下来,自己开车回家。过中邦酒店那个街口的时候因为早上清洁工在那里扫了几堆树叶,我拐过去之后已经来不及反应,直接压了上去,于是失控摔倒了,滑出去50多米。小腿直接骨折了。”这次事故让林立峰在床上修养了一个多月,也直接错过了已经报名的中国第一期赛车培训,“所以说康军他们是第一批,我只能是第二批。”
这次事故可以说是林立峰脱离街头飙车、真正开始进入赛车的起点。因为在海岛工作、冒着台风坐冲锋舟回珠海来看林立峰的父亲直接下令:不许再骑摩托车,之后给他买了一台走私的小丰田。正是从这里开始,林立峰开始了四轮争天下的征程。 潜龙在渊
“其实赛车,最开始就是喜欢。在刚开始玩的时候,我连赛车和民用车的区别都不知道。”林立峰嘴里的那个时代,有着和现在截然不同的流行指标。“我们买香港的杂志看汽车、看赛车,买英文版的录影带,看国外的各种比赛。其实那个时候看MOTO GPS00要更多一些,因为觉得相比之下摩托比赛要更刺激一些。那个时候特别迷恋雷尼,后来是杜瀚。觉得他们的技术真的很厉害——以前的两冲程500CC的摩托车可不像现在超级摩托这么好操控,那个车200马力,比现在的1000CC都厉害,声音一变,输出马上就来了,不注意就会把人和车完全弹出去。当年也很少有车手能很好地把握油门的。现在这些车都已经加了电子辅助,已经没有那种直接的感觉了。”作为一个专业房车赛车手,林立峰说起超级摩托来头头是道,“当年就是喜欢。因为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汽车。那个年代买台摩托车都还要指标,一年只能买一样,我很多邻居拿指标去买冰箱、空调、电视,我拿一万多买摩托车,真的不便宜了。”那个年代,有一台摩托车的林立峰很满足。“只有大领导才有汽车,我爸那个时候还骑自行车上班呢。有了摩托车,我可以很方便地去拱北、去香洲玩,而不像之前骑自行车要骑半天。有了摩托车,我很喜欢这样的自由。”
1993年跟着家里人去看珠海街道赛,1994年开始在街道赛里面做工作人员,林立峰完全没有想到他有朝一日也能成为职业车手。“那个时候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因为觉得只有香港澳门人才有这个经济实力去赛车。”林立峰说,“能够有一台自己养得起的摩托,已经很不错了。”
前面说到的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林立峰这种自由的生活告一段落,伤愈之后,他参加了中国第二届的专业场地赛车培训,家里也给他买了小汽车。中国的职业车手之路从这个时候在他身上开始了。
争霸天下
那次受伤之后,林立峰退出了还没有真正进入的情侣路飙车圈子,但他对速度和自由的追求并没有止步。他开始用自己的小车磨练驾驶技术。1996年珠海赛道竣工,他以国内第一批车手的身份参与了两场香港房车赛,并且成绩不错。1997年,第一届三菱杯比赛和珠海第一支驻场车队安骅组建,林立峰的职业生涯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
“那个时候明哥觉得,国内没有赛车队很吃亏,于是自己出钱买了几台车放在赛道,对我们几个说,你们要想比赛就开这些车,但参赛费用自己想办法。”林立峰说,“那个时候国内比赛少,只能参加香港和澳门的比赛。于是我们就开始找赞助,寻求珠海本地企业和朋友的帮助。那个时候赞助很好找,因为企业很多,而赛车基本上是香港澳门人的天下。他们觉得,我们参赛去和香港澳门人斗,都是好样的。所以这家企业两万、那家迪厅一万地拿,根本不问你车身广告啊、回报啊。”那段岁月是中国车手的黄金时代,“赞助很好拿,进中国的企业很多,大家都很关注。”有了这些赞助,林立峰、郭海生这些珠海本地车手逐渐开始职业化。“我们拿着这些钱,去澳门报名,去买轮胎,去改车。事情很多,但很单纯。眼里只有比赛。”
那个时候统一规格的三菱杯是大赛,每年年底举办一次,1997年第一次在珠海举行。“97年我拿到了这个比赛的冠军,1998年又再次夺冠,这两个重量级奖杯让大企业真正注意到了我,正是有了这个机会,我才真正成为职业车手。这很重要。”两个重量级奖杯在手,林立峰得到了包括万宝路、爱立信等当年最主要的赛车赞助企业的支持,真正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因为他们,我参加了很多比赛,有房车,有方程式,学到了很多东西。正是因为如此,我不像现在的年轻车手那样需要家里很有钱、需要父母投入很多去学赛车。这很重要。”林立峰把握住了这个重要节点,通过这段时间的磨练,他真正从国内车手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中国职业赛车手的王者。
街头文化
对林立峰而言,没有能真正进入的情侣路飙车,是一种另类的赛车文化。“英国至今还有人不进赛车场,定期在某些道路上举办比赛。有些比赛甚至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不是他们没有赛道,而是街道的感觉和赛道真正是完全不同的。”林立峰并不认为街头赛车就不好,“当年的情侣路人少、车少,而且在一头可以看见所有的弯道,只需要一个人拿着对讲机站在那里,就能知道整条路的安全状况,所以其实是很安全的。”林立峰认为,只要能够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这种活动其实也可以举行。“如果现在有这么一条路能定期封闭起来,我想会有很多人去参加比赛。因为现在汽车很便宜,但能够供这些性能车发挥实力的地方实在很少。我听说广州帽峰山的飙车,一次多达300台以上,这是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有对速度的梦想。”
情侣路的飙车文化对于林立峰是遥远但真实的。没有这段岁月,也许中国就会少一个赛车王者。因为任何成绩、任何追求都起源于最初的那一点点关注、那一丝丝喜欢。这就是人生的际遇,这是林立峰的选择,也是那个小时代的必然。
追风少年
康军的飚车故事
从康军离开校园的那一刻,或许他就和赛车这个行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是他没有想到30年白驹过隙,华发生。
追风少年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某一个夏夜,两个懵懂少年在珠海渔女雕像旁边。没有交谈,没有烟圈,只有静静的海浪和两台YAMAHA TCR 125摩托车陪在身边。突然,一台摩托车飞速从他们身边飘过,两个少年猛然惊醒,一眼对望,跨上爱车直追而去。
“哇,你的车很快啊,有空一起出来玩吧?”
“你的是什么型号?换了什么东西吗?”
当年的珠海,有这么一群人在路边满怀希翼的张望,等待着还没有认识的朋友。
这就是康军当年的夜生活,夜色掩映之下热情的追风少年。不赌斗,不炫耀,只为结识志同道合的爱车一党。
“没有那么多娱乐活动,没有其它的兴趣爱好,只是喜欢。”康军这样说,“我性子比较闷,和家人话不多,家里也不管我。也恰是这样,才会有我们这么一帮人,才会有那么一段难忘的飙车经历。” 和当时沸沸扬扬的传言不同,他们并没有真的比赛,并没有真的赌钱,只是为了爱好,为了让车飞起来,就在这条美丽的沿海大道上那么无所畏惧的飞驰。“现在想来,那么快的速度要是出事,我很可能就没了。真的恨危险,但是那时年轻,那时觉得有趣。”
这就是年轻人在围观之下的异样青春。
赛车缘
康军出道很早,16岁就到汽车维修厂当学徒工。这是他接触机械的开始。“好像我们那一代人像我这么没读书的,都在修理厂。”康军回忆起那段艰苦但热血的岁月很是怀,“那个时候修理厂很好赚钱,第一个月学徒工就有80多块工资,比外边工程工人的工资高很多了。”在那个汽车还是奢侈品的年代,康军很快存够钱买了他的第一辆摩托车。
“快,而且酷。”康军这样形容当年他对摩托车的感情,“当然,那个时代汽车还是奢侈品,我也买不起汽车。”康军把赚来的钱都花到了他心爱的摩托车上,换排气管,换电脑,定专业的轮胎……那个年代改装件不多,改装的选择余地也很少,但康军和他的小伙伴们对这一块有着非一般的痴迷。“我们去香港买排气管,在那边定电脑,然后回来自己摸索自己改装,那个时候摩托车牌照还是粤03开头,珠海连轮胎都没得卖。我们开车专门去广州汽车用品市场定半热熔胎回来,一条要1700元,两条三千多块,要存很久的钱,还要等很久那边才能进回来,然后我们又开车去拿。”对于这种沉迷于摩托车的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改好自己的爱车更重要。
或许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康军展示出了非凡的机械功底,让他最终在这个行业安营扎寨,打拼至今。
爱不改
如今,康军已经在珠海国际赛车场撑起了自己的门面,他经手的客户活跃在亚洲GT等众多专业的洲际大赛当中。不过,虽然技术一流,但他自己很少开房车下场,因为在他的心中,摩托车永远是他的最爱。
从最开始在情侣路飙车,到后来到赛场比赛。一面在车队做维修兼职养家,一面驾驶爱车在赛道飞驰,享受那种飞驰云端的快感。这是康军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最开始在修理厂,后来来赛场在车队做维修,同时代表车队参加摩托车比赛。相对于房车,摩托车是我的爱好,我更喜欢那种直接的快感。”康军并没有把自己放在职业车手的位置上,“我没有一直比赛,虽然当年在这条赛道上的成绩很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但那时因为我熟悉这里,这就是我的家。至于职业车手,我没有林立峰那样的机缘。什么叫职业车手?没有厂家的支持,没有赞助商的帮助,没有车队做后台,怎么能叫职业车手?”作为一个车队的老板,康军对自己看得很明白。
作为第一批参加专业赛车培训班的人,康军算是其中的异类:“参加培训的人,还有很多在赛车圈,但当时我们参加的场地比赛,结果大部分人去了拉力赛,很少人参加场地赛,钟情于摩托车赛的,大概只有我?”
当年的小伙伴都长大了。“联系越来越少,开摩托车的也越来越少。95年开始珠海查摩托查得厉害,96年珠海赛道建成之后,我就没有再到情侣路飚过车了,他们也一样。”像风一样的一群少年,像风一样的一股风潮,很快消散在情侣路的涛声中,留下的只有康军的回忆。
回忆与守望
作为赛车从业者,而今,驰骋在赛道上的车手都是康军的金主了。从进修理厂的第一天起,康军就开始为别人准备车辆,到现在还是没有变。虽然从别人的修理厂换成了自己的改装店,但康军觉得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改变。他一直在守望着自己的爱好,守望赛车归队。
“说起当年,其实真的蛮危险的。一个朋友在渔女那里滑出去撞了围栏,再弹回来摔倒,再被一台小货车压倒腿拖着走了十多米,真是惨不忍睹。我们送他去了医院,但左腿还是没保住。”康军说起来很是唏嘘,“至今我都还记得这个场面。这是年轻的代价。”
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康军选择了在幕后,而不是去冲击领奖台。“我们的条件不具备,我们学赛车很晚,甚至在系统的学习之前就已经去危险驾驶、去公路飙车了。这不行。你看别人老外为什么快?从小别人就有条件去学,去培养。你有小孩会七八岁就送去学摩托车?你不心疼他受伤?——要知道,摩托车受伤是必然的。别人老外就不心疼,这是差距。”
“你飙车受过伤吗?”
“当然!”康军伸个懒腰,“擦伤,骨折,脱臼,数不胜数。”